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海派国画大师画故事

时间:2020-09-12

关于国画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许多读者在阅读一篇新出版的小说,或者是一个古典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被里面的精彩内容所吸引,不过在仅用文字来描述人物和场景时,是否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形象的感觉?这应该是比较困难的。而看某些书的人却会有一种似乎身临其境之感触,那是因为在书中附有精美的栩栩如生的美术作品。通过观看那些附在书中的插图便能详尽地意会出著书者所希望书中叙说的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和正在发生的故事情节,能给读者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化的视觉形象,让书中原本靠文字描述的内容犹如看电影一般有了具体明确、生动立体的形象。因此文学作品中附有好的插图将会使书籍增色许多,甚至好的画面能弥补及提升文字的不足,使故事越发精彩,也更能吸引人们去阅读。世界上古今中外有太多的名著不止因为文字而显得光彩夺目,更因为有着了不起的插图与其相互依存而流芳百世。好的插图不仅能使书籍增加可读性,它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绘画艺术品。所以历来就有许许多多的大画家愿意为好的文学作品画插图。

父亲也不例外,他深知插图的这些重要功能,因此他非常乐意并重视画好每一幅插图。按理说他的绘画基础学的是中国传统国画的技法,而且都是传统的山水和花卉,对于画插图,尤其是画现代题材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画插图是要以人物画为主体并且必须要通晓自然、历史、人物、地理等等古今中外的一切,知识面应该包罗万象。因此他知道要画好以人物为主体的连环画和插图,学好画人物是非常要紧的。于是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专门研究和攻克人物画。不过这个过程的艰难程度是可想而之的。在恶补人物画的过程中,他不光是苦练各种人物的造型和写生的基本功,还分别从中西方各派人物画大家们身上吸取养分。这样既保留着传统中国画的那些精髓,又掺合着西方艺术中的精华,从中理出那些能被中国画接受的技艺融合在一起,便是初具“程家样”模样的插图。中国古代如雕版书籍插图,雕版佛经的扉页画“说法”图,以及宋刊《三礼图》、《纂图互注礼记》、《纂图互注荀子》、《东家杂记》、《列女传》等书籍中那些丰富的人物插图供他学习参考。他还深入研究明清以来的陈洪绶、任伯年、吴友如等人的作品,在人物插图中真实地再现人物表里的同时,突出其本质,将“以形写神”发挥到极致。特别是认真学习并吸取了陈洪绶所绘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等中国传统插画的要领,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先辈们的宝贵遗产的同时也不放松去体会西方绘画大师如丢勒、安格尔、伦勃朗等人画的插图中的那些精髓。在学习中西方不同的插图艺术的过程中,他也并不是简单地去模仿他们,而是将他们各自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他自己的理解去画出他心目中的插图来。他把这许多看似很矛盾的绘画技法对立地统一了起来,最重要的是他画出来的还是一张中国画。他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我们在学习前辈和西方的绘画艺术的技巧时不要一味地摹仿和抄袭,不应该学了西方的东西就画成了一张西方的作品,应该先理解再消化吸收将它们转变成自己的东西。以此入手,父亲将中国画的白描线条画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只要他的精力和时间允许,他是不会拒绝画插图的,因此许多年来他画了大量的插图。这里先选编了五本他年轻时为有关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所画的插图。这五本书分别为《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聊斋故事选译》、《儒林外史故事》、《海瑞的故事》和《中国古代寓言》。这五本书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由于故事的内容家喻户晓,加上书里边插图的精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儒林外史故事》还出了外文版,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而另外一本《海瑞的故事》,更是因为在“文革”期间遭到无辜批判而名声大噪。

他在通过深入的学习后,弄懂吃透了前辈们对插图的绘画思维和技巧成果,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创造,因此对中国插图的继承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他可以将画面的装饰性设计得非常的强烈。除了借鉴了西方的铜版腐蚀画的构图,也学中国汉碑上的石刻,特别是在可以强调的地方更有意显现其夸张。凡是在艺术上有自己独到之处的形式他都会去研究一番,然后就根据需要而加以利用。比如像他看到陈老莲的白描线条有独到之处,他就认真吸取,并且不仅仅是学到了他的线条的特点,而且加以发展,让老莲的线条具有了立体感,从而更体现出时代感,成了“程家样”的线条了,使笔墨跟上了时代,更好地为现代的内容服务。

虽然这五本书的插图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里完成的,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得出父亲用功的严谨程度,对待每一本著作的插图创作都有新的认识和进步。尤其是那本《儒林外史故事》,他花了很大的气力去画好它。我们看到的书中是二十几幅作品,据说他三年来前后共创作了一百余幅,最后选用了这二十几幅最优的定稿。据他的同事,也是大画家的陈佩秋老师说(那时他们一起进的画院,画桌也临近),我父亲在画连环画的同时,也创作书籍插图。这时正为《儒林外史故事》画插图。她告诉我,他为了画好人物的一个手势,请人做模特,反复多次地研究和写生,态度极其认真。《儒林外史故事》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给《儒林外史故事》配插图,就要逼真地传达出原作的讽刺精神,但又不宜画成漫画,这是插图的难处所在,同时也是父亲的成功之处。这套插图从1953年开始创作,数年才完成。因此,此书经过翻译后即被选中去参加1959年在莱比锡举办的国际书籍装帧展览,而父亲的插图也在展览会上获得了银质奖。时年他才三十出头,同年他还入选了世界插图名人录,而书中的中国插图画家就他一人。

对于另外的几本古代书籍的插图,他同样采用了传统的单线白描勾勒和古代木版画绣像的形式,韵味十足,惟妙惟肖。从画面的布局和人物的造型上可以看出,父亲这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人物画的基本技法,他所追求的已是如何创造性地将文学形象再现于画幅之中。他主张真实与巧妙的统一,注意形象的写实与准确性,在构图上强调画面的装饰情趣,以及人物动态的夸张、幽默恢谐的描绘,使之巧妙得恰到好处。他的线条有力,极富弹性,能感到他所描出的线条既能找到前人的影子,但是又并不受传统描法所限,内中还常能见到对西方素描线条的理解。所以他的线条是自由和奔放的,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里的形象,又吸取了明清木版插图的简练、富于诗意的长处,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些插图的新风格正好拿来描写这些中国古代的经典的民间传统故事,从而使作品具有通俗性与地方特征,被广大的读者所喜闻乐见,因此难怪他创作出来的的插图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爱好了!

程多多

2017年9月27日上海市程十发美术馆奠基之日

海瑞的故事

1959年底蒋星煜先生为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写了《海瑞的故事》,请我父亲给其配上插图。父亲也深被海瑞的事迹所感动,很认真地完成了插图。不料,就是那些插图却在后来的那场近十年的浩劫中使父亲蒙受奇冤,所有参与《海瑞罢官》演出或宣传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累。一时间人们谈到海瑞会色变。幸好,那场浩劫被制止,海瑞又恢复了清官的名誉,参与的人们如释重负。二十年后,蒋星煜先生再重新整理出版《海瑞的故事》,其中又再加上三篇他新编写的故事,并且再次请父亲为之插图。而父亲欣喜之余也多画了四幅插图,还为新书画了一张封面。新书于1983年8月发行了。

——程多多

儒林外史故事

我父亲在画《儒林外史故事》时,我还很小。但是我却很喜欢站在画桌对面看着他描线,看着他手里的那枝叫“小精工”的毛笔在他有力的手指间咔咔作响。而给《儒林外史故事》配插图,就要逼真地传达出原作的讽刺精神,但又不宜画成漫画,这是画这本书插图的难处所在。听父亲告知他前后一共画了近百幅,从中选出了二十幅用在书中,可见其严谨程度。不过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严格要求,才能产生出“程家样” 的绘画风格来。

——程多多

聊斋故事选译

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父亲很喜欢读。他有时候也会和我们讲这本书其实很有现实意义,所以他很高兴中华书局请他为《聊斋故事选译》配插图。还记得差不多同时期他还画了《不怕鬼的故事》。由于他在整个五十年代里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而且他是最不愿意墨守成规的,每画一本都要有新的经验累积,因此用白描形式来描绘画面对他来说已经非常地娴熟了。所以在我的记忆中这些插图他画得很快。

——程多多

中国古代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此书的插图是父亲在1957年画的。虽然他这时期已经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对单线白描的形式已经是很得心应手了,但是这次他还是尝试在形式上靠拢中国传统的砖刻艺术风格,把中国传统的砖雕艺术的图案和变化着的传统绘画的白描线条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程多多

绘者简介

程十发(1921—2007),生于上海市松江县莫家弄。名潼,字十发。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之斋、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九松山庄等。受家庭的影响童年时就已经接触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1984年起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他在艺术创新路上视野不断拓展,坚持取古今中外之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等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程家样”艺术。同时,他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年画、插图等,均有很高的造诣和深远的影响,许多艺术作品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专业人士的喜爱和赞赏,并多次在国内与国际上获得大奖。1993年获第二届上海市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国家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

本书精选了程老早期创作的故事插图一百多幅,分《海瑞罢官故事》《聊斋故事》《儒林外史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哲学寓言》等五个部分,每篇故事插图的绘画风格都不尽相同,耐看又有回味,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程老连环画的深厚功力。本册精装的插图汇编属首次出版,编辑过程中得到了程多多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殷切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得到美术爱好者的喜欢。

《程十发画古代故事百图》

绘者:程十发

开本:16开

定价:290.00元

出版日期:2018年3月出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海派国画大师画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观赏海派国画大师作品有感 分享予人胜于收藏!

观赏海派国画大师作品有感 分享予人胜于收藏!

荷塘,任伯年,徐悲鸿,谢稚柳,达日,齐白石,中华儿女,世人,世俗,人心,作品,北国风光,兰花,春耕,名利,国运,四海,寒流,奔马图,天地,文化,无疆,炎黄子孙,梅香,有情,正气,生计,胸怀,百花,神州

2017-02-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建湖海派传奇新文学后期海派的传奇抒写

建湖海派传奇新文学后期海派的传奇抒写

苏青,故事,张爱玲,传奇,小说,人物,经历,现实,传奇故事,传奇人物,作品,新文学,命运,时代,女性,海派,无奈,社会,传奇性,意味,审美,生活,上海,作家,悲剧,透露出,人性,人物形象,色彩,苦痛

2020-06-20 #故事阅读

古今国画大师及大师故事:吴道子 国画当自强

古今国画大师及大师故事:吴道子 国画当自强

吴道子,禅师,嘉陵,画技,村民,唐玄宗,村民们,名气,山水,寺庙,尾巴,时候,故事,秃尾,那马,小和尚,立马图,唐玄,李思训,那可,连皇帝,马图,高深,上寺,好一,第一时间,都会,历史,世人,事迹

2008-06-22 #小故事

赵雅清大师故事 赵雅清国画大师 赵雅清大师真迹 赵雅清介绍

赵雅清大师故事 赵雅清国画大师 赵雅清大师真迹 赵雅清介绍

赵雅,外公,全才,诗书画,赵老师,诗书,诗词,先生,艺术,李苦禅,书法,功课,老师,中国当代,中青,大美,上善若水,人间,前辈,写意,大气,大真,对联,小书,巅峰,心声,梅花,法家,画家,神童

2020-08-06 #经典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齐白石,石头,名家,木匠,苏老泉,齐白,绘画,磨磨,芙蓉,远山,先师,印泥,图章,小鱼,成就,篆刻,蛙声,国画大师,给了他,得可,得多,文云,明志,曾荣任,次大,石立,章丹,胡沁园,韩愈,名誉教授

2019-05-08 #小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齐白石,石头,名家,木匠,苏老泉,齐白,绘画,磨磨,芙蓉,远山,先师,印泥,图章,小鱼,成就,篆刻,蛙声,国画大师,给了他,得可,得多,文云,明志,曾荣任,次大,石立,章丹,胡沁园,韩愈,名誉教授

2019-09-20 #长篇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齐白石,石头,名家,木匠,苏老泉,齐白,绘画,磨磨,芙蓉,远山,先师,印泥,图章,小鱼,成就,篆刻,蛙声,国画大师,给了他,得可,得多,文云,明志,曾荣任,次大,石立,章丹,胡沁园,韩愈,名誉教授

2013-07-19 #故事大全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的故事

齐白石,石头,名家,木匠,苏老泉,齐白,绘画,磨磨,芙蓉,远山,先师,印泥,图章,小鱼,成就,篆刻,蛙声,国画大师,给了他,得可,得多,文云,明志,曾荣任,次大,石立,章丹,胡沁园,韩愈,名誉教授

2018-07-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