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朱棣明成祖

时间:2020-09-04

明朝皇帝朱棣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6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永乐大典2张解缙、、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即《》。《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34]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28]朱棣在位期间,一方面严厉整顿和限制佛教,完成了对明代整顿和限制佛教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又大力对之加以提倡和保护。朱棣对佛教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他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佛教整顿和限制政策也为后朝所沿用,影响深远。[35]朱棣崇奉真武神,大修武当山宫观,扶植武当道教,这是明史和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36]朱棣在位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处理方式,因此其民族关系思想也非常丰富。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吸收了先前历朝历代皇帝的经验教训,对整个明朝乃至后世的清朝民族关系的处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7]河州卫口外的边都沟(今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土司,是大师所出身的文都千户家族。该家族原在西藏,与萨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随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为当地的藏族首领。明朝初年该家族归附明朝,其首领赏思曾进京,受到朱棣的封赏。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文都千户家还保存着朱棣赐给赏思的敕书和铜牌。朱棣还试图把当时宗教人物(黄教)的创始人请到明廷。到15世纪初,宗喀巴主张的一种新的和更严格的寺院生活很受人注意,所以在1407年,朱棣请他来朝廷。宗喀巴拒绝了,1413年朱棣再次发出邀请,宗喀巴派了他的主要弟子之一释迦也失代替他前往南京。释迦也失从1414年至1416年留在南京,随即获准带了丰厚的礼物回藏。格鲁派继续与明朝朝廷交换礼物并派去使团,直至15世纪30年代[38]其他西藏的宗教领袖也受到推动而与明朝发生联系。虽然朱棣是出于对这些引人注目的宗教领袖的好奇心,但他也有意识地拒绝给任何可能因此会建立政治霸权的西藏领袖以唯一的中国庇护。朱棣鼓励政治的分裂,在这种背景下,朱棣没有承认该国名义上的世俗统治者帕木主巴王或与他建立关系,这很可能是精心策划的让西藏人分裂的政策的一部分。朱棣通过搞瓦解、赏赐和平定外蒙古的不听命于他的东蒙古人和(西)蒙古人以及在其南面住在东内蒙古的诸部落,想方设法在北方边境取得和平。在朱棣征剿叛逆的阿鲁台和马哈木部落领袖的同时,他还派使团带着礼物邀请蒙古人在纳贡制度下进行贸易。明朝廷利用这一制度出于几个目的。它提高了朝廷的威信;它能不求助于武力而使游牧民安分;它为明朝骑兵提供马匹的来源。蒙古诸部落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它们需要取得中国的货物,虽然当它们的需要不能通过贸易得到满足时经常袭掠边境。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他们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300人,一次在皇帝生日时,一次在中国的元旦。但是这类规定从来没有严格实施过,也没有用于更远的东蒙古人和瓦剌蒙古人[39]。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许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例如,在1404和1406年为女真和兀良哈诸部落在开平和广宁设立两个马市。但是朝廷派的官员(通常为宦官)出于私利,经常改变赐给蒙古人的礼物的规格和他们贡品的价值。这样就常常引起纠纷和对边境的劫掠[40]已在辽东半岛定居的来自、和三个卫的蒙古人在永乐年间派出了最正规的纳贡使团。这是因为他们靠中国的礼品、补助和定期贸易为生,而朝廷则需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根据《明实录》,兀良哈部在某些年份(如1403年、1406年、1413年和1416年)作为一个正式的集体前来朝廷,但一般地说,这些使者被认定是代表个人的,呈献的贡品也多于容许的数量。兀良哈部的贡品主要是马匹;1414年的一次他们带来了约3000匹马。兀良哈部的纳贡使团在1410年、1411年、1418年和1422至1424年这些年份停止来华。中断出现在他们参加了阿鲁台或瓦剌人的叛乱时期,如1422年;这一次他们被阿鲁台征服,被迫参加他的事业。但是,当和平恢复,明廷继续接受兀良哈的使团,甚至为了保持和平,还容忍偶尔发生的边境劫掠事件[41]在统治下,东蒙古人继续与明成祖朝廷保持纳贡关系。明朝也容忍经常爆发的小的敌对行动,因为他谋求维持边境的和平。已知阿鲁台早在1408年就派过一个使团,但在1410年征蒙战役中他战败后,他才开始定期派出使团。在1410年至1424年期间,阿鲁台派了27个使团至明朝廷,此数超过了规定,而且在连续的两年(1413年和1414年)中他共派了11个使团。贡品主要为马匹。作为回报,明朝廷赐给他和他的使者纸钞、白银、丝织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授予他们官衔并慷慨地酬答他们的贡品。在1421年、1422年、1423你或1424年明成祖征讨阿鲁台时期,没有纳贡使团来朝。但一旦战争结束,朝廷又不加指责地接纳他的使团,其中两个使团在1424年8月明成祖死后不久到达[42]蒙古人也与朱棣朝廷保持纳贡关系,在此同时又几次袭扰边疆进行劫掠。1408年10月,马哈木派第一个纳贡使团携马匹前来明朝廷;马哈木得到了封地并被赐给一枚王的印玺。1409年其他两个瓦剌部落领袖也得到类似的封赏。除了1414年、1416年、1420年和1422年,瓦剌人每年派正规的使团来朝。这些使团一般来自马哈木,但也有少数是其他部落领袖派出的。贡品主要为马匹。瓦剌使团在1414年中断来朝,当时马哈木造反;但在1415年瓦剌人恢复进贡。1418年4月,在马哈木死后两年,他的儿子脱懽与其他两个部落的领袖来到朝廷,要求继承他父亲的品位。这一请求被批准,于是脱懽派使团几乎岁岁来朝,一直到了永乐统治的末年[43]奴儿干辖区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起,并包括,西至(今),北抵。其对于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23]朱棣在位时期把满州诸女真部落纳入制度之中。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西北和之南的建州和毛怜部落;住在松花江和附近的半务农的;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靠渔猎为生的好战的生女真。皇帝有四大目标:保持满洲的安宁,以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威胁;不让朝鲜成为在满洲支配一切的力量;促进诸如马匹和裘皮等产品的交易;在较为发达的女真部落民中传布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44]朝廷在建立与女真人的关系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其措施是派遣外交使团,送礼品给他们的部落领袖,邀请他们进行纳贡制度下的贸易。早在1403年,朱棣开始派一个使团出使建州女真的统治者阿哈出以进行笼络;使团受到很好的接待。12月,朱棣在建州设一女真卫,并赐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礼物给建州使者。不到五年,另外五个卫在女真领土上建立。朱棣在位时期,在满州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以确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纳贡贸易的顺利进行。许多在适当时机得到官衔、官品和贸易特权的女真部落领袖放弃了与朝鲜的联系,宣布他们效忠于明朝朝廷。[45]明朝的外交政策是以“”自居的朝贡外交。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前来朝贡者可分为三类:一是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一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33]1405年,由于贡使日多,朱棣下令重置。于是在福建、浙江、广东分设来远、安远、怀远三市舶司,负责接待各国来使,而于京师设会同馆以待国宾。为了与各国来人交流,同时还设置了,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此后的永乐一朝中,先后有四位海外国家的国王泛海而来,其中三位留葬于明朝,这的确称得上是中外关系史上的大事。[33]1423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46]1402年9月,朱棣派去通知朝鲜王他登基之事。11月,国王派使者请求新的印玺和敕封;1403年他又派一个使团,要求取得医治其父疾病的药材,它们标志着定期互派使节的开始。朝鲜人进贡土产品,如人参、漆器、豹和海豹皮;但在1429年之前,最重的负担是年贡150两黄金和700两白银。作为回报,皇帝赐给朝鲜王及其使者丰厚的礼物——丝绸、精美的衣服、药材、书籍和乐器;他还授予朝鲜王及其太子以荣誉的称号。[47]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在1380年已经中断,因为朱元璋怀疑日本人与他的失宠的大臣相勾结,企图篡夺皇位。关系在1399年首先被足利将军三世义满(1358年—1408年)恢复,他刚在西日本建立起他的权威。这位挥霍的将军对中国文化的爱慕是由他周围的禅宗僧人培养起来的,他急于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这部分地是为了从有厚利可图的对华贸易中获益。1399年,他派一个使团带了一封颂扬的信件和贡品到建文帝的朝廷;使团受到良好的接待。义满的第二个使团在1403年晚期抵达南京,在随带的信中,将军自称“臣日本王”,此事在日本史上是一件非同寻常和有争议的事件。这是来朝新帝的第一个外国使团。[48]中亚、西亚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这也说明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还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49]郑和下西洋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50]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23]朱棣历史评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朱棣明成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君主,成祖,雄才大略,帝王,时期,疆域,历史人物,从武,四子,明世宗,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武之略,朱元璋,编修,上都,事业,人物,侄儿,北京,功大于过,侄子,利益,关键人物,历史,后世,时事,建文帝,夺位

2020-05-29 #故事阅读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君主,成祖,雄才大略,帝王,时期,疆域,历史人物,从武,四子,明世宗,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武之略,朱元璋,编修,上都,事业,人物,侄儿,北京,功大于过,侄子,利益,关键人物,历史,后世,时事,建文帝,夺位

2020-09-04 #长篇故事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

朱元璋,元顺帝,嫡长子,生母,明成祖,太子,个儿子,嫡子,皇帝,教育,明成祖朱棣,陈友谅,马皇后,庶子,一生,传说,名字,儿子,南京,天命,妃子,庙号,来源,皇位,行为,诸王,贵妃,饥寒,进攻,四子

2020-05-05 #故事会

历史小故事208——明成祖朱棣

历史小故事208——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元璋,皇帝,安南,马皇后,成祖,北征,北京,蒙古,明成祖朱棣,编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母亲,皇位,生母,藩王,朱允,朱允熥,朱允熞,朱标,阿鲁台,历史,修纂,军事,功绩,南亚,名儒,图书

2020-05-29 #故事会

历史小故事208——明成祖朱棣

历史小故事208——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元璋,皇帝,安南,马皇后,成祖,北征,北京,蒙古,明成祖朱棣,编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母亲,皇位,生母,藩王,朱允,朱允熥,朱允熞,朱标,阿鲁台,历史,修纂,军事,功绩,南亚,名儒,图书

2020-09-05 #故事大全

今日故事:明成祖朱棣命名天津图

今日故事:明成祖朱棣命名天津图

天津,建城,筑城,津卫,明成祖朱棣,天子,天津博物馆,题记,一带,城市,南运河,大运河,天津市红桥区,漕运,战马,渡口,盐业,燕王,皇位,皇帝,雕像,南下,起兵,中国古代,为纪念,军事要地,时间记录,靖难之役

2020-05-29 #故事大全

明成祖朱棣的变态杀人法

明成祖朱棣的变态杀人法

方孝孺,铁铉,景清,朱允炆,尸体,门徒,明成祖朱棣,周成王,城门,遗臣,皇帝,屠杀,为什么不,瓜蔓抄,被砍头,代文臣,原文中,周公旦,姚广孝,廖镛,廖铭,左佥,明太祖朱元璋,蔡东藩,连东,连坐制,齐泰和,黄子澄,我的家,作者

2020-05-30 #小故事

为何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原因无非这几点

为何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原因无非这几点

北京,北平,明成祖,京城,军事,南京,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北京是,元大都,原因,周长,天下,屯田,建文帝,政治,皇位,燕王,边防,威胁,有关,政治中心,成祖,明王,明永乐,永乐皇帝,燕邸,登大,诸胡,郑晓

2020-05-3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