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春节怎么过 古代春节习俗

时间:2020-09-07

古人过年的小故事

在中国是最隆重在节日,这个优良传统从很早就传承下来了,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的由来,后来叫春节。在这么有历史在节日里,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都有那些习俗?

屠苏酒,一名酴酥。古人曾住屠酥屋,即屋顶平坦而画有屠苏草的房子。王褒有诗云: 绣桶绘屠苏。 《诗话补遗》中载: 屠苏,草也。 《通雅》中有:

盖阔叶草也,如今广西瑶人呼大叶似蒿者,为头苏,头苏音近。 屠苏可以酿酒。

在古代,每到之夜,每十数户人家均要配一副泡制屠苏酒的中药,放到井里浸泡,在元旦时取出来掺入酒内。据说,全家共饮,可以防止瘟疫,屠苏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也有人说,是因为屠苏酒可以屠绝秽气,苏醒魂魄。

屠苏酒,在过去是元旦必备的应节物品之一。《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以次拜贺,进屠苏酒。

王安石有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苏轼有诗云: 但把穷愁博善健,不辞最后醉屠苏。 泡酒的药方相传是所制,古书中对方子的记载虽互有出入,但总体上说,大部分药物都具有散除寒湿、辅助肾火、健胃消食、温和中气的作用。唐代亦写有屠苏酒的配方,饮酒的时候,全家一起面向东方,从幼至长,次第饮用。之后,将剩余的药渣投入井中,一年之内饮用这种井水,可以辟除一切瘟疫不正之气,《类隽》称: 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玉箱方》称: 饮药三朝,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饮酒时应面向东方,因为东方是日出之所,富有朝气;从年幼的开始,由于幼儿诸事未定,前途无量;老年人最后饮,意味着老人经历最多,可以守成。用过的药渣投井,可消除戾气,防止中毒。

胶牙饧,即麦芽糖之类,因为可以粘住牙齿,所以得名。相传创自,时叫作餦餭,后汉之后称为饧。《楚辞 招魂》中有: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注释云: 餦餭,糖也。 《集韵》: 黍捣为饧,谓之餦餭。 有种类似的东西叫作饴,是用麦芽或谷芽和各种米一起煎熬而成。较稠的饴就叫作饧。饧的性质温和,味美甘甜,对肠胃很有好处,又能够补虚止痛,常被用作儿童及妇女的滋养药。食糖产生之前,古人就用它制造糖果。《礼记 内则》有: 枣栗饴蜜以甘之。

胶牙饧

晋代荆楚地区,人们在元旦吃胶牙饧,取胶固甜蜜的吉祥含义。白居易有诗道: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如今元旦各地,新年贺岁的时候,必定用糖果招待客人,其实仍是古代传下的遗风。

五辛盘,是把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辣的蔬菜杂合,拌在一起。过去每逢元旦、立春,都吃这道菜,取迎接新年的意思。

这道菜性质辛温,可以辟除邪气,消食健胃,利于五脏健康,楚地之人尤其重视。《风土记》以及《荆楚岁时记》中均记载有元旦吃五辛盘的习俗。的庾肩吾有诗道: 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爆竹是古人驱除疫鬼的旧俗,最初记载于东方朔的《神异经》:

西方深山之中,有人长尺余,犯人则病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着火中,熚仆有声,而山臊惊惮。 由于当时条件简陋,仅仅是把竹子用火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唐代诗句中称之为爆竿。《通俗编排优》载有: 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燥之。

后世工艺进步,爆竹的制作方法也开始花样翻新,才知道把纸卷紧,做成纸筒,并在其中填入火药,又用药线导引,点燃药线之后,纸筒爆裂发声,称为爆仗;若把爆仗捆绑成鞭状,则称鞭炮。汉口制做的较为精良,世人称为汉镇财鞭。凡是庆贺活动,都会使用鞭炮。

相传爆仗是时期魏马钧的发明,隋炀帝改良之,又发明了烟火。《武林旧事》说: 岁除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觉。 《梦梁录》中记载:

各坊巷叫卖苍术小枣不绝,又有市爆仗放架烟火之类。 可见自以来,鞭炮便已盛行。

小朋友们最喜欢爆竹

古人元旦起来以后,必定先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除山臊恶鬼。现在则是初一、除夕都要放炮,前者叫作 开门爆仗 ,后者叫作 封门爆仗 。

火药的原料主要是土硝、硫磺和木炭。硫磺性质温和,有毒,极易燃烧,矿物之中含硫大多较为丰富。中医以为硫磺能补充命门真火,也就是补肾,还能消除体内积存已久的寒气,治疗虚寒的症状,对于杀虫、医治牛皮癣等也很有用。硫磺能够消毒,病人居住的房舍,如果能够紧闭门窗,把硫磺点燃,在屋内熏遍,就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从硫磺的消毒作用来看,爆竹的确具有驱疫的功能,至于早期用作辟鬼,不过是用噼啪的声音吓唬鬼怪罢了。

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使祖先的样貌能够代代相传,早期使用塑像,立在家庙,其后多用画像,浙西一带称为 真子 ,也就是延请擅画人物的画师,绘制彩图,图像上的先人穿着当代衣物,气度雍容,可供后人瞻仰。

宋玉《招魂》中有: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贼奸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 可见,战国时,楚地已有设祖先像致祭的风俗。汉朝之后,开始设立影堂,作为祭祀先人的场所。崔豹《古今注》中写道: 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容貌,庶人则立影堂。 《朱子 家礼》中则称之为祠堂,意思都是悬挂祖先遗像的家庙。古时若有人故去,均在帛幡后挂一幅画像。妇人深居闺阁,平日出门不多,生前没有画像,则临时请画工前来,执笔相望,依照绘画。

春节祭祖,通常是在除夕之夜,将所有祖先的遗像,依次陈列室内,而从元旦起,到初六为止,每天在案前设立香烛,供奉新鲜水果,以供族中亲戚上门瞻礼拜谒。

旧时习俗,新年用红帖子互相投递,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帖子是从门缝飞进去的,所以叫作飞帖子。清代的禇人获在《坚瓠集》中称之为拜年帖。吴地风俗是在门上粘红纸袋,专门用来接帖,并在纸袋上署有 接福 或者 代僮 ,用来表示欢迎之意,同时也免得有帖子遗落。

旧时北京关于贺年帖的风俗十分有趣。根据《燕京杂记》及《寓圃杂记》中记载: 凡正月初旬,拜者踵门,往往疾呼接帖,投一名刺,匆匆驰去,多不回晤主人,司阍者记其姓名于册,多有不识者,倘无司阍者,客到,嫌于启门,贴一纸囊于门外,外写 请留尊柬 四字。拜者投刺于中,即去。 也有的是把笔墨纸砚摆放在门口茶几上,如果贺客到来,书写自己的姓名即可。这种 帖到而人不到

的拜年方式,宋代就已经开始。周密《癸辛杂识》载有一则: 沈公子遣仆送刺,至吴四文家,取视之,类皆亲故,因醉仆以酒,阴以己帖易之。其仆不知,至各家遍投之,而主人之帖竟不达。 投贵祝来何所遂。 宋朝陆游也有 行人相贺新年健 的诗句。可见这些贺语在当时就已经流行。

东方朔的《占书》以正月一日为鸡日,所以按古风当在门户上贴雄鸡画像。《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祗肢国献重明鸟,形状如鸡。重明鸟或一年来临数次,或数年来临一次,国人皆洒扫门户,翘首企盼,有人还雕刻其形象,放在门户窗台之间,则鬼物自然降服。本日刻画鸡形贴在门户上,大约贴的就是重明鸟遗像。

鸡可司晨,雄鸡羽毛美丽,声音嘹亮,昂然独立,最富朝气,自古以来,就有 雄鸡一鸣,天下皆震 的说法。

过贺年帖之后,对于亲朋好友及私交甚笃的,次日应亲自登门回贺;路远的,或者关系较为一般的,则只送帖子,不用亲自拜贺。

新年出门散步,倘若遇见相识,彼此行礼寒暄,用 添丁发财 称心如意 等吉祥贺语作为祝词。添丁,即子孙繁衍,民族兴隆;发财,即身心满足,民生宽裕;如意称心之类,即心胸愉快,事业成功。唐朝元稹有诗《元旦》云: 富禁劳务 元旦停止扫除,含有积累、积聚的意思。在古代,本日不打水,不生火,表示水火不求人;不动刀剪针线,意为趋吉避凶,崇尚和平。

而事实上,过年之前,屋内各处早已收拾干净,储水备火,一切杂务,均告完毕,所以,元旦当日自然不用多此一举。至于气恼哭泣,无端谩骂,都是反常表现,不论原因如何,必然会给他人造成不快,元旦则尤其应当禁止,务必使人人皆大欢喜,以度祥和新年。

欢喜团是吴地的称呼,其他地方也叫迎旺,又名旺相。清代吴谷人《新年杂咏 小序》中写有: 欢喜团,杵炭屑而范之。上下合成,圆而有匾势,炭中之巨族也。除夕取以埋炉,置寝室中,谓之欢喜过年。 本日天气尚寒,在炉子里烧欢喜团,不仅能使满室生春,家人得以取暖,也表达了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古时,每逢除夕、元旦,室内都要焚烧丹药,如苍术、芸香、辟瘟丹、兜罗香、如意丹之类,或者熏染室内,或者投入火炉。丹药有驱除疫病的功能,气息芬芳馥郁,还可以助人雅兴,更增新年欢喜。

元旦是新年开端,岁序更新,所以家中一切陈设,都应该取意吉祥。旧时习俗在门前插芝麻秸,寓意为节节高,也有人挂福禄天官、和合童子以及春联、挂钱等等,种种吉祥物品,无不蕴含喜气。另有一种吉祥物叫作百事大吉,是将柏枝插于柿饼顶端,然后把橘子垫在柿子下面,共同放在桌上,由上而下,望形生义,正是柏枝、柿子、橘子,即 百事大吉 。

吃团子、吃面

吃团子,意在表示团结。吃面,是取长寿的含义。

长寿面

新年中,凡是公共地点,都有杂耍百戏,四方艺人,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例如走索、缘竿、吞剑、吐火、舞盆、撮戏法、说因果、傀儡戏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民俗故事 彩图注音版 古代民俗故事 儿童文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图

中国民俗故事 彩图注音版 古代民俗故事 儿童文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图

...放风筝 09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096“抓周”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100“四菜一汤”的由来 104结婚时贴的双喜字的由来 108喜鹊为何被视为“吉祥鸟” 113寿桃的由来 117馄饨的来历 121忽男忽女的兔儿爷 125“女儿红”的来历 129人们...

2010-02-25 #故事阅读

中国民俗故事 彩图注音版 古代民俗故事 儿童文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图

中国民俗故事 彩图注音版 古代民俗故事 儿童文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图

...放风筝 09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096“抓周”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100“四菜一汤”的由来 104结婚时贴的双喜字的由来 108喜鹊为何被视为“吉祥鸟” 113寿桃的由来 117馄饨的来历 121忽男忽女的兔儿爷 125“女儿红”的来历 129人们...

2017-10-09 #经典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 彩图注音版 古代民俗故事 儿童文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图

中国民俗故事 彩图注音版 古代民俗故事 儿童文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图

...放风筝 09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096“抓周”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100“四菜一汤”的由来 104结婚时贴的双喜字的由来 108喜鹊为何被视为“吉祥鸟” 113寿桃的由来 117馄饨的来历 121忽男忽女的兔儿爷 125“女儿红”的来历 129人们...

2015-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代诗人也有为春节作诗 还这么唯美 佩服!你知道几首?

古代诗人也有为春节作诗 还这么唯美 佩服!你知道几首?

古代诗人也有为春节作诗,还这么唯美,佩服!你知道几首?古代诗人也有为春节作诗,还这么唯美,佩服!你知道几首?小刘老师说发布时间:01 2410:39教育达人,优质原创作者春节可谓是全国人民最为期待和热闹的节日了,...

2020-06-16 #故事阅读

关于春节的古代小故事

关于春节的古代小故事

在历史上,有着许多与春节有关的传说。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春节的小故事: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

2020-09-07 #故事大全

关于春节的古代小故事

关于春节的古代小故事

在历史上,有着许多与春节有关的传说。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春节的小故事: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

2020-09-07 #故事阅读

关于春节的古代小故事

关于春节的古代小故事

在历史上,有着许多与春节有关的传说。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春节的小故事: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

2020-09-06 #故事会

中国古代的春节习俗朝代

中国古代的春节习俗朝代

时间:2018 11 06 11:19发布:分类: 一、燃爆竹(宋)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

2020-05-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