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时间:2020-09-21 11:24:02

相关推荐

《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是我园在“十三五”课题期间独立承担的延安市规划课题,于2017年6月正式立项,6月进行了课题开题论证,课题进入实施阶段;经过近12月的研究实践,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现就课题开展情况做一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行为的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真正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重视了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园处于城镇结合处,来我园就读的大多是农村的幼儿,由于家长们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弱,幼儿在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如:不懂礼貌、乱扔纸屑等等。老师们再三强调,总是不见好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幼儿主动发展。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抓起。幼儿时期孩子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听故事,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童话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儿童早期的故事教学,并把故事作为稳定幼儿情绪,促进幼儿语言、智力发展,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手段。故事是幼儿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以及表现和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它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很大的作用。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经常给幼儿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是否与我们的一日常规紧密联系,是否是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老师所讲的故事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益处,甚至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危害,那我们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如何选择故事是我们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从“有益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在各类故事书中寻找合适的故事,通过筛选和整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帮助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故事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1.故事让孩子打开智慧的窗户, 增加了孩子的知识性。 为什么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呢? 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故事的内容情节除了趣味性, 本身还具有知识性, 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对于幼儿,没有再比故事更为重要的了, 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 这个世界对他是个无所知的世界。” 为了使儿童认识世界, 增长见识,最好的手段就是讲故事。 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培养了孩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些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

2. 故事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心灵伙伴, 故事中有很多的好的思想和正确的道理, 可以正确指导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孩子通过故事可以学到故事里面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丰富了孩子的词汇,进一步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而且在学习故事过程中孩子可以美化心灵, 陶冶情操, 提升了孩子高尚的情商。

3. 故事是孩子想象力的源泉,促进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列宁说: 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故事, 任何童话故事中都有它现实的成份。”孩子通过听到的故事转化为想象的画面, 这一过程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老师的循循善诱则点燃了孩子智慧的火种,让各种不同的思维互相交叉互相影响, 不断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既然故事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进行一个故事教学活动时, 要一切以孩子作为出发点, 包括活动目标、 活动内活动思想等, 全方位去思考设计整个故事教学活动,在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的同时, 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高。

(二)目前故事教学在语言活动中比较常出现的问题。

1. 老师主动地教, 孩子被动地学。目前大部分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老师讲故事, 孩子安静地听故事, 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 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 就这样变得枯燥乏味, 老师代替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很被动地听了故事,预期的故事教学目标效果没达到, 更别谈孩子的语言发展及其行为的培养了。 整个故事教学中, 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而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很大程度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孩子的参予过程的形式过于单一, 可能很多老师认为语言活动就只是限制于语言领域,其实语言活动和其他领域如:音乐、 美术、 体育是相通的, 只有把语言活动和其他领域相结合, 才能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 更加生动, 孩子参予锻炼的机会就更多,更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 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不实际。 在进行活动之前没有整体把握好活动的目标, 没有很好地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 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孩子的实际活动水平,造成整个活动脱离实际, 没用实在的教育意义, 造成孩子不容易理解接受, 孩子的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经验上, 教育一旦脱离实际,就会使整个活动失去想象的空间, 变得乏味起来, 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4. 教具准备得不够充分教具准备得不够充分, 老师缺乏创新的概念, 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听音乐、看图片, 模式不变的教学活动设计,没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予的积极性不高, 造成孩子学习的成效不大。

(三)故事教学中比较常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如下:

1.自我感受法:指幼儿自主讲故事、自己观察、 自我感受,获得图书信息的方法, 重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让幼儿获得有序讲故事的经验。此方法经常在集体讲故事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和师幼共读时配合使用。2、

2.师幼共读法:指教师和幼儿一起翻阅故事书,通过教师有序地讲读帮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方法。 此方法重在教师良好示范讲故事的演示, 生动活泼的讲解和开放互动的提问的运用, 促使幼儿理解图文对应,明白符号与文字关系转换的重要方法。

3.悬念提示法:即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在图书故事情节发展的精彩处 (或关键点),突然打住, 促使幼儿去想象和猜想,引发幼儿的讲故事期待的方法。 此法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预期能力, 更有助于幼儿阅读故事兴趣的形成。 可运用在每天半小时的亲子共读和幼儿阅读角色活动中, 也可以在集体阅读过程中使用。

4.问题设疑法:在开展故事活动之前或阅读故事过程中,教师或幼儿提出一个难题情境,促使幼儿去阅读和思考的方法。 如, 带幼儿外出散步后, 幼儿提问: “为什么有的树到冬天要掉叶子, 有的树却不掉叶子呢? ”教师可先不回答,提议幼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这样做,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并理解图书信息。

5.体验表现法:即指在故事讲述活动的结束阶段或延伸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 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方法, 重在幼儿生活经验与故事内容的充分结合, 有助于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经验 的迁移和积累,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如故事《猫医生过河》 一书后, 让幼儿扮演故事书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6.讲读法:指幼儿在讲述故事后,向教师和同伴讲述自己的讲故事感受, 重在帮助幼儿把视觉的视图活动和听觉的读图活动结合起来, 其特点是把观察、理解和表达充分相结合, 在指指认认、说说讲讲中达到讲述故事的目的。以上方法不是孤立的, 可互相结合、 相互渗透、 交叉运用, 以达到故事讲述活动生动、 有益、 愉快、 高效的目的, 促进在幼儿故事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课题的涵义、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涵义:

幼儿故事教育是指通过选取适合幼儿的语言内容和活动方式,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等语言能力,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主题综合教育是指以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和“单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通过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育过程的一种课程模式,其教育内容、手段、过程具有综合性。幼儿语言综合教育是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新观念: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全语言的观念,以主题综合教育为实施途径,将语言教育渗透与交叉到各个领域之中,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身体动作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理论依据: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2.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

3.研究全语言教育的专家古得曼提出,实施全语言教育,最好是按照主题安排学习区,让儿童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各领域的知识,同时将语言的学习统整到主题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使本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法,具体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调查统计法:在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调整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二)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以主题为核心,以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线,设计并开展讲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加以反思,协调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总结积累实施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经验和方法。

(二)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表现进行个案跟踪、记录、分析,从而找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文献资料法:借助有关主题活动、语言活动研究、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五)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在主题活动中对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运用能力、早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

(六)经验总结法: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四、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子长县幼儿园《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案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制成了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个版本的园本教材。

我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故事对幼儿行为习的养成及研究”,包括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园?有哪些教育价值?如何把故事资源合理运用到课程研究内容中来?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以及不同领域教育的特点,音乐故事、家乡故事、绘本故事,作为内容,既突出民族特性,又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以调查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总结,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我园发展的课程内容模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课题工作报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LeeGaby2022-07-16 15:27LeeGaby[黑龙江省网友]163.53.160.145
    我对这个课题报告的研究成果非常期待,希望可以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顶10踩0
  2. 下世纪的苏妃妃2021-08-19 01:25下世纪的苏妃妃[山东省网友]203.161.192.182
    这个课题报告真是太有意思了,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很大帮助!
    顶10踩0
相关阅读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的影响

2020-08-14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大班幼儿教育故事案例与体会

2020-09-25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实践研究》  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实践研究》  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的影响

2020-08-14

《大班幼儿中“故事”对行为能力形成的影响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大班幼儿中“故事”对行为能力形成的影响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的影响

20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