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纵然只是蚍蜉撼树万历十五年书评

时间:2020-09-04

蚍蜉撼树是寓言故事吗

提示:本文共有 41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纵然只是蚍蜉撼树一百多年前,罗曼·罗兰在著作《米开朗基罗传》中曾经感叹“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旧热爱生活”。因为或许在无限光明与希望的表征下,世界的真实却可能残酷的让人绝望,有那么多的冰冷阴暗,那么多的无能为力,还有那么多的万劫不复。但是无论如何,生活依然要继续,你可以选择心灰意冷郁郁寡欢,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你也能选择放弃某些坚持,迎合世俗的现实,从而在世俗规则中渔利;你甚至可以选择与世俗的规则抗争到底,寻求一种变革,即便最终粉身碎骨也不被各种苍白的规制摆布。庸人选择第一种,因为他们怯懦恐惧,凡人选择第二种,因为他们妥协认命,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选择最后一种,因为他们相信手中握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大概都会唾弃第一种人,但也必须承认他们当中许多人也值得同情。我们也大都无意批判第二种人。因为也许每个人都曾有过狂妄的梦,但现实残酷的洪流却让我们不得不妥协,甚至我们要被迫接受自己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毕竟我们大都普通平凡,我们还要生活,就像某法官在匿名写作《决不妥协》的序言中说:“本书献给所有不愿妥协的人,你们是勇敢的;献给所有已经妥协的人,你们是无辜的。”不过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有些妥协并不等同于全盘让步放弃,在世俗的规则中迂回的实现某些抱负也未尝不可。因而有些看似妥协者,却依然值得尊重,不过世人的不解与非议总是难以避免的。我相信选择第三种态度的人是富于英雄主义情怀的勇者,世界的各种改变革新大多也出自他们之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当中也有无数的失败者,因为每一种变革都要面对巨大的风险,错估形势或举措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带来身败名裂的万劫不复,毕竟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传统所不容,而他们面对的力量可能是整个国家的顽固和保守;他们当中也有许多愚者,他们坚持的某些东西本身就存在问题,也许美好,但与人的本性和社会运行的规律相背,终究是建于空中楼阁之上的乌托邦;他们当中还有人并非有什么的宏愿,只是不愿妥协于世俗的苍白,努力抗争那将延续一生的堕落罢了。我想《万历十五年》所记述的的,便是那些持第三种态度者的故事,只不过在当年那个世俗的规则强大顽固的大环境背景之下,他们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失败的。不过这“失败“也只是援引世俗的价值判断而已,在我看来,他们的抗争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是的,纵然那只是蚍蜉撼树又如何呢?况且失败本身或许也并非他们自身的过错,他们依然值得我们去尊重。或许我们应该责难那僵化落后的制度。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也无法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以我们现代文明的角度去批判过去的落后本身就是有失公允。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先进是由过去的落后发展衍生,那只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已,只是一个不发达的阶段,所以我们对那个时代无法指责过多。回溯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们还是一个各方面都不发达的帝国,在众多传统的沿承下,在众多现实因素的强迫下,如果要保持一个帝国最低限度的稳定,那么维护中央集权制度和文官制度相辅相成的局面本身就是迫不得已,那么就算文官制度本身弊病千百也只能暂且任之不论;我们的传统重视人治轻法治,文化上重视儒学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的调节作用,社会本身也缺乏法治的基础,因而我们法律幼稚畸形。我们用儒家简单粗显的道德准则来治理庞大的国家,中枢用道德教化代替行政,这种直接用高要求的道德约束民众,缺乏最低限度的道德即法律作为缓冲的不合理管理方式,使社会发展程度必然受到限制;而且建国初的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已经固化衍生出了与之攸关的利益集团,其中就有看似人臣确是真正统治者的文官集团,他们既是官员又是地主,他们既是臣下又是主人,他们从各种不合理的制度漏洞中获得利益,并将这种利益沿承固定,所以一切变革都是对他们利益的挑战触犯。由此又发展出一种畸形的规则:只要能维护各方面的稳定,我们可以容忍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一些有优势的地区也可以不要任何特殊的利益,从而维持各个地区的平衡,我们可以摒弃一切与稳定无关的进步,只要维持原状就好。问题还有很多,帝国自身存在的弊病实在难以言尽。在这样一种历史大环境下,我只能有些看似不负责任的说一切都是时代的悲剧不幸。是的,存活于这样一个时代,如果你保持所谓的封建愚昧,你是不幸的。而如果你萌生革新思变的精神,你是更加不幸的。前者虽然不幸却由于不自知而无过多的痛苦,而后者的不幸却会带来被整个社会排斥唾弃的痛苦难耐,带来纵然自己权势滔天却仍旧什么都无法改变的迷茫和绝望。是的,这个世界上竟然会有一种不幸是拥有的进步的精神。因为它萌发于了一个错误的时间。这一点注定只能衍生悲剧。张居正企图进行一场近乎于变法的国家改造,虽然他位极人臣,但触犯的利益却关乎国家的根本势力(文官集团),他不知道在一个只求稳定平衡的国度,一切革新都是不被容忍的,而他的自负又让他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对手的强大,作威作福引发广泛的不满。最终死后因树敌太多而被清算,生前的政策改造被恢复原状,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戚继光的军事现代化也因武官的身份触犯了文官政治统治地位而难以被容忍,变革措施都受到各种刁难阻挠,还受到本身国家落后制度的限制,最终也不了了之,国家的军事力量虚弱如旧,而这竟是大多数处于统治阶层的官员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个帝国里,寻求进步的力量是举步维艰的,即便措施得当,但就是难以付诸施行,这是一件多么悲哀可笑的事,其积孱积弱也就不奇怪了。并且这些失败的结果也给众多有志之人士带来了迷茫和绝望,这些打击只会让保守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气焰更嚣张,国家的进步更为不易。在这种大背景下,就算身为皇帝也是不幸悲哀的。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皇帝更近似于一种至高无上的象征,是帝国得以凭借道德教化施政,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一个人格化的机构。他被迫参与各种礼仪,恪守各种儒家道德准则,为全天下的子民树立榜样,他甚至被文官们企求丧失一切个性,从而建立一种神秘化,宗教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唯有这样的“诚意”才能让整个文官集团团结一致更好的为国家服务。显然,这种违背人性的期望本身就难以被接受并严格遵守。并且皇帝的权力也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自由也受到约束,从没有人把他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人,他真正想做的事总是因违背所谓的礼法而被大臣百般阻挠,最终难以如愿。认清了一切而又颇具反抗精神的朱翊钧当然不愿被这样摆布,他报复性的选择消极逃避一切,不与大臣合作,以致最终背上了昏庸无道的骂名。他死后葬在了华丽的陵寝,身边葬着皇后和皇贵妃,但他真正心爱的女人却因不符礼法没能葬在他的身边。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不能有稍稍进步的精神,那严格遵循被广泛推崇的儒家礼法的结果又是如何呢?可笑的是这竟然也是不被接受的。海瑞是当之无愧的模范官僚,他恪守各种儒家道德操守,清廉为民,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极高的声望。他的一些施政出发点很好,但却难以发现问题的根本症结。他干预土地所有权,妄图用一时的政治声望去解决社会上一些深层的财政和经济政策的问题,这同样触犯了文官集团家庭经济的基础,受到了广泛的责难,并且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剥削和被剥削的两大阶级,这种干预是妄图以一己之力使整个社会经济机器停止运转的作法,当然也不可能成功。这也暴露出我们的文官制度中以道德作为选贤任能的指标难以弥补组织和技术上的缺陷,海瑞纵然符合所有官员所被期望的道德指标,但是却缺乏管制一方所应有的某些专业知识,这样又如何能真正造福一方?而且在文官集团自我标榜的道德要求和自身行为腐化堕落的脱节之下,海瑞这种没有“人情味儿”,于人于己都严格要求“异类”自然也要被排斥。最后赋闲职成为社会象征意义的楷模,难以真正执掌实权。这表明这时帝国的主流社会文化和社会实际已经严重的脱节不切实际,而变革的力量又几乎难以成长,矛盾越积越深终会产生某些文化价值危机。而最后批判道学家虚伪的李贽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了。论述至此,整个国家的现实局势使我想到了村上春树在《奇鸟行状录》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形状下流的下流岛,岛上长着树形下流的椰子树,树上结着味道下流的椰子果。岛上住着下流猴,喜欢吃味道下流的椰子果,拉出的下流屎滋养着下流土,土里长出的下流椰子树于是更下流,如此循环不止。“也就是说一些因子如若相互关联并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并固定下来,最终甚至他们自己都很难打破,从而成为一种规律并不断强化。我想用这个系统来比喻目前的国家再合适不过,各种势力和现实因素相互依存,任何失衡都会造成一个国家体系的崩塌,每一方的利益都难以触碰,故而来自内部的变革力量根本难以获得有效的成果,因此帝国中所有思变革新,对传统世俗规则的反抗都会是失败的,施政者的悲哀也在所难免。而如果能一直达到某种平衡,除非有外来因素的强力冲击和破坏,这个模式便可能永世长存,亘古不灭。但可惜的是从万历的消极施政引发的文官集团分裂的危机使帝国的统治模式失衡,最终在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土崩瓦解。但是思变革新的精神和反抗传统世俗规则的精神依旧值得赞扬,虽然力量微小难得其效,看似蚍蜉撼树自不量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正如上文所说,正是万历皇帝的不作为引发的小小火花产生的一连串链式反应,让帝国的统治基础产生了动摇,纵然朱翊钧自己留下了骂名,但是这种反抗精神对世俗规则的冲击瓦解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而例如张居正的各种变革尝试又何尝没有作为后世前仆后继者的经验,而对后世的革新产生借鉴或警示作用呢?所以有些事纵使看似蚍蜉撼树,也是有它自身不可忽视的意义的。其实在人世的纷繁错杂中,我们本身就是浮萍,总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但有的人却不甘被世俗的规则挟制,他们站在被世俗规则统治的大环境的对立面,妄图挣扎抗拒,妄求革新思变。可有时好像无论他们怎么做,却都终是落得或身败,或名裂的下场,于是我们开始对世界胆怯怀疑,但是我想一切的症结还是那句老话可以解答,“其实并不是世界错了,而是我们看错了世界罢了”。无怪乎黄仁宇先生在本书的结尾无限感慨的总结:“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做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然那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又何必再多聒噪自寻烦恼。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纵然只是蚍蜉撼树万历十五年书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则关于“消极怠工引发悲惨结局”的历史寓言故事万历十五年书评

一则关于“消极怠工引发悲惨结局”的历史寓言故事万历十五年书评

这本书,张居正,音频,万历十五年,时候,皇帝,作者,申时行,目标,对自己,东西,内容,大明,李贽,秉笔太监,事物,印象,全书,内心,历史,大学士,太监,想法,收益,海瑞,电子书,生活,行动,当当,戚继光

2020-06-30 #故事阅读

《人民的名义》高育良最爱《万历十五年》 这本书写的什么 万历十五年有何特殊之处

《人民的名义》高育良最爱《万历十五年》 这本书写的什么 万历十五年有何特殊之处

万历十五年,这一年,道德,张居正,黄仁宇,这本书,历史,皇帝,礼制,分析,先生,年幼,法制,法律,父亲,观点,研究,中提,努尔哈赤,戚继光,都会,人民,事情,中国,名义,全剧,儒家文化,儒家,作者,儒家思想

2008-06-15 #故事大全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篇

文官,集团,万历十五年,目的,张居正,宁屈,个人,法律,王朝,社会,皇帝,道德观,海瑞,道德,国家,申时行,统治者,戚继光,首辅,中国,乡宦,位置,作者,做法,俸禄,儒生,关键词,制度,天下,官员

2020-05-28 #小故事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篇

文官,集团,万历十五年,目的,张居正,宁屈,个人,法律,王朝,社会,皇帝,道德观,海瑞,道德,国家,申时行,统治者,戚继光,首辅,中国,乡宦,位置,作者,做法,俸禄,儒生,关键词,制度,天下,官员

2020-06-01 #短篇故事

《人民的名义》让高育良书记深深着迷的万历十五年 是讲什么的?

《人民的名义》让高育良书记深深着迷的万历十五年 是讲什么的?

中国,这本书,李贽,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六个人,人民,名义,困境,官僚,官员,申时行,海瑞,皇帝,知识分子,自由派,领域,张居正,戚继光,朱翊钧,黄仁宇,首辅,都会,作者,代表性,传统,全书,保守派,历史,危机

2012-01-13 #故事阅读

《万历十五年》究竟讲了什么 十分钟看懂明朝衰败的原因

《万历十五年》究竟讲了什么 十分钟看懂明朝衰败的原因

张居正,皇帝,文臣,官员,文官,改革,万历皇帝,武将,申时行,老师,黄仁宇,后宫,做法,军队,国家,情况,角度,万历十五年,五个人,小皇帝,没有一个,这本书,富国强兵,戚继光,戚继,朱元璋,李贽,太子,好的,影视剧

2012-10-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万历十五年》全书的故事梗概 故事意义和感受观点

《万历十五年》全书的故事梗概 故事意义和感受观点

悲剧,个人,人物,体制,个章节,万历皇帝,都具有,张居正,戚继光,李贽,故事梗概,一国之君,主角,人生,同点,保卫国家,匕首,历史,命运,善恶,布衣,地位,意义,政治,新军,权贵,极致,海瑞,民族,知识分子

2020-07-09 #故事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最爱看的书——万历十五年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最爱看的书——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中国,黄仁宇,全球,视野,历史学家,世界史,事件,经典,美国,于强,欧历,黄先生,史学界,剧中,人民,书卷,中文,书城,京东,代表作,作家,企业家,令人吃惊,公元,历史,史书,史实,所处,年间

2012-10-1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