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讲好民俗故事 让上海古镇文化更走心

时间:2020-09-04

与民俗相关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5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图为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古镇

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石板小巷曲径通幽,是一幅古意盎然的风情画卷。上海古镇是上海的宝贵资源,也担当着承载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重任。

从民俗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上海古镇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上海古镇历史底蕴,传承延续历史脉络,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将能更好彰显江南特色。讲好民俗故事,可以让上海古镇的风貌韵味、颜值气质更加彰显,入眼景观、走心文化相得益彰。

——编者

民俗学的叙事理论可成为破译古镇密码的钥匙,进而挖掘古镇在树立地域形象、建构地方认同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助力打响上海古镇的文化品牌。民俗学以研究叙事见长,民俗以叙事为存在的方式,通过叙事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播传承、建构相关族群的文化认同。“叙事”可被通俗地理解为“讲故事”,那么,上海古镇的故事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讲述呢?

创世神话、民间故事是上海古镇文化品牌塑造的重要依托点

上海古镇的语言叙事主要包括书面的记载和口头的讲述,可“说”、可“听”,是民俗文化最基本的叙事载体,保存着上海古镇的文化记忆,也是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在相关的历史典籍、地方志等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上海古镇的文字记录,从中可以追溯古镇的文脉,挖掘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青龙镇为曾经的“上海第一镇”,可谓上海历史的源头,民间有谚云:“先有青龙港,后有上海浦”。青龙镇在历史上具有军事要地、商贸重镇、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万历 《青浦县志》有载:“粤有巨镇,其名青龙。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随后,由于吴淞江淤塞,海岸线东移,青龙镇逐渐为上海浦取而代之,所幸的是,在原镇址的范围内尚有青龙村、青龙塔、青龙寺等实物“佐证”留存至今。尽管古老的青龙镇已不复存在,但它开启了上海城市文明的进程,有关青龙镇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为我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时代篇章,见证了上海地区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青龙镇还有着龙文化的口头讲述,是上海地区创世神话的典型代表。

此外,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也收录了流传在上海市郊古镇的“天地降生”“女娲娘娘捏泥造人”“女娲与一日三餐”“盘古和他的妻子”“人的由来”等创世神话,表明上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承担者和继承者,在当代社会尤其担当着强本固元、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功能,这是上海古镇文化品牌塑造的重要依托点。

上海古镇的民间故事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涉及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名人轶事、革命事迹、景观风物、匠心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很多对重构地方传统、树立地方形象有着很大影响。如孟姜女的故事,顾颉刚先生就认为上海松江是其重要传播地,至今在很多上海古镇都有着活态传承,具有浓烈的江南文化色彩。华东师范大学的罗永麟先生将孟姜女故事与牛郎织女故事、白蛇传故事、梁祝故事并列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经典话语,足以证明孟姜女故事是上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叙事,可挖掘孟姜女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进行民间故事的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如旅游开发、影视片制作、社区文化建设等,为树立古镇文化品牌助力,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再如松江小昆山镇的“云间两陆”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极具江南文化特质,有助于上海文化根脉的研究开发;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传说,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南北交流和满汉民族的交融,具有积极的文化建构价值。所以上海古镇的语言叙事是富有地方色彩的本土文化资源,保存着古镇的文化记忆,有助于“讲好古镇故事”,塑造“上海文化”品牌,提升上海的文化软实力。

唤醒景观叙事中凝聚的文化记忆、情感认同和地域认同

物象叙事是对传统文化的物化凝结,具有可视性、具象性的特征,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获得受众的认知和认同。上海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塔亭楼阁、瓦肆街巷等景观都属于物象叙事的范畴,或被称为景观叙事。如果说语言叙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景观叙事则是对传统的固化,将特定的文化与特定的地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古镇的风物特产等实物形式也是物象叙事的重要载体。在上海古镇文化资源的背后,很多都附丽着优美的传说,为其增添了诗意的想象和瑰丽的色彩,更注入了文化的灵魂和活力。

例如,在嘉定区南翔镇,流传着“白鹤化缘造寺”的故事,便是关于云翔寺的景观叙事。南翔因寺成镇,云翔寺是其核心景观,该寺的仙鹤已然成为整个古镇的文化标志,在当代,南翔镇建有仙鹤厅,镇政府广场矗立着仙鹤雕塑,于是,古老的景观叙事便又通过景观生产固化到当地,形成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从而建立了稳定的地方文化认同。再如古镇的桥梁是最具江南水乡特质的景观元素之一,桥梁勾连了“流水”与“人家”,描绘了江南意象,其本身也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传说故事。青浦的金泽古镇便有着悠久的桥文化,自古以来便以“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桥庙景观风貌著称。传说金泽的风水很好,会出帝王,刘伯温为了保住朱元璋的帝位,便设法压制金泽的风水,与此同时,又大造庙宇表达对“福地”的敬畏之心,于是形成了“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的格局。诚然,金泽的桥庙文化肇始于宋代,并非明代的创制,但这样充满想象的景观叙事却烘托了古镇的“神圣”气氛,提升了金泽的文化高度和地域形象。

相较于景观的不可移动性,古镇的风物特产则可以成为旅游商品进行流通,从而成为代表古镇形象的文化商品,具有远大于物品本身价值的象征意义,因而,围绕风物特产为中心的物象叙事则是“讲好古镇故事”的又一载体。如说起丁蹄,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金山区的枫泾古镇;提起阿婆粽,会将其与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联系起来;下沙烧麦则被认为是浦东新场古镇的特产;等等。但仅限于这些表象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关于古镇风物特产的故事讲述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整理和研究,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例如在浦东新区的三林古镇,有“三宝”(三林塘崩瓜、三林塘标布、三林塘酱菜)、“三绝”(三林瓷刻、三林本帮菜、三林刺绣)、“三特”(三林舞龙、“三月半”圣堂庙会、城隍出巡)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但现在很少有人能够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了,导致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撑不起三林应有的文化高度。应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的传说故事,重塑三林昔日的美名。如关于三林崩瓜来历的故事、“三林标布进京城”的故事、三林酱菜的传说等,都是古镇风物特产的物象叙事,要多整理、多讲述、多传播,让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建立情感认同和地域认同,推动古镇形象的树立。

打造古镇金名片,民俗行为叙事是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民俗的行为叙事以相关的民俗行为、仪式祭典等方面的活动为载体,是可“做”、可“参与体验”的叙事形式,有娱乐性、狂欢性的一面,在一些场合又彰显出强烈的神圣性与肃穆感,在这一张一弛的节奏中,以动态的、立体化的展演方式传播民俗、促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例如宝山区罗店镇的龙船文化,有别于一般的舟船竞渡文化,不以速度取胜,而是以表演性和观赏性为主,通过龙船的色彩,形制,行进的姿态、路线,以及船队的队形变换等方面来体现罗店的江南水乡风貌。于是,在这样的民俗行为叙事中,便书写了古镇的文化,树立了地方形象。目前,罗店的龙船文化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然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由民间信仰发展起来的庙会是民俗行为叙事的集中承载,人们可通过各种仪式行为祭神,又配以类型丰富的民间文艺表演娱神,同时人们自身也得到了身心的舒缓和愉悦,神圣性与娱乐性兼而有之。与大多数民俗活动一样,庙会也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文明,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其生存空间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挤压。

例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龙华庙会近些年来就不断地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有日渐衰弱的趋势,发展状况堪忧。但古镇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可为传统庙会提供展演的空间。当前,不少上海古镇还有着“香汛”等传统庙会的活态传承,有些已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在金泽,有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两大香汛。农历三月二十八为传说中泰山神东岳大帝的生日,届时人们要在东岳庙举办“廿八汛”,有东岳大帝出巡等仪式行为展演;在九月初九,当地百姓要向被誉为“关西孔子”的杨老爷上香,俗称“重阳汛”。在三林古镇,有圣堂庙会、西城隍神出巡仪式等活动,属于三林的“三特”之二,其对于三林的文化标志意义是非常显著的。所以,上海古镇的民俗行为叙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讲好古镇故事”的重要手段。

承上所论,上海古镇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但上海古镇的目前面临的短板还有待积极改进,其文化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可依照民俗学的叙事理论,全面系统地整理上海古镇的文化资源,通过语言、物象、行为等多重载体,“讲好古镇故事”,塑造文化品牌,发挥上海古镇的文化价值和功能。

(游红霞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好民俗故事 让上海古镇文化更走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旅行 还属二中人走心

论旅行 还属二中人走心

重庆,古镇,苏轼,洪崖洞,父母,法律人,大草原,江北机场,说走就走,三游洞,上海,乐山,内蒙古,喀纳斯湖,城市,大展,夜景,心灵,故事,故宫,法律,法官,溪涧,紫禁城,菱湖,美景,留给我们,丹宸,加贝,刘佳

2011-07-25 #小故事

千年古镇枫泾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古镇枫泾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金山,金山区,黄酒,丝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枫泾,上海市,上海,故事,中药,痔疮,枫泾丁蹄,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代表,典型,金质奖章,长皮,主要用于,手术后,于咸,特加,金枫,上经,丰二,中西结合医院,天香,大稿

2009-06-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场古镇激发设计灵感 音乐盒上讲述千年故事

新场古镇激发设计灵感 音乐盒上讲述千年故事

设计,新场古镇,新场,作品,元素,大赛,祝桥村,新设,一等奖,乡村,产品,创意,文化,古镇,大学生,土布,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师,青年,音乐盒,新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暨第四届,木艺,王健,苏冰,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23 #短篇故事

上海古镇坐拥20多座明清园林 被誉“小苏州” 入选5A景区门票免费

上海古镇坐拥20多座明清园林 被誉“小苏州” 入选5A景区门票免费

南翔,古镇,古猗园,南翔小笼,上海,老街,南翔寺,年间,古塔,始建于,人们,八字桥,天监,寺庙,白鹤,被誉为,向南飞,明嘉靖,梁朝,梁天监,苏城,银南翔,黄明贤,上海佛教协会,史文化,味鲜,留云禅寺,石上,隆兴桥,中心

2011-08-01 #故事大全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习水县土城古镇展演红歌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习水县土城古镇展演红歌

红军,艺术团,习水,习水县,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红歌,红色,文化,游客,纪念馆,观众,服务,红色文化,张小海,毛泽东,青杠坡,黄金周,保洁员,工作人员,三渡,一渡,二渡,红歌会,文化部,正成,初心,上海,中央红军

2010-01-21 #长篇故事

每一座古镇 都是一个故事

每一座古镇 都是一个故事

古镇,周庄,婺源,历史,乌镇,平乐古镇,水乡,黄姚,中国,川西,平乐,被誉为,风格,公郎,周迪,黄姚古镇,上曾,专家,上海,古街,沉淀,故事,嘉兴,古风,周庄镇,宅院,岭南,文化底蕴,方言,文物

2013-08-30 #长篇故事

全国唯一“一脚踏三省”古镇 文化底蕴不输乌镇 门票0元少有人知

全国唯一“一脚踏三省”古镇 文化底蕴不输乌镇 门票0元少有人知

古镇,荆紫关,三省交界,湖北,平浪宫,白浪街,湖广会馆,匾额,建筑,散文,游客,禹王宫,邮票,依丹,夏禹,杨泗爷,清崇德,禹贡,石亭,秦豫,荆子,贾平,太子,三合汤,向西,国家邮政局,小上海,河南胡辣汤,还可以,风平

2009-09-01 #长篇故事

走马观花6(上海三林老街)

走马观花6(上海三林老街)

老街,店铺,文昌阁,三林塘,三新路,上经,古戏台,钟声,习俗,产品,元旦节,供人,古镇,古建筑,刺绣,古亭,名人,幸福感,指示牌,民俗馆,树叶,桥身,父亲,游客,眼帘,画意,祖林,石雕像,绿化带,绿色

2017-11-2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