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郝景芳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

时间:2020-09-17

人为什么需要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6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今天来到这里,我不敢说自己是写作这个领域的老师,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写作的探索者,我可能跟大家差不多,都爱好写作,都喜欢写作者的身份。所以今天更多的是进行一次交流,不完全是讲课,大家就当作听一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吧。

写作是一件非常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作家与每个作家的写作习惯都不一样,单纯讲写作方法并没有普遍性,以我个人为例,我的写作经验恐怕也不能完全复制到别人身上,当然,别人的写作经验跟我也会不太一样。

所以,咱们从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入手——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

一、故事的意义

(一)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七万年前人类从动物里面脱颖而出,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有了语言,聚居的人类开始闲聊八卦,又因为有了八卦开始讲故事,后来才有复杂思维的发展。

从七万前原始部落中闲聊八卦到吟游诗人口中的《荷马史诗》,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迪斯尼的动画片,我们一直都离不开故事,因为人人都需要精神信仰,从信仰万物众神,信仰宗教、皇权,到后来信仰科学,它们都是“故事”的变形。千百年来,所有精神信仰的东西和学术上的东西,已经更新换代,但最朴实的故事反倒历久弥心。故事就是人赋予世界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的大多数事件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我们通过“赋予”因果关系把这些碎片事件连接起来,建立他们之间的一些联系。本来没有意义碎片被链接起来就有了意义,这些链接起来的碎片就是故事。

比如我从小长大经历了很多很多事,这些事情都是每天随机发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过,我可以进行一个讲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很偶尔看到了一本书,被它启发,我开始尝试写东西;后来我上了初中,拿给语文老师看我的文字,他给我鼓励,于是我那个时候产生新的想法;接下来,这个新的想法驱使我在高中时参加作文比赛并且得了奖,让我产生的做一个写作者的念头;最终,我出的书得了奖,坐在这里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所以我们看到,故事并不是事件本身也不是生活中万千碎事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讲述的方式,是一种你看待这些碎片的方式,一种你选出哪个碎片,把它组合起来,以及你想通过这样的碎片组合,达到一个什么样目的,讲述一个什么样的内容,而这种把碎片连接起来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赋予人生的意义。事件还是一样的事件,但是你的通过讲述方式,你就能给这些事件完全不一样的意义,然后你通过把这些事件串联起来,你可以编织成很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故事、没有我们对于生活讲述,那么任何人的生活都是碎片化的、是一盘散沙。回顾一生,人给自己讲述一个人生故事,才能把自己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而小说家通过讲述万千碎片的故事,把这个世界给整合成一个很圆融的整体的,思考事件背后背后的一些事情,把人与人的关系,事件与事件的关系联系起来,为故事加上一个因果。

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渴望:在事件之间找到联系,给自己一个解释。这种人的本能,是小说家得以生存,以及小说家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现在,人际关系之间的交互与升级会产生许许多多新的疑问,新的疑问又带来新的故事,新的故事又产生新的疑问。

故事是我们更好得去生活、去理解生活的必需。

(二)人工智能写作是反映人类作者的镜子今天总有一种疑问困扰着写作者: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写作机器人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小说,那么,讲故事的人是不是可以退场了,作家这个职业是否也要逐步消亡?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必须弄清楚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区别,在我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人工智能目前来看的话,它还是基本上不能识别一个人的意图;第二个是“共情”,所以我们能够为他人的疼痛感到疼痛,为他人的欢喜而感到欢喜。第三,常识,人类去理解一些故事和一些小说的时候,我们有非常强大的理解能力,从文本,从只言片语去推断出背后一大套的东西。

作家在写小说讲故事过程中,很多时候会代入背景知识网络。或许创作的时候没有察觉,但很多隐含意思已经包含其中,而读者在看这个小说文本的过程中,他也会把他自己的背景知识带进来。比如,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用一对年轻男女在小饭馆里的对话写出了一代人的焦虑,如果我们意图理解里面的情结,就必须带上我们所有的背景知识网络。

第四,人类是小数据学习。人类能够通过小数据单次事件学到规律性的东西,看一两个事物,就可以自己的脑子里建立起一个抽象概念,然后再拿着这样的抽象概念去看新的东西就很容易识别。我们可以经过一次事件就有思考,看了一本书就有智慧,这是人本身很强大的地方,也而故事的意义就在于这儿。

最后,人类的生物属性。我们的很多情感是依凭“肉身”存在的,比如对危险的恐惧,背后是害怕肉身受损,其他很多感情也一样,但是人工智能没有肉身,自然也不会理解这些由肉身带来的情绪。所以我相信,未来即使人工智能很强大、机器人很强大,但是由于没有肉身所带来的各种情绪情感是,他也不能写出人类的小说。

人类的故事是从肉身的情感去写讲述的,我们所有最动人的小说,都是从躯体性的感受、情感性的体验开始的,我们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激动的情感带出来成为一篇文本。

二、故事思维

故事的来源是什么呢?故事的来源就是人生的难题。人生永远有解不完的难题,所以所以我们永远需要故事。千百年来,那些困扰人类的难题以各种故事的面貌出现,但其面具后面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一)几种经典故事类型

第一个是《海的女儿》。故事很简单,它讲的是小美人鱼要面对的选择:离开海洋双腿行走还是要保持优美的歌声、留在家园,其实这些选择背后的含义是在富足的、安全的、家的环境与充满风险的、自由的、自主的人生之间抉择。

所以童话并不只是给孩子的,因为我们无论到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一成不变的、传统的富足环境,还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追寻自己所爱的东西。

只要有两难选择,《海的女儿》的故事模型永远都不会过时。

当然,同样的故事原型,永远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的讲述方式。

安徒生是浪漫主义的叙述,小美人鱼勇敢的追求所爱,万死不辞,哪怕失败也心甘情愿。虽然最终身体化为泡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美人鱼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这是浪漫主义的叙述。

然而,在我们熟悉的《三言二拍》中,私奔的富家千金往往面对一个始乱终弃、颠沛流离的结局。讲述本身并没有对错,只是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故事原型,永远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的讲述方式。

一个故事模型永远有被重新讲述的意义,每一次的重新讲述,我们都可以给她不一样的结局,甚至是用同样的结局给主人公不一样的思考。

第二个是《灰姑娘》的故事模型,一个人能否跨越出身的障碍获得幸福。

大起大落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因为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然后分层,可能是永远都不会更改的一个事情。

像我的《北京折叠》,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有新意,其实我自己也知道,这个里面描述社会分层一点也不新。描述人从低层空间到上层空间本来就是灰姑娘故事模型各种各样的改版。但是他给我的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可能有一个灰姑娘进到宫廷里面受到王子青睐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路径?

第三个是《西游记》,通过路途和历险获得人生的提升成长。

你想要达到一个更成熟的修行之旅,你要想成为一个修成的人,那么在某些时候你要主动放弃一些自由享乐,接受约束。《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这样的模型。所以一个同样的模型,一个被约束和误解的环境中出走的模型,孙悟空的选择和霍尔顿的选择就是完全不一样,得出来的一些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故事就是去探索这种所有可能性中不同的可能性。

最后《农夫与蛇》,其实不论《农夫与蛇》还是《东郭先生和狼》,都是关于善有恶报的。

只看这样的故事,或许会觉得他们教导我们不要帮助陌生人,而仔细思考这些故事模型去帮助我们去探索人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如何如何一定成功?如何如何一定失败?善有善报还是恶有恶报?这是没有确定答案的。

人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人世间有各种不同的情形,故事让我们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情形。

所以故事思维在我看来,他能够帮助我们整个提升人生智慧,他能够让我们思考哪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二)故事拓展我们看问题的视角

影响我们对某些问题态度的因素有四个,价值观、自我选择、对他人行为的预判以及和周围人的立场冲突,视角影响结论。

故事思维能够让一个人的思维变得更加的复杂,更加的丰富。所以我自己写故事的时候,我也会写一点相对来讲有一定模棱两可性的东西,可能会有争议,但是,争议才是故事的来源。

故事思维可以让我们理解不同人,理解每一个人都有合理性,理解事情的复杂性,理解一件事情有多种看待方式,让我们有能力去作出决策,有能力去思考不同选项的未来,他就是让我们有这种前瞻的能力,最后是让我们懂得整合人生,能够从时间层面给这些事情以意义。所以我自己觉得说故事思维本身是对人整个思维的一个很大提升,无论是阅读故事还是写作故事,尤其是写作,其实在我看来是更有好处的一个东西。

《了不起盖茨比》里面有一句话说,“能够同时接受容纳两组相冲突的思维的人,他是了不起的人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郝景芳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说写作|郝景芳:抓人的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小说写作|郝景芳:抓人的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问题,机器人,过程,故事,世界,文学,现实,工作,人类,学科,小说,教育,结构,群体,情况,郝景芳,这个世界,大象,收入,视角,劳工,技术,整体,他自己,事物,人物,内容,情节,科幻小说,研究

2020-08-25 #故事阅读

小说写作|郝景芳:抓人的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小说写作|郝景芳:抓人的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问题,机器人,过程,故事,世界,文学,现实,工作,人类,学科,小说,教育,结构,群体,情况,郝景芳,这个世界,大象,收入,视角,劳工,技术,整体,他自己,事物,人物,内容,情节,科幻小说,研究

2020-08-30 #短篇故事

郝景芳用互动叙事方式探索汉代历史 让读小说像“打游戏”?

郝景芳用互动叙事方式探索汉代历史 让读小说像“打游戏”?

郝景芳,历史,故事,分支,读者,作品,作者,小说,方式,人工智能,创作,写作者,结局,关系,可能性,平台,游戏,过程,发展,这种方式,都会,还可以,这都,东西,中学,人类,同学聚会,后宫,想法,情节

2011-06-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郝景芳:故事思维的意义

郝景芳:故事思维的意义

故事,问题,过程,小说,结构,情节,作家,主人公,人物,影视剧,戏剧,一个故事,东西,传统,作者,力量,张力,性格,文字,电影,冲突,行动,郝景芳,他自己,这个人,生活方式,都会,来源,一般性,习惯

2020-09-21 #小故事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故事,过程,问题,小说,母亲,结构,创意写作,情节,国际论坛,郝景芳,作家,主人公,人物,时间,力量,东西,作者,戏剧,性格,情绪,结构图,冲突,生活方式,都会,一个故事,传统,乐队,人生,历史,导向

2020-06-09 #长篇故事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故事,过程,问题,小说,母亲,结构,创意写作,情节,国际论坛,郝景芳,作家,主人公,人物,时间,力量,东西,作者,戏剧,性格,情绪,结构图,冲突,生活方式,都会,一个故事,传统,乐队,人生,历史,导向

2020-08-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故事,过程,问题,小说,母亲,结构,创意写作,情节,国际论坛,郝景芳,作家,主人公,人物,时间,力量,东西,作者,戏剧,性格,情绪,结构图,冲突,生活方式,都会,一个故事,传统,乐队,人生,历史,导向

2020-09-18 #故事大全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故事,过程,问题,小说,母亲,结构,创意写作,情节,国际论坛,郝景芳,作家,主人公,人物,时间,力量,东西,作者,戏剧,性格,情绪,结构图,冲突,生活方式,都会,一个故事,传统,乐队,人生,历史,导向

2009-10-1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