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时间:2020-09-04

西周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7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门。

——《吕氏春秋·制乐篇》

惟周王宅程三年,遭之大荒。

——《逸周书·大匡解》:

话说姬昌灭了耆军,生俘耆侯祁农福,至此扫平九邦叛逆,完成商帝亲授斧钺之命。西周联军各自回国,带走若干战俘和财物。西周是最大受益者。西周完成了东征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在合法的口号下完成的,既没有受到朝廷官员和军队的阻挠,也没有遭到叛国以外诸侯的反对、讨伐。西周人心里明白,经过季历时代的征伐和近几十年,特别是姬昌出狱后的最近几年东征,西周已经进入大潮中心。全国九州,西周稳稳盘踞雍州,雍州成为立国之基;梁州、荆州、冀州以及域外的蜀州也已成为西周可靠同盟。朝廷名义上虽有豫州、兖州、徐州、扬州、青州五州,实际上能够控制的只有豫州、兖州、徐州,而扬州、青州在东夷人手里;东夷还要西扩觊觎京畿,闹得朝廷坐卧不宁。

西周的下一步是与殷商朝廷决战。是趁胜用兵还是歇息休整?此时发生分歧。

姬昌召开内阁会议,决定暂时停止东进。

姜子牙坚决反对,他说:“气可鼓不可泄,现在时机大好,我们应当趁热打铁,直捣朝歌。如果让我们军队的热情冷却下来,再图谋大事就难了。”

“不瞒各位。”姬昌说出休整的第一条理由:“我身体有些不适,在战场上,多次心慌、头晕,我勉强支撑。我若在军中有所闪失,将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您可以留守后方,让二公子挂帅。”姜子牙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当然也可以,但是决战还缺少许多条件。”姬昌说出休整的第二条理由:“朝廷有十万大军,仅仅数量上就远超我们;它有三百象兵,这是一支使人望而生畏的特种武装。我们没有想出良好对策之前贸然行动,必没有收效。还有,黄河天堑,我们如何逾越?游过去?飞过去?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我们必须花些时间考虑如何破解面前的难题。”

姜子牙不语。

散宜生思考良久,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赞成伯公的意见。西周须要休整,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我提出几点建议供讨论参考。一,都邑东迁至丰邑,缩短东征行程,便于指挥。二,继续大张旗鼓宣传天命转移论,公开宣扬西伯姬昌是真命天子。三,扩军备战,建十万大军。四,增产,储备两年粮食。”

“散先生言之有理。”发言者姬发,即二公子也。姬发这时已入而立之年,在侯位上见习约十年,已经积累不少政治军事经验,他的言论有一定分量。“我赞成休整备战。前一段是在大旗掩盖下用兵的,对全国人民、对各地诸侯没有号召力;打朝歌必须换旗、称王、建都。我们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西周独立,正式建立大周王国,我父姬昌称文王,定丰京为首都。”

太姒第一个反对:“如此一来,我儿伯邑考没命了,我儿媳也没命了。他们可能还有子女,一家人毁了。不可独立,不可称王,千万千万不可。”伯邑考夫妇早已成白骨,除了姬昌、姬高知道以外,西周其他人都蒙在鼓里,目前姬昌仍然不想让大家知道。太姒作为母亲,老牛舐犊,立即想到子媳一家人的安全。

马芳,姜子牙夫人,官居春官少宗伯。她同情太姒,也不赞成独立称王。她对东征有独特看法:“独立、称王,现在不可取,这是引火烧身,把强大的敌人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不是自找死吗?商周力量,商强周弱,短期内要改变这种态势是不可能的,散先生要建十万大军的想法不切实际。对朝廷只可智取,不可力敌。这一仗如果让我打,我会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另外,我还觉得,不可轻杀战俘,凡是放下武器者保证活命。”

姜子牙听在耳里,心里直跳,大声呵斥:“这是什么场合?你面前都是行家里手,你能打仗吗!”

姬昌止住姜子牙:“马芳说的在理,我倒真想让她挂帅。你别忘了,她是姜永前老帅的孙媳妇,也是西周女军事家任媛的嫡传弟子。”

这时,姬旦提出另一条意见:“我和井大师等人认为同人之策很重要,必须纳入建国方略中。”姬旦是后来的周公,即四公子,他参政的欲望很强,但是他地位低下,虽然胸怀文才武略,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话怎讲?说出来我们听听。”姬昌鼓励他把意见展开。

“同人就是同心同德之人,内结同心,外结同盟。我们按照您的《周易》提纲,写出了第二十二章。文章如下: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吉。一个篱笆三根桩,一条好汉三个帮。组成全国范围的联军抗击殷商,是获取胜利的基本保证。

首先,同人于门,无咎。打虎尚靠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血缘家属是团结的核心。

其次,同人于宗,吝。宗族是天然盟友。

再次,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藏兵于民,不轻易外出征伐;民众是武力之源,同盟的基础。

第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建立西南军事同盟,作为主力军,犹如建立强大的军事营垒,守有所据,攻无不克。

第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建立间接同盟军,在敌人内部找朋友。他们是敌营有识之士,哀叹殷商腐朽,为社稷难保而哭;又惊见西周崛起,为找到光明而笑。同人于彼,则化腐朽为神奇,敌消我长。

第六,同人于郊,无悔。联合近邻建立可靠后方根据地。”

姬昌听完会意一笑,称赞姬旦很有见地:“同人,聚集志同道合的人们,从家庭、宗族,民众、友邻直到敌人营垒,建立联合阵线,即组建我们庞大的战斗队伍,灭掉殷商政权。这一条总结得精辟,对我们今后的行动有指导意义,应该纳入国策。仅仅靠我们西周单枪匹马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同人工作。”

现代人从政立党,西周的同人主张就是初级政党理论。定一个政治纲领,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作为核心,建立一支以奴隶民众为基础的武装力量,联合有共同利益的邦国,聚合所有同情者和支持者最大限度的孤立敌人消灭敌人。同人篇,提纲挈领,面面俱到。

这次会议确定,以三年时间全面备战。

会议议决:

一,不称王,不独立,韬光养晦,继续从属殷商,按时朝拜进贡。

二,深入广泛宣传天命转移,强调上帝已经将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西周,褫夺殷商天子地位,贬其为庶人。此事秘密进行。

三,强军:将十八至四十岁的青壮年,身体健康者都编入队伍,力争达到四万,强化训练;制作五百冲车,生产四万戈矛,制造三百艘大型渡河船舰,训练三千水军。备战马五千匹及所需粮草。

四,同人,目前重点东夷、冀州。在全国范围内,主要宣传《有亡荒阅》,动员奴隶大众参军,援军。

五,迁都,立即实施。

六,增产,备足四万人一年军粮。

这个会议在丰邑召开,史称“丰谋”。丰邑原本是崇国的都邑,崇国灭亡后,交给毕国管理。西周曾经把都城从岐山迁至毕邑,取得崇国都城丰邑以后,他们又觉得丰邑更比毕邑强,于是会后就把西周中心转到了丰邑。同时,姬昌又看中沣河对岸的小镇镐邑,派姬发扩建镐邑,两邑隔河呼应,合称丰镐。丰镐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都。

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方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年雍州南部发生特大强烈地震,岐山奔溃,渭河横溢,城邑村庄夷为平地,良田被毁,园林被埋,人畜伤亡惨重。人们说这是鳌鱼翻身;大地由四个鳌鱼抬着,抬累了换肩,引起山崩地裂,村毁人亡。

地震发生时正是深夜,窑洞和半地窖式住房坍塌,人们都在酣睡,毫无知觉地埋在土石中。

事前也有许多异常现象,天上漂浮金光云彩,井水忽干忽满,水塘雾气蒸腾,鱼鳖骚动不安,虫蚁成片聚集,飞鸟惊惶失措无端撞树身亡,老鼠成群结队东逃西窜,牛羊破圈逃逸。但是人们不知道这预示着什么,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大地摇晃之时,周原地区伴随一声巨响,突然裂开五里长八丈宽深不见底的大口,在裂口一线的村庄、生灵、良田随之陷落,未见人畜有任何抗争。岐邑干打垒城墙崩塌,七零八碎,城池堰塞,河桥断垮。岐山一分为二相对远距离滑移,巨大岩石崩裂滚落,发出万钧雷霆之声,一路摧枯拉朽压碎森林、村庄、填平河谷。渭水局部河段河底高出地面二丈,洪水向四面八方涌灌,冲毁人畜、庄稼、宗庙、坟茔和城邑。

据各地上报数字,岐山伤亡人口二千余,震毁村镇四十,良田千亩,牲畜千头。宫室、明堂、宗庙都陷入裂口中不见踪影,昔日的聚会广场破碎不堪,一半在泥水中。历次阵亡将士亲属所剩无几。宝鸡伤亡人口三百,震毁村镇十八,良田八百亩,牲畜千多头。扶风伤亡人口四百,震毁村镇二十又五,良田千亩,牲畜八百。义渠伤亡人口二百,震毁村镇十一,良田三百,牲畜三千。豳邑伤亡人口三百,震毁村镇二十,良田千亩,牲畜千头……密须、毕国属余震地区也有不小的人畜经济损失。

紧接着是灾区瘟疫疾病流行,人畜成批死亡。

丰邑也有强烈震感。幸亏西周都城从岐山迁移到毕邑又迁移到丰邑,否则西周精英遭灭顶之灾,历史将重新改写。

姬昌病倒,七年牢狱,三年征战,突发地震,他身心憔悴,垮了,趴下了。

丰邑余震不断。阁僚们惊惧,议论纷纷。

井大师说:“我听说,大地震动,乃是妖魔对伯公不满,上帝无力制伏妖魔。伯公必须检点过失,改变前愆。”

“怎样改变呢?”

井大师说:“根据我卜筮的朕兆,应当发动群众,加固城池,地震则进不来丰邑。”

“你这不是良方啊!”姬昌不赞成。“上天降灾是为了惩罚有罪的人。我有罪,天罚我。如果兴事动众,加固城池,是加重我的罪啊!不可,不可,千万不可。在此国难时期更是不可。就是加固了城池,保了丰邑,却保不了丰邑以外的地方。现在改变过失的唯一方法就是对民众行重善,抗灾救人。”

姬昌发出指令,停止东征备战,救灾压倒一切。

为了应对这突然袭来的灾害,西周东征备战司令部立即改为抢险救灾司令部。全部官兵分赴各地,给灾民送去饮食,抢救伤员,掩埋尸体,防治疾病,重建住屋,恢复生产,帮助自救渡荒。

他们安葬了死者,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努力抚平地震创伤。

西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地震过后,接连是三年大旱,渭水断流,池塘干涸,土地龟裂。

西周面临生死考验。此时如果殷商乘人之危出兵征伐,西周将彻底消亡。但是朝廷上下,都不具有这种慧眼,西周躲过一劫。人们体会,事态的发展证明,隐忍仇恨,韬光养晦是何等重要。

西周奄奄一息。姬昌率领西周人死里求生。

姬昌支撑病体,带着姜子牙散宜生姬发等臣僚东奔西走,深入民间,抗旱种粮,弄饱肚子,解决燃眉之急,保住性命。姬昌每到一处,号召挖井取水,开发水源。此时人们真正认识,滴水胜金,水是生命之保障。西伯所到,第一句话就是水,鼓励人们开源节流,一水多用,一滴水一升粮。人们见姬昌和上层官员同自己同甘苦共命运,都振作精神,勤苦劳作,度过难关。

西周制定条令,所有贵族,停止礼乐,祭祀从简,婚嫁从简,丧葬从简,饮食从简,不准使用豪华车马,不准建造游乐处所,不准聚财屯粮。姬氏家族带头实践诺言。

西周停止纳粮,开仓赈饥,扶助老弱病残,全国上下,节衣缩食。

姬昌又派使者到各友好盟国求援;天府之国的蜀国、鱼米之乡的庸国等都伸出援助之手,粮食衣物源源不断送来。畜牧为主的义渠、密须、燕国、鬼方等友邦送来衣物牛羊;牛羊部分食用,部分作种畜。

姬昌又奏明朝廷,报告灾情,得准停止三年纳贡。

在大旱的第三年,进入秋季,西周人终于盼来了几场大雨,久旱逢甘霖,大地开始复苏,河水动流,池塘吃饱喝足略有节余。人们出村整理田垄,抢种快熟作物,扩大养殖鸡鸭牛羊,生活逐步改善。

三年来西周没有闲兵,按照“伏戎于莽”原则,三万士卒分散于民间,帮助受灾群众,挖井找水,远道从黄河运水,觅食渡荒,充分体现兵民一家。西周放宽政策,允许士卒同由于地震造成的破碎家庭组成新家,解决劳力不足和繁殖人口问题。

三年来西周没有闲官,他们自带口粮,统统下到基层,与民众同吃住,同劳作,同苦乐。他们成为灾区民众的主心骨、当家人。上爱民,民尊上,上下一条心,一股劲。

三年来西周社会秩序稳定,没有偷抢、杀人等严重刑事犯罪。人们虽然缺衣少食,但是心地平和安逸,充满战胜灾荒的信心。全国同心同德,和睦一家。

西周此时处于封建社会的萌芽期,奴隶群落地位有所改善,贵族与奴隶相依关系在瓦解中。

西周根据不同年景出了四条规定,名曰《耀匡解》,原件如下:

成年年谷足,宾祭祭以盛。大驯钟绝,服美义淫。皂畜约制,余子务艺。宫室城郭修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丰收之年,宾宴、祭祀可以隆盛,但不可太奢侈。适当喂养马匹,勤务庄稼、植树造林,修整宫室城郭,改善居住、加强防务。

年俭谷不足,宾祭以中盛。乐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凡美不修,余子务穑。于是糺秩。主粮欠收之年,宾宴、祭祀适中。可用钟鼓,衣饰简洁。多饲养牲畜以补主粮之不足。创导朴素勤劳之风,抓好农田耕种管理。纠正邪风,维护良好秩序。

年饥则勤而不宾,举祭以薄。乐无钟鼓,反美禁。书不早群,车不雕攻,兵备不制,民利不淫。征当商旅,以救穷乏。问随乡不鬻熟。分助有匡,以绥无者。于是救困。小荒之年,不宾宴、祭祀中祭品从简,用鸡鸭小家畜,举乐而不用钟鼓。不穿刺花彩衣。读书者时间缩短,所用坐车不得装饰,停止兵器制作,民众生活适当节制。所征商旅税收,用来补救贫苦老弱。有余粮者平价卖出,接济贫者。

大荒,有祷无祭。国不称乐,企不满壑,刑罚不修,舍用振穷。君亲巡方,卿参告籴,余子倅运,开廪同食,民不藏粮,曰有匡。俾民畜唯牛羊。于民大疾惑,杀一人无赦。男守疆,戎禁不出,五库不膳。丧礼无度,察以薄资。礼无乐,宫不帏。嫁娶不以时,宾旅设立有赐。大荒之年,只祷告不祭祀。全国停止娱乐,食物限量,刑罚放宽,节俭开支,救急贫穷。君主亲自巡视各地,臣僚掌控粮食调拨。众人负责运输。不储备粮食,有粮即开仓,分发各家。大牲畜只养牛羊。民事纠纷,杀人者死罪。成年男性,保卫疆土,不兴向外征伐。不轻易动用军粮。丧礼从简,适当给以补助。婚嫁不择时,媒人宾客不计较礼物。

这份文件,后人收入《逸周书》,由于文字句法古老生涩,历代无人细心解读。我说书人也是似懂非懂,牵强附会一番。不过主题精神靠近当时情境。

西周人在天灾面前没有屈服,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持久的生死考验,度过了难关。西周精英更加贴近人民,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领袖。西周没有倒下去,盟友们更加相信西伯是是受天命之君,举措亲民,是伐商的无与伦比的带头人。西周富国强兵,历次征伐必胜,遇灾化险为夷,江山易主,势在早晚。朝廷部分臣僚心旗摇曳,盘算效散宜生故事弃商归周。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伏。”哲人道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多灾多难的西周,就如一块铁,烧红,锻打,又烧红,又锻打,磨砺,淬火,最后炼成一把斩杀一切妖魔的锋利宝剑。后人歌曰:

岐山小子敢担当,搬弄犁锄遍垦荒。

疆土天天增外展,禾苗日日现青苍。

山崩地裂摧千顷,烈火赤炎燎四方。

何处锤砧叮咚响?一炉死铁炼成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姬昌,丰邑,同人,人们,姜子牙,朝廷,殷商,民众,称王,地震,岐山,牛羊,人口,人畜,村镇,牲畜,城池,大地,奴隶,粮食,良田,钟鼓,万大,太姒,姬发,姬旦,散宜生,毕邑,伤亡,西周人

2020-05-28 #长篇故事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姬昌,丰邑,同人,人们,姜子牙,朝廷,殷商,民众,称王,地震,岐山,牛羊,人口,人畜,村镇,牲畜,城池,大地,奴隶,粮食,良田,钟鼓,万大,太姒,姬发,姬旦,散宜生,毕邑,伤亡,西周人

2020-05-27 #经典故事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姬昌,丰邑,同人,人们,姜子牙,朝廷,殷商,民众,称王,地震,岐山,牛羊,人口,人畜,村镇,牲畜,城池,大地,奴隶,粮食,良田,钟鼓,万大,太姒,姬发,姬旦,散宜生,毕邑,伤亡,西周人

2020-05-28 #小故事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天灾人祸 西周不倒

姬昌,丰邑,同人,人们,姜子牙,朝廷,殷商,民众,称王,地震,岐山,牛羊,人口,人畜,村镇,牲畜,城池,大地,奴隶,粮食,良田,钟鼓,万大,太姒,姬发,姬旦,散宜生,毕邑,伤亡,西周人

2020-09-04 #故事阅读

古代人口数量为何徘徊千年?原因并非仅天灾人祸 经济因素很重要

古代人口数量为何徘徊千年?原因并非仅天灾人祸 经济因素很重要

人口,人口总数,梯级,生活资料,亩产,突破,农业,经济,供给,全国,王朝,中国,公元,粮食,人口增长,国家,小农经济,战乱,时期,发展,亩产量,农具,瓶颈,速度,重心,平帝元,变化,魏晋,人们,原因

2013-10-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庞贝古城因火山爆发毁灭?此前20年中 他们还经历两场天灾人祸

庞贝古城因火山爆发毁灭?此前20年中 他们还经历两场天灾人祸

庞贝古城,人们,火山灰,建筑,火山爆发,遗址,地震,居民,时间,灾难,经历,发生过,未解之谜,突然消失,小遥,城市中心,建筑中,笔者,印象,城市,史书,历史,发掘出,土层,城中,壁画,大规,战争,时光,文化

2010-06-17 #经典故事

当面对天灾与人祸时……

当面对天灾与人祸时……

人类,欲望,人们,物质,资源,换位思考,别墅,灾难,很多人,部分内容,索达吉堪布,霍金,堪布,中大,便家,青岛大学,还可以,都会,原文,一生,世界,中都,人心,人祸,利益,全世界,作品,佛教,儒教,关系

2009-06-20 #经典故事

天灾与人祸 时时在考验着我们

天灾与人祸 时时在考验着我们

人类,生命,力量,天灾人祸,人祸,人生,天灾,岁月,程度,生灵,痛点,经历,站点,我们自己,心平气和,都会,东西,个人,产子,作品,凤凰于飞,分分合合,剧痛,勇气,吉祥,善行,善言,图片,外界,大方向

2018-10-1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