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的扶贫故事:富裕的贫困户

时间:2020-09-03

我贫困户的脱贫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者:齐国香

作者单位:县工商局

所驻村(社区):嫘祖镇盐池村

他扶着一个老婆婆缓步出门。

她扶着另一婆婆紧随其后。

他说:“慢点慢点,你腿不要用力,我带你。”

她说:“慢点慢点,脚下是门坎。”

他扶的是他的岳母,一位因中风而瘫痪的七十多岁的老人。

她扶的是他的婆母,一位双眼失明的八十三岁老人。

门外场子上铺满厚厚的一层玉米粒,是二位老人用手一粒粒剥下来的。场子的外沿,比别家的场子多了一圈密密的篱笆。再从篱笆往外望去,就是起伏的大山了。站在场边,目之所及,四周都是大山,只有右边的山峦,豁出一个口来,一条一车宽的水泥路,从豁口延伸出去,连通着外面的世界。

房子左边,有一排矮房,被隔成杂屋和猪圈,听到人声,十来头猪立刻像比赛似的嗷嗷叫唤起来。房子右边的墙上,成串的玉米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金灿灿地布满了整个墙面,墙前有一个竹竿编成的架子,架子上堆积如山的的玉米示威似地与墙壁上的玉米对峙着。两个阵营的玉米中间留出一条玉米粒铺就的过道,过道的尽头,二溜簸箕整齐地排列开来,簸箕里的辣椒,红得辣眼……

他让岳母靠着他,她则把婆母拉到中间,他们听从我的安排,在玉米墙前站定,让我以丰收为背景,拍下了这张全家福。

他叫向克荣,52岁。他不是贫困户,他83岁的母亲郑永香是。

她叫刘永秀,46岁。她不是盐池人,她的母亲也不是。她们是夷陵区人。她们是他带过来的,而他,本是入赘到夷陵区的上门女婿,在夷陵区扎根生活了十多年后又迁回到了盐池老家。

他迁回盐池,是因为他的母亲郑永香。郑永香婆婆先后生育四男三女,可惜其中的三男二女在几年内相继去世,只剩下入赘到夷陵区的三儿子向克荣和嫁到远处的大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悲凉,况且大多是非正常死亡,向克荣父亲因此一病不起,病床上缠绵一年后也撒手西去,郑婆婆接二连三痛失亲人,终日以泪洗面,最终哭瞎了双眼。为了照顾母亲,他带着妻子和同样需要照顾的岳母回到了盐池。

他回到盐池时,郑婆婆居住的房子已破败不堪,他买下别人闲置的几间破屋,修缮一番后带着一家人安顿了下来。

郑婆婆是低保贫困户,因此扶贫人员会隔三差五地往她家跑。每次去时几乎都只有二位老人穿戴整齐地坐在家里,而向克荣夫妇则在外面忙碌着。他们种了近二十亩地,其中多半是别人荒芜了的土地。他们还养了一头母猪和八头肉猪,在扶贫人员的鼓励下,他又挖了一个池塘准备养殖泥鳅。农活稍微轻松一点时,他就在周围打零工,修房子,砌路基……无所不做。二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她忙完外面的活赶回家还要照顾二位老人的饮食起居。两夫妻、近二十亩地、二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九头猪……我惊诧他们是怎么忙过来的。“他们硬是没有打过站!”郑婆婆说。郑婆婆还抹着眼泪对我说,她命不好,白发人送走了五个黑发人,但是她又是幸运的,遇到了这么贤惠的一个儿媳妇。她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在整个盐池村,她是这个。”他在旁纠正说:“不光在盐池村,在整个嫘祖镇,她都是数一数二的贤惠媳妇哦!”

他毫不吝啬对她的夸赞。说到她的贤惠时,他说远安县几家大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是她的老熟人了。那几年,她在医院送走公公又照顾婆婆,婆婆刚出院母亲又生病住院,都是她一人在照顾。说到她的能干时,他举例说这多年每年出栏多头猪,都是她养的。说到她的勤劳时,他笑说她忙得脚不点地。说到她的善良时,他说她这个热心肠媳妇很讨周围人喜欢……好像每次只有在吃饭时她才有时间和我们聊天,聊天时夸到她时,她会嗔怪他话多,同时向他碗里递上一勺饭,笑说要把他嘴堵上,而他们的二位母亲,则笑呵呵地不住点头。

我们在他们家吃饭,每次忙碌一桌饭菜后,她总是先给两位母亲盛好饭菜递到她们手中,然后才最后一个坐到桌边来,我们心疼她,他笑说:“没办法,我们妈多,平时都是这样的。”无意中我们得知,他的岳母,不仅中风瘫痪,连言语都困难,而且患有严重糖尿病,他每天都要亲手为她注射胰岛素。

二位母亲,一位失明,一位瘫痪,但她们的状态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不堪。每次我见到她们,她们都衣着整洁,神态安祥。她们一个看不见,一个不会说,但她们的状态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现在的她们很幸福,很满足。

他笑说自己“妈多”,他们不仅精心照顾着自己的两位母亲,同时关照着别人的妈。他们的屋后,住着一位87岁的老太,生养了九个儿女,如今和一聋哑儿子住在危房里,娘儿俩的低保金、残疾人补助等都被另外的儿子分而享之,她和聋哑儿子,却活得十分艰难。他们的住房需要改造,扶贫人员希望能有一个子女出来牵头,几个子女却总是借故推诿。见老太子女众多却老无所依,他站出来,主动承担起为老太牵头修房的事情,而她,则主动负责了施工工人的一日三餐,在他们的感召下,终于有儿子搭了一把手。不善言辞的老太百感交集地对我说:得亏了克荣和永秀,不然,我怕是到死也修不成房的。

我常奇怪于一方出水为何养育了截然不同的二种人。一种孝老爱亲,热情善良,深得周边人称颂;一种叛逆不孝,忘恩负义,遭到乡亲们的唾弃。

这是一个贫困户,这却也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勤劳、淳朴、善良、乐观、和睦、孝老爱亲、积极向上……中国农民的许多美德在这个家庭得到了集中体现。每次走进这个家,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着。

向善之人天不负。上天给了他们一些不幸,却给了他们健康的体魄。向大哥五十有余,身体健壮,性格豪爽,而她,除了血压有点高,别无其他疾病,手脚麻利,热情开朗。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上天回馈给他们的最丰厚的回报,也是他们脱贫致富最丰厚的资本。愿他们永远拥有这个资本,也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的扶贫故事:富裕的贫困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冷水滩:“茶产业园+扶贫” 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冷水滩:“茶产业园+扶贫” 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安普,农户,基地,茶叶,王泽伟,冷水滩区,种苗,老百姓,贫困户,发展,农业公司,唐梦,汤色黄,一亩地,发展路,茶一,时刻,冷水滩,优势,产业链,上海,一带,以点带面,保健作用,分站,叶子,剩余劳动力,受益者,可达,品种

2010-01-12 #经典故事

“脱贫”故事:敢于创造奇迹 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脱贫”故事:敢于创造奇迹 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残疾人,李健,贾茹,刘洪霞,按摩店,产品,家庭,腾冲,贫困户,扶贫,市残联,小口,技术,志愿者,收入,车祸,生产,给他们,年有,李万祥,李苑,献爱心,金芙蓉,责编,上都,和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村,宏丰,工作队

2014-07-15 #短篇故事

华菱集团90后扶贫队长的故事

华菱集团90后扶贫队长的故事

扶贫,产业,贫困户,危房改造,村民,龙山县,藏香猪,华菱集团,国企,村里,合作社,湖南,共同富裕,猪场,时刻,湘西,补贴,队长,费用,养殖,发展,劳务输出,全村,小孩,情况,收入,故事,时间,畜牧,老婆

2020-02-28 #故事会

【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农村改革:打造共享经济IP 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农村改革:打造共享经济IP 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分红,村民,贫困户,合作社,收入,卓玛,劳动力,夏河县,卓辉,吾道,才让,土地,合作市,熊猫沟,资金,将自己,价格,当归,模式,资源,记者,精准,鲜奶,改革,扶贫,农民,中草药,中药材,农村,农牧民

2017-03-04 #长篇故事

「扶贫故事」扶贫济困 奉献爱心的企业家霍春玉

「扶贫故事」扶贫济困 奉献爱心的企业家霍春玉

霍春,贫困户,扶贫,双桥区,公司,企业,目标,方面,爱心,李晓,三源,都会,小康社会,一线,一家,先进典型,企业家,乡镇,亲戚,人员,充分发挥,优势,双桥,力量,全方位,共同富裕,农业产业,图片,承德,技术

2007-10-10 #故事阅读

大西北的扶贫故事《一个都不能少》 有欢笑 有泪水 有思考

大西北的扶贫故事《一个都不能少》 有欢笑 有泪水 有思考

电视剧,扶贫,乡村,农村,年轻人,故事,气息,演员,无公害蔬菜,剧中,主创人员,丹霞,主旋律,主题思想,主题歌,互联网,共同富裕,偶像剧,贫困户,剪纸,团结一致,土地,干部,大学生,大峡谷,平山湖,张掖,智慧,收视率,文化

2007-04-08 #故事阅读

【一个不能少】续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一个不能少】续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扶贫,精准,攻坚,十八洞,贫困人口,新时代,中国,全国,贫困户,习近平,共同富裕,农村,力量,总书记,报告,攻坚战,时间,社会,非洲,全社会,要坚持,负总责,任务艰巨,中国共产党,工作队,和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代,一把手,中外记者

2019-03-19 #短篇故事

吕梁山上的脱贫故事:“两头牛给俺家脱了贫!”

吕梁山上的脱贫故事:“两头牛给俺家脱了贫!”

贾新,头牛,赵玉珍,贫困户,扶贫,尚家沟村,经验,周昱,良夫,牛平,邢云,第一书记,十头牛,矿厂,记者,任务,交口县,丈夫,不断扩大,吕梁市,削掉,养殖户,共同富裕,养殖场,日头,地维,夫妇俩,平车,山西省,孩子

2018-07-2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