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

时间:2020-09-07

古代于谦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9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2016 12 01 08:51

今天来给大家说两个古代爱国名人故事,主角是于谦和李师师。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保卫京城的故事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内库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结果,当然是毫无希望。

从土木堡逃出来的伤兵,断了手的,缺了腿的,陆续在北京街道出现了。京城里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再说,京城里留下的人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就是代理皇帝的职权,并且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瓦剌。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大臣徐有贞说: 瓦剌兵强,怎么也抵挡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

兵部侍郎于谦神情严肃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说: 谁主张逃跑的,应该砍头。京城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势就完了。大家难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训吗?

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叫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专权的时候,贪污成风,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 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 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 只有清风。 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诗的后面两句是: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后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 两袖清风 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诬告于谦,把于谦打进监牢,还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联名向明英宗请愿,要求释放于谦。王振一伙一看众怒难犯,又抓不住于谦什么把柄,只好释放了于谦,恢复了他的原职;后来,又被调到北京担任兵部侍郎。

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

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纷纷要求宣布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有个宦官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见大臣们不肯退朝,吆喝着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激怒了大臣。有个大臣冲上去揪住马顺,大伙赶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揍死了。

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 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

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不断骚扰边境。看来,京城里没有皇帝不好办。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这才即位称帝,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也先知道明朝决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

这一年十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

于谦说: 敌人这样嚣张。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

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并且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上阵,丢了队伍带头后退的,就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

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斗,保卫北京。

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军增加到二十二万人。

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死伤惨重。

也先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于谦等明英宗去远了,就用火炮轰击,又杀伤了一批瓦剌兵。北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谦家的房屋简陋,只能遮蔽风雨,明代宗给他造一座府第,于谦推辞了。他说: 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怎么能贪图享受呢?

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于谦一心保卫国家,但是那个在北京危急的日子里主张逃跑的徐有贞,还有被于谦责备过的大将石亨,都对他怀恨在心,在暗地里想法报复。

英宗回北京后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 夺门之变 。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加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个 谋反 的罪名,把于谦杀害。

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候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认为,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名妓李师师的最后归宿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 师 ,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又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被经营妓院为业的李媪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杨戬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一见到李师师,宋徽宗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也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殷勤侍奉。 从此宋徽宗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隔三差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出宫来李师师这里寻欢作乐,有时还叫着大学士王黼同去。李师师渐渐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万岁爷驾临,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师师可非往日可比,身份虽然仍是名妓,却也 名花有主 ,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望 师 兴叹。

可是偏有武功员外郎贾奕以前与李师师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宋徽宗听说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后还是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 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 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周邦彦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岂知宋徽宗痊愈后来李师师这里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李师师为其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招了回来。

宋徽宗玩物丧志,对边境上的危机满不在乎,终于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另有一说:刘子翚就是刘学箕祖父学箕也许正是从祖父那里听到了师师的传说,才热衷地为她的肖像题词,死于绍兴十七年1147,做诗也许还要早四五年。这时,李师师四十开外,又经历了家国沧桑,说她 垂老 ,并不为过。至于说 垂老过湖湘 ,显然她又从浙中流徙到了湖南。因而《宣和遗事》说她 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 ,似乎是有所根据的。谋生的手段依然是 缕衣檀板 ,然而已无复当年的神采与风光。在她那略含忧思的目光里,是否在追忆宣和年间的 辇毂繁华 ,眷恋着名动帝王的昔日辉煌,浮想起那个给国家带来灾难与动乱的风流君主?

其后,李师师不知所终。灾难与动乱将她也湮没了。

相关话题Copyright 2014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于谦的故事和李师师的故事

于谦,李师师,宋徽宗,王振,大臣,周邦彦,朱祁钰,明英宗,京城,北京,瓦剌军,故事,明军,也先,徐有贞,石亨,名人故事,英宗,将领,时候,明代宗,皇帝,郕王,马顺,名妓,主张,俘虏,同党,太后,百姓

2020-09-06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宋徽宗赵佶与李师师之事

中国古代故事:宋徽宗赵佶与李师师之事

徽宗,师师,王寅,张迪,皇上,女儿,李师师,地方,侍侯,老和尚,那一夜,佛门弟子,妓院,杏仁茶,随从,后堂,过了好一会,镇安坊,寻花问柳,起名叫,宗皇帝,库里,明光,朱勤,月光下,柳巷,梅木,池花,童贯,花异石

2010-09-08 #小故事

古代名人的故事

古代名人的故事

诸葛亮,蔡锷,小凤仙,貂蝉,无盐,吴三桂,李香君,小宛,昭君,父亲,侯方域,李师师,赵飞燕,陈圆圆,阿丑,洪钧,花木兰,西施,黄阿丑,上海,贵妃,唐玄宗,黄承彦,黄道婆,云南,匈奴,辟疆,刘备,杨贵妃,王昭君

2020-06-17 #经典故事

古代名人的故事

古代名人的故事

诸葛亮,蔡锷,小凤仙,貂蝉,无盐,吴三桂,李香君,小宛,昭君,父亲,侯方域,李师师,赵飞燕,陈圆圆,阿丑,洪钧,花木兰,西施,黄阿丑,上海,贵妃,唐玄宗,黄承彦,黄道婆,云南,匈奴,辟疆,刘备,杨贵妃,王昭君

2020-06-17 #长篇故事

古代名人的故事

古代名人的故事

诸葛亮,蔡锷,小凤仙,貂蝉,无盐,吴三桂,李香君,小宛,昭君,父亲,侯方域,李师师,赵飞燕,陈圆圆,阿丑,洪钧,花木兰,西施,黄阿丑,上海,贵妃,唐玄宗,黄承彦,黄道婆,云南,匈奴,辟疆,刘备,杨贵妃,王昭君

2017-10-16 #小故事

李师师鲜为人知风流韵事

李师师鲜为人知风流韵事

李师师,宋徽宗,周邦彦,徽宗,青楼,京城,师师,诗句,周邦,冷美人,人间,有味,只许,后宫,妃嫔,帝王,杨梅,气质,有一次,这首词,从江,兰陵王,凝翠,宋徽宗赵佶,宋建,宋钦宗,彦也,慕其,李师,比那

2020-05-04 #经典故事

揭秘燕青与李师师的爱情故事

揭秘燕青与李师师的爱情故事

李师师,燕青,宋江,宋徽宗,柴进,朝廷,梁山,汴梁,觐见,和燕,李师,名妓,初次见面,事情,奶娘,无奈,爱情,笛子,生活,卢俊义,方腊,马前,上名,天籁之音,场中,好的,美人,芙蓉仙子,厌倦了,事宜

2007-08-04 #故事阅读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人物故事《李师师》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人物故事《李师师》

弹幕,倍速,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6-1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