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时间:2020-09-06

关于气节的名人故事1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1、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

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

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

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2、苏武牧羊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3、击鼓骂曹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

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

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把祢衡送走。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

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4、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大诗人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因为考虑亲人年迈,家里贫穷,开始做了州祭酒的小官,但是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虚弱的病,只好又做镇军、建威参军的小官,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就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就任用他为彭泽令。

这是陶潜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又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潜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潜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5、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20-05-27 #短篇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20-06-13 #长篇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20-09-07 #短篇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14-12-01 #故事会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祢衡,曹操,黄祖,伯夷,叔齐,孔融,单于,陶潜,元军,文天祥,匈奴,国家,命令,父亲,武王,衣服,刘表,使节,时候,气节,鼓曲,苏武牧羊,义军,伯颜,大营,太守,小官,才华,朋友

2007-06-16 #故事阅读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苏武,单于,人格,文天祥,好的,事件,代表,使节,伦理,关入,同伴,四川,大地,地窖,国家,恩威并用,心理,政策,打工者,榜样,极端,湖南,羊皮袄,统治者,皇帝,要素,食品,露天,中国工人,一小群

2020-09-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