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时间:2020-09-07 05:12:01

相关推荐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现代课程网

发布时间:01 1711:30

编者按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散文诗,现收录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在这篇散文诗中,他用充满线条感和色彩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明丽动人的画面,讲述了一个梦中的“好的故事”。为帮助师生多角度理解该文本,体味作者对现实的幻灭之感和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小编在此晒出课文原文和精选的解读文章,快来读读吧!

课文

一、

具有线条感和色彩感的语言实验

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跟随作者泛舟河上,眼前缓缓展开了一幅神奇的画卷。在山阴道附近的村落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河伴随着渔夫的打桨,闪烁着日光,连水里的萍藻游鱼也一同荡漾着。在这幅画中,色彩和线条是那么和谐地搭配着:碧澄的小河,水银色的火焰,水中的青天,斑红的花影,白云,一并倒影在水中,伴随着水中波纹的晃动而不断地摇动、拉长、变形、融合,以至碎散。

类似这样充满线条感和色彩感的画面还可以在《野草》中找到更多,如,冻结在冰谷中,“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的死火,尖端还残留着凝固了的黑烟;在北方的朔风下漫天纷飞的大雪,如同一粒粒雪白的粉,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闪闪地旋转升腾”;还有在无间地狱边缘生长的细小惨白的曼陀罗花,旁边是刀山火海和众多鬼魂……这一个个奇特奥妙、内涵深刻的场景如同一幅幅极具穿透力的版画作品,带着富有色彩和线条的美感,无比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的语言艺术集中体现了鲁迅的美学理论观点,是他自觉吸收西方和东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后,进行的融入了强烈的线条感与色彩感的语言试验,从而从把汉语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显然与鲁迅对绘画的长期关注和研究是分不开的。当他还在童年的时候,就非常善于欣赏和吸收传统图画的长处,留学东京时期,课余披览美学书籍,研究过诸如色彩、线条、主体与客体、和谐与统一之类的问题。

他对外国美术史和我国数千年的美术史也都相当精通。他倡导要做一个进步的美术家,“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像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

鲁迅认为文学艺术应该反映生活,从“为人生”的创作要求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这与他在美术领域的倡导是一致的。正如同在《好的故事》中,绝无传奇的绚丽情节和神话般天马行空的幻想,都是由普通的田间景物构成的一派田园风光,却到处闪烁着光影,到处飞动着鲜亮的颜色,洋溢着兴奋的情调,好像天地间逐渐从混沌中生出了一个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有机体。这“正是作者孜孜以求、殷殷以待的理想世界,正是作者抑制在意识之下、埋藏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渴望的现实性的生发”。

1

二、

梦境的开始与破灭

鲁迅偏爱在《野草》中用“梦”的形式组织文章内容,从《死火》到《死后》一连七篇都是用“我梦见自己……”开始的,通篇叙述的似乎都是梦境,其余的如《影的告别》是从“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开始,最后一篇《一觉》中,更是写了在夕阳西下,昏黄色的光线环绕中,他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看见很长的梦”。

作者虽然在作品中多描写的是梦境中的景象,但是目的是为了抒发现实生活的感受,作品中所描写的梦境的内容带有现实生活的印迹。他为什么要以梦的形式来书写呢?

首先是如作者自己在《野草》的英文译本序中所说,“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结合当时军阀统治的黑暗社会的背景,写梦可以说是处于言论不自由的环境下的不得已的办法,其次,梦境是作者用来独自思索、解剖自我、探索新路用的,他曾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正是由于这篇文章以梦的形式来写,因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带有浓厚的模糊性和游移性,就像一幅朦朦胧胧、永远在流动的画卷。

读者刚一进入这个世界,就可以看到这些美的人和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紧接着,作者把视线从舟侧转移到了岸上,从河岸边“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到“茅屋、狗、塔……”,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分明”。然而这毕竟是个梦境,梦终归要醒。于是,当“我”正要去凝视他们,梦破灭了,我“骤然一惊”,这个“美丽、优雅、有趣”的“好的故事”,那些“美的人和美的事”都荡然无存,“好的故事”又被“昏沉的夜”取代,“我”从江南的小船里坠落到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来。

这样的反转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写梦绝不是企图在超现实的梦幻世界中逃避斗争,也并不是为了在幻觉中找寻精神上的慰藉,而是一些为了要改造现实而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他不愿沉沦在绮丽的好梦中,尽管偶尔会在昏沉的夜晚打个盹,但是心中却一直警醒着,在梦到酣处时把自己从这“空头的梦”中剥离出来。

在给许广平的信中,他反对一味地“怀念过去”和“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个题目,都交了白卷”。《野草》中其他梦境也都带有这样的性质,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颓败线的颤动》一文最后说:“我梦中还用尽平生之力,要将这十分沉重的手移开。”

在《好的故事》中,这种沉重感有所减轻,似乎有那么片刻,作者也沉浸于这样的美好的人和事的幻想中,但是在仍然在故事开始留下了不详的暗示,并在故事结尾毫不留情地打碎了这个美好的梦境,让自己清醒过来。

虽然由于黑暗势力暂居优势,作者描绘的美好图景也还是难免被冷酷无情的沉重的大手撕得粉粹,但执着的追求、积极的进取,还是隐隐地贯穿全文,结尾处“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一句,犹如从一片灰烬中迸发出的耀眼火花,既照亮了作者执着、刚毅、顽强的灵魂,又带给读者希望和理想之光。

2

三、

《好的故事》的教学建议

《野草》是一部散文诗集,是鲁迅对自己心境和思想中矛盾的解剖、思索和批判,显得隽永、朦胧、意致深远。《好的故事》是《野草》中的一篇,充盈着浓郁的诗味、诗情,画面感强,引人遐想,又迷离不定。教师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绘画元素,关注其中的线条感和色彩感,帮助学生对文中的美好世界形成更加具象的感知。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用梦境展开描述的特点,从“梦”的角度切入。比如,请学生联系自身感受说说梦的特点,然后再去感受作者描述的梦境,找出梦境开始和最后破碎的线索。

在解读文本中的梦境时,教师可以对时代背景作一些简单介绍,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结尾部分,感受梦境破碎后,作者对这“好的故事”的追求和向往,进一步理解作者“渴望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单元中的相关内容整合教学,如第一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本课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文学评论,臧克家的《有的人》和“日积月累”栏目中鲁迅的名言,和《好的故事》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鲁迅对自由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多维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摒弃传统的“一元论”解读理念,引导学生更加多元地理解鲁迅的作品。在钱理群教授看来,教师要给学生传达一种导向,即“鲁迅是一个“真”的人,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鲁迅求“真”的彻底性更在于他绝不向年轻的读者隐瞒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相反,他把真诚的自我袒露在年轻人面前。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

《好的故事》的文字表达存在模糊性和多元性,虽然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创造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意蕴世界。让小学生们及早地亲近这位现代文学大家,开始探索鲁迅精神世界的无数奥秘,对他们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格局的完善、精神文化的建立和良好人格的养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最新文章01 1711:3101 1517:0401 1417:41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作者,鲁迅,梦境,好的故事,野草,现实,色彩感,学生,思想,文章,线条,引导学生,人和事,作品,形式,教师,绘画,语言,读者,鲁迅先生,世界,人格,传统,小河,心声,幻想,执着,故事,教学,文本

2020-09-07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作者,鲁迅,梦境,好的故事,野草,现实,色彩感,学生,思想,文章,线条,引导学生,人和事,作品,形式,教师,绘画,语言,读者,鲁迅先生,世界,人格,传统,小河,心声,幻想,执着,故事,教学,文本

2020-09-08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作者,鲁迅,梦境,好的故事,野草,现实,色彩感,学生,思想,文章,线条,引导学生,人和事,作品,形式,教师,绘画,语言,读者,鲁迅先生,世界,人格,传统,小河,心声,幻想,执着,故事,教学,文本

2020-09-25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教材编辑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

作者,鲁迅,梦境,好的故事,野草,现实,色彩感,学生,思想,文章,线条,引导学生,人和事,作品,形式,教师,绘画,语言,读者,鲁迅先生,世界,人格,传统,小河,心声,幻想,执着,故事,教学,文本

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