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国演义之长坂坡艺术

时间:2020-09-08

三国演义中长坂坡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61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这种崇高地位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来不同人群的喜爱和认同累积而成。史学家看三国,看重的是其与史书的互相参详;文学家看三国,欣赏的是用字精炼,结构恢宏;商家看三国,体会的是商场如战场,虚实相间;政治家看三国,学习的是权谋心术;而真正让广大平民草根沉醉的是书中描写的一场场荡人心魄的厮杀阵仗、一个个永活心中的英雄俊杰。罗贯中笔下叙述的宏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数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津津乐道、故老相传。而《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至四十二回中的长坂坡之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罗贯中笔下三国战争中最为华彩的、最具传奇色彩的战役,也可以说是三国无数鏖兵精典中的精典。

长坂坡之战揉合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与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两回中,去除前后过渡段落,实际描写整个长坂坡之战共5700多字。长坂坡之战的主要情节为:刘备军因不忍抛弃自愿跟随其逃亡的数十万百姓,至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追上,赵子龙在乱军中找到失散的刘备独子阿斗,怀揣阿斗,血战长坂坡;赵云杀出重围后,张翼德在长坂桥头接应,一声怒吼,喝退曹兵。试析长坂坡之战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演义》战争精典中的精典,概因其有六大艺术魅力。

魅力一:独特的结构魅力

“在有些作品中,小说主人公总是陷入。‘劣境’、‘绝境。’—或者面临死亡的威胁,或者遇到似乎不可逆转的挫折和阻难——环境险恶,形势危急,甚至‘山穷水尽疑无路。’;但主人公经过一场艰苦的奋斗或借助其他力量,终于摆脱绝境,获得新的生机。我们将这类小说结构的组织方式,称为‘绝境逢生’。”对于长坂坡之战而言,“绝境逢生”结构形式的使用是如此的适如其份、精确契合

所谓“绝境逢生”的结构在文中有三大处。其一:由于实力悬殊,刘备被曹操追杀弃新野、走樊城落荒而逃、兵败如山倒。“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余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2]堂堂皇叔被形势所逼而放声痛哭,恐怕确是真情流露,而非做秀吧(虽然刘备是以哭戏做秀见长)。此时真正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在此万分危急时刻,作者笔锋一转,以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飞拒马长坂桥喝退曹兵的华彩篇章,带出了峰回路转的局面。其二:等曹操发现中了张飞疑兵之计后,重新挥兵杀至。“玄德行近汉津,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玄德曰:‘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如之奈何?’急命赵云准备抵敌。曹操下令军中曰:‘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可努力向前。’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威追赶。”[3]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山穷水尽、九死一生的危机再次出现。“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曹操一见云长,即勒住马回顾众将曰:‘又中诸葛亮之计也!’传令大军速退。云长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已有船只伺候。”[4]最终“绝境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三:刘备上船,可谓长出一口气,正与关羽交谈,“忽见江南岸战鼓大鸣,舟船如蚁,顺风扬帆而来。玄德大惊。”真是刚离龙潭,恐又入虎穴,屁股还没坐热,难道又遇敌军?转眼间又现“绝境”。[5]近前一看,“只见一人白袍银铠,立于船头上大呼曰:‘叔父别来无恙!小侄得罪。’玄德视之,乃刘琦也。琦过船哭拜曰:‘闻叔父困于曹操,小侄特来接应。’”[6]原来又是一场虚惊。而其后“在船中正诉情由,江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刘琦惊曰:‘江夏之兵,小侄已尽起至此矣。今有战船拦路,非曹操之军,即江东之军也,如之奈何?’”[7]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结果原是诸葛亮尽起夏口兵马来援。一波三折,最终转危为安。

“绝境逢生”的结构安排,使得长坂之战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充满了强烈的悬念感。这种独特的结构魅力,是将长坂之战推向精典的重要导因之一。

魅力二:精妙的细节魅力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细节是塑造艺术形象、达到典型化重要手段;离开一个个的细节,就不可能构成艺术的整体,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罗贯中对长坂坡一役中的细节描写极其精炼、到位,从而栩栩如生地将人物、情境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随着赵子龙、张飞的行踪路线,仿佛亲临长坂古战场,并通过精准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真正感受到当时那种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战争氛围。

“抓住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行为动作加以描绘和渲染,于动中见人,将人物形影魂魄一起描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传统手法。”赵子龙动作细节的成功描写是长坂坡之战细节魅力的重要体现。书中一段写赵云找到少主阿斗,但糜夫人为不拖累赵云,使他们能多一份冲出重围的生机,投井自尽。而后赵云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堪称精典,“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作者连用了“见”、“恐”、“将”、“推”、“掩”、“解”、“放”、“抱”、“绰”、“上”共10个动词,非常简炼并精准地将赵云当时的动作呈现在读者面前,既符合当时身陷重围的紧急时刻的环境氛围,又表现了赵子龙作为一代名将的果敢决断。细细品味赵子龙每一个动作细节,不难体会到作者的炼字用意,如推墙掩井是为了不让主母死后受乱军之辱;解甲抱阿斗,则体现了对少主的关爱;绰枪上马,展现了其誓杀出重围的毅然决然。由此可见作者对赵子龙动作细节的精要把握和重视。

张飞张翼德的语言细节描写极具夸张效果,为长坂之战增添不少传奇色彩。曹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精简白描手法,将张飞雄姿跃然纸上。第一声吼“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12]其效果“曹军闻之,尽皆股栗。”[13]第二声吼“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效果更佳,“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张飞语言细节的描写与人物性格非常合契,突出表现了猛张飞万人敌的传奇形象,取得了非常强烈的审美效果。另外赵云寻找少主过程中的心理描写,也突现其忠勇的性格特征。“云自思曰:‘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去决一死战,好歹要寻主母与小主人下落!’”赵子龙忠于职守,忠义拳拳,且英勇无畏的性格特征彰显无疑。

魅力三:传奇的英雄魅力

“英雄精神是个人为解决崇高而富于戏剧性的局势所进行的积极活动。”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长坂坡一役主要成就了两位三国英雄人物。一个被誉为“一身是胆”常山赵子龙,一个更被视为天神般人物的张飞张翼德。

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赵子龙千百年来为世人所钟爱。而使其一战成名的战事就是长坂坡一役,同时也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长坂一战,“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更被后人夸张地形容其百万军中七进七出、一身是胆。曹操见其神勇,“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而神勇过人的赵子龙面对主母及少主时,“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忠乎!义乎!忠勇之心,令人仰视。而当其血战杀出重围,见到刘备,“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铁汉柔情、拳拳之心真是感人至深。

赵子龙浑身是胆、忠义双全的盖世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当阳长坂坡公园仍立有“长坂雄风”的石碑,街心花园有赵子龙彩色陶塑像屹立,供人凭吊。

燕人张翼德更是因长坂桥一声吼,成为了深入人心的天神般人物。罗贯中用诗赞其威风八面,“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22]而张飞事先在长坂桥后智设疑兵,“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利用曹操多疑的弱点,使其疑有伏兵,一时不敢率军过桥,给刘备军队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更体现了其貌粗心细的一面,使得张飞英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当阳古迹中“张翼德横矛处”,至今让人感怀英雄传奇事迹。魅力四:众多再现艺术形式的衍生魅力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人们所喜爱的长坂坡之战也不例外,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被无数艺术家改编成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以评书《三国演义》为招牌压轴的袁阔成,充分扩展《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一役的内容,专门改编了一部以《长坂雄风》为名的评书;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张国良先生三国系列评话其中一部就是以《长坂坡》命名的。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派京韵女性化的代表人物孙淑筠也是以《长坂坡》作为自已的代表曲目。中国传统戏曲国粹京剧中,一出以《长坂坡》命名的三国戏,向来是武生行当的代表剧目,各大武生流派都以此剧为重头戏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杨小楼、厉慧良先生都是以《长坂坡》为其代表作。最能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莫过于电影电视。长坂坡大战作为《三国演义》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战争场面之一,在反映三国题材的电影作品中,各位名导纷纷选择长坂坡大战作为重要部分加以体现,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吴宇森导演的《赤壁》电影一开场,就是长坂坡大战的场景。宏大的气势,写实的风格,灰暗的色彩,赵子龙、张飞等人物事迹跃然银幕,被观众誉为《赤壁》一片中唯一抓住眼球的部分。刘德华主演的《三国之见龙卸甲》一片,更是以绝大部分篇幅描绘出赵子龙长坂大战的风采,画面同样古朴写实,使人身临其境,叹为观止。两部大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之战为蓝本,进行加工创作,作为各自大片的亮点加以呈现,即是长坂坂之战极具画面观赏魅力的佐证。在央视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关于长坂之战的创作也秉承原著精要,将那段传奇战事完整再现,同样精彩纷呈,令人心潮澎湃,使人为原著及其再创作者的艺术魅力而折服。

魅力五:影响深远的典故魅力

长坂之战中有着多处后世流传较广的典故:如“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出自赵子龙血战长坂坡的惊世战绩;“张飞喝断长坂桥水倒流”,出自张飞单人匹马喝退曹兵的传奇等。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典故就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个典故讲的是赵云死战护阿斗,终于将少主交到刘备手中,“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24]《三国演义》作者对于刘备此举的评价是“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可见罗贯中对刘备抚慰忠臣的意图已作了比较明确的揭示。而此典故经民间流传引申,现已专指蓄意收买人心之意,贬义已多于褒意,此恐是原著作者始料未及的。而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其实这个典故也可以说充满了中国人传统的内敛与睿智,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待人处事的立世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平衡处理内部人际关系,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对于现代社会,无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商务团队等都可以在此典故中找到启示。“于赵子龙投曹之事,糜芳说亲眼所见,张飞分析得亦有道理,但刘备坚信子龙决不会背叛,可见彼此相知之深,信念之坚。而正是由于这种信任,刘备左右的确也形成一支甘愿肝恼涂地、至死不渝的仁人智士,其事业也才能得以壮大。”[26]刘备怀着对下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方针,不惜以丢弃亲子的方式,向下属表达对其的信任和倚重,从而更增强了随之打天下的团队的合力,奠定三分天下的成功根基。

魅力六:恒久不灭的人文魅力

长坂一役,名动天下,英雄气概,千年流传。穿越一场场精彩的厮杀战阵,透过浓浓的沙场尘烟,也许你会看到长坂一役更动人的魅力―――人文魅力。

“从精神特性上来说,人文精神乃是一种“志在超越”的精神,是人的终极关怀的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对于人的全面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实践途径与集中反映。”

在长坂坡之战中,在关于处理跟随其逃亡的数十万百姓的问题上,罗贯中对于刘备深具人文关怀精神的言行是颇为赞赏的,并在文中多处着墨,予以肯定,从而使得整个战役充满了动人的人文魅力。

其一:刘备带着数十万百姓行军,日行十余里,众将劝刘备丢弃百姓,快速撤退,“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估且不论其中是否有做作的成份,单就刘备当时就有当代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无愧三国时期最具人文关怀的君王称号。“给人们留下了宽客礼让的舆伦和影响,这是武力无法获得的东西,也正是刘备性格系统中的主导性格素质。”“仁义是刘备夺取天下的一面旗帜,他用仁义团结内部,分化敌人;用仁义笼络人心,安抚天下;用仁义攻城略地,复兴汉室。”三足鼎立,刘备独占人和也就顺理成章了。其二:刘备行军途中,“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玄德惊曰:‘此何兆也?’简雍颇明阴阳,袖占一课,失惊曰:“此大凶之兆也。应在今夜。主公可速弃百姓而走。’”古人多迷信,尤其帝王更是如此,刘备亦不例外。而这位正在逃命的人主,却道“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此种言语比之曹操错杀吕伯奢后,仍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无人性论,刘备可谓人文君主的代表。

其三:对于刘备当阳长坂之败,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罗贯中通过诸葛亮之口是这样评价的:“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也就是说刘备当阳之败,败在刘备不忍弃民,败在刘备之仁义。为了数十万平民,不俱虎狼曹兵,不惜以身犯险,死了一个妻子,还险些没了年过半百才得来的幼子,这就是当阳一战世人对刘备人性的认识。罗贯中通过诸葛亮之口肯定了刘备这种极具人文关怀的精神。

长坂坡一役从单个战役上来说是曹军胜利,当然被赵子龙杀死五十余将,这一胜利的取得代价略大了一点;而从民心向背来看,刘备取得了完胜,仁义刘使君之名深入人心,使刘备在民间的声誉达到了巅峰,从而使其中取人和的战略意图最终得到实现。当世人细细品味金戈铁马的当阳长坂坡大战时,会被其浓浓的人文魅力所吸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坂烽烟已不在,唯有魅力久长存。《三国演义》中长坂坡战役以其结构、细节、英雄、衍生、典故、人文等六大魅力,长久以来始终焕发着夺目的光彩,征服着所有喜爱《三国演义》的人群,成为《三国演义》战争精典中的精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演义之长坂坡艺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之长坂坡艺术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

三国演义之长坂坡艺术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

作者,时长,日期,小时,赫连,古神,北辰,行知,天下,味道,大陆,情人,神谕,墨城,魔法传奇,痴笑

2008-04-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国演义 10大战长坂坡

三国演义 10大战长坂坡

漫画,周瑜,曹操,三国演义,中国,蒋干,大战,长坂坡,天津,漫画作品,刘备,诸葛亮,东吴,作品,国际,神界,编创,韩国,孔明,张允,蔡瑁,陈维东,领军人物,新中国,世界,兵马,决心,四大名著,动漫,君臣

2020-08-12 #故事会

《三国演义》长坂坡情节概括50字。

《三国演义》长坂坡情节概括50字。

曹操,刘备,百姓,长坂坡,刘琮,刘备之,张飞,曹军,赵云七,新野,妻儿,吓死,将军,荆州,疑阵,进攻,一声断喝,荆州牧,骑兵部队

2020-08-13 #小故事

三国演义长坂坡

三国演义长坂坡

赵云,阿斗,刘备,怀抱,夫人,曹军,三国演义,忠心,婴儿,对方,层次,司马,夏侯恩,张飞,张郃,张合,甘夫人,糜竺,赵云传,后主,三国志,人性,原文,女性,孙夫人,性格,故事,责任,男子汉,粉丝

2020-08-13 #故事阅读

三国演义长坂坡

三国演义长坂坡

赵云,阿斗,刘备,怀抱,夫人,曹军,三国演义,忠心,婴儿,对方,层次,司马,夏侯恩,张飞,张郃,张合,甘夫人,糜竺,赵云传,后主,三国志,人性,原文,女性,孙夫人,性格,故事,责任,男子汉,粉丝

2020-09-07 #经典故事

长坂坡的三国演义故事

长坂坡的三国演义故事

赵云,夫人,玄德,糜夫人,阿斗,百姓,张飞,曹操,简雍,糜竺,将军,枪刺,张郃,甘夫人,赵子龙,子龙,重围,小主人,喊声,曹军,糜芳,军士,后人,当阳,枯井,老小,部将,长坂,往来,于桥

2020-06-22 #故事会

长坂坡的三国演义故事

长坂坡的三国演义故事

赵云,夫人,玄德,糜夫人,阿斗,百姓,张飞,曹操,简雍,糜竺,将军,枪刺,张郃,甘夫人,赵子龙,子龙,重围,小主人,喊声,曹军,糜芳,军士,后人,当阳,枯井,老小,部将,长坂,往来,于桥

2020-06-22 #故事阅读

长坂坡的三国演义故事

长坂坡的三国演义故事

赵云,夫人,玄德,糜夫人,阿斗,百姓,张飞,曹操,简雍,糜竺,将军,枪刺,张郃,甘夫人,赵子龙,子龙,重围,小主人,喊声,曹军,糜芳,军士,后人,当阳,枯井,老小,部将,长坂,往来,于桥

2020-08-1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