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第一章史前美术中国美术史题库.ppt

时间:2020-09-16

关于史前美术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2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第一章 史前美术 主讲人:李亚慧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从美的观念上讲: 美是所有的被人利用的功能都利用之后,人还不满足,还希望它能够具备心情上、精神上、思想上的表现的时候,美就出现了。 从历史上来讲: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艺术的起源是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对形状的认识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实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头使他打死了熊,使他成为首领,使他能够活下来)。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模仿说 游戏说 情感说 巫术说 劳动说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二、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一、旧石器时代 中国本土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山西芮 rui 城西侯度遗址距今也有180万年,与之同属早期遗存的还有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等;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山西襄汾的丁村人、山西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大荔的大荔人,他们都距今约10—20万年;晚期智人的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在美术史上常提到的还有山西朔县的峙峪 shiyu 人,距今约3—2.7万年。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状器。 二、新石器时代 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 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及大地湾文化,中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末期有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较重要的文化有属于新石器早期文化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期的大溪文化,以及属于晚期的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城以北较重要的是红山文化,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玉琮 良渚文化 双凤朝阳牙雕 河姆渡文化 彩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彩陶三角曲折纹钵 仰韶文化 花瓣纹彩陶盆 庙底沟类型 彩陶缸外壁绘“鹳鱼石斧图” 庙底沟类型 彩陶蛙纹瓮 马厂类型 岩画 内蒙古阴山 岩画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业文明。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基础的。 磨制石器与玉器 彩陶和黑陶 彩陶: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在打磨过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化锰作成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赫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是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黑陶: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 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彩陶双耳旋纹瓶 甘肃仰韶文化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兰州市杏核台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彩陶双耳涡纹瓮 甘肃仰韶文化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永靖县三坪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马家窑类型 猪纹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黑陶饕餮纹壶 商中期 二里岗期 河南省郑州市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黑陶蛋壳杯 龙山文化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富蕴县夏勒格尔的双狮(五凤石) 岩 画 吉木乃县霍依塔斯岩画 吉木乃县萨吾尔山车辆岩画 托里县麦勒山上的哈拉绰克岩画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玉和陶的关系 3、工艺 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一些石器开始蜕变为礼器,这些非实用性的工具往往用玉质材料制成,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有的还有精美的花纹。与实用的工具相比,它们更能反映当时的美术发展状况。 由于玉的材质比一般用于制作生产工具的石料美丽,所以玉器在这时又作为原始部落图腾的标志广泛用于礼仪祭祀,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与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我们可以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中找到这种原始图腾崇拜的踪迹。 变体蛙纹纹瓮,马厂类型 * *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史前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章 蓬勃发展——近现代美术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眼睛的 观察——思维的形成——艺术 史前美术 旧石器时代:400-200万年前至2 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2 1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结构图1 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 打制石器时代 磨制和陶器并用 旧石 器时 代的 美术 旧石器 的造型 和发展 晚期装 饰品和 刻划艺 术品 初期 中期 晚期 四川巫山人、云南元谋人、 陕西蓝田人、北京猿人等 山西襄汾丁村人、山西阳 高许家窑人、陕西大荔枝 人等 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 原虎头梁、山西朔县峙峪 人等 种类增多,形制日趋规 整,单向到多向打击 类型分化,讲求对称和 色质,加工精致,逐渐 脱离实用 间接打击法,类型更为 丰富,对称精致,讲求 色泽,初具形式美感 装饰品 刻划艺 术品 山西朔县峙峪人、灵武水 洞沟、安阳小南海、山顶 洞人等 河北兴隆,赤鹿角枝残段 石墨饰品,小圆石、鸵 鸟蛋壳、贝壳、鸟骨等 串珠,骨针,颜料及钻 孔技术 直线、斜线和对称曲线 组成的三组图案;染色 结构图2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分期、分类和特点 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 北京山顶洞人的石器和装饰品 新石器时代的与艺术种类: 1.雕塑:陶塑,泥塑,石雕,玉雕,骨牙雕 2.绘画:彩陶,壁画,地画,岩画 3.工艺:陶器,石器,玉器 几大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早期前10000—前7000年 华北: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华南: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环桶、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遗址等 出土粗陶片;石磨盘、石磨棒等加工工具和家畜骨骼;水稻谷壳 中期前7000—前5000年 黄河中游: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和武安慈山文化、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黄河下游:山东淄博的后礼文化;长江中游: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石门的皂市下文化、湖北支城城北溪文化;辽河流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及沈阳新乐文化;燕山南麓的上宅文化等。 以农业为主; 陶器、玉器、石雕出现; 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最早 的女神雕刻像。 晚期前5000 前3000年 黄河中游广泛分布仰韶文化,上游分布马家窑文化,下游分布山东滕州北辛文化和泰安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有重庆巫山大溪文化和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下游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与嘉兴马家浜文化、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江苏南京北阴阳营文化;辽西及燕山北麓的敖汉旗赵宝沟文化及赤峰的红山文化;珠江三角洲咸头岭文化;台北县的大坌坑文化;黑龙江密山县新开流文化等。 农业手工业开始分化; 彩陶大量流行,玉器独立; 用于记事的刻划符号广泛出 现;前段流行向心式聚落布 局和氏族公墓,后期出现庙、 坛、冢等礼制建筑。 末期(龙山时代)约前3000 前2000年 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北陕县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长安县客省庄文化、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黄河下游有山东章丘龙山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浙江余杭良渚文化与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文化;岭南地区石峡文化;福建闽侯德昙石山文化;台湾高雄凤鼻山文化和台北园山文化;云南大墩子文化;西藏昌都卡若文化等。 城堡大量出现; 墓葬礼制和随葬习俗分 化; 良渚文化出现大量玉琮、 玉璧等祭祀玉器; 文字产生。 结构图3 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序列 陶塑是新石器最主要的雕塑艺术形式,目前发现的陶塑多为工艺装饰性雕塑、拟形器和器物局部的立体装饰,作品的题材主要是人物和动物。 拟形陶器是指有动物或者人物外形的陶制容器。 右图: 人头型器口彩陶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1、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鸮(xiao)形陶塑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彩塑女神头像 红山文化 泥塑裸体残躯 残高5.8厘米。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距今已由五千年,号称“东方维纳斯” 。 玉龙 红山文化 文化 类型 分布地 器形和图位 主要纹样和风格 代表作品 仰韶文化 半坡 陕西西安、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 圈底和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绘于口沿、器肩、上腹或敞口盆内壁 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鹿纹、鱼纹等动物纹;人面鱼纹等 《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等 庙底沟 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 绘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上半部 多用弧线,鸟、鱼、蛙等动物纹外,原点、弧边三角、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多采用二方连续。 《鹳鱼石斧缸》 马家窑文化 石岭下 甘肃、青海 壶、罐、瓶等 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 马家窑 瓮、瓶、盆、罐等 装饰面积大,漩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为主,构图繁密,回旋多变 《漩涡纹彩陶瓮》 半山 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 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彩热烈和谐 马厂 壶、瓶、罐的口沿和双耳增大 四大圆圈纹,盛行网格、菱格、米字、波折及变体人形 结构图4 彩陶的主要类型和纹样风格的演变 2、绘画 地 画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地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第一章史前美术中国美术史题库.ppt”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陶器,美术,雕塑艺术,小坑,帽子,巫师,符号,表面,雕塑,玉琮,新石器时代,猿人,彩陶,旧石器时代,方面,石器,绘画,纹样,编织物,艺术,装饰品,造型,史前时期,体现在,玉石雕刻,磨制石器,在制,三足,三皇五帝,中国

2020-05-06 #短篇故事

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陶器,美术,雕塑艺术,小坑,帽子,巫师,符号,表面,雕塑,玉琮,新石器时代,猿人,彩陶,旧石器时代,方面,石器,绘画,纹样,编织物,艺术,装饰品,造型,史前时期,体现在,玉石雕刻,磨制石器,在制,三足,三皇五帝,中国

2020-09-16 #故事大全

比较有意思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的故事

比较有意思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的故事

美术史,图书馆,中国,形式,刚开始,到后来,这本书,说服自己,西方美术史,比较近,近现代,在学校

2020-06-11 #故事大全

比较有意思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的故事

比较有意思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的故事

美术史,图书馆,中国,形式,刚开始,到后来,这本书,说服自己,西方美术史,比较近,近现代,在学校

2020-09-13 #小故事

比较有意思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的故事

比较有意思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的故事

美术史,图书馆,中国,形式,刚开始,到后来,这本书,说服自己,西方美术史,比较近,近现代,在学校

2020-09-26 #经典故事

中国美术史背后的故事——李霖灿

中国美术史背后的故事——李霖灿

李霖灿,类别,讲义,单元,时代,先生,一面,史稿,大学,学生,幻灯片,教学,课程,研究,李贤,雄狮美术,想法,月刊,文章,篇幅,稿子,美术,绘画,在台,在我,中国美术,不断地,一笔账,为主调,中国美术报

2020-09-12 #故事会

美术的故事

美术的故事

美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讲座,学术,读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化,历史,历史学,美术学,少数民族,任道斌,图史,董其昌,赵孟頫,中国,美术作品,篇文章,史论,大端,大学生,平台,教授,教学,故事,方式,美术史,艺术,辞典

2020-08-07 #故事阅读

中国美术史纲要

中国美术史纲要

艺术,发展,艺术特色,特点,我国,哪些方面,山水画,时期,绘画,雕塑,什么是,有哪些,代表作品,彩陶,帛画,美术,贡献,主要内容,体现在,原始时代,人类,人物,人物画,仰韶,作品,佛教,内容,原因,墓室,壁画

2020-09-1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