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高考必考之“史传类文言文”《史记》5篇阅读附答案和全文翻译

时间:2020-09-10

史传类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9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小路逃走。

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的运粮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汉王对陈平说:“天下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去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但是楚军方面存在着可以致乱的因素,那项王身边正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之类,只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支配,不过问支出情况。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在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对亚父大起疑心。

(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B.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匡:匡正

C.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称赞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管仲的功绩或思想的一组是

①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②知时有利不利也

③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禄于齐

⑤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⑥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知道管仲有才干,虽然管仲经常占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

B.鲍叔牙是管仲的知音,虽然管仲经常遭遇挫折,但鲍叔牙还是一如既往的理解他,帮助他。

C.鲍叔牙的子子孙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领有封邑达十多代,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

D.管仲担任齐相以后,劝说齐桓公南下袭击蔡国,讨伐楚国,征讨山戎,劝燕国实行召公时的政治,劝桓公信守与曹沫的条约,诸侯因此都归服齐国。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②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答案

1.A(游:交往)

2.B(②④都是写的鲍叔牙;③写的是鲍叔牙对于管仲的了解)

3.D(“劝说齐桓公南下袭击蔡国”和“征讨山戎”是不对的,这两项是齐桓公想做的,而被管仲制止的。)

4.①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形势。(得分点:仕,做官。见逐:被驱逐。遭:遇到。)

②他在执行政事的时候,擅长把本来有害的事变成有益的事,把本来要失败的事,转变为成功的事;重视衡量轻重的法度,审慎对事情的权衡。(得分点:善,擅长;转,转化;贵,重视)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占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管仲做了齐相掌管齐国的政事以后,由于齐国小,又处在东海边上,所以就发展工商业,积聚钱财,以使国家富足,军队强大,并且和人民的好恶相一致。所以在他所著的《管子》书中说道:“仓廪里充满了米谷,人民才能重视礼节;衣服食物丰足有余了,人民才能知道荣辱;在上位的人遵行礼度,父母兄弟妻子的关系才能和睦团结;礼义廉耻若不能施行,国家就要灭亡。颁布的命令如同有源的流水,那么政令就能顺合人民的心愿。”所以他的政论平易而又容易施行。百姓所需要的,就给予他;百姓所反对的,就废置而不施行。他在执行政事的时候,擅长把本来有害的事变成有益的事,把本来要失败的事,转变为成功的事;重视衡量轻重的法度,审慎对事情的权衡。齐桓公本来因为生蔡姬的气,要南下袭击蔡国,管仲却劝桓公讨伐楚国,斥责楚国不把包茅朝贡给周室。齐桓公本来是北面征讨山戎,管仲因而劝燕国实行召公时的政治。齐鲁两君在柯地会合时,齐桓公想背弃他与曹沫所签订的盟约,管仲从而劝桓公信守条约,诸侯因此都归服齐国。所以说:“知道给与就是获取,这是为政的法宝。”

(三)

周亚夫,绛侯勃子也。孝文帝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居无何,召诣廷尉,呕血而死。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霸上军:驻军

B.将军约约:规定

C.曩者霸上、棘门军曩者:那些人

D.三军皆罢罢:撤军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展现周亚夫才干的一组是

①军细柳,以备胡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③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④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⑤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⑥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是名门之后,在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的时候,朝廷委派诸多将领宗防备胡人侵扰,其中就有他。

B.周亚夫治军恪尽职守,刚直不阿,威严,皇上亲自到了营前,都不准进入。事后文帝对周亚夫大为赞赏。

C.吴楚七国叛乱,周亚夫向皇上提出了把梁地暂时放弃让楚国占领继而派兵切断他们的粮道的方案,得到了皇上的同意。

D.匈奴多人来投降汉朝, 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勉励后来的人。周亚夫表示反对于,但是皇帝坚持自己的意见,周亚夫于是托病辞职。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答案

1.C(曩者:之前)

2.C(①是人事调动;⑤是文帝对于周亚夫的评价,属于间接评价;⑥是景帝的决策)

3. B(应该是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没有让进入军营。)

4.①随后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把弓拉满。(得分点:之,到;被,披;持满,把弓拉满。)

②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得分点:为动,为之动容;改容,神情严肃;称谢,致意)

参考译文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儿子。文帝封周亚夫为条侯,接续绛侯的爵位。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后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把弓拉满。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 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孝景帝三年, 吴楚七国叛乱。周亚夫从中尉升任太尉, 东征攻击吴楚叛军。周亚夫趁机向皇上请求说:“楚国士兵剽悍灵活, 难以与他们针锋相对。希望把梁地暂时放弃让楚国占领,然后派兵切断他们的粮道, 才能制服他们。”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从防守到反攻共三个月时间, 而吴楚的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于是诸将们才认为太尉运用的计谋是正确的。从那以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来投降汉朝, 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勉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 他们背叛自己的主子而投降陛下, 陛下封他们为侯, 那么用什么来谴责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 丞相的意见不能听取。”于是全部封唯徐卢五人为列侯。周亚夫于是托病辞职。过不了多久,于是就进了廷尉的监狱,吐血而死。

(四)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以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张良故也故:缘故

B顾谓良曰顾:回头

C直堕其履圯下堕:扔下

D沛公殆天授殆:就是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有助于张良日后成为“王者师”的一组是

①良因怪之,跪曰:“诺。”②良夜未半往

③大索天下,求贼甚急④常习诵读之

⑤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⑥沛公拜良为厩将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遇到一个大力士,打造了巨椎。秦始皇巡游时,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行刺,却击中副车。

B.张良无聊去散步时,遇见圯上老人,老人先扔鞋让他捡鞋试探他,又多次用半夜赴约试探他的诚意,最终还是把兵法书给了他。

C.景驹自立为楚国代理的国君后,张良虽然已经跟随了他,但是因为又遇见了沛公,而且沛公能接纳张良的计策,所以就跟随了沛公。

D.张良多次根据这本兵法来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很是感叹。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

②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答案

1.D(大概)

2.A(③是秦始皇下令抓捕张良;⑤是张良自己举事)

3.C(“良欲往从之”说明张良还没有来得及去跟从他)

4.①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得分点:为,因为;强,勉强;履我,给我把鞋穿上)

②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后到,为什么?” 于是离开了,(老人)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得分点:后,后到;去,离开;省略句补充主语“老人”)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遇到一个大力士,打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地方袭击秦始皇,失误击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力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曾经闲暇时到下邳桥上悠闲地漫步游玩,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丢落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很惊讶,想殴打他。因为他已年老,便勉强忍耐,下去捡来了鞋子。老人说:“给我穿上鞋!”张良业已替他捡了鞋子,就低跪着给他穿上。老人以脚接受,笑着离去了。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走去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与我在这里相会。”张良因此感觉老人很怪异,跪下说:“嗯。”五天后拂晓时候,张良前去。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来会面。”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后到,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随着便走了,没有别的话语,从此没有再见到这位老人。张良天明时看那部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我的)。”

(五)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为之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史记· 赵世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徐趋而坐趋:慢慢走

B.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反:返回

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填沟壑:死

D.持其踵而泣踵:脚后跟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触龙为进谏做铺垫的一组是

①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

②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

③不若长安君之甚④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⑤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⑥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要以赵太后的小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为条件,才派兵援救赵国。

B.触龙见赵太后之后问候并闲谈养生之道,一方面是为了赵太后能答应安排他的小儿子进宫当侍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后面劝说太后做铺垫。

C.触龙认为太后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赏给他富庶肥沃的土地,赐给他很多宝贵的东西,而不让他有功于国,对长安君是不利的。

D.赵太后同意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根本原因是她认识到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触龙对于赵太后的劝说是相当成功的。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答案

1.A(小步快走)

2.A(③是太后自己的话;⑤⑥属于直接进谏的话)

3.B(“一方面是为了赵太后能答应安排他的小儿子进宫当侍卫”不对,这只是缓兵之计,不是真的如此,提出这只是为了让太后态度缓和下来。)

4.①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得分点:窃,私下;媪,太后您;贤,超过)

②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得分点:百乘,一百辆;质,做人质;于齐,到齐国去,状语后置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往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愿意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呢。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子行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只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为她远嫁而伤心,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象征国家权力的器具,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认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在这时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于是就出动。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考必考之“史传类文言文”《史记》5篇阅读附答案和全文翻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记,战国策,皇帝,汉书,三国志,刑罚,左传,赵策,陶渊明,有关,后汉书,论语,韩非子,诸葛亮,归有光,李朝威,柳毅传,韩愈,出师表,孔雀东南飞,赋税,史记·项羽本纪,人名,官吏,农历,国语,宋史,少数民族,忿恚,明史

2020-09-11 #长篇故事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传类高频词归类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传类高频词归类

史记,战国策,论语,汉书,韩非子,左传,庄子,三国志,后汉书,诸葛亮,赵策,人名,孔雀东南飞,官吏,忿恚,秦策,相国,学习态度,俸禄,出师表,宋史,皇帝,魏书,仁矜,伊尹,士庄,师说,文帝,李陵,王赵

2020-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传类高频词归类有这个 做题就不怕了!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传类高频词归类有这个 做题就不怕了!

史记,皇帝,战国策,汉书,三国志,刑罚,左传,赵策,陶渊明,有关,后汉书,论语,韩非子,诸葛亮,归有光,李朝威,柳毅传,韩愈,出师表,孔雀东南飞,赋税,史记·项羽本纪,人名,农历,官吏,国语,宋史,少数民族,庄稼,忿恚

2020-09-11 #短篇故事

高中史传类文言文阅读精练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高中史传类文言文阅读精练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人物,古文,文章,事情,关系,事件,文言文,课本,实词,年号,虚词,试题,作风,要注意,人物传记,古汉语,地点,学识,性格,情况,材料,用法,语言,人物事迹,文言句式,事迹,写法,以下内容,内容,作者

2020-09-11 #短篇故事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千金,来源,严光,于朋,修容,克日,公弗,公子立,其理,周顺昌,冯参,切让,吕丰,帝可,孟尝君,宋世景,季布,屈平,左公第,平法,干青云,彭模,李侃,本图,蒙毅,王恢,武公,王圣,秦攻魏,科第

2020-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附例析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附例析

教学,学生,教师,工作,研究,活动,课时,教研,能力,人物,小数,意义,教研组,方法,组织,计划,问题,语文,课程,课题,指导,作者,内容,学期,月份,交流,下学,基础,水平,改革

2020-09-11 #故事大全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附例析原文及翻译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附例析原文及翻译

人物,作者,观点,个性,态度,历史事件,事件,文章,答案,语句,分析,史传文,刻画人物,答案网,语文阅读,体例,传记,关键,核心,汉书,编年体,纪传体,细节,语言,事件中,写作意图,时间为,刘邦,南宫,司马迁

2020-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史传类文章

史传类文章

事情,人物,关系,年号,地点,学识,要注意,事件,官职,性格,性情,年代,情况,标志,江夏,皇帝,襄阳,年号纪年,谏官,姓名,仕途,上级,乾元,人物传记,功名,以下内容,内容,天监,天干地支,太守

2020-09-1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