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时间:2020-09-23 18:00:01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柏举之战的故事。

千里跃进大纵深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中有: 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这里所说的 西破强楚,入郢 一事,就是春秋末期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爆发的着名的吴楚柏举之战。

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的的一个国家,原本是楚的属国,吴君寿梦时开始崛起。晋国为与楚国争霸,采取联吴制楚之策,派楚国亡臣巫臣带着一队战车来到吴国,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军由此而学会了车战。此外,吴国与晋国交好后,经济、文化也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吴君寿梦慢慢萌生了走出国门的意图,自号吴王,欲与门外的南方大国楚国在疆场上一试。公元584年,吴军新编水陆大军齐出,一举攻下楚国淮河重镇州来。此后近七十年间,双方先后发生过10次大规模的战争,几成世仇。在这10次战争中,吴军全胜6次,楚军全胜1次,互有胜负3次。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吴王阖闾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他即位以后,立志称霸天下。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良吏治。他整军经武,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大军事家齐人孙武为将军,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使吴国出现国富兵强的势头。

孙武可是个人才。他是齐国人,自称是东海一小农,他是应吴国大夫伍子青的邀请,南下到吴国来的。他的兴趣是研究兵法,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他这次所以答应做地位显赫的大将,一是想助老朋友伍子胥一臂之力。击败楚国。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因父亲和哥哥被昏庸的楚平王所杀,逃难到吴国已有十多年,天天不忘要复仇。孙武答应做大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已写成一部兵书,这部书有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等13篇。他很想在实战中检验一下,看看这些兵法在战争中效果如何,有没有需要补充和提高的地方。

吴王拜孙武为大将后,设盛宴庆贺。酒席间,吴王说: 我平生之志,就是要称霸中原,让咱们南方人扬眉吐气,而楚国自特地盘大,人口多,处处和我作对,所以,要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必须击败楚国。另外,伍大夫一门忠良,为楚平王治国保疆立下汗马功劳。可恨楚平王听了奸巨费无忌谗言。杀了伍大夫父兄不算,还要斩草除根,追捕伍大夫。可怜伍大夫为了躲避追杀,逃到我们吴国,过昭关时一夜急白了头发。我一定要替伍大夫报仇,踏平楚国。不知孙将军对伐楚之事有何考虑?

孙武说: 楚国我们一定要打的。不过,迫害伍大夫的楚平王己死好几年了,继位的楚昭王精励图治,国力强大,如果轻易出兵,我们很可能会失败。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百姓的生死,需要考虑周全,经过周密思考后,才能决断。一般人以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武力,其实不然,胜败依武力决雌雄,这是下策,不战而胜才是上策!

吴王感到奇怪,问: 打仗就是两军对阵以决胜负,不战如何决胜负呢? 伍子胥也弄不明白,催促孙武道: 你有什么高招,快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孙武微微一笑说: 胜利之道,有四种手段。第一,伐谋,就是事先探明敌人的意国,先发制人,以求精神上压倒对方,使敌人丧失斗志,从而获取胜利,此法为上策。第二,伐交,就是详细研究敌国有哪些同盟者,粉碎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从而削弱它的力量,此法为中策。第三,伐兵,即战争,用武力取胜,属下策,第四,伐城,攻城得胜,由于敌人坚守,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取胜,这是下下策。

伍子胥说, 我明白了,攻打楚国,以伐谋和伐交为主,辅之以伐兵,对么? 吴王也来了兴趣,问: 这伐谋和伐交,到底该如何做呢?

孙武说: 削弱敌人有许多方法。比如,我虽强,但故意伪装成弱小,使敌人轻视我,丧失对我的警惕。再比如,利用奸细离间敌人的重要大臣,使之窝里斗。这些办法都属于伐谋策略!

伍子胥连称这手段高明,他又问孙武: 伐交当如何做呢?

孙武说: 说具体的吧,现在,楚国与唐、蔡两个小国结成同盟,如果我们攻楚,唐、蔡二国一定会出兵帮忙,和我国作对。所以,我们要使用外交手段拉拢唐、蔡二国,这就是伐交之策。一旦唐、蔡二国保持中立或反过来帮我国去攻打楚国,楚王就招架不住了!

吴王和伍子胥连声称好,佩服孙武的智慧和深谋远略,决定依计而行。

机会终于等到了。他派到楚国的奸细回来报告,楚大臣囊瓦得罪了唐、蔡两国国君,他们很怨恨他。

事情是这样的。唐、蔡两国,每年都要向楚国朝贡一次。今年,唐侯带了一匹千里名驹,蔡侯带了一件狐皮制的珍贵战袍,前往楚国献给楚王。囊瓦欲得这二件宝物,竟然派人在半途将两人阻挡,既不让他们去见楚王,又不让他们离开楚国。唐侯手下有个小头目,头脑比较灵活,心想何必为一匹马而让主人不明不白地滞留在楚国呢,半夜里偷出千里驹,献给了囊瓦,说: 我家大王,称赞你德高望重,特令我献上千里驹! 囊瓦立即放了唐侯,让他回国。蔡侯得知唐尹脱身的办法后,便也将狐皮战袍送给了囊瓦。蔡侯离开楚国边界时,气哼哼地说: 太欺侮人了,我虽为弱国之君,但总有一天,我要过边界杀了襄瓦这个老贼!

孙武立即以吴王的名义,给蔡侯送去一件狐皮战袍,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听说楚右令尹夺了大王心爱的狐皮战袍,我感到震惊。楚虽为强国,囊瓦不过是一个臣子,蔡虽为弱国,大王你是堂堂一国之君。当臣子的怎么可以对君王强取豪夺呢。我也是一国之君,对囊瓦的行为非常气愤。特送狐皮战袍一件,以示慰问。蔡侯看了吴王的信,不禁流出了眼泪。心想,楚国是强国,吴国也是强国,还不如和吴国结盟呢。

战争背景

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的的一个国家,吴君寿梦继位后开始崛起。晋国为与楚国争霸,采取联吴制楚之策,派楚国亡臣屈巫带一队战车来到吴国,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军由此学会车战。吴国与晋国交好后,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寿梦便自号吴王,与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公元前584年周简王二年,吴军新编水陆大军齐出,一举攻下楚国淮河重镇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此后近60年间,双方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十次战争中,吴军全胜六次,楚军全胜一次,互有胜负三次。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吴国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阖闾继位后,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齐人孙武为将军,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使吴国出现国富兵强的势头。

楚国是南方大国,春秋以来吞并的诸侯国最多,但自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楚昭王即位后,不仅内政腐朽,而且又与周边国家如唐、蔡等国不和。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在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后,想趁机大举伐楚,但孙武认为楚国实力仍很强,便进言道: 楚国是天下强国,非徐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经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伍子胥也劝吴王道: 人马疲劳,不宜远征。 并献策说: 现今楚国内部不和,我军如用一部人马出击,楚军必定全军出动,等楚军出动后,我军再退回,这样经过几年后,楚军必然疲惫不堪。那个时侯,便可考虑大举伐楚。

吴王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骚扰楚军。当吴军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即派大军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时,吴军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扰楚国达6年之久,吴军先后袭击楚国的夷今安徽省涡阳县附近、潜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等地,致使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楚军将士疲于奔命,斗志沮丧。

战争影响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吴国在经过6年的 疲楚 战略后,一举战胜多年的强敌楚国,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空前的创伤,从而使吴国声威大振,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战争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长江之韵2021-12-04 05:59长江之韵[山东省网友]43.227.207.103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是让人感慨万千历史悠久英雄辈出令人敬佩!
    顶2踩0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历史军事故事

2020-06-23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关于军事的历史故事

2020-06-23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关于中国历史战争的故事

2020-07-18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历史故事

2020-07-18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军事历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古代战争小故事大全

20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