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青少年美学教育丛书

时间:2020-09-19 08:48:01

相关推荐

《青少年美学教育丛书

《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成 阝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 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 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 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褓者, 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 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 宽者也。’” 〔解说〕:《列子·天瑞》所载,孔子游览泰山,看 到荣启期在成阝郊野行走,穿着简陋,弹琴歌唱。便问 道:“先生为什么这样快乐?”荣启期道:“我的快乐很 多。天生万物,人是最宝贵,而我生为人,这是一乐。 人有男女之分,男尊女卑,以男为贵,我生为男子,这 是二乐。人生来,有的在幼小时就夭折的,而我年已九 十,这是三乐。士人贫穷是常事,死亡是人生的终点, 我能处常并能达到终点,还有什么可忧呢?”孔子感叹 地说:“好啊!你确是一位乐观者。” 本故事是描写荣启期贫而乐的达观人生。这与“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的乐观人生是不谋而合的。 “乐观”在人的一生中极关重要。因为在人的旅程 中,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有各种艰难险阻、各种各 样的难关,都必须以百倍勇气,一个一个去闯、去战胜。 2 中华美德故事(一)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 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虞舜的乐章,深为所动, 听之入迷,很长时间竟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想不到我 欣赏音乐竟到了这种境界。” 孔子还说:“吃粗粮,喝冷水,曲着胳膊当枕头,也 有其乐趣。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还得学习《易经》。那 种做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据我看来,好像浮云一 为什么孔子对《韶》如此感兴趣呢?这是因为《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又兼其精力专一,而致“三月不 知肉味”的地步。他坚持治学,不知老之将至,而在生 活方面,粗茶淡饭,“曲肱而枕”却亦乐在其中。这种专 心于学的精神,也是他给中华民族所留下的最宝贵的精 神财富之一。 缇萦救父入身宫婢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齐太仓长, 临人也,姓淳于,名意。少而善医方术……文帝四年中, 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 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 3 中华美德故事(一) 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 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 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原入 身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 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解说〕:汉文帝时齐诸侯有个太仓长,名淳于意。 有人告发他,因犯罪当送长安受审。他只有五个女儿, 均随着他哭泣,便发怒道:“生孩子不生男儿,紧要关头 无用!”最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痛心,便跟着父亲 到长安。上书文帝说:“我父亲做官,人都认为他公正廉 洁,今犯法应受刑。然我深感人死不能复生,受了刑也 不能再复原状,虽想改过自新,却也无法挽回了。我愿 去做宫婢,以赎父亲的罪,让他改过自新。”文帝很受感 动,便取消了肉刑。 缇萦救父的事,历来广为流传,也是古来孝女的一 个典范,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如今社会 上不孝顺父母,不敬重长上的风气相当严重,所以大力 宣传这类的典范,无疑是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女娟以躯易父生 汉,刘向《列女传》:“赵津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 赵简子之夫人也。初,简子南击楚,与津吏期。简子至, 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怒,欲杀之。娟惧持楫而走。简 子曰:‘女子走何为?’对曰:‘津吏息女,妾父闻主君 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水神动骇,故祷祠九淮三 淮之神,供具备礼,御厘受福,不胜巫祝杯酌余沥,醉 4 中华美德故事(一) 至于此,君欲杀之,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曰:‘非 女之罪也。’娟曰:‘主君欲因其醉而杀之,妾恐其身之 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若不知罪杀之,是杀不辜也,愿 醒而杀之,使知其罪。’简子曰:‘善。’遂释不诛。 简子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卷掺戟而请曰:‘妾 居河济之间,世习舟楫之事,愿备员持楫。’……简子归, 乃纳币于父母,而立以为夫人。” 〔解说〕:这是一段记载女娟救父的故事,女娟是赵 国渡河吏的女儿,赵简子的夫人。起初,赵简子意将征 楚国,与渡河吏订期。当赵简子兵到,渡河吏却喝醉了 酒不能驾船,赵简子发怒要杀他,女娟为其父讲情道: “我父亲为您渡大河,恐怕有风浪,而向河神祈祷平安, 未料饮祭酒受福醉倒。您要是杀他,我情愿以身替父亲 受死。”赵简子听了女娟的说明,便将其父释放。 渡河时,划船人少一个,女娟又请求自己去划浆。 后来赵简子即聘女娟为夫人。本故事形容女娟机智善辩, 有胆识,体现了舍己救父的可贵品质。 香九龄,能温席 《东观汉记·黄香》:“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 父况为郡五官掾……举孝廉,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 尽心供养,冬无裤被,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 以身温席。” 〔解说〕:黄香,东汉江夏人,幼失恃,事父至孝。 他博学能文,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明帝 诏拜尚书郎,累迁尚书令,延光初因坐事免。其父黄况 5 中华美德故事(一) 为郡五官掾,后举孝廉,家贫无奴仆,黄香亲侍奉父亲, 尽心供养。冬天自己没裤子、被子,却让父亲吃得很好。 夏天为父扇床枕,冬天用自己身体为父亲温席。“香九龄, 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世尊他为“二十四孝”中的 一个孝子。明,汤显祖《南柯梦记》云:“知他后会可能 相,怎得温衾扇枕床?”宋,苏轼《子玉家宴用前韵见 寄》:“牵衣男女绕太白,扇枕郎君烦阿香。”如黄香这样 的孝子历史上也是够典型的,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适当宣传,会有一定好处。 孔融四岁能让梨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说〕:孔融,汉末,鲁国人,字文举,孔子后代, 幼有俊才,三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人物。献帝时为北海太 守,兴学校,重儒生,性好客,尝曰:“座上客常满,木 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他好才爱士,乐荐拔后进。如 他与祢衡认识时,年已四十,而祢衡才二十余岁,两人 结为好友。孔融上疏荐祢衡,说他“品质端方,英才焕 发。接触文史不久,便已学问渊深,过目能诵,耳闻能 记。品行与道合,文思若有神助,……让衡在廷,定会 有所建树。”(见《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后汉书·孔 融列传》) 孔融幼年有俊才,懂礼义,四岁时同兄弟一起吃梨, 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此事为后人传为佳话, 故宋代王应鳞《三字经》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强调做弟弟的对兄长,应先 6 中华美德故事(一) 懂得谦让这个道理,首先要讲孝悌,其次才讲见闻。这 正是《论语》所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的基本精神。 纪昌矢志学箭术 《列子·汤问》:“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 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绳,而巧过其师。纪昌者, 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 锥未倒皆,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 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悬虱 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 车轮焉。以睹余物,皆近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 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解说〕:甘蝇是古代著名的善射者,他弟子飞卫技 艺超过老师。纪昌又向飞卫学射。飞卫说:“你先学不眨 眼,然后才能学射。”纪昌回家,就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 下,眼看织布机脚踏的牵板。两年之后,即使用锥子扎 到他眼前,也不眨眼睛了。纪昌报告飞卫,飞卫说:“还 不行,还须学视。你必须能视小为大,细微的能看成显 明的,再来告诉我。”纪昌便用牛毛拴个虱子挂在窗前, 整天去看。十几天后,渐渐变大;三年后,看虱子如车 轮大小了。看别的物体。如山一样。纪昌用弓箭去射, 正中虱心,而系虱的牛毛却未断。 《列子·汤问》关于:“纪昌学射”的描述很精彩。 详细说明了纪昌射技精妙之道。工夫不负有心人,纪昌 7 中华美德故事(一) 严格按飞卫的教导去做,经过三年,练就“视虱如轮, 余物如山”,因而射中虱心,竟致系毛不断的精湛技艺。 周公求贤三吐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骑。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 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 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解说〕: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伯禽为鲁君,周公教导 说:“去努力吧!你不要以为封了鲁君就骄傲,怠慢士人。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为天子 的宰相,地位在天下可算够高贵了。但是,我洗一次头 时而几次握干发,吃一顿饭要几次吐出口中的饭食,为 的是及时接待士人,犹恐失去他们。”由见周公是何等重 才了。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犹恐不得,这种精神值 得大书特书。如三国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 厌离,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之子曹植 亦在《君子行》中赞云:“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周公所行的巨大威力和影响是难于估量的。 秦缪公五张羊皮换贤相 《史记·秦本纪》:“(秦缪公)五年,晋献公灭虞、 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 百里奚,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 8 中华美德故事(一) 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 乃使人谓楚曰:‘吾媵百里奚在焉,请以五段(gú)羊皮 赎之。’楚人遂许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缪公 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 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因问,语三日, 缪公大说,援之国政号曰五大夫。” 〔解说〕:秦缪公五年,晋献公灭亡虞、虢二国,并 俘虏虞君及其大夫百里奚,后又作其女陪嫁到秦。百里 奚逃往楚宛地,被楚人捉住。缪公听说百里奚贤明,想 用重金赎回,只怕楚人不给,便派人对楚说:“我们的陪 嫁侍从百里奚在贵处,愿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楚人 答应了。这时百里奚已70多岁。秦缪公与他商讨国事, 谈了三天,非常满意,并请他掌管国政,世称之为五羊 故事说明秦缪公重贤贵才,由于以五羊皮赎回百里 奚,后人常以“五羊”、“五羊皮”等,来指代尊贤,重 才。后来秦缪公又通过百里奚推荐,又请来蹇叔,他比 百里奚岁数还大,二人成了缪公的左右相。虞公因不重 才,不听取贤臣之谏,而遭国破家亡。反之百里奚受缪 公重用以后,特别是他和蹇叔共同辅佐缪公,秦国则日 渐兴旺。事实表明,重才轻贤,其效果截然两样。这是 很值得深省的。 平原君为客怒斩美人头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 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 9 中华美德故事(一) 日,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 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pí)癃之 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 应曰:‘诺。’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 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 下舍人,悄悄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 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 曰:‘以君之不杀笑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 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者,因谢焉。其 后门下乃复悄悄来。” 〔解说〕:平原君本以爱士著称于世,而《史记》所 记,他在美人与者的态度上却有所失,因此导致“宾客 门下舍人悄悄引去过半”的严重后果。然平原君毕竟非 等闲之辈,当他了解到事态的症结所在,于是便立即采 取果断措施,杀了那个笑者的姬妾,并亲自到跛者家里 致歉。这样以来,宾客就又纷纷返回,扭转了局面,恢 复了信誉。 勾践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 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解说〕:吴、越是春秋后期我国东南部的两个大国, 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6年,吴攻打越,被勾践打败, 吴王阖闾受伤而亡。子夫差立,发誓要报父仇。公元前 494 年,吴军在夫椒山大破越军,越王勾践忍辱求和。 10 中华美德故事(一) 勾践回国后,日夜苦思复仇,并以苦行激励自己。将苦 胆挂起来,躺卧柴草上,时而尝尝苦胆,并对自己说: “你忘了会稽之耻吗?”困时还以辣蓼草刺激眼睛,脚 冷了还泡在水里。冬天常抱冰,夏日手持火,以磨砺自 己。后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仇。这一卧薪尝胆,刻苦自 励,愤发图强,立志报仇雪耻的故事,影响极其深远。 唐,元稹《冬白苎》:“近王之臣谕王意,共笑越王穷惴 惴,夜夜抱冰寒不睡。”清代杨潮观《信陵君义葬金花》: “咱只为父仇未报常薪胆,他便把那人头一剑手分花。” 现今“卧薪尝胆”已成为用以激励青年立志报国最流行 的一个成语。 高山流水觅知音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 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解说〕:春秋时期,伯牙善鼓琴,学於成连,与钟 子期善交。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描 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说:“弹得好啊,高耸巍峨 如太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 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 牙便摔琴断弦,从此再也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 伯牙琴,流水伯牙弦等,均形容琴曲高妙,并用以 11 中华美德故事(一) 指心意相通的知音之交。唐,罗隐在《重过随州忆故兵 部李侍郎》中写道:“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元,金仁杰在其《萧何月下追韩信》中这样说:“叹良金 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也是用心意相通之意。 孙叔敖仁心杀蛇 汉,刘向《列女传》卷三:“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 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见其母而注焉。母问其故,对 曰:‘吾闻见两头蛇而死,今者出游见之。’其母曰:‘蛇 今安在?’对曰:‘吾恐他人复见之,杀而埋之矣。’其 母曰:‘汝不死矣!有阴德者阳报之,德胜不祥:仁除百 祸,天之处高而听卑,书不云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尔嘿矣,必兴子楚。’” 〔解说〕:楚国孙叔敖小时候,一次外出游玩,看到 一条两头蛇,就把它杀死并埋起来。回家见到母亲便痛 哭流涕。母亲问他为什么,孙叔敖说:“我听说看到两头 蛇的人会死,今天我看到了。”并告诉已把蛇杀死并埋了, 母亲便道:“你不会死的!善有善报,德能避灾,仁能免 祸,……《书经》不是这样说的吗” 孙叔敖埋蛇是为民除了一害,做了善事,积了德。 如此,天公就保佑。行德为善是人处事的准则,任何事 都不能反其道而行,任何人均不能例外。 12 中华美德故事(一) 闵仲叔清廉 《东观汉记·闵贡》:“闵仲叔居安邑,老病家贫, 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屠者或不肯为断。安邑令侯 子,问诸子何饭食,对曰:‘但食猪肝,屠者或不肯与之。’ 食出敕市吏,后买辄得。仲叔怪问之,其子道状,乃叹 曰:‘闵叔岂以口腹累安邑耶?’遂去之沛。” 〔解说〕:东汉闵贡,字仲叔,太原人,在安邑客居。 年老有病,又贫困,买不起肉,每天只买一片猪肝,而 卖肉的有不愿割给他。安邑县令去看望他,问他儿子吃 什么饭,儿子说:“只吃猪肝,屠者有时不肯卖。”县令 便吩咐了市场官吏,后来一买便能买到。仲叔觉得奇怪, 便问儿子,儿子告诉了缘故,他叹道:“我怎么能因为饮 食而麻烦安邑呢?”于是便迁出安邑。 《东观汉记》记述闵叔买猪肝这一小事。反应了士 人清廉自爱的优秀品德,宁愿自己刻苦一些,也不愿意 给县邑增加麻烦。此事虽小,然士人学者却颇为看重。 明代高启《方隐君山园》:“此时采撷自足饱,肯为食肝 烦县令?”宋代苏轼《送千乘两侄还乡》:“口腹恐累人, 宁我食无肝。”诗人之所以如此赞美这种精神,说明闵仲 叔买猪肝不愿烦劳县令的意义并非一般。 13 中华美德故事(一) 陶侃朝暮运百甓 晋、裴启《语林》:“陶太尉既作广州,优游无事, 常朝自运甓(pì)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之,陶曰: ‘吾方致力中原,恐为尔优游,不复勘事。’” 〔解说〕:晋代、陶侃,字士行(陶渊明曾祖),任 广州刺史时,公务清闲。每天早晨,把大砖一百块从屋 内搬到屋外,傍晚再将砖搬回屋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 样做?陶侃说:“我要致力于恢复中原,而现在则过于悠 闲舒适,若不磨励自己,将来恐难当重任。” 陶公为了恢复中原,将能担重任。为了事业,而励 精图治,来磨练自己。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因而颇为后 人的嘉誉。宋,陈与义《入城》:“士行犹运甓,文公亦 习步。”清,翁诰《题金亦陶运甓图》:“长沙励志向中原, 朝暮州斋运百甓。” 头悬梁锥刺股 《战国策·秦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 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 曰:“孙敬好学,时欲寝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常闭户, 号为闭户先生。” 〔解说〕:战国时苏秦,洛阳人,与魏人张仪同师事 14 中华美德故事(一) 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揣摩诵读,困倦欲睡 时,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 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苏秦、孙敬的刻苦学习精神深受后人的敬仰,也是 鼓舞青少年努力学习的范例。今天看来,苏秦、孙敬的 刻苦治学精神还应提倡,也应鼓励子女去学习这种精神。 但是,不宜刻板地模仿。因为精神过于疲倦,强行而学, 效果是不会好的。正确的做法,学习时要精力集中,一 心一意,心无二用,这样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 时为博士。下惟讲诵……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解说〕:董仲舒,西汉时,广川人,是当时著名的 哲学家、儒学家、古经文大师。他在少年时研究《春秋》, 放下围幕,进行讲解和背诵,弟子们传相授业已久,有 些却从未见过他的面。就这样几年竟未向游乐园看过一 眼。可见其刻苦而学,专心致志的研究精神,非一般能 比。元·马祖常赞道:“三个不窥园,自谓五经笥。”(《壮 游》)《岐路灯》第一百零八回:“篑初白日在碧草轩目不 窥园,黄昏到自己楼上课画谈帖。”凡此也都是对于专心 致志、目不二视、刻苦专研精神的赞美。 15 中华美德故事(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 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 与不知,皆为尽衰。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解说〕:李广是汉代名将,他抗击匈奴,经七十余 战,匈奴望而生畏,号称“飞将军”。太史公引古语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不正是 李广的写照吗?李广看上去像个百姓,并且不擅辞令。 然而他死去,无论认不认识的人都为之哀痛,因他忠心 耿耿,待人以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虽不说 话,它的花果却能引人前来,并在其下走出一条小路。 匡衡凿壁借光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 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 而读之。” 〔解说〕:汉代,匡衡,字稚圭,幼年家中贫寒,他 学习勤奋,然晚间无钱买烛。邻家夜间点烛,然烛光却 照不进来,匡衡就想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个洞,让烛光 射过来,借烛光读书。他淹贯经义,善说诗,故诸儒称 道:“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宣帝时,学 16 中华美德故事(一) 者多上书荐其经明当世少双,令为平原文学。元帝时累 官太子少傅,为丞相,封乐安侯。朝有政议,匡衡辄引 经以对。他之所以有如此之成,此与其刻苦治学不可分。 匡衡凿壁偷光是其刻苦勤学的一例,在学界乃至民间广 为传颂,影响极为深远。 萧望之不屈从权贵 《汉书·萧望之传》:“(萧)望之既至前,说(霍) 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 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 皆先露索夹持,恐非周公相成王射吐握之礼,致白屋之 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王)仲翁等皆补大将军 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碌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 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 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 曰:‘各从其志。’” 〔解说〕:汉代萧望之、王仲翁被荐给大将军霍光, 受召见。霍光因曾被人行刺,后来凡被召见的都要搜身。 萧望之独不从,认为这不是礼贤下士之意。于是霍光便 不任用他,而王仲翁等都做了官。三年后,王仲翁被任 为光禄大夫,萧望之才做了看宫门的小官吏。王对萧望 之说:“你不顺从听话,反来看门。”萧说:“人各有志。” 萧望之不肯屈节,甘守贫贱的品质,表现了中国人 民硬骨头的气节。此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样,宋, 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 执戟哀扬子。”清代,钱谦益《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 17 中华美德故事(一) “明日还寻抱关叟,蹇驴应过小桥乐。”正派的文人学士, 对于宁贫寒,而守节操者总是抱以同情和赞誉的态度。 在当今的世界,发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硬骨头精神, 更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张芝临池学书 《后汉书·张奂列传》注引王《文志》曰:“(张)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尤好草书,学崔、杜之 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墨。” 〔解说〕:后汉张芝,字伯英,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他年轻时就勤学苦练,尤擅长草书。家里买来的绢帛, 必定先用来习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习字,池水都被 染黑。据宋朝曾巩《墨池记》载,王羲之很敬慕张芝的 书法艺术,他也曾临池学书,抚州临川城东有一水池, 祖传即为王羲之临池学书之处。 元,张可久《人月园·会稽怀古》云:“试墨临池,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池水朝含 墨,流萤衣聚书。” 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雪明书帐 冷,水净墨池寒。” 总之,张芝、王羲之的刻苦学书的精神与方法为历 代学人所重。今天仍值得效法。 18 中华美德故事(一) 梁氏夫妻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梁鸿》:“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丑而 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婿如梁 鸿者。’梁鸿乃求之。女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 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 光……。” 〔解说〕:东汉梁鸿,字伯鸾,隐居不仕,富贵人家 多仰慕他的高节,都想将闺女嫁给他为妻,却都被他谢 绝不娶。同乡孟氏女,形貌不佳,然有节操,很多人上 门提亲,孟家女都不许,直到三十岁。父母问其意愿, 孟女才说:“我想嫁梁鸿那样的贤士。”后来梁鸿果来求 亲。孟女准备布衣,麻鞋和纺织应用的器具前往。梁鸿 大喜道:“这果真是我的妻子啊,能与我同甘共苦。”于 是为她起名叫孟光,字德曜。两人一同至吴,住在当地 一大户皋伯通家,为人舂米。每天妻子为他上饭,并将 案桌举至眉间。皋伯通深感不寻常,说道:“他是当雇工 的,而能使自己的妻子如此敬重,肯定不是平凡人。” 后世人们常以“孟光案”、“操舂举案”、“伯鸾舂”、 “梁氏夫妻”等,来表示妻贤知礼,夫妻互敬。这是治 家安居的基础。今天育美德、正家风,努力宣传梁鸿孟 光的情操是有裨益的。 19 中华美德故事(一) 田真兄弟不分家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 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 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 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砍,所以憔悴,是 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 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解说〕:汉时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商议分家,家产 均已平分,唯有一株紫荆树,打算破成三份。第二天准 备伐树,树突然枯死,象烧焦了一样。田真大为吃惊, 对两个弟弟说:“树枝本同根而生,听说将被砍下分开, 所以枯焦,我们还不如树木啊!”弟兄们非常悔恨,决定 不再伐树,紫荆树顿时荣茂如初。兄弟三人又将财产归 在一起,遂为孝悌友爱之家。后世文人学士即以此事来 表现兄弟和睦友爱,共同治家。“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 林。”(晋·陆机《豫章行》)正是对和睦兄弟,共同治家 的歌颂。兄弟同心,黄土变金,只有兄弟团结友爱,家 庭才可能兴旺发财。 胶漆不如雷与陈 《后汉书·独行列传》:“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 人也。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 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义 20 中华美德故事(一) 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 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 〔解说〕:东汉,陈重少时即与雷义结为好友,二人 一同学习诗书。太守荐举陈重为孝廉,陈重便推让给雷 义,前后写了十多封书函。雷义第二年也被举为孝廉。 后来雷义又被荐为茂才,他就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 义即假装得了疯病,披头散发乱跑,不接受荐举。乡里 有这样的传说:“胶和漆虽粘接得牢固,但也赶不上陈重 和雷义的交情。” 一般说,朋友之交,有的感情深厚,有的一般。有 老朋友新朋友之分,有患难之交,有的可称为至交,有 称莫逆交等。然而像陈重雷义这样真正荣辱与共的朋友 确乎不多,这种朋友永远受人敬重,永远是人们学习的 孔融爱才乐士 《艺文类聚》卷二十六引晋张《汉纪》曰:“孔融拜 太中大夫,虽居家失势,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士,常 若不足。每叹曰:‘坐上宾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解说〕:后汉,孔融,字文举,曾任北海相,人称 孔北海。因触怒曹操,被改任闲职太中大夫。他性情宽 容大量,爱才好士,尤喜奖掖年轻人,声望很高。虽失 势居家,然天天宾客盈门,他常感慨道:“只要宾客常满 坐,樽中美酒不缺少,我就没什么可愁了。” 孔融好客,爱才乐士,一直广为佳传。故有“北海 2 1 中华美德故事(一) 开尊”、“北海觞”、“孔融尊”、“师北海”、“北海堂”等 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 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 亮,凡三往,乃见。” 〔解说〕:顾:拜访;茅庐:指草屋。东汉末年,刘 备曾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樊市郊区)的诸葛 亮,请他出来帮助打天下。后来即用来比喻诚心诚意地 一再邀请贤明之士,或诚心聘请贤达任事。由于刘备思 贤如饥,诚心诚意,诸葛亮为之感动,才答应出山。诸 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姓名于 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 重才尊贤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刘备 重才,曹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因为如此,才各自创 立了大业。青少年了解这种情况,以激励努力学习,增 长才干会有好处。 22 中华美德故事(一) 曹冲六岁巧称象 《三国志·魏书·曹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 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孙 权曾致巨象,太祖操欲知其斤重,访下群之,咸莫能出 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 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解说〕:曹操之子曹冲,天资聪颖,思路敏捷,五 六岁时,智力即达到成年水平。当时孙权曾赠曹操一头 大象,曹想知道这头巨象到底重量多少斤,便向群臣询 问如何称法,可是谁也无计可施。未料曹冲却说:“可将 大象牵到空船上,在船舷标出吃水的标记,而后把大象 牵出,再称土石装上,等装到吃水的标记,便可知道大 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便马上照着去做。 果如上述,曹冲确乎聪颖过人。自然曹冲的智慧才 华固与其家庭环境相关,但是,若没有个人的勤奋努力, 那亦绝不可能。 张奂清廉拒贿 《后汉书·张奂列传》:“芜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 十匹,先零酋长又遣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 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 〔解说〕:后汉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与诸羌人部 23 中华美德故事(一) 共击匈奴。羌人头领感激张奂的恩德,赠给他二十匹马、 金器八枚。张奂全接受下来,而后召来主簿,当着诸羌 头领的面,以洒酹地发誓说:“即使马像羊那么小,也决 不入我的马棚,即使金器像粟一样大小,也决不会入我 腰包。”于是将金、马全数归还。后人即以“马不入厩”、 “使马如羊”、“有金如粟”等语来形容为官清廉。 北周,庚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云:“有马如羊, 不以入厩;有金如粟,不以入怀。”他还在《周太子太保 步陆逞神道碑》中云:“军国纷总,部领填阶,马不入厩, 金不入怀。” 宋,魏了翁《潼川路安抚到任谢表》:“销带牛佩犊 之风,导之多本;坚使马如羊之誓,廉以安边。” 鲁肃慷慨助友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字子敬,临淮 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 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肃家有两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与周瑜,瑜益知其奇 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解说〕:三国时,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家 庭富足,好施舍救济别人。与其同时的周瑜,字公瑾, 任居巢长,急需军粮,帅领几百人到鲁肃家,请求资助。 当时鲁肃家有两仓米,每仓三千斛,他指使将其中一仓 送给周瑜,周瑜对鲁肃更加钦佩,从此二人结为好友。 后世人们则以“公瑾一米”、“应指”、“子敬”、“指” 等,来形容慷慨解囊、鼎力资助的大度气派。 24 中华美德故事(一) 清,唐孙华《分所食米饷遗亲族》:“常念子桑饿, 苦无子敬。”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菽粟之 赐,或以指;马牛之赏,将同量谷。” 宋,苏轼《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云:“欲求公瑾一 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美誉刘宠一钱太守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 《续汉书》曰:“刘宠后辟大将军府,稍迁会稽太守, 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征入为将作大臣。山阴县民去治 数十里,有若邪中在山谷间。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闻 宠迁,相率共送宠,人赍百钱。宠见,劳来曰:‘父老何 乃自苦远来?’皆对曰:‘山谷鄙老,生未尝至郡县。他 时吏发求不去。民间或夜不绝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故戳力来送。’宠谢之,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宠为‘取 一钱太守’。其清如是。” 〔解说〕: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严于律己,约束下 属,郡中大治,将调入京任将作大臣。山阴县民得知, 有年老七八十岁的五六位老翁,从数十里远的若邪山间 赶来,一起送别刘宠,每人还带百钱赠给他。刘宠道: “父老们何以这么老远跑来?”老人们都说:“我们是山 野鄙老,生平也未到过郡城。过去官吏时常去乡间搜求, 夜间狗吠不停,百姓不得安生。自你任太守以来,官吏 很少到民间,我们遇到这样太平年月,现听说你要调离, 因此,便共同来送行。”刘宠十分感谢,并从每人那里取 25 中华美德故事(一) 了一个钱。从此。会稽便称刘宠为“一钱太守”。后世便 以“一钱太守”来称誉地方官吏为政清廉爱民。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岂直邓攸清白,见称五 鼓之歌;刘宠廉能,名为一钱之郡。”明代高启《野老行 送陈大尹》:“鸡鸣相送拜道边,愿公受取一大钱。”说明 为政清廉的官吏是会受到人民的爱戴与欢迎。 明镜高悬辨忠奸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汉高祖初入咸阳宫, 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 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面有明,人直来照之, 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人 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 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 杀之。” 〔解说〕:明镜:是比喻高明的鉴别能力。意指贤明 的官吏审理案件,能做到公正严明。葛洪所记的这段故 事,叙述汉高祖刘帮占领咸阳宫后,巡视各库府,金玉 珍农宝,难以尽数。其中一方镜最令人惊异,宽四尺, 高五尺九寸……人正面来照,镜里的映像却是倒的;用 手扪住心照,便可清楚看到肠胃五脏;若有疾病,用手 掩蔽心来照,即可知病所在的部位;如若女子有邪心, 便可照出她胆张心动。秦始皇常用以照宫人,有胆张心 动者即要处极刑。后人则以此来形容官吏处事公正,明 鉴邪恶,旧小说所谓的照妖镜亦是此意。作为国家的官 吏,能明镜高悬、明鉴邪恶、不谋私利、秉公执法,是 26 中华美德故事(一) 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王祥卧冰救母亲 《世说新语,德行》:“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注 引《晋阳秋》曰:“方盛寒冰冻,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 冰求之,会有处冰小解,鱼出。” 〔解说〕:过去民歌即有“小王祥焐寒冰,搭救他的 母亲”之辞。晋代,王祥至孝,母亲去世后,继母朱氏 讨厌他,常挑刺,说他的坏话。而王祥孝敬母如常。在 隆冬季节,河水结冰,已无法下网捕鱼,然继母却要吃 活鱼,让王祥去捉。王祥便解衣躺在冰上,不一会冰开, 有双鲤鱼跳出。人们认为是由于王祥纯孝之心感动了上 王祥卧冰救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极广的一个故事, 也是常为人称“孝敬父母”的一个典范。《孝子传》、《晋 书·王祥传》均载有王祥敬孝的事迹。元代无名氏《小 张屠焚儿救母》:“王祥卧冰标写在史书中,丁兰刻木图 画在丹青上。“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渊龙 过许劭,冰鲤吊王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历代对于中华民族这一优秀 传统的宣传都十分重视。 羊昙恸哭过西州 《晋书·谢安传》“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 27 中华美德故事(一) 安所重爱。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 头大醉,扶路唱东,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 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 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解说〕:羊昙是谢安的外甥,也是当时的名士,谢 安很喜欢并很器重他。谢安去世后,羊昙一年不听音乐, 因谢安临终前曾扶病由西州路还都,从此再不从这条路 走。有一次去石头城喝得大醉,边走边唱,不知觉走到 了西州门。左右告诉他:“这是西州门。”羊昙悲痛不已, 便用马鞭击门扉,并吟诵曹植的诗道:“生存华屋处,零 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晋书·谢安传》这一段是颂扬敬老尊亲的诗篇。 后世亦尝以“策马扣西州”、“恸哭过西州”、“不恶过西 州”和“恸哭西州门”、“羊昙泪”等,来歌颂其敬长尊 亲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有 益贡献。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岁终,会郡遣督邮至。 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解说〕:陶渊明,晋寻阳柴桑人,志趣高洁,不慕 荣利。其诗冲穆淡雅,文亦超逸高古。曾任彭泽县令。 在官仅八十余日,年终,郡派督邮至县视察。县吏报告 他:“应束带去见。”他叹息道:“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 俸禄,去向这种乡里的小人弯腰呢?’于是就于当天便辞 28 中华美德故事(一) 去了官。在《归去来辞》里即表述了自己的想法。他家 贫乐道,以诗酒自娱,元嘉初年卒,世称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一种气节,不肯屈身为官。 清代程先贞《还山春事》:“束带折腰兴已乖,陶家五柳 足开怀。”明代冯惟敏《新水令·庾午春试笔》写道:“谢 彭泽斗米怕折腰,伴南村野老开怀抱。”宋,黄挺坚《次 韵子瞻以红带寄》:“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 诗人们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歌颂,也是对那种为 五斗米折腰而屈身为官的讽刺。青年应有一种大无畏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 神光少林立雪 《景德传灯录》卷三:“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他。 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忽叹曰:‘孔老之教, 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 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乘。祖常端 坐而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 剌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 过膝。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 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遂 因与易名曰慧可。 〔解说〕:《景德传灯录》,宋·道原著。书中记载, 北魏时有位僧人名神光,本为读书人,久住伊洛一带, 博览群书,忽然叹道:“孔子老子的礼教,庄子易经一类 的书,还未尽妙理。听说达磨大师居少林寺,高僧不远, 29 中华美德故事(一) 应去从师学习,以达玄境。”于是去少林寺,但是达磨大 师常端坐面壁,得不到教诲。他想:“古人求道,有敲骨 剌血,有投崖喂虎,我也应这样。”十二月九日夜,下了 大雪,神光便在洞外坚持立而不动,第二天早晨,积雪 过膝。达磨问他:“你如此,要求什么事?”神光悲切地 道:“只求大师慈悲,收我为弟子。”于是达磨才收下他 并改名为慧可。后来成为禅宗大师。后世便以“慧可忍 寒”、“少林立雪”、“一灯传立雪”、“立雪师门”等,来 形容尊师求教的决心。 徐德言夫妇破镜重圆 唐代孟《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 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 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 之家,斯水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 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人越公 杨素之家……” 〔解说〕: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陈后主之妹乐 昌公主为妻,公主才色俱为当时之冠。当时陈政荒乱, 徐德言知道不会久长,对妻子说:“以你的才貌,国亡后 定会被征入权臣之家,如果情缘未断,还有机会相见, 应当有信物。”于是将一镜破为两半,夫妻各拿一半,约 定以后每当正月十五,把破镜拿到都城去卖,如果人还 在,便于那天去寻访。隋灭陈后,其妻果被越公杨素征 入府中,倍加宠爱。徐德言赶到京城,于正月十五日即 30 中华美德故事(一) 去市上寻访。见一仆人高价出卖半镜,便和他讲清缘由 并出自己的半块镜子合在一处,还赋诗一首。陈氏见诗 后,悲泣不食。杨素得知,亦有些感慨,于是召来德言, 将陈氏归还给他。夫妻又重新团聚。 后世即常以“半镜”、“陈宫镜”、“乐昌镜”等,来 形容夫妻离散又重新团圆。故事表明,在安家立业的过 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意料不到的困难,都必须有足够 的精神准备。有了这种精神准备,对于处理各种难题是 有益的。 郑虔红叶学书 唐,李绅《尚书故实》:“郑广文学而病无纸,知慈 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逐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 久殆遍。” 〔解说〕:唐代,郑虔,荥阳水,家贫,习书无纸, 常以柿叶代之。玄宗爱其才,置广文馆,用为博士,世 称郑广文。他能诗,善书,写水山。常自写诗,作画以 献,帝署曰:“郑虔三绝”,官至著作郎,后坐事而贬, 他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因家贫习书无纸,听说慈恩寺 有数间屋柿叶,便到寺中借房住,每天取柿叶习字,久 了将柿叶都写完了。 李绅短短数语,清楚表述了郑虔勤苦钻研书法的动 人事迹。由于他的事迹感人,所以人们常以“红叶闭门 书”、“柿叶书”、“柿叶学书”等来加以赞誉他的治学精 神。明代徐渭《答赠盛君时饮朝天宫道院》:“柿叶学书 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长。”唐代孟郊《赠转运陆中丞》: 31 中华美德故事(一) “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便是其中的两例。 李密把书挂牛角 《新唐书·书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 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 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 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 〔解说〕:隋朝,李密少年时发奋读书,因家境贫寒, 替人牧牛。他听说包恺在缑山,便前去从学。在路上, 他以草垫为鞍,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 读。正巧越国公杨素从后面赶上来,见此情形,便紧随 牛后,问道:“是哪位书生这样勤奋苦读?”李密认得是 杨素,便从牛背跳下施礼。杨素问读的是什么书,李密 说是《项羽传》。杨素和李密交谈,深感李密不同寻常。 本故事主要说明李密刻苦攻读的向学精神。苏东坡 赞道:“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顾吴炎亦称道:“常 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谁与?”可见这种刻苦攻读的精 神历代都是赞赏的。 李贺驴背吟诗 唐,李商隐《李贺小传》:“(李贺)每旦日出与诸公 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 意。恒从小奚奴,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 32 中华美德故事(一) 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 取所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 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解说〕:唐,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人。他每次 早晨出去与亲朋同游,从未如别人那样先得看题目而后 才写诗,凑句联缀,限期成诗。他总是带着小奴仆,骑 匹瘦驴,背一个旧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出放入袋里。 晚间回家,母亲让使女打开锦囊,见写的诗句多,便说: “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算完啊!”饭后李贺取过诗句, 再研墨铺纸,将诗句续成完篇。除了大醉及吊丧而外, 几乎天天如此。 李贺勤奋诗作精神,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因而,人们常以“古锦”、“古锦囊”、“李贺诗囊”、“诗 裁锦囊”等等,来称道他的治学精神。 韩母胆丸助子勤 《新唐书·柳仲郢传》:“仲郢,字谕蒙,母韩,即 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 咽以助勤。 〔解说〕:唐代柳仲郢的母亲韩氏教子有方,所以柳 仲郢自幼便养成好学的习惯。韩氏曾用熊胆做成丸子, 夜读时让仲郢咀嚼,因胆丸的苦味,可振奋精神,以促 使其努力攻读。 教子之方,多种多样,而韩氏教子却有其独到之处。 青少年主要课题是学习,当然,一般要强调“三好”,这 33 中华美德故事(一) 是现今的标准。然要使成才,学习却又是关键的关键, 所以着重抓学习便等于抓住了根本,韩氏即抓到要处。 一般小孩晚间学习最易打瞌睡,让小孩常咀嚼胆丸,实 是对症下药,以振奋学习精神,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柳仲郢之所以从小就养成酷爱学习的好习惯,这与其母 亲教子有方不分。今天做父母的是否可从中得到一点启 铁棒磨成针 《潜确类书》:“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 妪磨杵,白问其故,曰:‘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解说〕: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 父亲迁居四川。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贺知章叹为谪仙。因作《清平调》激怒贵妃,帝屡欲授 官,辄为妃所阻。后坐事长流夜郎,后会赦得还。途中 病死在安徽当涂县。 李白少年时期亦曾辍学而去,而他在路上却遇见一 位老妇人,在磨棒槌,李白便问老妇人为什么?老妇人说: “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深受启发,就坚持学完了学业。 今天谚语亦有“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说,以勉 励人,特别是鼓励青少年努力上进。 34 中华美德故事(一) 杨震夜暮拒贿 《太平御览》卷四二五引《东观汉记》:“杨震,字 伯起,弘农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为东莱太守,道经昌邑,邑令王密故所举茂才,夜怀金 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去。” 〔解说〕:《太平御览》凡二千卷,宋李奉敕编撰。 太宗日览三卷,一年读周,故赐是名。全书共分五十五 门,采书一千六百余种,虽多转引,而罗浩博,可籍考 古佚文。 《夜暮投金》(亦称“投金暮夜”)所述杨震为官清 廉、不受馈赠的事迹。他公正清廉,不徇私情。在任东 莱太守时,途经昌邑,昌邑令王密因过去为杨所荐,故 于夜携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 解我呢?”王密说:“夜间赠金,无人知晓。”杨震道:“天 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无人知晓呢?”王密羞愧 如杨震这样为政清廉,公而不徇私情的官吏,会永 远受到人们的尊重,永远值得宣传,永远值得效法。 35 中华美德故事(一) 蔺相如完璧归赵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赵惠文王时,赵国几经波折, 好不容易得到了“和氏璧”。这璧是用楚国人卞和采得的 一块罕见的玉石雕琢成的,被视为天下至宝。赵惠文王 得到了和氏璧,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然而不料,这宝璧刚到赵王手中,就被秦国的昭襄 王那双贪婪的眼睛盯上了。 公元前283年的一天,赵惠文王接到了秦昭襄王的 使者递交的国书,他展开一读,心里不由得一惊,那信 上说,秦国愿拿15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信虽写得客 客气气,但掩饰不住虎狼之国的骄横和对赵国的威胁。 秦国使者一走,赵惠文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赶紧召来众大臣商议答复秦王的事。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也着了慌,七嘴八舌地议论 起来。有的主张答应秦王的要求,可是担心丢了玉璧, 又得不到城池,白白吃亏;有人建议不理睬秦王的信函, 却又怕秦军打上门来。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可不管怎样,总得派人到秦国答话呀,躲是躲不掉 的。赵惠文王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人可担任使者。 赵惠文王正着急,宦官头目缪贤向他推荐了自己的 门人蔺相如。赵惠文王于是在朝堂上接见相如,问他有 什么主意。 蔺相如见赵惠文王一脸焦急、忧虑的神色,就直截 了当地说道:“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答应他们不行。” 36 中华美德故事(一) 赵惠文王也有这个想法,又怕上秦国的当,就急忙 俯身问相如:“要是秦国拿了和氏璧,不给我15座城池, 怎么办呢?” 蔺相如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秦国要求拿15座城 换赵国一块玉璧,代价是够高的了。如果赵国不答应, 那么错在赵国。如果赵国送去玉璧,秦国不给城池的话, 那么错在秦国了。从敌强我弱的情况看,我们宁可让秦 国担上不守信用的名声。” 赵惠文王听相如分析得有理,眉头舒展了些,转而 问道:“可是派谁去秦国呢?” 蔺相如目光炯炯,语调沉稳地向赵惠文王表示了自 己的决心:“大王,您如果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意担 任这个使者。我去秦国后,秦国给了城池,我就把玉璧 留在秦国;秦国不给城池,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 赵惠文王为蔺相如有这样的勇气十分高兴,就放心 地让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领着一班随从,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秦国 都城咸阳。 秦昭襄王接到赵国使者抵达咸阳的消息,立即就在 章台宫接见他们。 章台宫的朝堂金碧辉煌,却弥漫着森严的气氛。只 见秦昭襄王高高坐在堂上,身旁排列着宫女和侍从,堂 下盔甲齐整的武士分行而立,虎视眈眈地瞪着晋见秦王 的来人。 蔺相如没被秦昭襄王的这一套下马威吓倒,他从容 镇定地登上朝堂,向秦王行了礼,不卑不亢地献上了和 氏璧。然后,退在一旁。 37 中华美德故事(一) 秦昭襄王接过宝璧,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说, 哼,我要的东西,赵国还敢不给?想着,仰头哈哈大笑 秦昭襄王又玩赏了一会和氏璧,然后得意地递给身 边美人及侍从传看。那些人见秦王一脸喜气,都奉承地 呼喊起“万岁”来。朝堂上闹哄哄的,像开了锅。秦昭 襄王仿佛已经忘记割城换璧的事了,一个字也不提,只 管摸着胡子,笑嘻嘻地接受臣下的欢呼。 蔺相如在堂上打量着秦国君臣得意忘形的情景,心 想,果然不出所料,秦王要骗走我国的珍宝了。他眉头 一皱,计上心来,就不动声色地上前几步,指着和氏璧 对秦昭襄王说:“这玉璧上有点瑕斑,请允许我指给大王 秦昭襄王陶醉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正高兴得摇头晃 脑,丝毫没有觉察到蔺相如另有打算,就让侍从把玉璧 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璧来,马上后退几步,一下子靠在一 根大柱子上。他怒发冲冠,目光如电,直视秦王,厉声 斥责道: “大王派人送信到赵国,说是情愿以城换璧。赵王 召我商议,认为秦国是堂堂大国,不会为一块玉璧欺骗 赵国,就派我送玉璧给大王。今天,大王得了玉璧,只 管赏玩,这简直是戏耍我赵国。我看大王根本无意割城 换璧,才取回了玉璧。大王要是逼急了我,我宁愿将我 的头与这块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说道,高举起玉璧,两眼斜视着身旁的大柱,似乎 就要摔璧。 秦昭襄王一见这架势,真被吓着了,赶紧站起身, 38 中华美德故事(一) 叫蔺相如千万别摔,又连声道歉,假惺惺地说道:“先生 别生气,刚才我只顾高兴了。哪里会骗先生呢?”说完, 打了个手势,叫主事的大臣拿来地图,指指点点,装模 作样地把换璧的15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知道秦王是在耍花招,就仍高举着和氏璧。 很快,他想出了带玉璧离开这里的办法。于是,他做出 认真的样子说:“和氏璧是天下珍宝,赵王派我送玉璧来 秦国前,斋戒了五天,很有诚意。大王如果真心换玉璧 的话,也应斋戒五天,然后举行隆重的受璧仪式,我才 敢献璧。” 秦昭襄王眼珠一转,心想,强夺和氏璧看来不行, 不如来软的。反正赵国使者在我这里,还不是网中之鱼! 缓几天得璧不要紧。 于是,秦昭襄王答应斋戒五天,并吩咐手下人送蔺 相如一行到宾馆住下。 在宾馆住下的当天夜里,蔺相如按早已想好的计策, 叫一个机灵胆大的随从化了装,穿了一身不惹眼的破旧 衣服,将和氏璧藏入怀中,让他趁着夜色溜出宾馆,悄 悄抄小路,把玉璧送回赵国去。 五天之后,秦昭襄王果真在章台宫举行了九宾大典, 请蔺相如上堂献璧。 这次,朝堂内乐声嘹亮,喜气洋洋,堂下也没有了 杀气腾腾的武士。秦昭襄王乐滋滋地坐在那里,手捻长 须,等着蔺相如前来献璧。 蔺相如由典礼官引着走进朝堂,他神色自若地向堂 上走去。 到了堂上,蔺相如看秦昭襄王一副迫不及待的神态, 不等他开口,就先发制人地说道: 39 中华美德故事(一) “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20多个君主,没有一个守信 的。我怕受大王欺骗,辜负了赵王的重托,已叫人把玉 璧送回赵国去了。秦国强而赵国弱,大王真心换玉璧的 话,赵国决不敢得罪大王,一定把玉璧送来。现在我犯 了欺君之罪,请大王处置我吧。不过,请大王和各位大 臣好好考虑我说的话。” 蔺相如的话把秦国君臣惊呆了。秦昭襄王万万没想 到,小小的赵国使者竟然敢捉弄他。他与众大臣大眼瞪 小眼,不知怎么办好。 过了片刻,一个性急的大臣跳出来,要叫人把蔺相 如拉去杀头,秦昭襄王已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忙摆了摆 手,阻止了他。秦昭襄王换了副面孔,龇牙一笑,装作 宽宏大量地说:“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了,还伤了 两国的和气。不如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去吧。” 受璧仪式就这样灰溜溜地收了场。 蔺相如安全地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出使秦国,凭着一身爱国正气,挫败了秦王, 保住了国家的珍宝,为赵国立了大功。赵惠文王重重嘉 奖了蔺相如,封他为上大夫。从此,蔺相如成了赵国的 顶梁柱。 屈原自沉汩罗江 “轰隆隆”,一阵雷声过后,一团团乌云追逐着从天 边滚了过来,天色十分阴沉。 江中那只小船上,打鱼的渔父“哗哗”地收起了他 的渔具,把船转了个方向,向江边划去。 40 中华美德故事(一) 渔父向岸上望去,见那个峨冠博带的老人还在芦苇 丛边慢慢走着,还隐约听见老人在在吟唱什么。渔父心 里奇怪,看老人模样,像是个官员,可好多天了,只见 他一个人孤零零走来,来了就这么自吟自唱,有时还仰 望着天空,双手向上伸着,像有满腹心事。眼下天快黑 了,看样子要下雨,老人仿佛还没有离去的意思。 渔父把船靠了岸,拴好船,提起渔具,迎着老人走 去。老人也看见渔父了,向他微微一笑。虽是在笑,渔 父仍然看出了老人脸上饱经忧患留下的痕迹。渔父猜想, 这老人一定有过不寻常的经历。 渔父和老人相互行过礼,交谈起来。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发生在汩(mì)罗江 (在今湖南东北部)畔的一幕场景。 这位老人是楚国大夫屈原,渔父是个隐士。 屈原大夫为什么在这荒凉的汩罗江畔徘徊呢?这话 要从头说起。 那时天下大乱,七国争雄。群雄之中,秦国最强大, 其它六国都感到了秦国的威胁。身为楚国左徒(官名) 的屈原,面对敌国的威胁,他一心想使自己的祖国尽快 富强起来,抵御强秦的入侵。 屈原是个有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的政治家,他博学 多识,极有政治才能。他呕心沥血向楚国国君怀王进献 了许多安邦治国的良策,无论内政、外交,都是楚怀王 的好帮手,深得怀王的器重。 可是,屈原的政治才干遭到了楚国朝廷内一伙小人 的嫉恨,他们要寻机陷害屈原。 有一天,屈原拿了一份重要的律令去上早朝,这份 律令是楚怀王亲自嘱咐屈原草拟的。上朝前,在休息室 4 1 中华美德故事(一) 里,屈原遇见了上官大夫。 上官大夫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他见屈原手里有份 文件,就厚着脸皮要拿去。屈原说,这是怀王要审阅的 法令草稿,还不能公开。上官大夫碰了钉子,心中大为 下朝后,众大臣都散去了,上官大夫还赖在那里。 他走到怀王身边,说有要事相告。怀王问他何事,上官 大夫故作神秘地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对怀王说:“大王, 您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都知道。每一回法令写好后, 屈原都要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功劳,说什么‘没有我 屈原,谁能写得出这些律令’。根本不把大王您放在眼 里……” 怀王本是个小心眼的人,听上官大夫这么一说,也 不去查明是真是假,就怨恨起屈原来。 从那以后,楚怀王开始疏远屈原,屈原无处施展自 己的政治抱负,他眼睁睁看着上官大夫一伙人渐渐得势, 楚国的政治一天天腐败起来。 楚国政治的腐败,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强大的秦国 更加欺负楚国。公元前299年,秦国的昭襄王写信给楚 怀王,约他到秦国的武关(在今陕西凤县)相会,订立 盟约。表面看,是两国友好,其实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秦国是要占楚国的便宜。 楚怀王接到信,心里七上八下,主意不定,就找臣 下商量。 屈原虽被怀王疏远了,但他对国家、对君主还是怀 有一片忠心,他真诚地对怀王说:“大王,您千万别去秦 国,秦国一向对楚国怀有虎狼一样的贪心,我们楚国常 受秦国的欺负,大王一去,要落入秦王的圈套。” 42 中华美德故事(一) 楚怀王一听,正有些犹豫,站在一旁的怀王的儿子 子兰,却不阴不阳地开口道:“父王,别信屈原的话。过 去我们与秦国为敌,结果死了那么多人,丢了那多地, 明摆着我们打不过人家。今天,秦国愿意跟楚国和好, 我们求之不得,怎么能推辞不去呢?” 怀王给子兰说得晕头转向,把屈原的好话当作歹话, 不再理目采屈原。结果,他带了一班人去了秦国。 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埋伏在那里的秦军切断了回 楚国的路。怀王知道事情不妙,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与秦 昭襄王相会。 会见中,秦昭襄王提出要楚国割让土地的要求,楚 怀王不答应,秦昭襄王就把他押到秦都咸阳关起来。又 派人送信给楚国,要楚国拿土地赎怀王回国。 这时,楚怀王才懂得了屈原的忠心与远见,他流下 了痛悔的眼泪。 楚国的大臣们接到怀王被扣押的消息,就把太子立 为新的国君,这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 尹。接着,通知秦国,不答应用土地换怀王回楚国。 怀王在秦国受骗被押,又气又悔,急火攻心,被疾 病缠身。一年多后,他死在秦国了。 屈原眼见楚国朝政一天不如一天,忧心如焚,又听 到怀王已冤死在秦国,他再也压不住心里的义愤。他冒 着遭受进一步打击的危险,向顷襄王讲谏,劝顷襄王修 明政治,广罗人才,整训军队,发展生产,走富国强兵 的路,为怀王报仇。 屈原的举动,引起了令尹子兰等人的嫉恨,他们害 怕顷襄王改革政治,就一天到晚在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 坏话。顷襄王也是个不辨是非的糊涂虫,他听信了子兰 43 中华美德故事(一) 等人的话,大怒之下,就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湖南去 那时的湘南是个蛮荒之地,屈原流放到这里,生活 很苦,可他没把这放在心上,他整天忧虑的是楚国的命 运。想到亲爱的祖国处在亡国的危机中,想到国家的权 柄操在昏君奸臣的手里,屈原的心中有驱不散的乌云。 在流放湘南的日子里,屈原写了大量的诗篇。在这 些诗中,他鞭挞邪恶的小人,颂扬正直的君子,字里行 间充满了对楚国的一片深情。 近些日子,屈原常来汩罗江畔,边走边吟唱自己的 诗歌,倾吐心中的郁闷。于是,便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 渔父从与老人的交谈中,惊异地知道老人就是屈原 大夫。多年以前,他在楚国的都城见过屈原,那时的屈 原是个英气勃勃的中年人,而眼前的屈原衰老憔悴得几 乎被人认不出来了。 渔父感慨地对屈原说:“您是楚国的大夫,怎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青少年美学教育丛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琴瑟箫声2022-07-24 17:46琴瑟箫声[青海省网友]45.121.104.46
    看到有人推荐《青少年美学教育丛书》,我也去找了一本来看看,果然不错!感觉对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情操修养都有很大的启发。
    顶32踩0
  2. 断弦2021-08-22 01:17断弦[陕西省网友]139.170.11.167
    这套《青少年美学教育丛书》真是太棒了,内容丰富而且引人深思,对青少年的美学修养肯定很有帮助。
    顶48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