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那些镇江基督教的老建筑 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近代记忆

时间:2020-09-15

在前段时间出差广州时,看到推荐广州的微信文章上,有一处石室圣心大教堂,立即被惊艳到了

提示:本文共有 42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每到一处地方,我都想尽量看看当地的历史文化。在前段时间出差广州时,看到推荐广州的微信文章上,有一处“石室圣心大教堂”,立即被惊艳到了。恰好又逢圣诞节,于是晚上转了两条线的地铁,去了这处胜地。

这座大教堂是艺术与宗教结合的完美结合

每个玻璃都是按照圣经中的62个故事制作而成

这座石室圣心大教堂(sacré coeur)始建于1876年,于1919年落成,历时25年,耗资40万法郎。

夜幕下的大教堂

回去的路上,我想起了镇江的一些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追溯到唐代,传入镇江是在元代,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元代的镇江已有基督教堂。《至顺镇江志》更是准确记录了全市信仰基督宗教的市民计有“二十三户一百零六人”。元王朝结束后,基督教也在镇江消失了,留给我们一个斑驳的背影。

到了近现代,随着传教士们踏入中国传道的足迹,基督教再次传入镇江。我们顺沿着新马路、大西路一线,仿佛步入一部基督教在镇江的历史目录,这些渐渐褪色的老房子,见证了镇江近代许多浓墨重彩的历史事件。这里的每一道砖缝,都嵌藏着一段段尘封的记忆……

01

新马路1号:基督医院

基督医院是由基督教美国南长老会于民国11年(1922年)创办的,历时13年落成开业。

南长老会是美国独立战争时候,因为南部的教会都为了奴隶制问题而脱离美国长老会,成立了美南长老会。1883年美南长老会在镇江建立传教站,赛珍珠的父亲赛兆强,就是美南长老会的传教士。

建院之初,基督医院有楼房两幢,一幢为三层的门诊楼,里面有内、外、妇儿各科,医生由美国人、日本人和几名中国人组成;另一幢为四层的住院部,里面有病床五十张。基督医院的基建费由美国阿拉巴马州的金先生为纪念他的父亲所捐赠,故医院又称金氏纪念医院。以后又添建宿舍楼一幢,化验楼一幢,为当时沪宁线上有相当规模的医院。

民国16年,基督医院被军队占用而停办,后收回复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人强占,改名为同仁会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医院由教会接收,仍恢复镇江基督医院名称,所设科目增多,比抗战前规模更大。

镇江解放后,基督医院被苏南军区接收,改为陆军医院。1951年6月,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接管镇江基督医院,次年5月改名为苏南第三康复医院。1953年医院更名为江苏省第六康复医院,收治志愿军伤病员,为救治伤员做出了贡献。

1958年之后,医院对当地群众全面开放。后又几易其名,先后为镇江专区医院、镇江市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新大楼建成后,后来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职工食堂。

02

宝塔路横街30号:私立崇真小学

美国美以美会1945年在宝塔路横街开办了一所小学,命名为镇江私立崇真小学。

美以美会是美国北方卫斯理宗的教会,借用在中国该会的差会机构之英文缩写字母即M、E、M音译而得名。1889年,美以美会传入镇江,在大西路又新街口和小码头分别建立了福音堂,同时建立了两所学校(崇实女中和崇真小学)和一所妇孺医院。

1951年,镇江市政府接收了崇真小学,改为一所幼儿园,后来有一段时期,还作为特教学校使用过,也做过润州区少年宫的办公区。

03

大西路343号:福音堂和崇德学校

顺着薛家巷走上大西路,不多远便能看见一座上竖红色十字架的大门,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美国美以美教会传教士建立的福音堂。

教堂北墙脚嵌置石碑一方,上刻“美以美会”“、耶稣降世一千八百八十九年”字样。福音堂外墙用古式小青砖砌成,顶部悬置十字架,可容七百多人礼拜。

走进教堂,感觉教堂的大堂高敞,两边墙上有尖拱形彩色玻璃窗,正前方是穹顶讲坛,背面墙壁刻有“以马内利”四个大字,讲坛东侧有一信徒受洗的水池,规模不大但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显得圣洁高雅。

大堂西侧有一排平房依次为祈祷室、书刊部,教堂南边还建有一座红、青砖间砌的铁皮顶二层楼房,门首横额石上刻“崇德学校”四字,墙脚处还嵌有一块刻有“1918”字样的建筑纪年勒石。该楼为当年基督教会办的教会学校,现用作镇江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处。

每年的12月25日,福音堂都会举行隆重的圣诞聚会,纪念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一般从12月24日晚上的“平安夜”开始 ,教会里举行圣诞音乐崇拜,并有表现圣经内容的话剧(圣剧)上演。信徒们还自编自演了一些有关圣诞的歌舞节目,这些庆祝活动往往一直延续到第二天。

福音堂教堂旁,建有纪念传教士戴德生的“戴德生纪念室”。

戴德生是基督教中国内地传教会的创始人,他一生组织了1000多名传教士到中国传教,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传教士。

为了发展教会,戴德生多次旅行于中国同陆及边疆各地。他一生清贫,命运坎坷,他的妻子玛丽亚和四个孩子都死在中国,面对人生打击,仍矢志不移坚持传教,他曾慨言:“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如我有千条生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1905年,戴德生在长沙逝世,灵柩被运到镇江,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与他妻子和夭折的四个孩子一起安葬在镇江牛皮坡洋人公墓。

1988年戴德生的曾孙戴绍曾在镇江博物馆发现了完整的戴德生墓的碑石,后移至福音堂保存,碑石用英文书写,内容是“恭敬纪念令人尊敬的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牧师。生于1832年5月21日,死于1905年6月3日。他一生常在基督里”。

04

伯先路的基督教建筑 内地会教堂旧址和浸礼会教堂旧址

在伯先路中段东面,有一座戴德生1865年来镇江创立的内地会教堂旧址,三层楼采用青砖叠砌,夹有少量红砖。每层楼都有五个大拱券,室内砌有壁炉。

根据资料,在伯先路口曾有两幢二层小楼,这是曾经的浸礼会教堂旧址,浸礼会又称浸信会,浸礼宗教会之一,17世纪由英国传入美国。1865年传入中国,信徒入教受洗时须全身浸入水中而得名浸礼会,1885年在镇江建立浸礼会堂。

05

宝盖路127号 真道堂

由伯先路转到宝盖路,顺着一段斜坡走不多远,在现在的穆源小学斜对面,我们可以看到真道堂,这是美国基督教会传教士王茂真等人在1931年兴建的教堂。

这座教堂为砖木结构,墙面通体用青砖叠砌,它的屋顶据说曾经是中式的“歇山式”大屋顶,而墙体门窗却是西式西方教堂的尖拱形制。

教堂大门石墙脚嵌有白石碑一方,上款刻“一九三一年”,居中刻“真道堂”,落款为“基督教会”等字样。在教堂西边还有传教士住房。

那个特殊的时代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这座建筑上结合起来,真道堂也是全省尚存的唯一的一座中西结合形的小教堂。抗日战争以后,真道堂停止聚会。直到2004年,由镇江市基督徒在镇江市基督教两会的带领下修复,重新作为教堂使用。

06

风车山路26号 崇实女子学校

沿着宝盖路,走到一处叫黑桥的地方。这是当年的铁路火车经过桥下,火车的浓烟将桥底熏黑而得的桥名。顺这山坡路,我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校园,这就是镇江市第二中学,也是当年的崇实女子中学。

1884年3月36日的复活节,美国基督教会派诺冰心、贺路绥在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创立女子中学,取名镇江教会学堂,后改为祟实女中。诺冰心任校长。四年后,诺冰心在宝盖山东首买地一块,平房5间,迁校上山。

由于山上缺水,1910年,一位美国人自荷兰购风车一架相赠,借风力打井水。从此后,宝盖山又称“风车山”。

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凯列维特女士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同年施工,一幢2层40间16个教室及礼堂的教学楼于次年12月竣工(1982年因白蚁成患而拆除)。

1924年3月26日,为纪念复活节,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设计成横“E”形,即复活节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并在教学楼屋角石上镌刻了“1921 QLVETMEMARIAL”以纪念凯列维特女士,至此,崇实女中和教会妇幼医院所建大小8幢楼房在风车山上形成一组漂亮的西式建筑楼。学校初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为“崇俭朴实”,因此校名正式命为崇实女子学校。“

崇实女中校歌歌词这样描述学校:崇实学校,宝盖山上,南方景致真好看;青草满地,三五四群,小友来闲谈;楼房高大,空气新鲜,时花任我攀;北看长江,南朝青山。崇实崇实,诸学生喜唱歌;崇实崇实,诸教员各分科;四十年来人才培植多,师生多和睦,姐喜唱歌,妹好游戏……

崇实女中的教育体系是中小学一贯制。先后在曹家坡、小码头设小学,分别称祟实附属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在宝塔路设崇真小学,小学作为4年制初级班,读完后,才能上山读4年制中级班,之后再读4年制高级班。学校培养了一些有用人才,其中有不少是著名学者。如第一位荣获美国博士“金钥匙”最高奖赏的中国女性王素义、国民党卫立煌将军的夫人朱韵珩、数学家周家澍教授的夫人蒋安乐等都是毕业。解放后,崇实女中改为公立镇江市第二中学。

07

润州山路6号A栋 赛珍珠故居

由风车山转向润州山路方向,经过一段涵洞,再爬过一段非常陡的坡路,我们可以看到一栋青砖叠砌的二层西式楼房,这就是著名的赛珍珠故居了。

1887年,美南长老会江北教的开创性人物赛兆祥,以其虔诚的信仰,不避艰难和劳苦,“待人以诚,爱人如己,救人之急,解人之危”,终于克服了种种文化障碍,使美南长老会在江苏北部城乡深深的扎根。

后来,赛兆祥调往镇江,在润州山创办了男子学校润州中学,南长老会在登云山顶为赛兆祥新建了这座西式风格的二层楼。赛兆祥和妻子卡罗琳,以及他们唯一长大的女儿赛珍珠,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赛珍珠在镇江的生活时间长达有18年,她在镇江度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

赛珍珠以中国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大地》,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1934年回美国定居后,专业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100多部文学作品,是当时美国家喻户晓、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她一生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她逝世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赛珍珠故居在1992年10月31日被命名为“镇江市友好交流馆”,用以收存陈列赛珍珠的著作和相关物品。在故居旁后建有赛珍珠纪念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与文献,以及中美友好交往的一些展品。

今天我们只能隔着岁月的栅栏,想像着昔日的传教士们在这座城市中的行道布施,斡旋进退。传教士们活动过的场所,有些已经淹没在现代化的城市进程中了。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曾推动了镇江的对外开放,推动了镇江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镇江最早一批的现代学校、医院,多数是由教会创办的。

当初的人们,谁也不曾想到宗教信仰中蕴涵着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而这些给镇江留下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纷呈的记忆,是一种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滋味。它在镇江留下的足迹,是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那些镇江基督教的老建筑 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近代记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末看展|李伟坤“珠海记忆”:诠释这座城变迁 叙述百姓故事

周末看展|李伟坤“珠海记忆”:诠释这座城变迁 叙述百姓故事

珠海,洪水,战士,影像,澳门,城市,摩托艇,中国摄影家协会,作品,发动机,安全岛,摄影家,特区,深圳,照片,经济特区,记忆,铜牌,经历过,第一时间,时间,中国,任务,印象,婴儿,小伙子,广东省,故障,时候,特警

2014-08-29 #长篇故事

《那座城 这家人》讲述改革开放40年“唐山故事”

《那座城 这家人》讲述改革开放40年“唐山故事”

这家人,人们,观众,生活,小人物,力量,命运,见证,废墟,剧中,剧情,场景,时代,灾难,唐城,唐山大地震,大时代,我得,主题歌,一家,亲人,亲情,人物,人间,孤儿,故事,心灵,情感,电视剧,画面

2018-03-06 #短篇故事

节目预告

节目预告

特别节目,阳光,山岗,匠心,重访,津门,纪录,铁道兵,茅香,印记,城市,园丁,本源,诗话,镇江,永远的记忆,百年传承,时间,工匠,时代,枸杞,见证,西部往事,问道武当

2020-05-26 #故事大全

老家那棵老树依旧茂盛着 三棵老树三座城个个故事都跨越时空

老家那棵老树依旧茂盛着 三棵老树三座城个个故事都跨越时空

许昌,古树,老槐树,大河报,柏树,见证,大榕树,安阳,楝树,老树,融城,受访者,人们,凤凰山,大树,家乡,母亲,记者,讲述人,福清市第一中学,中山街,专栏,历史,安阳市,古柏,学校,微信,故事,挚友,暗号

2020-03-26 #小故事

梧州骑楼街区 一座骑楼半座城 “龙母”是原始信仰

梧州骑楼街区 一座骑楼半座城 “龙母”是原始信仰

骑楼,温氏,梧州,街区,梧州人,西江,龙母,世代,人们,河东,心底,建筑,桂江,水患,洪水,记忆,老街,面积,风情,北至龙,位龙子,岸西,骆越,和西,异域风情,新城中心,金融中心,一侧,中国,人文

2009-07-21 #故事会

世界第一枚钻戒见证欧洲王室世纪情缘组图

世界第一枚钻戒见证欧洲王室世纪情缘组图

玛丽公主,钻戒,世纪缘,钻石博物馆,爱情,钻石,无名指,米连,代表,左手,法国,史志,公主,人们,传统,女人,画像,史上最,幸福的女人,关冲剑,富贵人家,世代,世人,专业,不变,一生,传奇,企业级,奥地利,基督教

2020-05-30 #故事阅读

基督教圣经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基督教,故事,约瑟,圣徒,圣经,经典,福音,国语配音,基督教圣经,爱的语言,动画片,创世纪,动漫,动画,基督徒,诺亚方舟,约拿,讲道,视频,见证,音乐,生活,但以理,高清视频,高清视,风云人物

2020-05-21 #故事会

基督教圣经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基督教,故事,约瑟,圣徒,圣经,经典,福音,国语配音,基督教圣经,爱的语言,动画片,创世纪,动漫,动画,基督徒,诺亚方舟,约拿,讲道,视频,见证,音乐,生活,但以理,高清视频,高清视,风云人物

2020-05-2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