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春节的习俗故事

时间:2020-09-04

春节的风俗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故事

导语: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春节的习俗故事,欢迎借鉴!

置天地桌

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天地桌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为接神使用。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要对神佛大酬劳一次。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日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日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日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看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古有的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每年全球都有超过十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

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一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代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日,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一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带领一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接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表示欢迎财神降临,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要说些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

另外,有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胡子,身上背黄布袋,装扮财神爷的模样,后面跟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散发财神爷像,以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等一堆讨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欢喜喜地接过财神爷像给他们分些钱,这些人才连声道谢,更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的户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节的习俗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节习俗有哪些?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传统习俗及现代习俗

春节习俗有哪些?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传统习俗及现代习俗

人们,北京,时间,习俗,民间,祖乙,活动,郁垒,入口,桃木,门神,农历,公历,历法,国君,我国,一月一日,潮汐车道,传说,回复,地方,大门,日月,漏壶,草木,节日,身份证,鬼魅,各大,什么时候

2020-08-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客家人春节习俗 客家人过年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客家人春节习俗 客家人过年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客家人 陆川 油鼓 这一天 习俗 祖先 春节习俗 过春节 家家户户 主人 传统 农历 小孩 年饭 时间 爆竹 穷鬼 走亲戚 迁徙 香烛 闽西 人们 仪式 大肉 压岁钱 团圆饭 年夜饭 岳父母家 房间 扫把

2020-05-01 #经典故事

春节有哪些习俗正在消失?又有什么习俗在出现?来领略春节的变化

春节有哪些习俗正在消失?又有什么习俗在出现?来领略春节的变化

图片,春运,习俗,年夜饭,节日,庙会,时候,回家,活动,都会,传统习俗,中国,传统,人们,祖先,中国民间,又称,吃一顿,不变,元素,年货,吃饺子,对联,大城市,扫房,灯烛,烟花,窗花,车流,车站

2012-10-01 #经典故事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这一天,节日,下界,元宵,孩子,回娘家,大年,生日,长辈,腊月二十,又称,中才,张灯,牛耕,紫姑,陈布新,麦百谷,全家乐,灶下,西家,街中,金鸡报晓,时代,传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万户千门,东家,东西南北中,中国,中国民俗

2020-07-05 #小故事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这一天,节日,下界,元宵,孩子,回娘家,大年,生日,长辈,腊月二十,又称,中才,张灯,牛耕,紫姑,陈布新,麦百谷,全家乐,灶下,西家,街中,金鸡报晓,时代,传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万户千门,东家,东西南北中,中国,中国民俗

2020-08-03 #小故事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这一天,节日,下界,元宵,孩子,回娘家,大年,生日,长辈,腊月二十,又称,中才,张灯,牛耕,紫姑,陈布新,麦百谷,全家乐,灶下,西家,街中,金鸡报晓,时代,传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万户千门,东家,东西南北中,中国,中国民俗

2020-08-09 #故事大全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这一天,节日,下界,元宵,孩子,回娘家,大年,生日,长辈,腊月二十,又称,中才,张灯,牛耕,紫姑,陈布新,麦百谷,全家乐,灶下,西家,街中,金鸡报晓,时代,传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万户千门,东家,东西南北中,中国,中国民俗

2020-08-24 #故事会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春节习俗科普小短片:孩子不知道的春节习俗小故事 全7集 幼师之家

这一天,节日,下界,元宵,孩子,回娘家,大年,生日,长辈,腊月二十,又称,中才,张灯,牛耕,紫姑,陈布新,麦百谷,全家乐,灶下,西家,街中,金鸡报晓,时代,传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万户千门,东家,东西南北中,中国,中国民俗

2013-04-23 #小故事

春节习俗的传说故事

春节习俗的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春节习俗,有一种,习俗,人命,人们,携幼,时候,起源,触角,深居,海底,村村寨寨,牲畜,深山,老人,中国古,就是现在

2019-12-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