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立足文体 让神话故事更神奇

时间:2020-09-15 09:24:01

相关推荐

立足文体 让神话故事更神奇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借助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世界起源、诠释自然现象、化解社会矛盾、探询社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传说性故事。神话故事大多内容浅显,但却以神奇的想象和优美的文句吸引着读者。

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就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专题编排教材的。这无疑将神话教学推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引发了我们对神话教学的思索: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好这种文本体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神话故事中汲取营养,提高语文素养?

中年级作为一个特定的学段,神话教学该“教什么”、“怎样教”?

在思考和探索中,我开始了《女娲补天》的磨课历程。

磨课历程

读着这故事,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冶炼五彩石补天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我,她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于是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课堂教学。

案例一

一、设疑导入,初读课文

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质疑,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走进文本,感悟形象

带着“读着这个故事,女娲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学生汇报交流时随机品味语言,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课后作业:讲一讲这个神话故事;收集故事,开一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

试教后,我感到很困惑:初读感知时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要么过于简单,将课文概括为“女娲为人类补天”;要么啰啰嗦嗦,将文中具体描写的语句也读了出来。而在感悟形象时学生将课文学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究竟问题何在?在与教研组老师的讨论中我终于明白:问题就在于我将这篇课文等同于一般的叙事文章,采取相同的教学策略,使神话这种文体特点丧失无余。

《女娲补天》作为中国神话故事的优秀代表,它承载着此种文体的哪些特点呢?反复研读教材后,一切渐渐明晰: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弥漫着神秘的色彩。从文字来说,神话故事的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感、形象感极强。抓住了神话的特点,课堂上就要充分关注这些特点展开教学。

此外,作为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本课又该如何体现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呢?纵观整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我发现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提出了“讲故事”、“演故事”的要求,口语交际的主题又恰好是“神话、传说故事会”。然而这些三年级的孩子们虽然爱听故事,讲起故事来却并不那么生动流畅,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此时,一个设想便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何不以指导学生复述故事为经,以感受神话的神奇作纬,经纬交织,建构起一种扎实有效的神话教学课堂模式?于是,并有了第二次的教学历程。

案例二

板块一:紧扣课题引质疑,唤神奇

课伊始,我请同学们说说曾读过的中国神话故事,以引出课题;接着,计较“补天”,让孩子们交流生活中见过“补什么”,以此唤醒他们对这个故事的兴趣;然后,引导关注课题,感知事例,再启发质疑:“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结果怎样?”,从而为下一板块概要复述故事埋下伏笔。

板块二:概要复述知内容,感受神奇

在初读感知板块,我让孩子们带着此前的三个问题反复读文,并找一找文中哪些段落与这些问题一一对应。以下是交流指导的片段:

师:谁愿意来读读“女娲为什么补天”这部分内容?(生读第一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事情的起因吗?

生:有一天夜里,女娲看到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能说得再简要点吗?比如“女娲看到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这两句话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再想一想。

生:(一时语塞)天塌地陷。

生:天崩地裂。

……

师:把长句子浓缩成一个词语、短语,这是概括时常用的方法。那“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句话谁也能说简要点?

生1:我觉得可以说成“人们被烈火和洪水围困了”。

生2:我觉得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也可以说“火烧水淹”。

师:看来你们都读懂这几句话的意思了。那现在谁来把“女娲为什么补天”说得简要点?

生1:一天夜里,突然天塌地陷,人们被烈火和洪水围困住了,十分危险。

生2:一天夜里,女娲看见天突然下塌,地被震裂,人类遭遇了巨大的灾难,非常着急。

生3:一天夜里,突然天塌地裂,人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师:你能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说,真会动脑筋。看来你们已经学会运用“将长句子读短,将短句子读成一个词语”的方法概述课文,把“女娲为什么补天”这部分内容说得既简单又明白。

……

故事的经过、结果部分我也让学生找与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内容。在师生的交流中帮孩子们理清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做的三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冒险补天”。

然后要求学生将三部分连起来简要说一说这个神话故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删减、归并等,用尽可能简洁的话语概要复述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留给自己的感受。

最后小结归纳概要复述的方法:“读课题,提问题——读课文,找答案——连答案,成文意’。并告诉学生像《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在题目中就告诉我们人和事的故事,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板块三:详细复述启想象,再现神奇

概述课文不是最终目的,为了引导学生生动地讲述故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发挥想象”等过程展开。首先我问:“同学们,如果邻家小弟弟小妹妹请我们讲《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你能行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把这个神话故事讲得具体、生动。”顿时,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兴致十足。

在学生了解女娲补天要经历找石、炼石、补天这三个过程后,我是这样展开教学过程的:

师:请大家轻声读读描写“找石”的第三段,想一想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我觉得女娲寻找五彩石非常艰难。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体会到的。

师:能具体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吗?

生:我从“零零星星”感觉到石头多么细碎要补那么大的窟窿该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还有“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这些词语也让我体会到女娲找石花了很多时间,非常辛苦。

生:我从“冒着生命危险”可以看出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置自己的安全于不顾。

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几句话。(生齐读,但读得比较平淡。)

师:请大家想象,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会怎么找,她会走过多少地方,会遇到多少困难?

生: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她在山路上边走边找。她翻遍了一座座高山,踏遍了一条条小溪,为的是找到五彩石补天。

生:我仿佛看见女娲的眼里布满了血丝,我仿佛看见她脸上满是疲惫。

生:我眼前也仿佛看见女娲的手被石子磨破了,她的衣服被树枝刮破了,可她却毫不在意。

……

师:连神仙都需要费这么大的力才能解决的事情,可以想象做起来有多大困难!当女娲终于找到纯青石时,你能想象得到她此时此刻的动作和神态吗?

生:女娲肯定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生:女娲一定会露出甜甜的笑容,说:“我的工夫终于没有白费。”

师: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融入这段文字中读一读?

(生齐读,读时明显强调突出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语。)

师:谁能用上“零零星星、几天几夜、终于” 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女娲找石的经过。

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补天。她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如果能加上合理的想象来说一说,你的描述就更吸引人了。谁愿意试试?

生:为了拯救灾难中的人类,女娲不顾生命危险去补天。她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为了填补天上的大窟窿,她翻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忙了几天几夜才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这时她兴奋得欢呼雀跃起来。

……

指导学生详细复述“找石”部分后,我请学生到文中找一找、圈一圈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再将这些动词拎出来,以口头填空的形式将它们送回文中对号入座,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女娲补天的巨大神力。之后我请学生运用提炼出的动词说说补天的过程以及借助板书的重点词复述故事经过部分,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物形象,感悟神话的神秘色彩。最后小结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抓重点词复述的方法讲述故事的经过乃至整个故事。

板块四:推荐阅读迁方法,巧拓展

课后作业我分两个层次布置,基础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将《女娲补天》的完整故事讲给家人听。提升作业指向学有余力的孩子:用“提问题连答案”方法概括略读课文《夸父追日》的主要内容并“借助重点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案例反思

这一次教学尝试,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也促使我对神话故事类文体教学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一、“教什么”——中年级神话故事教学的原点扣问

神话作为表达、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文体,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学会取舍,精心制定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轰隆隆、零零星星”等生字词,部分词语能结合语境,在复述中初步运用。

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神话故事的的神奇魅力,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对神话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

3、学习用“提问题、找答案、连答案”的方法概要复述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在理清文路的基础上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

在制定过程中,我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把准文本特点。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楚,语言凝练生动。如第一段对天塌地陷的描写和第三、四段中关于女娲找石炼石补天动作的描写,将汉语的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的魅力,充分体现在故事的神奇和言语的魅力上。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候,我提出了“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神话故事的的神奇魅力;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对神话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这一目标。

第二,把握编写基点。教学目标制订的另一个依据就是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课后题和教材中的旁注这些重要的教材组成部分。本课的课后题中有“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多读几次”、“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等题目。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引领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因而我将“学习复述”和“感受神奇”作为本课的主要目标提出。

第三,把脉学习起点。此前,学生已对神话故事有所接触,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概括能力、复述能力等还比较弱。教师要抓住这次神话阅读的机会,尽量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初步感受神话的美好,进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神话故事的种子。因此,在目标描述中,我特意加了个“感受”、“激发兴趣”的字样。而对复述的要求,由于孩子们以前练得不多,能力较弱,因此,我在目标描述中,只提出了“学习”和“初步学会”等要求。

二、“怎样教”——中年级神话故事教学的应有策略

文本特点已经明朗,神话教学的目标也已清晰,可是怎样有效地教学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追寻选择神话故事教学的应有策略。

1、朗读与想象并重,感悟神话人物的“神”

有人说,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是神话的儿童。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神话的一大特点。本文中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险补天,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形象深入人心。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朗读和想象并重的方式引导构建神话人物形象的。

如关于女娲找石补天部分,寥寥数语却留给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我主要抓住“几天几夜”、“终于”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会怎么找,她会走过多少地方,会遇到多少困难?”“当女娲终于找到纯青石时,你能想象得到她的动作和神态吗?”学生通过静心朗读和大胆想象,深入感悟女娲的无私奉献精神。再如故事中第一部分关于天塌地陷的景象描写,夸张而离奇,学生读着读着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想象是“入”,朗读是“出”。朗读指导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还原画面的过程。通过“朗读”这一手段,让学生浸润在神话的情感磁场中,领略神话的无穷魅力。通过朗读和想象,让学生充分领略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及女娲的鲜活形象,从而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2、概述与详述并行,再现神话故事的“神”

概括是对课文内容的大致把握,而复述则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把课文的内容和涵义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复述能力极其重要。纵观本册教材,多篇课文后提到复述的要求,但是对于复述的方法却很少提及。本课教学,我将指导学生复述故事为经,以感受神话的神奇作纬,经纬交织,建构起一种扎实有效的神话教学课堂模式。同时将复述的方法细化、具体化,即用“提问题、连答案”的方法概要复述课文内容和用“借助重点词,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详细复述课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我将平时对字词教学的要求有机地融合到了这堂课整体的设计思路中去,引导学生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在感受人物形象中复述,在领悟神话的语言特点中复述,从而使复述不再平面,变得有层次,有梯级。教学中概要复述的指导围绕课题质疑展开,先扶学复述“女娲为什么补天”部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长句子浓缩成一个短语一个词,并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从中领悟概要复述的方法;再从扶到放,引领学生逐步掌握方法;最后归纳方法要领,即诸如题目中告诉我们人和事的故事,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提问题连答案”的方法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中的详细复述也是如此具体而细致地展开指导的。我没有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展开复述,而是直奔重点段“冒险补天”部分。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将经过部分分解成“找石、炼石和补天”三块,帮助他们理清层次,一步一步进行复述指导。

3、体察与涵咏并举,领略神话语言的“神”

神话题材的课文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魅力。这魅力,一方面有赖于想象,另一方面,则有赖于语言的“诗性”和“灵性”。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上,而忽视了其语言表达的特色。因此,教学此类课文时,我们要高度关注文本语言特色,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塑造的。如“女娲找石补天”部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深入的:先请学生到文中找一找、圈一圈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再将这些动词拎出来,以口头填空的形式将它们送回文中对号入座;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女娲补天的巨大的神力:石头竟能熔化,还能补天,而且一泼,天上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多么神奇呀;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对无私奉献的女娲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体悟、积累了语言。

总之,在教学神话时,教师要注意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孩子们反复朗读,让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领略并发现语言的规律,感受和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这样,才使神话文体的课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立足文体 让神话故事更神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青若于蓝2021-12-26 10:36青若于蓝[陕西省网友]139.186.40.186
    立足文体,让神话故事更神奇。
    顶4踩0
相关阅读
第四章 文体分类

第四章 文体分类

幼儿童话和幼儿故事不同的文体特征

2016-02-04

关于故事新编论文范文资料 与故事新编之文体界定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故事新编论文范文资料 与故事新编之文体界定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特点

2020-07-30

寓言起源于 是由和演化而来的一种文体

寓言起源于 是由和演化而来的一种文体

寓言故事起源

2020-08-02

作文文体创新可得高分 但高考作文文体创新不要碰撞“潜规则”

作文文体创新可得高分 但高考作文文体创新不要碰撞“潜规则”

这样的要求,目的是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能够运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独到思想见解

200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