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时间:2020-09-16

讲故事的人结尾三个故事的含义

提示:本文共有 32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昨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文学讲座。

演讲以回忆母亲开头,介绍了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并全面回顾、解释了自己几部主要作品的创作和含义。最后他以三个小故事结尾,呼应了演讲的主题。

讲三个小故事之前,莫言说:“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很显然,他似乎是想要表达什么,但没有直接说,而是又一次借助故事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小说家在这举世瞩目的领奖时间里又为世人制造了一个悬念,让大家都来更充分地品味故事的内涵,领略“讲故事人”所寄寓的思想意蕴。

莫言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语文老师的职业病又犯了,不妨做一番解读,看看大作家在故事里究竟有什么宣示?

这三个故事是这样叙述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了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倒塌。”

三个故事中,只有第一个故事有揭示道理的句子:“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这对于理解故事的含义还是有帮助的。紧扣这个句子,从“哭”、“不哭”与“表演”三个关键词去分析,应该谈的是文学真实性和独立性问题。作家不应迎合时事,不应逢迎别人,他要做的是表现真性情,展示真自我;我们的社会必须创设更加人性、更加宽容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允许百花齐放,允许个性张扬,不必苛求一个声音,也不必大家都来满足某种需要。社会是个多彩的社会,作家的经历、情感、风格和诉求也会不同,作家的写作权利还是应该得到尊重。

第二、三个故事的含义就比较隐晦了,需要调动更多的方法来研读。

第二个故事其实和第一个故事有共同性,“我就深感歉疚”、“我却为此深感内疚”两个句子透露出故事的真实性,都是曾在作家内心产生过强烈震撼的的经历。心灵的伤痛常常会换来人生的哲思,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都应该体现了作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包括政治观。如果再超脱一点分析,两个故事都表现了一个作家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如何面对周围环境,如何正视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这是作家作为社会中人所难以回避的问题。

回到第二个故事,其实,我们可以扩大思考范围,在整个演讲词中找到理解本故事的钥匙。在前面叙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莫言表示,“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字,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这样的表述应该是对这个故事的最好诠释。我们还可以通过演讲中莫言的表白加以印证:“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很明显,“老长官”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作家的写作毫无疑问离不开政治,但并不意味着屈从于政治,解决的视角就是“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如此才能让作品关心社会、关心政治但又不完全寄生于政治,从而获得属于作家自己的创作空间,获得写作上相对的自由。

这里面可能还必须提到尊重的问题,“难道我不是人吗?”一句质问以及后来的内疚,是在表达作家需要尊重别人,尊重读者,尊重社会,我们的广大读者和整个社会也应该尊重作家,尊重他们的作品,使读写文化达到和谐的繁荣。

第三个故事则明显区别于前两则,这是个道德寓言故事,说理的意味更加鲜明。故事并不难理解,说的是因果报应、福祸轮回,有十足禅意。我们依然在演讲的前半段能找到充足的证据:“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数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如果浅显的理解,作家是在向世人表达自己对命运的幸与不幸的看法,表达暮然回首自己文学道路时的感慨,深一点理解,是表达对世事人生的感悟,表达对社会道德的深思,但我们还应该站在斯德哥尔摩演讲现场的角度来审视,这其实是莫言在自己人生最辉煌时刻的一种宣扬,在人生新起点之际的一种誓言,借此故事他想向世人倾诉自己更多的感思和怀想,有时这种情思是不能说破的,说破也就俗了,倒不如依旧讲故事,依旧借助小说的力量让自己更有魅力,更显涵养,这就是莫言的智慧,这就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带给我们的又一个精彩。

当然,大作家的寓意绝不是我等俗人所能参透的,想必他本人也并不一定愿意别人把它参透。

昨天去看了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的画面和奇幻的故事让人总想猜测编导的意图。事实上,该片已经在网友中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解读热潮。面对这股热潮,李安坦言,“我知道大家看完片子心中有很多疑问和想法,很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在这方面我挺无辜的。我很用心地把片子拍出来,也希望得到一些反响,我本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沉淀下来,看清这些反响是什么,我为什么拍这个电影,为什么那么多人从东方到西方有不同的反应。”“这个片子本来就是邀请人来解读的。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大家都会问,到底真的意思是什么,拍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我觉得把我的想法讲出来会有标准答案的感觉,限制了观众的想象,跟书或者是电影本身的创意不太合,欢迎大家来解读。我对国内现在的现象,不管解读的是不是我心里想的东西,我都觉得很贴心和鼓舞,因为影片给了他们共鸣。”

哦,两位大家在用同样的方式诠释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故事,作家,政治,莫言,文学,同学,社会,人生,小说家,立场,老师,草帽,问题,有的人,世人,作品,含义,句子,坏事,小说,想法,片子,电影,经历,老长,讲故事,道理,创作,表演,一个故事

2020-09-17 #故事阅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故事,作家,政治,莫言,文学,同学,社会,人生,小说家,立场,老师,草帽,问题,有的人,世人,作品,含义,句子,坏事,小说,想法,片子,电影,经历,老长,讲故事,道理,创作,表演,一个故事

2020-09-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故事,作家,政治,莫言,文学,同学,社会,人生,小说家,立场,老师,草帽,问题,有的人,世人,作品,含义,句子,坏事,小说,想法,片子,电影,经历,老长,讲故事,道理,创作,表演,一个故事

2020-09-17 #故事阅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故事,作家,政治,莫言,文学,同学,社会,人生,小说家,立场,老师,草帽,问题,有的人,世人,作品,含义,句子,坏事,小说,想法,片子,电影,经历,老长,讲故事,道理,创作,表演,一个故事

2020-09-17 #故事阅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故事,作家,政治,莫言,文学,同学,社会,人生,小说家,立场,老师,草帽,问题,有的人,世人,作品,含义,句子,坏事,小说,想法,片子,电影,经历,老长,讲故事,道理,创作,表演,一个故事

2020-09-17 #短篇故事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故事的解读

故事,作家,政治,莫言,文学,同学,社会,人生,小说家,立场,老师,草帽,问题,有的人,世人,作品,含义,句子,坏事,小说,想法,片子,电影,经历,老长,讲故事,道理,创作,表演,一个故事

2020-09-16 #故事会

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故事,莫言,人性,草帽,同学,斗争,老师,莫言先,三个故事,人类,先生,泪水,老长,寓意,个体,位置,坏事,大道,对面,心灵,恶意,笔者,行为,审美,没有人,这三个,结尾,大道至简,众人,作家

2020-09-16 #长篇故事

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故事,莫言,人性,草帽,斗争,先生,同学,三个故事,寓意,老师,莫言先,这三个,人类,泪水,老长,个体,位置,坏事,大道,对面,心灵,恶意,没有人,众人,唾沫,坏人,大道至简,好人,思想,放声大哭

2020-06-0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