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小时候被誉为神童 为何科举之路如此不寻常?张居正顾璘张白圭

时间:2020-09-04

张居正小时候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6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张白圭两岁的时候,某一天,他的堂叔正在读《孟子》。此时,张白圭在堂叔的一旁,这位堂叔就和张白圭开玩笑,说是不要夸耀聪明,要认识书上的“王曰(yuē)”这两个字才算作本事。张白圭暗暗记住,当时没有表态。又过了几天,堂叔读书的时候,张白圭又来了。堂叔想要考考张白圭,要他认一认“王曰”这两个字。出人意料的是,张白圭指着书上的“王曰”就认了出来。

张白圭不仅年幼聪慧,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时,张白圭入学读书;10岁时,他通晓了儒家经典“六经”。因为有着这一些不错的表现,所以童年时期的张白圭被誉为神童,他在他居住的荆州府一地小有名气。

12岁时,张白圭自信满满地报名参加了在荆州府举行的科举考试的资格考试——童试,并顺利地考中了秀才。据说,在张白圭报名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荆州府知府(官名,相当于现今的一个地级市的市长)李士翱(áo)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天帝给了李士翱一枚玉印,而且天帝还吩咐把这枚玉印转交给一个小孩子。梦做完了,第二天,李士翱给这次考试的考生们点名的时候,第一个点到名的就是12岁的张白圭。李士翱仔细一想,恰好与梦境吻合,张白圭的名字里的白圭二字,指的就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手里拿的玉器。因此,李士翱对张白圭就格外关注了。

实际上,李士翱非常看好张白圭的才能。作为证明的是:李士翱嘱咐张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且,他亲自为张白圭改名为张居正。中国历史上熠熠(yì yì)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的名字——张居正,就这样出炉了!

12岁的张居正轻轻松松考中了秀才,获得了李士翱的支持,还认识了一个在日后互相影响颇深的朋友——辽王朱宪??(jié)。朱宪??这个名字里的第三个字的正确写法是:组成部分是左面“火”字,右面“节”字。这个字在各种输入法里都找不到,并不是输入法不给力,而是这个字压根儿就不存在。有人说:“不对吧?怎么说这也是地位显赫的明朝辽王,他的名字里怎么会有不存在的字?”听我慢慢道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子孙们定了一条规矩,规定了子孙的名字里,必须带上金木水火土中的至少一个字作为偏旁,偏旁的另外一半可以随便加上一个字。其结果,甚至是压根儿就没有的字被稀里糊涂地造了出来,这位辽王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再如明朝皇帝朱允炆、朱棣、朱高炽,一直到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明朝十六帝里面,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他十五位皇帝的名字里,都有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

张居正初次认识辽王朱宪??时,朱宪??还没有正式坐上辽王王位,但已经被确立为辽王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具体情况是:朱宪??的父亲(也就是上一任辽王)去世了,还不满丧期,朱宪??在居丧期间,只能作为辽王继承人。

为了不出现辽王朱宪??的名字里那个稀里糊涂造出来的字,以下都直接称其为辽王。张居正和辽王的结识,估计是有张居正祖父的促成因素在里面,前文说过,张居正的祖父张镇在辽王府里当护卫,自然能够向辽王引见张居正。另外,辽王与张居正同岁,两人结识的时候,都是未成年人,辽王的实际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落在了上一任辽王的王妃毛氏的手里。毛氏不是辽王的生母,却是上一任辽王的正妻。因为毛氏没有亲生儿子,所以她把她丈夫与小妾生的辽王视为己出,亲自教养辽王。

辽王在毛氏的引导下,与张居正结识。作为家长,毛氏经常拿年少成名的张居正来批评不学无术的辽王。被管教得多了,辽王的心里累积起了对张居正的愤恨。羡慕、嫉妒、恨,一条龙走下来,辽王有了心里的深切仇恨,也因此引发了日后的一系列恶劣事件,后面的章节会谈到。

却说张居正已经取得了秀才,13岁时,他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以张居正的才学,考中举人,那应该是庖(páo)丁解牛、游刃(rèn)有余(形容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吧!张居正自己也是满怀信心,他作诗一首: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风毛从劲节,直上尽头竿。

——《题竹》

这首诗的大意是把自己比作凤毛麟角,要就此直上青云、一展雄心。

张居正参加此次乡试之前,结识了当时的湖广巡抚(官名)顾璘(lín)。顾璘是一名大官,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长。顾璘自身的科考水平很牛气,他在21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可以说是一身才气。张居正在日后的回忆中提到:顾璘与张居正会面之后,前者很快就认定后者为国士(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物),并对后者以朋友称呼。

使人匪夷所思的是,张居正考完这次乡试后,发现自己落榜了。这次落榜,居然就是顾璘的一手策划、竭力运作导致的结果!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在乡试的阅卷过程中,考官们以及监督阅卷过程的官员是一致看好张居正的试卷,认为应该按程序办事,录取张居正为举人。虽然顾璘也知道人心所向,他却自有主意,并付诸实行:内定张居正落榜。

顾璘有他自己的一套说法,他提出:张居正此时只有13岁啊!如果让13岁的青少年轻易地考中举人,中举的青少年就会骄傲自满,还会打消上进的志气。因此,要让张居正不被录取,使张居正多受一些挫折和磨难,等到张居正更加老练,将来的发展更加不可限量。

我翻看过一些关于顾璘促成张居正落榜的评价,下面列举三条: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居正对于顾璘,始终感激。委实这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要是居正就在这年中举,不过早了三年,以后也许在湖广添一个唐寅(唐伯虎)那样的人物,而一生的事业,便会在诗酒风流中消逝。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顾璘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曾亲眼见过无数像张居正这样的年轻人,身负绝学,才华横溢,却因为年少成名而得意忘形,最终成为了一个四处游荡以风流才子自居的平庸官僚。所以当他看见张居正的时候,便决定不让这一悲剧再次上演。

郦波《千古名相:郦波评说张居正》:他(张居正)就像一只雏鹰,经历了13岁的落榜,就像是经历了凤凰涅盘,经历了浴火重生,之后,他终于可以以更健康、更有力的姿态,飞向他人生无比广阔的天空了!

对于上述的三种评价,我表示反对!原因有三:

1.如果张居正在此次乡试考中举人,难道他就一定会像顾璘设想的那样骄傲自满?如果这种设想成立,是不是历史上那些年少时就获得功名的人都会自满?不要忘记,顾璘他自己也只是21岁就考中了进士。当时,张居正的将来还是未知的,可以说,即使他被录取为举人,骄傲自满也只是或然性发生事件,而不是必然性发生事件。

2.即使是张居正此次考中举人,之后还有会试和殿试,难道都会顺利过关?难道接下来会一点挫折都没有?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居正在日后的会试又经历了一次落榜,会试落榜和这次乡试落榜分别拖后了三年重新参加考试(当时的考试制度:每三年考一次)。这样,就多耗费了张居正六年时光,其中莫非没有顾璘施加的影响?

3.顾璘在这次乡试中,把原先被考官们定为录取的张居正改为不予录取,事情本身就是在操作科考舞弊(bì)案。也就是说,这么做是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

综合我的分析,可以说,顾璘的做法是有欠妥当的。虽然有的学者认为顾璘的做法是理智战胜了情感,而依我看,顾璘的做法是埋没人才,耗费了张居正的三年时光,顾璘以自己的主观设想而改变了张居正应得的的科考成绩,并且置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于不顾,恰恰是情感战胜了理智!

我的观点有佐证:三年后,张居正又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恰巧在考试后,张居正与顾璘再度相见,顾璘把自己身上佩戴的犀带(象征权贵身份的高级腰带)赠送给张居正,并对张居正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材的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我竟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错误了。”随后,顾璘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从顾璘对耽误张居正三年而表示后悔的话语里,能够看出顾璘自认为之前的做法有欠妥当。

还有人提出,看过一些记载,说的是在顾璘导致张居正落榜之后,顾璘把真相告诉了张居正,张居正并没有生气,反而感激顾璘,而且在张居正后来回忆起此事的时候,还是表示对顾璘的万分感谢。

我认为:张居正最初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他不会想不到,他自己只是一介平民、一名考生,而顾璘却是明朝专制社会里的大官。这个时候,张居正与其愤愤不平,不如好言相待。如果他对顾璘表示愤怒、进行对抗,张居正的结果就会可想而知。张居正后来的回忆,则有可能是出于高姿态,为了使自己获取好名声,他才会对顾璘表示万分感谢。 张居正到了20岁时,他参加了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却名落孙山。张居正总结了会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自己过多地学习古典文学,暂时疏于对科考文章写法的研究,才有此一败。这条总结合情合理。明朝的科举考试采用的是“八股取士”,八股文是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其中的起股到束股每部分要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总共八股。八股文绝对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形式极其死板。这对于潜心于学习古典文学的张居正来说,是不利的。

会试落榜之后,又过了三年,张居正再次入京参加会试,顺利通过后,再接再厉,参加了殿试,终于科考成功:张居正考中二甲进士,被授予庶吉士(翰林院里的职位)。从此,23岁的张居正踏上了明朝政治生活的仕途。

张居正的科考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想,张居正在参加会试与殿试的时候,是抱着悲痛沉重的心情应试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小时候被誉为神童 为何科举之路如此不寻常?张居正顾璘张白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居正名字的由来

张居正名字的由来

张白圭,纪大人,巡抚,李士,白圭,尚书,巫师,考生,民间,对联,大人,学生,故事,小学生,荆州,富贵,张居正,书院,功名,太爷,教书先生,江陵,神童,东司,李知,宰相,南门,和尚,孩童,小桥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张居正联震江陵四

张居正联震江陵四

李士,考生,白圭,张白圭,李知,书院,荆州,小桥,小学生,考场,文庙,考卷,青石,安邦志,大文,来本,考生姓名,不一样,里一,年龄,勤奋学习,下子,两棵树,八抬大轿,八字步,优异成绩,南门,吆喝声,口气,号码

2020-05-29 #故事会

张居正

张居正

张居正,居正,神宗,守制,官员,内阁首辅,潘晟,御史,国事,大权,尽孝,忠君,回家,改革,万历皇帝,凌云翼,士杨,张太,张白圭,张江陵,戚继光,文忠,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李成梁,殷正茂,武宗,由神宗,神宗命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张居正

张居正

张居正,居正,神宗,守制,官员,内阁首辅,潘晟,御史,国事,大权,尽孝,忠君,回家,改革,万历皇帝,凌云翼,士杨,张太,张白圭,张江陵,戚继光,文忠,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李成梁,殷正茂,武宗,由神宗,神宗命

2020-09-03 #故事会

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张叔,内阁首辅,张白圭,张江陵,张文,文忠,中文名,中国,出生地,作品,全集,出生日期,资料,汉族,日期,政治家,改革家,成就,湖广,江陵,荆州市,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

2020-05-29 #故事大全

张居正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张居正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张居正,李士,童子,张白圭,荆州,南郡,湖广,顾麟,学政,知府,天帝,乡试,主考官,凤毛,名录,国士,天赋,小小年纪,小友,得主,志向,成就,玉印,栋梁,武昌,潇湘,玉露,秀才,神童,结果

2020-05-06 #故事大全

张居正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张居正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张居正,李士,童子,张白圭,荆州,南郡,湖广,顾麟,学政,知府,天帝,乡试,主考官,凤毛,名录,国士,天赋,小小年纪,小友,得主,志向,成就,玉印,栋梁,武昌,潇湘,玉露,秀才,神童,结果

2020-09-04 #经典故事

张居正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张居正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张居正,李士,童子,张白圭,荆州,南郡,湖广,顾麟,学政,知府,天帝,乡试,主考官,凤毛,名录,国士,天赋,小小年纪,小友,得主,志向,成就,玉印,栋梁,武昌,潇湘,玉露,秀才,神童,结果

2020-09-0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