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创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成效显著

时间:2020-09-08

关于行规的故事教育

提示:本文共有 80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1.2015年市行规示范校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2.打一小学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内容安排表

3.打一小学节粮教育检查及活动开展情况表

4.打一小学节粮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5.打一小学行政护导记录样表

6. 班主任工作计划例举

7.中队会议记录例举

8.学生行规童谣征集

9.2016年上半年行规教育主题升旗仪式

10.2016年下半年行规教育主题升旗仪式

11.行规评比公示表

12.教室环境(班级名片)评比表

13.行规示范员要求及安排

14.行规示范员每日行规评比表

15.行规示范员岗位服务情况评价表

16.各中队值勤主席每周行规小结例举

让文明成为习惯,让人文成为内涵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2015年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打一小学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国际绿色生态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学校、连续十几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强调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和引导,把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通过一系列专题研究,努力优化校园师生行为,培养“文明好少年”,同时争取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合力,师生联动、家校联动,共建和谐温馨的人文校园。

一、制度建设:追求常态常效

1. “三级管理”突显行规教育的层次与特色

学校建立了行为规范教育、训练、检测和评价的“三级管理”制度,层层细化,分级落实,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年级特色和班级特色,追求教育常规工作的常态与常效。

图一:打一小学行规教育“三级管理”网络

(1)校级管理:整体规划,沟通信息,监督指导,构建和完善学校行规教育管理网络。教导处安排行规教育课程表,周一午会为班级行规盘点,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行规教育校会,周一下午第二节课为德育校本课程《生活与礼仪》。德育室协同大队部策划组织行规教育主题升旗仪式,提出“两轻苗苗(走路轻说话轻)、三清两静(餐盘清桌面清地面清,排队静用餐静)、三个没有(没有一个人乱扔纸屑,没有一个人乱用厕纸,没有一个人乱摘瓜果)、三自能力(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自己的学具自己理,自己的雨具自己备)”等总体行规要求。

(2)年级管理:各年级依据学校总体行规要求,依托年级辅导员的力量,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年级行规教育目标,明确年级行规训练重点,策划和开展年级特色活动。如“年级特色两轻教育活动”:低年级从校本课程《生活与礼仪》入手,评选“两轻小苗苗”,尝试担任小小行规示范员、小小午餐管理员;中年级创编“轻轻”儿歌,设置礼仪岗位,评选“礼仪小能手”;高年级围绕“世界小公民”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故事、作品、行动来教育学生等。

(3)班级管理:班主任根据学校总体行规要求和年级行规训练重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午会、班会和主题队会的教育作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行规认知的内化和显性化。如“两轻苗苗”的要求有低年级班级细化为:“见到老师打招呼,咪咪笑;公共场所不喧闹,轻轻说;课间文明不奔跑,慢慢走。”

2. “行规评比”注重鼓励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为打一小学的“礼仪周”,帮助学生重温学校行规要求,这已成为一项传统活动。从“礼仪周”开始,我们将“学行查评奖”有机结合,明确行规评比的目标:不是发现差距,而是鼓励先进,让更多的班集体健康和谐地发展。

(1)学:通过主题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行规盘点、唱童谣编童谣等,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应知应会。

(2)行:边学边做,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从认识校园,到赞美校园,再到爱护校园,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查:大队部组织行规执勤中队,每天检查“一穿三戴、文明到校、课间休息、眼保健操”等常规;卫生室组织成立午餐管理员队伍,对每天午餐时各班“三清两静”情况进行提醒和评价。“行规示范员”和“午餐管理员”都旨在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德育室安排教师值日护导,每天一位行政护导对学生文明行为、课堂纪律、环境卫生等方面全天巡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在早操时间进行反馈和教育,使行为督促变得经常化和持久化。

(4)评:“行规金牌班”每周一评,评比内容涵盖常规、两操、午餐、卫生、行政抽查等方面。低年级设置《小动物来我家》评比表,高年级设置《多一些文明,添一份美丽》评比表,每周更新,周一午会执勤中队主席进行上一周行规小结,公示“行规金牌”获得班级并颁授,表彰先进,鼓励进步。同时,值日行政护导对行规示范员进行每日一评,“示范员服务小能手”与“行规金牌班”同步盘点,以此加强对示范员的培训与监督,确保示范员以身作则、公正评价。

(5)奖:只要有进步、或是班级里的“行规小标兵”,就有机会成为光荣的“摇篮升旗手”,向全校师生介绍自己。这种独特的经历也是一种莫高的荣誉,一些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独特经历,改变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摇篮升旗手”成为转变很多孩子的教育契机。

3. “家校联动”讲究教育合力的效应与延伸

(1)各种渠道的家校沟通:学校利用校园网、班主任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对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给予及时呈现与反馈,同时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对学生在家表现给予随时了解。

(2)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彩虹报》是学校的心理健康小报,根据“彩虹信箱”中的学生留言编撰而成,每学期一期,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同时,面向家长创设“心灵对话信箱”,利用家长学校的机会进行家校沟通,给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3)多元评价的假期寄语:每逢寒暑假,德育室都会发出一份“假期寄语”,设置“自理章、小主人章、安全章、健身章”等争章任务,邀请家长来评价,也是对假期学生行为的一种引导。家长们对打一小学的“快乐争章”耳熟能详,并给予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也随之辐射到了假期、辐射到了家庭、辐射到了社区,家校、社区之间正在形成一个具有教育合力的“教育功能环”,共同致力于未来社会公民的心身健康成长。

二、文化环境:滋养人文情怀

1. 温馨校园,自己装扮

(1)校名自己写,画廊自己画。很多学校邀请名人题写校名,打一小学的校名20多年前就开始请学生来书写。校名书写大赛每五年一届,由全校师生投票选出最终题写者,让学生体验“主人翁”的责任与荣耀。这种来自全校师生的认同,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正能量,这些小时候的荣誉很可能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同样,教学楼里的每条通道都被布置成“摇篮画廊”,全是学校师生作品,每年更换。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不少学生培养起艺术兴趣、激发出自身的创作欲望,更多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想去追求实现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这种依靠同学之间互相激励所推动的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老师、家长运用说教所无法企及的。

(2)布置赞美区角,点赞身边伙伴。每间教室的布置都是按主题区域划分的,注重创设赏识性心理环境,用榜样和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高年级有的班级布置了“班级日志”,由值日小班长记录,引导学生关注班级里每天发生的事,观察和放大同学的亮点,并不断改进自身欠缺。低年级有的班级布置了“赞美树”,鼓励学生不断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写在“树叶”上,让班级的“赞美树”越来越枝繁叶茂。

(3)开辟绿色走廊,关注生命成长。每间教室的飘窗上都开辟出一条“绿色走廊”,学生把种在家里的一些易养植物搬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和照顾这些生命的成长。每个花盆上都贴有小主人的姓名和留言,贴有植物的“自我介绍”和“特殊需要”,这样可以帮助同学学会照顾这些植物。为鼓励学生,学校还向每个班级赠送了五盆花,各班成立“护绿小队”,负责给这些植物浇水、晒太阳。孩子们干得很用心,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精心呵护这些植物的生长。

2. 立体环境,潜移默化

(1)班级名片:每间教室前门都有一份特殊的小报,那是打一小学特有的“班级名片”,是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生活的窗口,每学期更换两次。每张“班级名片”都是独一无二的,讲述的是这个班的班级故事,包括全班共同商定的特色班名、班级学期目标、班级文明公约、岗位承诺书等全班同学所熟知的内容。它既是对学生主动服务行为的一种鼓励,又是对民主监督意识的一种培养,也是对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的一种引导。

(2)校园之声:打一小学讲究“时时是教育知识,处处是德育环境”,校园十景、校刊校报……处处营造着一种陶冶性情的氛围,对学生起着激励、教育的作用,可能成为几十年后学生对母校的一种人文记忆。每天清晨,同学弹奏的悠扬琴声欢迎师生的入校,对欣赏者是一种美的引导,对弹奏者是一种善的鼓励。午间,摇篮广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款款而至,适时报道校园里的好人好事,为身边的榜样点赞,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三、主题活动:培育文明少年

1. 传统活动精品化

打一小学把行规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为“做文明好少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的逐渐沉淀为学校的一种传统。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传统活动做成精品。

(1)寻找微笑小天使:文明少年首先是礼貌少年,礼貌少年首先要会笑。从2010年起,大队部年年以“服务”为主题召开少代会,少代会的开幕也是“服务周”的开幕。“服务周”中开展“微笑小天使”服务明星的评比,传递微笑的力量,共养“为大家服务”的好习惯。各班捕捉同学们在为他人服务时的笑脸、在集体活动中的笑脸、在热情打招呼时的笑脸……学校把一张张笑脸收集起来,在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传递快乐服务的情绪,辐射文明礼貌的习惯。看到自己的笑脸被放得那么大,孩子们又害羞又得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2)我的桌椅我珍爱:暑期校舍大修,更新了课桌椅。为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学习环境的好习惯,德育室倡导课桌椅实行“实名制”。即:学校统一发放姓名贴纸(一个学生一套),年级组统一规定张贴在桌椅上的方向和位置,各班举行“我的桌椅我珍爱”承诺签名仪式,一月一盘点,一月一换位,以此帮助和督促学生爱惜公物、履行诺言。

(3)班级公约大家定: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校行规要求,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民主讨论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的活动。有老师写道:“我们班在二年级下学期就制定了一些班规。我先是请学生找找目前班里最大的问题,然后讨论以后应该怎样做,我再理理顺,最后形成了班规。到了三年级,我又启发学生根据班规,想想从进校到回家,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文明的小学生,获得行规金牌班。于是,在班规的基础上,我们讨论形成了《我的中队我做主》文明公约。”有了班级公约,学生就有了自我评判的标准,才能更加有效规范学生的言行。

(4)行规儿歌班班唱:卞校长曾为学生创作了六首行规儿歌,学校专门举行了“班班写童谣,人人讲礼仪”的主题升旗仪式。仪式后,校园里掀起了“写童谣、唱童谣”的热潮。学生们都自己来创编行规儿歌,或是跟家长合作,两分钟预备铃也都在唱念。高年级学生还自导自演了行规小品、行规英语剧。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乐在其中,积极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歌谣。很多学生不仅在学校唱,还在家里唱、社区里唱。孩子们通过歌谣,带动和感染了更多的人。

2. 系列活动课程化

近年来,打一小学逐步梳理出德育活动框架体系,尝试实施主题系列活动的课程化实践。

(1)“成长励志”活动课程:每年每个年级都会举办一两次“成长检阅”仪式,也是孩子们的特殊节日,从活动目标到评价反馈,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打一小学“成长励志”活动课程:一年级入学仪式、家长开放日、小红星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团仪式;二年级儿童节军营入队仪式;三年级一日准妈妈体验、十岁集体生日;四年级入营仪式;五年级毕业典礼等。一次仪式,一次汇报,一次影响,一次成长。

(2)“我爱我校”活动课程: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爱心的责任心,培养小主人意识,理解校园环境背后的用意,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实施“爱校园”活动课程,涵盖评选校园十景、解读校园十景、校名校景书写大赛、我给校园擦擦脸、寻找校园里的春天、校园亲子游等课程内容。其中“校园亲子游”活动鼓励学生做小导游,请全家人一起走进校园看一看、玩一玩、拍一拍、画一画,最后优秀作品推荐给《摇篮》校刊进行刊发,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3. 主题教育成效化

(1)集体活动守纪有序。

每次学生集体活动都是一次了解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效果的契机。尤其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春秋游活动中,打一学生更是体现出了文明少年的基本素养。出游时他们会自觉地互相照顾互相帮助,随身携带垃圾袋和旧报纸,保持车辆和游玩地的环境卫生,听从导游老师的指挥,做到有礼貌有次序地参观等。孩子们日常行规小节上受到的教育,表现为较高的综合素养,得到带队导游的口口相传。

四年级游泳营训练期间,打一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公共卫生意识、文明礼仪风貌等,每一届都受到游泳馆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

平时在校内进行的课间操、唱国歌、唱校歌等集体活动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无论是早上还是放学都能听到他们嘹亮的歌声,孩子们甚至走在马路上也会在听到国歌声时自觉立正,或者听到校歌就集体高唱。而课间活动时,在有节奏又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和排队出行更加容易做到不喧哗、不抢行。

(2)助人为乐层出不穷。

在学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孩子们总是能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学校大队部每每组织“爱心书送”和“校服传递”活动,总能获得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在抗震救灾系列捐资捐物活动中、在支边支困爱心捐赠活动中,孩子们总是慷慨解囊;而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随手借出手里的橡皮,小心绕开阿姨刚拖过的地板,热心做生病同学的小帮手……常怀感恩之心,常怀公益之心。

学校时常会收到来自社区家庭的锦旗和感谢信,表扬打一学生的拾金不昧、热心助人。打一小学最高荣誉“摇篮杯”的设立,也更多考量学生的品行和全面发展。在身边榜样的感染下,打一小学更是走出了一位位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上海市当代小先生、上海市十佳德尚好少年……

四、师德榜样:引领行为习惯

1. 弘扬师德典型

(1)评选“我心中的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我们在教师中弘扬师德典型,基于“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十条建议”,请学生和家长做评委,投票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2)开辟“名师墙”:学校大厅最显眼处有一面墙,用中英文展示着一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格言,这就是打一小学的“名师墙”,每学年一更换。对这位老师来说,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对其他老师们来说,这就是学校所倡导的教师发展方向。

(3)请“最具影响力教师”分享师道:年终为“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发证书,邀请他们走上“打一人文讲坛”,讲述他们的师道实话,分享他们的教育智慧和爱岗敬业,为更多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2. 倡导慈善公益

(1)助养百岁老人:学校一直倡导慈善的理念、公益的情怀,以感恩和关爱回馈社会。20年多来学校一直与杨浦区福利院结对,助养一位100多岁的张奶奶。每年3月8日老人生日那天,团员老师就会带上学生、带上生日蛋糕和礼物为老人过生日,也为福利院其他老人表演节目。

(2)助圆“大学梦”:区里有一位失去右腿的女孩,父母双双下岗。10多年来,快到过年时,打一老师都会带着一个小分队,放弃休息时间,冒着严寒看望她,赠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新年礼物,还有学校专门准备的助学金,同时也送去全校师生的问候与关心。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这项传统就像接力棒一样,一批孩子毕业了,另一批孩子又接过来,帮女孩圆了大学梦。

(3)成立志愿服务队:班主任团队组成了一支“爬山虎志愿服务队”,在课余、双休日、寒暑假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关爱残障儿童、辅导困难家庭子女、热心服务社区孩子的志愿服务中。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志愿队层出不穷。孩子们走进地铁站宣传文明出行、为平安志愿者端茶送水、帮独居老人做点家务、协助维护十字路口交通秩序……学校根据学生服务事迹评选出“打一德尚好少年”,在校园中树立榜样,引导学生从小学做一个有公德修养的人。

3. 提升人文素养

(1)“学会关心学生”研究:要使学生“学会关心”,老师先得“关心学生”,但有责任心的老师未必“会”关心。因此学校以《“学会关心学生”研究》为题申报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着重研究教师怎样才能“学会”关心学生、应该学会关心学生的哪些方面等,并通过德育故事微论坛、德育年会等形式,引领老师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与儿童结伴成长。

(2)打一人文讲坛:为全面提升老师的修养,学校开设了“打一人文讲坛”,邀请科学家、艺术家及知名的学者专家来校讲课,与智者对话,与名师交流,与经典为伴。高明的点拨拓展了老师的视野,转变了老师的观念,唤起了老师的激情。师德小故事交流成为老师学习榜样积累经验的平台,德育论坛成为老师沟通思想的渠道,三尺讲台成为老师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舞台。

五、课题研究:改进教育实践

1. 研发校本课程,完善行规引导

校班会、晨会、品社课、心灵体操课等是落实行规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反复性的教育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行为。在夯实课堂主渠道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开发了行规教育校本课程。

(1)《生活与礼仪》:一年级新生是我们进行行规教育的重点对象。新生刚入学,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在学习准备期施行“三无月”(无书包、无批评、无课业),同时设计了《生活与礼仪》校本课程,将文明礼仪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初步的礼仪习惯和观察、模仿等相关能力,并借助行为训练做到言行一致。

(2)《摇篮小能手》:现在很多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中的缺陷。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我们尝试开发了《摇篮小能手》课程,聘请有职业专长的从业人员来校,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生活小技能。经过几轮的实践探索,课程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脉络的系列。在一次次课程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动脑,体验做小厨师、小农民、小导游等“小能人”的快乐。

(3)《爸爸课堂》:小学女老师居多,多数男生因父亲工作繁忙又是妈妈、外婆或奶奶带大,缺乏阳刚之气和对爸爸工作的理解,在编制《摇篮小能手》课程的同时,我们开始尝试开发了《爸爸课堂》,建立了“爸爸志愿者资源库”,邀请有一技之长的爸爸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上课。爸爸志愿者用自己的成长故事、职业经历和兴趣爱好,使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情感体验,同时也了解到爸爸工作的辛苦和对责任的担当。在《爸爸课堂》上,不少老师找到了跟学生的共同话题,成就了教育契机。

2. 探究行为问题,带动实践改进

(1)小干部新角色研究:培育学生服务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与服务素养?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针对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重荣誉轻责任”等弊端,我们开展了小干部新角色课题研究。老师们在班级里开展“小当家制度”、“我的岗位我负责”等改革试验,原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些小干部纠正了对“干部”观念的心理偏差,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意识到集体是每个人的,不做小干部同样能为大家服务。《小干部新角色研究》获上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后续研究仍在进行中,带动着日常工作的改进。

(2)社团活动课程化:彰显社团育德功能。基于学校“摇篮文化”的“摇篮社团”活动是打一小学由来已久的一项传统,目前有26支相对稳定的社团,逾80%的学生参与其中。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我们以《小学生社团活动德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上海市德育研究课题,旨在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一种系统化的结构框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使社团活动在德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15.10.19

打一小学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内容安排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创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成效显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重庆市黔江区第二期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重庆市黔江区第二期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传统文化,中华,学员们,精神,黔江,学员,黔江区,课程,重庆,发展,培训,教师,国学研究院,教育,华夏,工程,中小学,教育培训,教授,十二景,教育教学,中华民族,史记,学生,学校,巴渝,离骚,道德经,和发,中小学教师

2008-12-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罗王,群众,产业,方面,贫困户,发展,乡村,扶贫,人才,活动,人居环境,土地流转,企业,大棚,岗位,白皮松,硬仗,菊花,扶贫资金,映象,全镇,农村,基地,坑塘,大村,果蔬,村民,模式,精准,工作

2015-03-23 #故事大全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武隆区白马山加快规划脚步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武隆区白马山加快规划脚步

景区,白马山,度假区,文化,爱情故事,游客,飞天,贡茶园,旅游度假区,仙女,情缘,开园,景观,民间传说,白马,特色,白马王子,项目,娱乐,旅游,白马山战役,武隆区,望仙,里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路,新时代,茶仙,运动休闲,同心圆

2013-07-20 #故事阅读

百名主播强势入驻 酷我畅听主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百名主播强势入驻 酷我畅听主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平台,音频,内容,行业,情感,创作者,流量,用户,有声书,力量,生态,粉丝,计划,长音,名主,资源,音乐,创作,主播们,相声,专辑,声音,文娱,领域,在线,程一,爆款,仙人,儿童,关键

2008-01-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故事:李德裕的改革治理成效显著 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历史故事:李德裕的改革治理成效显著 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李德裕,李逢吉,李吉甫,将士,父亲,张弘靖,牛僧孺,元和,宰相,府库,旧俗,浙西,相位,百姓,积怨,祠庙,长庆,鬼怪,改革,去世后,文饶,任河东,吉甫,巫祝,李宗闵,李栖筠,牛僧儒,穆宗,赵郡,御史大夫

2009-04-27 #经典故事

构建风险布控模型 围堵“蚂蚁搬家式”侵权违法活动 全国海关 “龙腾行动2019”成效显著

构建风险布控模型 围堵“蚂蚁搬家式”侵权违法活动 全国海关 “龙腾行动2019”成效显著

海关,行动,货物,批次,企业,全国,渠道,执法,知识产权,重点,合作,价值,产权,嫌疑,领域,关际,国海关,专利,人民币,互联网,力度,区域,态势,快件,权利人,格局,粤港澳,公司,出口,协作

2007-10-31 #故事大全

耶律楚帮助窝阔台推行“汉法” 成效显著 来看看里面的故事吧!

耶律楚帮助窝阔台推行“汉法” 成效显著 来看看里面的故事吧!

耶律楚材,蒙古,窝阔台,公元,楚材,中原,时期,统治者,土地,课税,宋端平,屠城,那律,成吉思汗,制度,奏请,建议,百姓,宋绍定,山后,蒙军,赋税制度,中原地区,儒术,圆台,地方,政事,方法,政治,政策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英语翻译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某某在担任社团教练期间 教学认真成效显著.这是给老外发的

英语翻译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某某在担任社团教练期间 教学认真成效显著.这是给老外发的

教学,成效显著,英语翻译,句子,作业,社团,教练,短语,老外,荣誉证书,这是给

2020-07-1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