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走进千古奇文《千字文》——历史典故及详细释义图文并茂

时间:2020-09-15

千字文全文解释及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46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0 分钟。

走进千古奇文《千字文》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露结为霜金生丽水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鸟官人皇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四大五常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诗赞羔羊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鼓瑟吹笙升阶纳陛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鸡田赤城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治本于农务资稼穑 劝赏黜陟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适口充肠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千字文》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 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 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 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 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 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 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 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萧梁时期, 很有学问。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这 是汉朝设的官职。南北朝距两汉并不太久, 仍沿用汉制。散骑的原意是没有具体工作, 只是散跟在皇帝身边的顾问侍从。侍郎是当 时政府部门“省”(以后称“部、院”)的 最高领导,但明清两代为副职,正职叫尚书。 员外是正常编员以外加设的职位,因为皇帝 有旨,特别在正常编制之外,再加一职。所以 周兴嗣这个侍郎就叫员外散骑侍郎。 武帝常命他做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 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之 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 三国时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 毁于西晋的动乱。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 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 兴嗣再次编撰。 据《梁史》记载,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 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交给周兴嗣,说: “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 嗣绞尽脑汁,只用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当他 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 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而且 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敕韵” 编排次序,韵是按照韵部、韵脚,把它编排起来。因为是奉皇帝的旨意承办的,因此前面加 一个敕字,敕就是皇帝的昭命。 《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 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 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 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 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 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 下面看第一部分。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 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 “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 宙”。西汉的杨雄,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 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 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上下四方又叫六合 《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 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统统都是从《易 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 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 末倒置。《易经》说:阳清者 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 又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 下谓之器”。 《太平御览》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 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 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 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原文 天地混沌如鸡子(无极),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太 二——太极生二仪),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二生三)。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故 天去地九万里”(三生万物)。——道家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近于黑的颜色。引申为高远、高深莫测。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 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那水的颜色是 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 所以说地黄。另一重的含义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 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 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 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 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反过来,空间缩小了 时间也就随着缩短。 古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下棋,他就驻足 观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 同时代的人都已过世。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 字的本义就是大水。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 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 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 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荒芜蒙昧的状态中,只有野 草、树木、森林和一些远古生物。 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 一套。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 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 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 每月初一,没有光的月体叫朔,每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以后,慢慢有月牙出来, 叫新月。镰刀状的新月在傍晚西方的天空中露面, 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逐渐向东移动,亮的部 分日益扩展。到了初八以后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 相称为“上弦”。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 月相望也。阴历十五,夕阳未落,满月已升。日月 相望,蔚为瑰丽。满月以后,圆轮的西部日益亏缺。 到“下弦”时,呈半圆形,到半夜才升起。下弦月 是东边半个圆被照亮。以后,愈来愈接近太阳,最 后终于跑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成一线残月,然后 就是晦,看不见月光了。朔又来临了。 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 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著作的。刘安是汉 高祖刘邦的曾孙,汉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子》中 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可见《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对五经和诸子百家 读得烂熟,可以信手拈来。 狭义的辰即北斗七星,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 宿是星宿。单颗的称星,一组星就叫宿。隋唐时期,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 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 然后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 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永远不变, 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 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 按古人的说法 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 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比如东方苍龙, “角亢氐房心尾箕”七组,连起来象一只回首收翘 的龙。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七组,好像展 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 来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分成两组,一组象个蛇,另一组象个龟。 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的两宿,月亮运 行到斗牛之间,表示时值中夜了。 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经,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 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 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 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 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 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和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在国古代天文学以28宿为坐标,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 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古代的天官,多用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 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 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 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 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 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 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 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 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 定四季的,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璇玑旋斡” 一句时再详谈。 金星是用来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 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因为中 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 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 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 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 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中国的天文历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 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 历法,简称阳历。 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 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 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 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 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 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所以庄子说:“帝王者, 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多11天,三年就多了33天。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 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 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 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 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 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 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 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 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三年一闰只消 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 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 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因此,阳历每 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 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 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 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 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 吕来校正、调整了。什麽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 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学上叫定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 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 也就是没有定调。怎麽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 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 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 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葭莩。把这 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 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下的 阴阳二气。 到了冬至的时候,阳气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 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 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 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 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 所以音乐里有黄 钟、大吕之说。 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传统科技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霜和 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 我们的地球,白天太阳出来以后吸热,晚上日落 以后再散热。地气是热的,它往上散的时候,由 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露水。夜 晚气温进一步降低,它就结成霜了,特别是到了 白露、霜降节气的时候,完全变为白霜。 “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的话。踩到了霜,就会想到冻冰的 时候快来了,阴气开始凝结了。这是告诉我们,看 到霜,就要想到冰;看到因,就要想到果。 下面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 自古以来都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 可以驱邪避凶,故此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 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长江 的上游)。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 为出金沙,所以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 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所以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 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通的石头,冰凉邦硬。 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 必佩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 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的玉先破碎,所以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昆冈,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是中国的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昆 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 同时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据传王母娘娘的洞府 就在西昆仑之上。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 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越国有一位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 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 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 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 利无比。历史上有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剑客专诸, 受吴公子光收买,要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 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暗藏利刃, 趁机刺杀了僚王。那把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 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 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据说能将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昼。但也只是传说。民初大军阀孙殿 英盗慈禧墓,挖出一颗夜光珠,怕被杀头,就托人送 给将介石了。这种夜光珠,属于宝石类的棱面晶体矿 物,可以反光但不能发光。真正的夜光珠,是传说中 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是他们的命根子。 专门讲神怪故事的《搜神记》里讲,汉朝时,隋侯代表国家出使,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 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 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 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 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 传说,龙天生就有一颗小珠,慢慢地越养越大,所以有二龙戏珠的故事。蛇修炼成了有珠,蟹修炼好了 有珠,大鱼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语“鱼目混珠”吗? 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 荧光物质,经灯光照射后才有荧光,持续时间很短, 不能自动发光。 《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风平浪静、皓月高悬之夜,贝壳 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珠才能养大。 “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样的。犀牛到了月朗星 曦的晚上,把它的独角对着北极星,来吸收星精月 华。所以,犀角与珍珠都是中药里面最寒凉的,因为 它们吸收的是北极星和月亮的精华。 水果里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李、柰属于同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 焦”,柰子比李子个儿大一点,也是紫颜色,样子有 点像桃,俗称“桃李”。芥菜和姜都是味辛,能开窍、 解毒,都能排除人体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 “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 通神明,去臭气”。二者都是蔬菜中的珍品。 海水咸,河水淡。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上飞翔。 学佛成佛叫“圆寂”,修道成仙 叫“羽化”。 到此,文章把开天辟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天文历法、自然物产统统说尽了。然后转到人类历史。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中国古代史中: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 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 中国远古史的奠基者就是盘古。“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 这个时期太久古老了,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所以不 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 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 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 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 三皇时期的人是穴居,即潮湿又不安全,于是在树上搭窝,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 着学会了钻木取火,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 进入燧人氏时代了。 龙师即伏羲氏,也写作“伏牺”。这个时期史学家称为“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此时候 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 上的卷毛带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 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 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用 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 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 火帝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 “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 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 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 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鸟官人皇,五帝的第一个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他是黄帝的儿子,因为学会了太昊伏羲氏的学问, 所以人称少昊氏。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 来,因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比如有 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 人皇指的远古时代的天皇、地皇、人皇,因为年代太久远了,讲起来都好像科幻故事一样。比如 《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 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 立城邑,一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所以 历史上把三皇定为太古时代的伏羲氏、神农氏、 还有黄帝。 这是见之于史的“三皇”,在殷商的历史文献上有文字可考。 下两句话说的是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 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 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仓颉造汉字;伶 伦造音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 发明衣裳的是胡曹。在此之前的原始阶段,人只是 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就算了。胡曹发明了衣裳, 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是很晚才出 现的。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 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 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 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他为人简朴,严肃恭谨,团结族人,邦族和睦。德高望重,得到人民的 拥戴,在位七十几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一 致推举舜继承人。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 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把君位禅 让给了舜,死时118岁。 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24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 舜。舜帝在位六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 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 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而亡,化为传 说中的湘水之神。 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 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毫无保留的一齐交出来。 所以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 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和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 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 此地只讲汤武二王。 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 的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 并没有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 揽人才,使他的属地周,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 积累了本钱。周朝建立以后才被尊封为周文王。 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此又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 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的后期也称为殷商。 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有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 的意思。 “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 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是上 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 治者,就是“伐罪”。 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武王发和殷成王汤。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以培养道德来“渐变”,以暴力相加的“突变”必引起一段时间的天下大乱,到时 候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孔子推崇文王的品 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 注意这里“吊”一字,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这个字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 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 因怕禽兽来吃,所以送丧的亲友就要带弓箭,也是 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 臣上朝都是站着。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还 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 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二是古代政事都很 简单。 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 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 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 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 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 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 显著、鲜明的意思。 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 绩彰明。 黎首: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 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 戎羌代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青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 周朝中叶曾入侵中原,曾迫使周平王迁都洛阳,由 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 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56个民族之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能爱护、体恤百姓,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遐迩一体”就是天下一统,万民同心的意思。“宾” 同“滨”,是四海之内的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 “率宾归王”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上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 “王”指“王道”。中国传统政治,历来就有“王 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 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 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历史上描绘这个 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此四句,是对王道政治下太平盛世的赞美: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食草。圣 君的教化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 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百姓。 凤凰、麒麟和龙是史书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史书上记载,孔子 诞生之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做《春秋》的时候, 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 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 麒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里面称《春秋》 为《麟经》。 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司马相如向卓文君 表白爱情时吹的是《凤求凰》。白驹是小白马,古 代用白驹为典的很多,庄子也有白驹过隙的典故。 为什么用白驹?白驹在此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 动物,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变成 白龙马。《三国》里赵子龙骑的是闪电白龙驹, 《西游记》里唐僧骑的白龙马不也是东海小龙王变 鸣凤、白驹,代表了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 是教化,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形是二个人相靠背 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的意思。“文化”就是用 “文”来改变自己。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 才是读书的目的。被是覆盖的意思。 赖,是幸蒙、依赖的意思。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的故事:有一天成汤出游郊外,见猎人四面布 网,还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 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此,感叹人心贪婪。特 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 向左的往左,愿向右的往右,愿向上的往上飞,不 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所 以这里才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 治的恩泽。” 以上是《千字文》的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讲起,一直讲到上古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从 伏羲氏算起,理直气壮的回答一万两千年是不错的。 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文字、历法、 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 从周公开始整理周以前的中国文化至今是三千年有 文献可以考证的历史。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 化,集中国文化的大成,删诗书定礼仪,作《春 秋》。孔子根据当时能看到的、确切可信的史料, 著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就是《春秋》至今是2500 年。从伏羲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 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 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诸位如有兴趣,不妨可以读读《鉴略》。那是一本和《三百千》配套的儿童启蒙历史课本。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就落实到人,因为天地人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 界是人的世界,把人做好是我们这一生的头等大事。 我们是人,首先要对人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孔子在《礼记》上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食色性也,这是人的动物属性,不解决就谈 不到其他。但是人的生存需求满足之后,就要升华 一层,脱离开兽性,做一个社会的人。人就能升华 到圣贤的境界,就是道家标榜的“真人”。如何能 够正视人的两种属性,不回避、不自欺,真正做到 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改造和升华自己,就是我们 在这一讲中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看原文: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这两句话是说,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都关系到四大五常,生命是父母给与的,身体是父母养的,自 己将来也有养育下一代的使命,怎能不爱惜自己的 身体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呢?这段话的来由是儒家的 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 四大:1,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2,佛家(或佛学)以地、水、 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 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 1.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据此,孟子主张: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序),朋友有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 历来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 《三字经》说“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 读。”《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由曾子 及其门人整理而成的,共有十八章,解释了一个 “孝”字。孔子在《孝经》中开篇就说我们这个 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借以居 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使 用完毕以后还要归还的。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身 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所以这里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鞠和养的意 思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 整个第二部分,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五常之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以说《千字文》是一 部形象的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纲要》。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人的性别不同,但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所不同就是就是“女 慕贞洁,男效才良”。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贞洁,女 子要羡慕、爱慕的是贞与洁,自古女孩子起名字叫贞、 洁的很多。 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准确地说,是先秦的文化。先秦诸子的学说,无论孔孟还是老庄都是精 纯质朴,绵软甘醇。秦汉以后的各家都自由发挥,掺 糠使水,早已不是诸子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唐宋以后, 更是歪曲得可以,只贞烈牌坊,就不知苦害了多少女 子。但坏账算到了老板头上,孔孟真是冤得很。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 后来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 操守坚定不移。《易经》又称“元亨利贞”,为乾 之四德。 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就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 洁净的品行。 贞既为正,那么只有止于一才能“正”。谁止于一?心念止于一。能止于一就是正,能守正,就是有贞。 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指人有能力、有才智,有才的人是才子。 人有德行,有良心。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所以男子起名字叫才、良的很多。历来有才的无 德,有德的无才,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了。如果二 者不可兼得的话,宁愿有德无才,这样不但我们 自己一生平安,还可以遗德给子孙。如果我们这 一生只求才不积德,一定会恃才傲物,目空四海, 结果是天怒人怨,下场会很惨,这样的例子太多 “知过必改”这一句话,也是语出《论语》。孔子在《论语》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一 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动荡的时候,有四件事是最 让人担忧的。第一是人不讲品德的修养,也就是 不积德;第二是人人浮躁,不肯老老实实地做学 问;第三是明明知道应该做的事却不肯去做;第 四就是自己的毛病、缺点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 子每天都在担忧的。圣人的一生都悲天悯人,我 们今天只有“知过必改”,才能对得起他们的教 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就一定不要放弃。“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 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 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 这也是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 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也就是刘备白帝 城托孤,教育儿子阿斗说的话:“莫以善小而不 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别人的得能不能忘记, 自己的得能也不能够忘记。 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别、不要的意思。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 这句话强调: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自大再加一点, 就是“臭”。《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 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歉受益”的谦卦。 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爱称赞自己长处的人,功名很难有所成就。喜欢谈论别人缺点的人, 自己的身心性命很容易受到伤害。 “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为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意思是:说过 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 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 检验。 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信是五德之一。 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俗语说,侯王颌下 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小量窄的结果,必 然是嫉贤妒能,这样的人不但薄福,而且下场很 不好。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 “笑里藏刀李义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个 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首先要看心量。心 大意大,天地给你的舞台就大,你就能“心包太 虚,量周沙界”。心小量窄,你自己的路就越走 越窄,最后孤家寡人、形影相吊,这是一定的道 墨指的是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 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努力, 也恢复不了生丝的原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 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 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 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 可能了。 《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 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 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 被传颂四海。 《诗经??小雅??车辖》一篇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 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 德行,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 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 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 他人方为圣。 《尚书》里面有“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庄子用“野马”来形容我们狂奔不已的 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 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 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 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这是对“克念作圣” 一句,原汁原味地解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进千古奇文《千字文》——历史典故及详细释义图文并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千古奇文千字文》全文

《千古奇文千字文》全文

千字文,周兴嗣,中华,汉字,人皇,内容,古人,智永,作者,代表,书法,光阴,句法,后世,时间,文字,时代,道理,阳气,钟隶,事情,右军,宫殿,对仗,意义,时候,简体字,读者,平章,武丁

2020-09-16 #小故事

好家长陪你一起坐观“千古奇文”——千字文

好家长陪你一起坐观“千古奇文”——千字文

千字文,汉字,影响,大脑,道藏,方案,日本,南鹤,周兴嗣,周进,贡院,书法,主人,作品,历史,号房,同音字,声音,方面,文字,朝鲜,汉语,韩国,五百年前,重要影响,韩国语言,多采,文一,毛泽东,石峰

2010-10-04 #故事会

最受书法家青睐的千古奇文 智永欧阳询宋徽宗祝允明等都写过

最受书法家青睐的千古奇文 智永欧阳询宋徽宗祝允明等都写过

千字文,祝允明,书法,智永,草书千字文,启功,小楷,欧阳询,真草,先生,楷书,草书,宋徽宗赵佶,奇文,永禅师,个人,代表作,作品,劲健,历史,大气,美誉,知识,描金,精熟,笔力,通篇,运笔,云龙笺,丰瞻

2011-04-24 #经典故事

一段争风吃醋的爱情故事却引出一篇千古奇文

一段争风吃醋的爱情故事却引出一篇千古奇文

苏蕙,回文诗,窦滔,回文,璇玑图,丈夫,作者,诗歌,赵阳,双句回文,佳作,历史,名篇,后人,故事,方阵,织锦,经典,规则,通体,集大成者,这首诗,图中,小妾,小赵,山连,李智,柳庭,王融,石耸

2009-09-26 #长篇故事

千字文背后的故事

千字文背后的故事

千字文,智永,周兴嗣,智永禅师,书法,背后的故事,书法家,后人,墨迹,童蒙,粉丝,读物,教育,何绍基,梁武帝,王羲,王羲之,内容,伦理,典故,社会,历史,好书,寺院,小篆,日月,文章,时间,秋收冬藏,秃笔

2020-09-15 #经典故事

01行赏争功

01行赏争功

林汉达,历史,孩子,中国历史故事,这都,三字经,千字文,少年,懵懵懂懂,晋朝,论语,不用再,成语典故,别人家,从现在开始,自己家,浩浩荡荡

2020-06-08 #长篇故事

6约法三章

6约法三章

林汉达,历史,孩子,中国历史故事,这都,三字经,千字文,少年,懵懵懂懂,晋朝,论语,不用再,成语典故,别人家,从现在开始,自己家,浩浩荡荡

2020-06-28 #短篇故事

12宁死不屈

12宁死不屈

林汉达,历史,孩子,中国历史故事,这都,三字经,千字文,少年,懵懵懂懂,晋朝,论语,不用再,成语典故,别人家,从现在开始,自己家,浩浩荡荡

2020-07-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