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让孩子“慢成长”——向您推荐一本好书《孩子你慢慢来》

时间:2020-09-19 16:00:01

相关推荐

让孩子“慢成长”——向您推荐一本好书《孩子你慢慢来》

最初识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是在一次讲座上,当时老师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这是写在龙应台的《孩子慢慢来》这本书封面上的句子。我深深地被它打动了,是呀这是写在龙应台的《孩子慢慢来》这本书封面上的句子。在现实教育和生活中我有没有像龙应台这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然后耐心等待,让孩子慢慢来?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让孩子慢慢来?我萌生了阅读这本书的强烈愿望。

当我将这本书拿到手中时,我发现这本书并不厚,每一篇文字也不算长,叙述的是作者龙应台照顾幼年时的儿子安安和飞飞的那些生动往事。虽用第三人称“妈妈”,但字里行间之中无不浸透着自己对孩子的那份质朴而又浓浓的爱。我的孩子已经12岁了,回想起孩子在成长中日日夜夜,我也在整日忙着为儿子读书、陪儿子一起玩,耐着性子解答他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同时我自己也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回家后还要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备课、准备教具等等的事情,也有时想敷衍一下孩子做自己的事。突然发现,同为母亲,竟是如此相似,所以读起龙应台的文字,感觉是那样的真切、自然而又亲和。

书中的字句较短但都很简洁,写的也大多都是有关孩子成长的事,好多地方情节还不完整,再加上其间夹杂着的那些照片,给人的完全是一种随笔和生活残片的映象,但或许就是这份没经过刻意的修剪,才使得书里边的文字显得非常真实而又让人感慨颇丰!

书的封面是一张彩页,抓捕的是孩子在铁轨上细心步行的内容,照片配出的文字是“长长的路,你慢慢地走”。可铁轨给出的长度并不长,与其相适应的是那落了满地秋叶的金黄。这样的场景,如果放到我们常人的眼中,抓捕(不,是刻意安排)的是:铁路很长很长,一直要消失到视线的最末一段,孩子则故意凝视着远方,喻出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境。错了,我们都错了!这一张照片就够我们来细细的寻味了,它在告诉孩子也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位读者:在人生的旅途,每一段没必要注视那么远,每一段不需要都去拼命赶路,一定要看清脚下正在走的,且还要懂得边走边欣赏风景、边走边懂得享受风景的快乐!这样的要求不低,但却很实在。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就像安安说的,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多么简单朴素的家庭真理啊!!

在书中的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从孩子的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虽然还不能人语,但已会咿呀做声了,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也就是龙应台独特的教育艺术:慢与爱。

在读过这册小书我逐渐意识到,也许不单是龙应台一人,几乎所有那些挥斥方遒的文字背后,其底色都是对人世殷切的爱。无论在表面上如何被人认作是桀骜不逊的,是不屈不挠的,他们都乐于退到一个安静的角落,确认自己和人最亲密的关系,描述自己和生命最微妙的温柔,就像龙应台陶醉于在书中把自己称为“妈妈”一样。

目前越来越多的“神童”涌现出来,其背后是愈演愈烈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夹杂着家长那一份难以自拔的焦虑感。教育部日前印发了《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明确指出“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突出强调的是,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要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但“孩子放慢脚步会否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最大的担忧。在这个什么都是以“快”来作为衡量标尺的时代,我发现我们家长也好还是老师也罢,都被这标着“快”字的列车拖离了方向,早已失去了对“慢”的解读和敬重。“快点!再快点!”成了我们日常口头对孩子的要求,什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的学习就是为明天的生活做储备”等让人难以承受的话语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字——快!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现在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中我们教师大多有的只是匆匆的脚步和沉重的呼吸,每天在忙不完的疲惫中根本静不下心来去端详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脸和一颗颗稚嫩的心。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里也曾提出这样观点“教育是慢的艺术”,今天和着这本书看来,这样的提法看似无心,而实质有意。“慢”看似要消耗更多的时间,但它却迎来了对生命个体的敬重:教育应该要以尊重生命为前提、要以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着健全发展的可能性为前提;教育必须要接受差异的存在,因此,对人过早下出判断的教育是不幸的,某个孩子此时看去“平平”,甚至“愚钝”,但并不等于他终身平平或愚钝,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等待”,“等待”自然而然就成了“慢”的教育!很不希望看到我们的教育打着“爱”的名义,扮演的却是杀戮或者帮凶的角色!

很喜欢书底那最后一抹文字:“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读完《孩子你慢慢来》,感动于其中母亲对孩子细腻的呵护与理解,那种出于对天性的怜爱、对生命的尊重、对血缘的责任,让滚滚红尘中的狂热与浮躁变得微不足道。同时也懂得了“慢”的内涵:我们做母亲的尤其是做教师的,应该有理由静下心来,慢慢地陪着孩子们走,一路慢慢地领着他们欣赏和享受,耐心等待着孩子们的长大,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爱!这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让孩子“慢成长”——向您推荐一本好书《孩子你慢慢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梦璃2022-07-24 00:38梦璃[山西省网友]203.28.10.127
    这个建议太棒了,现在的孩子都需要更多的轻松和自由,这本书一定能帮助他们。
    顶9踩0
  2. 最炫民族风2021-08-21 20:19最炫民族风[天津市网友]120.64.6.99
    这本书真是太有用了,让孩子能够以轻松的方式健康成长,我一定要给我的小孩看。
    顶4踩0
相关阅读
孩子成长故事范文

孩子成长故事范文

幼儿在家成长故事怎么写

2020-08-29

孩子成长故事范文

孩子成长故事范文

幼儿成长故事怎么写

2020-08-30

2020广东省寒假读一本好书 善的故事: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美德故事价格 品牌 报价

2020广东省寒假读一本好书 善的故事: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美德故事价格 品牌 报价

让孩子受用一生美德故事读后感

2012-06-23

2020广东省寒假读一本好书 善的故事: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美德故事价格 品牌 报价

2020广东省寒假读一本好书 善的故事: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美德故事价格 品牌 报价

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美德故事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