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面红耳赤

时间:2020-09-04

面红耳赤成语故事视频

提示:本文共有 21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面红耳赤 成语大全当前位置: > 文库面红耳赤 成语大全2018/9/30 8:27:00 阅读:746次 面红耳赤 成语大全来自简单日记网精选推荐。成语名字面红耳赤汉语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成语解释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成语典故《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黄先之问“子文”“文子”二节。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有些小所长,便不肯轻以告人,而子文乃尽以旧政告之新尹。此岂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今人有一毫系累,便脱洒不得,而文子有马十乘,乃弃之如敝屣然。此亦岂是易事!常人岂能做得?后人因孔子不许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为未足道,此却不可。须当思二子所为如此高绝,而圣人不许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尽仁。就此处子细看,便见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体段实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成语注解1、 子文:斗谷于菟,斗为其姓,谷于菟为其名,字子文,春秋时楚国公族,生卒年不详。楚成王时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于国政,虽三仕三已,喜怒不形于色,孔子谓之忠。2、 三仕三已:三次任职为官,又三次被免职罢官。3、愠:怨恨。成语出处1、《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少年的弓,约有二十斤重。东山用尽平生之力,面红耳赤,不要说扯满,只求如初八夜头的月,再不能勾。”2、《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众人一定要他叫,他一定不肯叫。后来众人见他急的面红耳赤,也就罢了。”3、《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台又做眼色给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直把他急得面红耳赤。”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成语用法语义说明: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使用类别:?? ?用在“激愤恼怒”、“羞耻惭愧”的表述上。面红耳赤造句?? ?1、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2、他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害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3、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4、小王的脸皮太嫩,被人说两句就面红耳赤了,根本不敢回嘴。5、你们两个人为了这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只是让人看笑话罢了。6、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面红耳赤,只好草草结束。7、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小明禁不住面红耳赤,羞愧得似乎无地自容。8、只见他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拿起电话一阵乱拨,也不知是要拨给谁。9、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面红耳赤的,嘴里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近义词脸红心跳反义词面不改色参考词语面红面赤汉语拼音miàn hóng miàn chì成语解释犹“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1、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恰才个倚翠偎红,揣与个论黄数黑,则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红面赤。” 参考词语耳红面赤汉语拼音ěr hóng miàn chì成语解释即“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1、《西游记.第五四回》:“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参考词语面红耳热汉语拼音miàn hóng ěr rè成语解释犹“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1、《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蓦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2、《红楼梦.第一○九回》:“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 参考词语面红颈赤汉语拼音miàn hóng jǐng chì成语解释犹“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1、《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参考词语面红过耳汉语拼音miàn hóng guò ěr成语解释犹“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1、《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阿四看了好笑道:『你这样出门,被上海人见了,要叫你做曲辫子的。……』说得清抱面红过耳,没话讲得。”2、《镜花缘.第四回》:“看了一遍,不觉面红过耳,真是众目之下,羞愧难当,几乎把酒都羞醒了。” 参考词语脸红耳赤汉语拼音liǎn hóng ěr chì成语解释即“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1、《红楼梦.第一九回》:“一面看那ㄚ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面红耳赤的成语故事子文为春秋楚国人,在楚成王时任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间,勤于国政,秉公执法,从不以权谋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间,曾经三次被免职,又三次复职,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巨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宋代朱熹论及此事,感慨地说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就显得差多了。这里朱子以“头红面赤”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又急又怒,满脸通红的样子,后来“面红耳赤”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上一篇: 下一篇:按年级:按字数:按节日:其它:Copyright 2019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面红耳赤”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面红耳赤的成语故事」面红耳赤历史典故

「面红耳赤的成语故事」面红耳赤历史典故

面红耳赤,故事,成语故事,典故,伤痛,习惯,三点一线,亮点,展品,头发,变白,正文,文字,母亲,睡意,白开水,浪花,身影,跨海,障碍,日子里,没必要,日复一日,重复着

2020-09-03 #经典故事

「面红耳赤的成语故事」面红耳赤历史典故

「面红耳赤的成语故事」面红耳赤历史典故

面红耳赤,故事,成语故事,典故,伤痛,习惯,三点一线,亮点,展品,头发,变白,正文,文字,母亲,睡意,白开水,浪花,身影,跨海,障碍,日子里,没必要,日复一日,重复着

2020-09-03 #经典故事

面红耳赤的意思 面红耳赤造句 成语故事 典故或出处

面红耳赤的意思 面红耳赤造句 成语故事 典故或出处

面红耳赤,成语故事,成语,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不是人,吾要,孔维,年年,朱熹,好的,正文,作者,世间,今人,决心,典故,利害,南宁市,意往神驰,子文,惊鸿,小学,感觉,曲子,时候,新年快乐,桃源路,耳朵,涨红

2020-09-04 #故事大全

面红耳赤的意思 面红耳赤造句 成语故事 典故或出处

面红耳赤的意思 面红耳赤造句 成语故事 典故或出处

面红耳赤,成语故事,成语,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不是人,吾要,孔维,年年,朱熹,好的,正文,作者,世间,今人,决心,典故,利害,南宁市,意往神驰,子文,惊鸿,小学,感觉,曲子,时候,新年快乐,桃源路,耳朵,涨红

2020-09-03 #故事会

面红耳赤

面红耳赤

拼音,出处,今人,例子,利害,子文,反义词,耳朵,满面,样子,状语,脸色,近义词,语法,补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谓语,朱子语类,面不改色

2020-09-03 #长篇故事

面红耳赤

面红耳赤

拼音,出处,今人,例子,利害,子文,反义词,耳朵,满面,样子,状语,脸色,近义词,语法,补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谓语,朱子语类,面不改色

2020-09-04 #短篇故事

面红耳赤

面红耳赤

面红耳赤,地支,耳朵,拼音,成语故事,典故,今人,先生,决心,出处,利害,喝醉酒,双耳,意往神驰,子文,成语,浪子,样子,汉子,用法,状语,满面,灯谜,猪头,笔记,章回小说,示例,脸色,补语,英语

2020-09-04 #小故事

面红耳赤

面红耳赤

面红耳赤,地支,耳朵,拼音,成语故事,典故,今人,先生,决心,出处,利害,喝醉酒,双耳,意往神驰,子文,成语,浪子,样子,汉子,用法,状语,满面,灯谜,猪头,笔记,章回小说,示例,脸色,补语,英语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