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3个大牛故事告诉你 高情商是如何修炼出来的

时间:2020-09-24 04:12:01

相关推荐

3个大牛故事告诉你 高情商是如何修炼出来的

我关门的做法起初是身体已经进入餐厅,用手继续拉着门,缓冲一下,关门的声音就小得多。后来习惯了,进门之后,有时用脚抵住门,也起到缓冲作用。由此,我断定我的情商是比较高的。

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当我观察到上述现象的时候,我隐隐的感到了情商优越感。

北大厉害的人很多,比如,一入学的时候我就发现对面上铺的熊哥床边书架上有一本泡利的《相对论》,这样的书即便修完大学普通物理,甚至修完本科四大力学,读起来仍然是十分吃力的。而这显然是他高中时就读过的了。

智力上有明显提升不容易,相对而言,提高情商似乎容易得多。

毕业之后,我才见识到真正的高情商。

几年前我曾有机会近距离的和业内一位一流学者交流,他那时已经是77岁,是工程院院士。我当时作为项目参与者,执行者,要经常去拜访他。简单的来说我是找先生领任务去了。

我那时博士刚刚毕业,正在进行博士后研究,按照学术辈分来说,先生比我高三辈,也就是说我应该是他学生的学生的学生。我第一次有机会一个人去拜访他,就让我难以忘怀。

工作处理完毕之后,先生和他的助手,亲自送我到电梯门口。一路上,我一再谦让,请先生回办公室。但先生微笑着,一边跟我交谈,一边继续前行。我步入电梯间,他依然是朴素的微笑,向我挥手。直到电梯门关闭前的那一刻,我仍然能看见他的笑容,以及他注视我的眼神。他原地未动,甚至都没有转身。

这一幕在我的大脑中徘徊良久。我对这个情景不大想得通。理工科的人读到研究生,都知道院士的社会地位和繁忙程度。我想不出这么做有什么必要。但眼前的这位先生就是这么做的,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

我本以为,这是最初接触彼此不熟悉的时候是这样。但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从那之后的每一次都是如此!

随着项目的深入,我成为先生的常客,有段时间甚至成为他的半个助手。在那段时间里。我看到,每一位客人都是同等礼遇。根据我有限的人生履历,我能感觉到,许多来拜访先生的人,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还是其他类型的合作者,他们对先生的尊重,已经不再是学术地位,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的尊敬。

因为和这位院士相识,于是我又有机会接触另外一位业界前辈。这位前辈当年66岁,刚刚从领导岗位退休。他在他的领域也许已经不能用“一流水平”这样的词来评价。

近乎同样的经历,我有机会经常去他的办公室拜访他。但是,这位先生和那位院士的风格完全不同。他常年抽烟,我也抽烟。所以,聊的话题常常天空海阔。

我甚至有机会每天去他的办公室,或者因为工作,或者纯粹是请教。我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包烟,有时是满的,有时不满。但是,我们聊天的时候,从来没有遇到过烟抽完了时候。有时候,我带的烟抽完了。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我的口袋里一定多了几包烟。

后来我听到另外一位前辈说起他,“为官四十年,没有人听到他关门声。”我这才回忆起来,我每次离开他的办公室,确实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关门的声音。从来没有。

有一次,我帮他整理一份紧急资料。从晚上10点开始,在会议室里用笔记本电脑操作,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他一直陪着我。时不时的讨论工作内容,偶尔休息的时候,抽烟聊天。没有边际的聊天,没有任何学术范围。

我随便提到任何一个疑问,无论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还是很玄的想法,他都愿意跟我讨论,讲述他的思考和经历。

从那之后的好几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回忆当年的场景。我一直想不出,如何形容当年的那种感觉。因为,从常规的科学研究,或者从常规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来看,这些不但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即便是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这些场景都属于罕见的。

直到有一天,我想起物理学家薛定谔在《自然与古希腊》里描写的一段场景,有关著名的原子论者、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生活片段。

可以设想,来自雅典学校的一位年轻学者假期访问阿布德拉Abdera时(要小心不被他的师傅知道),受到了睿智的、远道而来的、世界闻名的老先生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的接待。

他向德谟克利特请教关于原子、地球形状、道德行为、神和灵魂不朽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老先生都没有回绝。

你能想象今天的师生会有这样一种内容庞杂的交谈吗?不过很有可能,许多年轻人的头脑中会有各种类似的——应当说是稀奇古怪的——疑问,他们愿意与信任的人讨论所有这些问题。

可以设想,来自雅典学校的一位年轻学者假期访问阿布德拉Abdera时(要小心不被他的师傅知道),受到了睿智的、远道而来的、世界闻名的老先生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的接待。

他向德谟克利特请教关于原子、地球形状、道德行为、神和灵魂不朽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老先生都没有回绝。

你能想象今天的师生会有这样一种内容庞杂的交谈吗?不过很有可能,许多年轻人的头脑中会有各种类似的——应当说是稀奇古怪的——疑问,他们愿意与信任的人讨论所有这些问题。

这段话当然包含着对德谟克利特的敬仰,其敬仰不限于学识,而是对学问、对人的态度。这段话还包含着一个普遍规律:人们只愿意与他们信任的人敞开心扉。

而人与人之间最难的就是信任。破坏信任很容易。但建立信任,却只能通过点点滴滴。

博士后期间,我的妹妹正在读研究生,给他的导师当助手。他的导师是教育学院院长。因为这样的联系,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能够跟这位院长交流起来。然后有机会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做了一个小报告。

从那以后,交流更多了,彼此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位院长50多岁,少数民族,一路奋斗过来,有许多人生故事,儿子已经上大学,自己常常骑自行车上下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跟我是同乡。每次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他都会给我带一些小礼物。

这些小礼物都很有特点,有时是出差有时是出国带回来。起初,我误认为,这又是初次见面的礼节。后来发现,居然每次都是如此。

当我发现这个事实之后,我感到惭愧。然后我想怎么办。我的办法就是,每次约好聊天吃饭之前,我都会做一些准备。把最近对教育的思考简明扼要的梳理一番,聊天的时候当做外行人士的奇谈怪论。但聊起来的时候,我又惊讶了。

这位院长讲述了他跟美国的学者、丹麦的学者和俄罗斯的学者交流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了跟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交流的故事,包括两次互访活动。

他讲述这些经历的时候,特别提到一个观点:教育的创新往往是教育学界以外的人士推动的;特别是理工科背景的人,对教育学有特殊的贡献。这当然包含了对晚辈的鼓励,但又绝不限于鼓励。

这三个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此前,我从未见过,如这三位先生一般的待人处事方式。我甚至不曾想到过,有人能如此待人。所以,我一直试图对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

有一天,我跟一个发小儿打电话聊天。他在我家乡的一所医院当医生。比我大两岁,社会经历比我丰富,人生道路比较坎坷曲折。我们不定期的打电话畅谈。那天我们谈到了学问。

他说了一句话,“做人和做学问是一回事儿。如果看不出一个人的学问如何,看他做人就能看出来。做人有多高,学问就有多高。”

此前,我对“做人”这个词一直持悬置态度。在我的口中从未说出过这个词儿。一方面,我承认这个词是有实际含义的,客观上存在。

另一方面,我对这个词儿有些反感。因为,凡是提起这个词儿,其场合似乎都是在教训人,有教条成分。

但我这位医生朋友在说起他的观点,提起“做人”这个词儿的时候,我却没有感到反感。想到我曾遇到的这三位先生,我发现,他的观点恰好解释了这三位先生的行为特征。

我不知道“做人有多高,学问就有多高”是否适合西方人,是否适合所有人。但是,我确信,有些人确实把这两件事当成了一件事儿。

甚至,我相信,有些人会秉持这样的原理:做人有多高,事业就有多高;做人有多高,人生就有多高,等等。

严格来说,他们都不是我的老师,但却胜似老师。想起多年前高中时代背过的一句名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也许他们不曾读过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那句话,“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或者类似的内容。但我相信,他们已经直觉的把握了这些人性特征,以及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的需求。

以前研究过一段时间蒙台梭利教育。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说,她的学校的最大特点是,对儿童的尊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亲身见到过的这三位先生可以说,对其他人的尊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情商这件事儿并不复杂。只不过是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包含对方的视角,兼顾对方的种种感受。

更简单来说,他们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人和事。真正的难度在于,事事如此,始终如此。

至今,我依然无法准确的说出如何提高情商。我也没有彻底明了,以上提及的三位先生如何达到如此的情商高度。

但要用一个词儿来概括的话,是这样的,他们把积极关系的建立始终当做人生的“修炼”。他们的年龄不同,领域不同,甚至是不同的民族,但与之相处,最大的共通点是,一团和气,如沐春风,并油然而生敬佩。

有一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跟我那位当医生的发小见面长谈,不限主题,天空海阔。

那次,我们依旧谈人生,特别聊了犯过的错误。他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的是,认错。

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又来就诊,说她的毛病又犯了。我那发小儿跟她说,我之前跟您说过,这药得持续吃,即便症状有缓解,也要继续吃。说到这里,他停住了。他说,我的确第一次的时候跟她说过同样的话。但是,老太太没有照做。你说,我能怪她么?不但不起作用,而且起到的都是副作用。

这是我的责任。如果她没有照做,那只能说明我没说清楚,没有在第一次把原因清楚的告诉她。如果她记不住,我就应该给她写下来。

第二天,我见到我表哥的时候,聊起同学见面,顺便说了这个故事。我表哥很惊讶:咱家有这么好的医生?我说有,你见过的。

那些值得敬佩人,在待人上对自己是严苛的。

也许我尊敬的那三位先生,在青年时代也经历过我那发小一样的历程,后来逐渐成为修为、涵养。然后,得道多助,在他们的特定人生旅程达到相当的高度。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有新的感悟。人在任何方面所达到的高度,终归是高度的自我控制(或者自律)的结果。

那么,既然情商的原理并不复杂,通过自我控制、照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达成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与一个人取得的任何成就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3个大牛故事告诉你 高情商是如何修炼出来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咫尺天涯2022-11-15 15:27咫尺天涯[甘肃省网友]203.31.220.89
    3.这些故事真实励志让我更加相信高情商可以通过努力获得。
    顶6踩0
  2. 那人,那事,那回忆2022-02-27 19:42那人,那事,那回忆[辽宁省网友]203.31.225.103
    @我不相信2.完觉得自己也可以努力修炼情商成为更好自己。
    顶2踩0
  3. 我不相信2021-06-11 23:57我不相信[天津市网友]144.123.216.40
    1.这些故事真很鼓舞人心让我对提升自己情商有了更深认识。
    顶7踩0
相关阅读
20除以 4 商是多少?

20除以 4 商是多少?

20除以4编故事怎么编

2020-07-15

微商是传销吗 微商现在还能做吗?

微商是传销吗 微商现在还能做吗?

如此高的活跃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人群随着活跃流量而来,借着微信平台做起了社交电商

2016-09-15

20÷4=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平均分 每份是。

20÷4=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平均分 每份是。

20除以4编故事怎么编

2020-07-15

20÷4=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平均分 每份是。

20÷4=5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平均分 每份是。

20除以4等于5编故事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