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时间:2020-09-14

馄饨的传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到冬天,吃饺子的节日就多了起来。冬至吃饺子,小年要吃饺子,过年也要吃饺子。那您知不知道饺子的来历呢?据考证,我们吃饺子的历史可能追溯到春秋时期。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的历史

1978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滕县的薛国故城,发掘了一座薛国君主墓。在出土的一套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了的铜食器,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白色食品。都呈三角形,每个长5~6厘米,最宽处3.5~4厘米。发掘者认为,从形制上看,这一食品应该是饺子。这盒饺子出土不久,由于接触了空气而渐渐变黑,不过,从它开始呈现的白色表皮看,它大概是用面粉捏制的。至于这位墓主人生前享用过的饺子是什么馅料,发掘者没有公布,可能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尚待研究。薛国是春秋晚期的诸侯小国,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了。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因叫着别嘴,后来人们就叫它饺子了。天长日久,形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的来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广雅》也是最早记载饺子的古籍。其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了。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粉角”“扁食”“饺饵”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饺子的历史发展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饺子的来历与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饺子的由来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饺子的由来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饺子,张仲景,时候,吃饺子,人们,传说,寓意,由来,来历,百姓,耳朵,面皮,万年历,扁食,时间,猪肉,蒙古,食物,馄饨,发展过程,东夷,中国,地区,时期,美食,样子,羊肉,面团,韭菜,馅料

2009-10-23 #小故事

饺子的传说50字春节的传说30字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50字

饺子的传说50字春节的传说30字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50字

饺子,传说,吃饺子,东北饺子,家常饺子,老边饺子,做法,图片,实力,知识,豆腐,馅儿,饺子馅,以实物,相关词,怎么做

2020-09-03 #经典故事

饺子的传说50字春节的传说30字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50字

饺子的传说50字春节的传说30字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50字

饺子,传说,吃饺子,东北饺子,家常饺子,老边饺子,做法,图片,实力,知识,豆腐,馅儿,饺子馅,以实物,相关词,怎么做

2020-09-06 #故事大全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吃饺子,耳朵,馄饨,人们,食品,来历,扁食,水饺,张仲景,名称,女娲,广雅,形状,羊肉,汤里放,薛国,中国,乡亲们,传说,偃月,写法,历史,吃法,后世,太守,月牙,民国,河南,百姓

2020-09-13 #长篇故事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吃饺子,耳朵,馄饨,人们,食品,来历,扁食,水饺,张仲景,名称,女娲,广雅,形状,羊肉,汤里放,薛国,中国,乡亲们,传说,偃月,写法,历史,吃法,后世,太守,月牙,民国,河南,百姓

2016-05-28 #故事会

课外阅读。饺子的来历对于饺子的来历 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

课外阅读。饺子的来历对于饺子的来历 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

来历,饺子,课外阅读,偃月,广雅,民间传说,食品,馄饨,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唐朝时期

2011-03-06 #故事大全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饺子,馄饨,冷水,张仲景,东汉时期,角子,剂子,扁食,民间,羊肉,面皮,馅心,医圣张仲景,南阳人,地方小吃,好吃不过饺子,成一,浮上,盖上,原名,主食,什锦,偃月,俗语,佳肴,医圣,冻疮,内涵,凸面,包裹

2010-09-06 #故事阅读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耳朵,人们,吃饺子,女娲,民间,张仲景,形状,老百姓,馄饨,为了纪念,传说,吃法,元宝,初一,功绩,包起,土造,扁食,成人,拴住,河南,细线,食品,花生,谐音,有关,不可缺少,一些地区,天寒地冻

2020-07-0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