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代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0-09-06

明朝于谦小时候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文人出身的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却奇迹般地打退了瓦剌军,保住了大明江山,那么到底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于谦保卫北京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内库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结果,当然是毫无希望。

从土木堡逃出来的伤兵,断了手的,缺了腿的,陆续在北京街道出现了。京城里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再说,京城里留下的人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就是代理皇帝的职权,并且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瓦剌。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大臣徐有贞说: 瓦剌兵强,怎么也抵挡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

兵部侍郎于谦神情严肃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说: 谁主张逃跑的,应该砍头。京城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势就完了。大家难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训吗?

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叫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专权的时候,贪污成风,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 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 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 只有清风。 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诗的后面两句是: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后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 两袖清风 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诬告于谦,把于谦打进监牢,还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联名向明英宗请愿,要求释放于谦。王振一伙一看众怒难犯,又抓不住于谦什么把柄,只好释放了于谦,恢复了他的原职;后来,又被调到北京担任兵部侍郎。

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

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纷纷要求宣布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有个宦官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见大臣们不肯退朝,吆喝着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激怒了大臣。有个大臣冲上去揪住马顺,大伙赶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揍死了。

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 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

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不断骚扰边境。看来,京城里没有皇帝不好办。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这才即位称帝,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也先知道明朝决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

这一年十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

于谦说: 敌人这样嚣张。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

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并且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上阵,丢了队伍带头后退的,就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

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斗,保卫北京。

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军增加到二十二万人。

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死伤惨重。

也先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于谦等明英宗去远了,就用火炮轰击,又杀伤了一批瓦剌兵。北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谦家的房屋简陋,只能遮蔽风雨,明代宗给他造一座府第,于谦推辞了。他说: 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怎么能贪图享受呢?

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于谦一心保卫国家,但是那个在北京危急的日子里主张逃跑的徐有贞,还有被于谦责备过的大将石亨,都对他怀恨在心,在暗地里想法报复。

英宗回北京后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 夺门之变 。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加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个 谋反 的罪名,把于谦杀害。

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候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认为,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历史悠久的故居

于谦1398 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着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永乐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豫晋,政绩卓着,被誉为 于清天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

于谦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提出 社稷为重君为轻 的政治主张,力阻南迁,成功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释还后遭冤杀。逾年,归葬西湖三台山麓。

于谦故居位于祠堂巷42号,是一处粉墙黛瓦,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院落。近人钟毓龙《说杭州》载:祠堂巷:北通太平坊巷,南出河坊巷,东由高银巷出太平坊。宋时名出南街。明于忠肃公谦之宅在此。

后其宅改为怜忠祠,故有此巷名。故居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修,光绪年间复修后为民居,1989年整修后恢复为于谦故居,2002年对于谦故居进行了陈设布置并对外开放。

故居建筑格局呈长方形,内分三个院落。第一院落上有着名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石灰吟》诗碑,诗碑下方植牡丹树丛。第二院落以 忠肃堂 忠肃 为于谦谥号为主体建筑,堂前有照壁,西侧有于氏古井、一长方形怜忠祠石碑和于谦卧室等房舍数楹。

第三院落有琴台与扇形半亭 思贤亭 傍池而立,池边墙上有一于谦遗像石碑。于谦遗像石碑镌刻于清光绪年间,该碑原立于三台山于谦祠,1984年移至故居。

于谦故居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三台山于谦祠、墓一起,组成了一组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全面生动地反映出千秋清名的于谦形象。

于谦的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 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 社稷为重,君为轻 ,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 肃愍 。明神宗时改谥 忠肃 。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代的历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明代的历史故事

明代的历史故事

于谦,王振,明英宗,北京,大臣,也先,瓦剌军,朱祁钰,京城,故居,英宗,明军,石亨,徐有贞,明代宗,将领,时候,百姓,皇帝,郕王,马顺,三台山,主张,同党,大将,太后,民族英雄,石碑,院落,文天祥

2020-05-27 #故事阅读

阆中古城嘉陵江明代浮桥的历史故事

阆中古城嘉陵江明代浮桥的历史故事

浮桥,阆中,铁柱,华光楼,历史,嘉陵江,年间,木船,铁索,黎学锦,上世纪,年代,南津关,城墙,百姓,知府,研究,古蜀道,有两个,明成化,保宁,嘉庆,明弘,明嘉,李申,田仪,发现了,建城,上铺,丝厂

2020-09-20 #故事阅读

我的套书类连环画藏书明代历史故事部分

我的套书类连环画藏书明代历史故事部分

印印,绘画,李自成,毕群,出版发行,谢智,人民美术出版社,慧梅,朱仙镇,汪家,王福增,黄恩,大战,补齐,潼关,谷城,闯王,未出版,袁时中,傅宗龙,冯远,卢象,刘文,张献忠,张家寨,崇祯,徐景贤,戴宏海,戴红,江云

2015-10-30 #故事会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客人,徐徐,王维,诗中,农历,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初次见面,唐诗,步子,老人节,阳历,诗人,三个星期,九月九日,哪一个,左前方,应该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7-03-05 #故事阅读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客人,徐徐,王维,诗中,农历,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初次见面,唐诗,步子,老人节,阳历,诗人,三个星期,九月九日,哪一个,左前方,应该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4-01-13 #故事大全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客人,徐徐,王维,诗中,农历,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初次见面,唐诗,步子,老人节,阳历,诗人,三个星期,九月九日,哪一个,左前方,应该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4-08-27 #短篇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客人,徐徐,王维,诗中,农历,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初次见面,唐诗,步子,老人节,阳历,诗人,三个星期,九月九日,哪一个,左前方,应该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8-02-04 #小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战国B 东汉C 唐代D 明代

客人,徐徐,王维,诗中,农历,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初次见面,唐诗,步子,老人节,阳历,诗人,三个星期,九月九日,哪一个,左前方,应该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08-05-0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