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用十个故事回顾奥迪入华30年

时间:2020-09-10

奥迪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明天(9月26日)晚上,奥迪品牌将要在北京举行“寻迹见未来”庆典活动。

三十年前,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换型调整时期与结构调整时期的过渡阶段,家庭乘用车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也不过才成立三年,桑塔纳在国内还算一个稀罕物。来自德国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入华无疑填补了国内高端车市场的空白。在中国市场的这三十年,奥迪不仅积极的突破自我,更是推动了整个中国豪华车行业的发展。如今面对正值“而立之年”的奥迪,吴声汽车梳理了几个关于奥迪入华三十年背后的小故事。

四环奥迪传奇

1899年,奥古斯特·霍希在科隆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August Horch Cie(奥古斯特霍希公司),随后他用产品和发明展现出自己的天赋,树立了霍希作为汽车品牌的知名度。

但后来因为和公司其他投资者的激烈争吵,霍希一怒之下离开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另立门户,成立了一家新的霍希公司。然而,新公司在随后的名称侵权官司中败给了霍希公司,霍希不能使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新公司名称。后来在儿子的启发下,霍希将新公司命名为奥迪。原来,“Horch”为德文“听”的命令,而“听”的拉丁文则念作“Audi”,奥迪品牌就这样戏剧性地诞生了。

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应对市场的发展,audi、dkw、horch 和wanderer四个汽车品牌及其产品共同组成汽车联盟,商品标志为四个连接的圆环,代表参与合并的四家公司。二战结束后,汽车联盟全盘被前苏联据为己有,此后,该公司的很多高层人员前往巴伐利亚,并于1949年在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它继承了老汽车联盟的传统,仍以四个连环作为标志。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nsu gmbh于1969年合并,组成奥迪 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di nsu auto union ag;1985年,该公司改名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总部迁至英戈尔斯塔特,四环标志沿用至今。

奥迪正式进入中国

三十多年前,中国汽车行业正值换型调整时期,大众集团也在实行多品牌战略,因而希望继桑塔纳后能尽快的把奥迪引入中国。但是之前合作的上海大众汽车因为种种市场原因都不适合再增加新车型,时任大众董事长的哈恩就需要找到另一个合资的对象,这时正和正和克莱斯勒处在谈判僵局的一汽进入了奥迪的法眼。

在前期谈判中,一汽要求把克莱斯勒的发动机搭载在奥迪100车型上,后来又要求引入高尔夫和捷达,大众满足了全部条件,仅收取600万马克的“培训费”。1988年5月17日,奥迪和一汽签署技术转让合同,承诺自1989年后,奥迪100只落户在一汽来进行生产,从此开启了双方的合作历程。随后,该产品的市场表现相当火爆, 中德双方在1993年开始就正式合资问题进行谈判。至此,奥迪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篇章。

第一辆奥迪100

在技术转让合同签署完后,中国一汽开始生产奥迪100,并于当年组装499辆汽车。当年中国组装的奥迪100配置非常简陋,没有安全气囊和ABS、内部装饰陈旧,缺少电动设备,但由于奥迪100是第一款在国内组装的豪华车型,加上当时的大环境,这批车未经面世就被政府部门抢购一空。

随着官员出行乘坐标准的制定,奥迪100成为“高级官车”的唯一指定座驾,此后奥迪几乎成了政府高档用车的代名词。

截止至1997年底,十年间,奥迪100累计生产95502辆,在奥迪100基础上生产的红旗品牌轿车共生产27792辆。奥迪100的成功不仅满足了国内高档公务车的需要,更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汽车人才,推动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

最懂中国的车企

奥迪能有“最懂中国”的美誉,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市场敏锐度,开创了国产车型加长的先河。

在正式合资后,奥迪和一汽都想提升生产质量,聚焦市场需求,因此最新款奥迪A6被纳入一汽奥迪的生产计划中。

但是对于A6,一汽提出来加长的要求。奥迪的德国设计师非常不理解加长的想法,后来设计师在尝试了两周由妻子开车,自己坐在后排后,终于明白了加长的想法。由于国内的家庭观念比较重,一家人出行,后排空间的宽敞和舒适对于乘用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996年1月,一汽、一汽 大众和奥迪签署了“奥迪A6中国型轿车联合开发协议”,允许一汽大众在奥迪A6原有车型上加长100mm。加长版奥迪A6在华市场共销售了5年多点,一共取得了20多万销量。后来,“加长”已经成为了奥迪的自觉性行为,并将长轴版A6改名为A6L。

奥迪在华的成功,刺激到了宝马和奔驰。一直在细节上和政府谈判的宝马和奔驰最终妥协,答应引进车型入华,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突破“官车”形象桎梏

作为首个合资品牌,奥迪一进入中国便入围了“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名单”,“官车”的身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奥迪在国内初期销量,但随着私人用车大幅涌现,呆板的官车形象又称为一种阻碍,如何扭转奥迪“官车”的形象,这关乎到奥迪品牌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1999年9月份,A6的首次亮相显得尤为重要,奥迪营销团队看中了当时的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希望借用自然轻松的节目冲淡此前奥迪身上沉闷的官气,虽然广告植入并不少见,但此次奥迪的合作预算达600万元,比此前任何一家车企的投放活动都大。

如此巨额的花费自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A6投放是当时国内汽车行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活动之一。从A6开始,关于奥迪品牌内涵的多元化推广和品牌宣传活动也在逐渐增多,“奥迪”二字频频出现在各种高端活动中,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不断高升,“官车”的形象逐渐改变。

奥迪标准经销厅在北京落成

在现在看来,将高档车和量产车销售渠道分开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但是在十几年前,这样的做法却遭受不小的质疑。在当时品牌意识淡薄的国内,德国提出关于奥迪独立销售渠道的要求一提出就遭遇了中方不少的反对声音。

但是德方深知与大众品牌共享销售渠道会影响消费者对奥迪高档品牌的认同,于是坚持建设独立的销售网络,最终,时任一汽 大众总经理的陆林奎决定取消奥迪与大众的并网销售,还原奥迪高档车的身份。

因为没有经验,首批奥迪经销商的建店成本曾经高达3000万。2000年3月28日,一汽 奥迪售价标准经销商店中润发正式开业,充满现代感的玻璃和钢结构吸引了一大批人。

奥迪的新千年

2000年作为一个新千年,奥迪向市场投放了全新的迷人车型——A2,同年10月,公司又一主打车型——奥迪A8w12在巴黎车展亮相,再次巩固了奥迪在轻型铝车身方面的竞争力。

除了新车型的面世外,奥迪在同年6月份的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中,首次参赛的奥迪R8敞篷版赛车也获得了第三和第四的好成绩。勒芒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耐力赛,它不仅考验车手的技能,而且对赛车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奥迪R8的初战告捷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兄弟车型共登巅峰

2003年,由德国的汽车专业杂志《汽车与运动》举办的“2003最佳房车”评选活动中,奥迪A4和奥迪A8双双在本级别车系评比中战胜了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荣膺桂冠,其中奥迪更A4是蝉联冠军。

2004年4月在由德国权威汽车杂志与其姊妹刊物共同举办的“Autonis 2004”汽车设计大奖评比中,奥迪A4和奥迪A8在本级别车系中分别获得第一名,并双双第二次蝉联冠军。奥迪家族的两兄弟首次在各自攀登的高山之巅遥相祝贺。

此外,新奥迪A8还在德国《汽车报》(《Autozeitung》)和《汽车画报》进行的顶级车型“测试对比”中战胜了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丰富产品线 扩大市场竞争力

从1999年的奥迪A6开始,奥迪就开始积极探索由“官车”到“民车”的改变。为了加速转变,扩大市场竞争力,2011年10月,奥迪A1正式在中国上市。作为作为奥迪推出的首款高档小型车, A1为奥迪品牌开辟了全新的细分市场。这款主要面向追求时尚生活的年轻用户的车型,俨然成为了大都市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2014年3月21日,奥迪全新A3正式在国内上市,先期推出的车型包括1.8TFSI的进口两厢和三厢版,以及1.4TFSI的国产两厢车型。A1与A3的推出,打破了人们对黑色奥迪的固化形象,奥迪由“官”到“民”的转变也即将成功。

据数据统计,早在2013年,政府采购的“官车”数量在奥迪全年销量中所占比例已经低于10%。

“300万辆”时代

2015年还未过一半,作为国内高档车市场领军者,一汽 奥迪迎来了第300万名用户。27年前的5月,一汽携手奥迪从零开始,开拓中国高档车市场,致力于以全球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用户带来全新的品牌体验。

这期间,从用22年完成第一个100万辆,到用时33个月完成第二个100万辆再到22个月达成第三个100万辆,一汽 奥迪的“百万辆级”加速度另世人瞩目。

与此同时,为纪念销量突破300万,奥迪还特别推出了A3、Q3、A6L、A4L四款“300万辆纪念版”车型。

从1988到2018,奥迪一步步走来才有今日的成就,希望在下一个三十周年,奥迪品牌的发展能更上一层楼。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用十个故事回顾奥迪入华30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Formlabs强势入华 讲述“中国故事”

Formlabs强势入华 讲述“中国故事”

打印机,市场,中国,产品,中国市场,桌面级,全球,方面,李力,万美,专业人士,市场潜力,乐趣,制造商,办公室,增速,大中华区,客户,总裁,本土,模型,行业,消费者,牙科,发展,投资,全球知名,进入中国,深圳办,美国市场

2009-07-04 #故事会

Waymo入华 是另一个Uber故事吗?

Waymo入华 是另一个Uber故事吗?

苹果,自动驾驶,特斯拉,中国,无人驾驶,公司,技术,谷歌,市场,车队,领域,全球,员工,方面,方式,物流,新智,服务,服务商,测试,数据中心,加州,司机,数据,测试车,路况,投资,万英,特斯,自动驾驶汽车

2018-11-16 #小故事

安徒生童话翻译入华百年

安徒生童话翻译入华百年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中国,尔然,人民网,主题,展览,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安徒生童话全集,皇帝的新装,任溶溶,刘半农,周作人,叶君健,喻户晓,施密特,沈跃跃,林桦,赵越,纪念展,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大连现代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2020-08-16 #故事大全

美国人爱它胜过宝马奔驰 “宾利”车标 “白菜价”豪车即将入华

美国人爱它胜过宝马奔驰 “宾利”车标 “白菜价”豪车即将入华

尼赛,车身,马力,宾利,发动机,方面,自带,车标,豪华轿车,轴距,恩斯,豪华品牌,车长,叫板,引擎,宝马,最大功,美国人,率达到,现代汽车,变速箱,回复,大小,宽度,家族,小结,平台,白菜价,新车型,气场

2010-06-23 #长篇故事

马礼逊—基督教入华的第一位先锋 中文圣经译者

马礼逊—基督教入华的第一位先锋 中文圣经译者

马礼逊,中文,中国,澳门,东印度公司,马夫人,圣经,地方,清廷,玛丽,传福音,先锋,上帝,不幸,传教士,国人,巨石,广州,石头,白蚁,禁令,英国,血泪,货仓,身体,工作,生活,中国人,另方面,多买

2007-11-10 #长篇故事

亿欧国际落地上海丨讲好中国科创故事 磁吸全球资源入华

亿欧国际落地上海丨讲好中国科创故事 磁吸全球资源入华

上海,全球,人工智能,中国,科技创新,科创,上海市,企业,徐汇区,公司,中心,产业,金融中心,代表,科技,发展,副主任,西岸国际,伦敦,国际,创始人,投资者,滨江,研究院,纽约,联盟,规模,资源,在线,定位

2016-01-28 #故事大全

最贵韩系车入华!近百万堪比奔驰S级 买它真需要“勇气”

最贵韩系车入华!近百万堪比奔驰S级 买它真需要“勇气”

恩斯,品牌,车型,尺寸,韩国,后排,座椅,方面,灯组,雷克萨斯,美国市场,丰田,中央,引擎,样式,质量,认可度,豪华车,霸气,消费,最受欢迎,中央扶手,高端品牌,常畅,在道,中国发,车配,韩国现代集团,上国,中国

2011-11-14 #小故事

从勇士赛到儿童赛 入华4年火遍全国:斯巴达刷屏背后的秘诀

从勇士赛到儿童赛 入华4年火遍全国:斯巴达刷屏背后的秘诀

儿童,赛事,斯巴达勇士,斯巴达,比赛,盛力,世家,家长,孩子,品牌,家庭,成人,障碍,中国,参赛者,赛道,人数,市场,野兽,中国地区,产品,北京,内容,规模,青少年,传播,健身,万大,区的,人参赛

2008-07-0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