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时间:2020-09-04

郑和下西洋故事300

提示:本文共有 23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历史小故事:郑和下西洋(上)

公元1405年7月11日开始(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郑和(1371年 1433年),云南昆阳人,回族,原名马三保,是明朝皇宫里一名太监。航海后成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后,元蒙军队于1253年攻占了位于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征服了当地各民族,并于1276年设置云南行省,派郑和的先世——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统治云南。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为阿拉伯语音译,“赛典赤”是贵族的称呼,“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是其本名,意为长寿。由于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治理云南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他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郑和父原名米里金,汉字名马哈只(马姓是汉化阿拉伯语“穆罕默德”的意思),袭封滇阳候,母温氏。

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被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皇帝选择郑和下西洋除视他为心腹外,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其理由是:

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其次是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郑和从小就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具有猎奇揽胜的志向);第三,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进行了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为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第四,郑和身份特殊,不仅熟悉回教地区习俗,他还熟悉、尊重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国家、地方不是信奉回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相互关系,赢得西洋国家人民的赞誉。正是由于郑和自身条件和所具备的才能、素质,才为朱棣皇帝所赏识,并委于重任,成为下西洋船队的统帅。郑和本人则不负皇帝厚望,出色地完成了远航任务。

郑和大事年表及航海历程

1371年(明洪武四年),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11岁时,明军征服云南,其父马哈只去世。马三保被掳入明营,遭宫刑阉割。

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19岁的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

1404年(明永乐二年)33岁的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宫太监官职。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34岁的郑和以正使太监身份与副使太监王景弘奉成祖命,统率巨型海船62艘,官兵、水手等278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南洋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洋面。他们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由太仓出海,经福建、广东南下,首先到达占城今越南南方,历暹罗今泰国、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三佛齐今印尼的巨港。在三佛齐歼灭以陈祖义为首的、企图抢劫船队的一群海盗。

然后经满剌加今马六甲,到天竺今印度,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北上印度洋西岸的柯枝今印度的柯钦,古里今印度的科里库特,加尔各答,到达忽鲁谟斯今伊朗阿巴斯港南部岛屿后折回,历时两年多,于1407年10月2日(永乐五年九月)回到南京。返航时,西洋各国大都派遣使臣携带珍宝异物随船队到南京向明朝朝贡。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36岁的郑和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沿同一航线,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永乐七年二月,船队经过锡兰山时,专程到立佛寺进香布施,供奉金银丝帛等物,祈求航海平安。在寺前立有用汉文、塔密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的《布施锡兰山立佛寺碑》。碑文首刻:“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昭告于佛世尊曰”,落款为:“永乐七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谨施”。

此次使洋,送各国使臣回国,随带中国丝绸、瓷器等物赏赐各国。所到之国“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历时一年半,于永乐七年七月回到南京。

1409年(永乐七年九月),38岁时,郑和又偕同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驾驶海船四十八号,往诸番开读赏赐”。“十月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一月自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然后到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在锡兰山时,“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船队派“二千余人,出其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属官”。后经小葛兰今印度南端,古里,抵孟加拉湾后折回满剌加。经征得满剌加国王同意,在那里修筑城塞和仓库后回国。“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1413年(永乐十一年),42岁时,郑和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1417年(永乐十五年五月),46岁的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1419年8月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国。(未完待续 原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5-30 #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8-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9-04 #故事阅读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9-04 #故事阅读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9-04 #故事大全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9-05 #故事大全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9-05 #短篇故事

泱泱大国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泱泱大国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郑和,郑和下西洋,文化,影响,中国,永和,经济,中华儿女,南洋,原则,后世,国家,多国,岛国,政策,气魄,盛世,胸襟,规模,船队,下西洋,这才是,泱泱大国,区的,德威,才可,斯里兰,方都,明成,明宣宗

2015-10-2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