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普利策获奖作品告诉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普利策奖 特稿卷书评

时间:2020-09-24 04:36:01

相关推荐

普利策获奖作品告诉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普利策奖 特稿卷书评

文/刘西楚

白岩松说,一个好故事,从内容层面上看,包含人和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很重要的一项——细节。

好的细节,会在聆听者产生倦怠的时候,将他再次带入故事。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看过普利策奖作品,你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还能这么有趣?但等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或许你还会追问一句:为何那些充斥着“主旋律”的只有口号,那些最打动人的细节到哪里去了?

下面我们就从这篇以细节取胜的普利策获奖作品说起吧。

1.

这篇报道名为《艾滋病在哈特兰》,作者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先驱报》的记者杰奎·巴纳钦斯基。记者深入故事主人公的公寓,对生活在哈特兰乡下的一对同性恋人,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采访,直到他们因艾滋病去世为止。

最后,杰奎·巴纳钦斯凭借“细腻动人的细节和丰富的内容”,获得了1988年美国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最佳特稿奖。

就像作者开篇导语所说,“已经有很多文章写过逼近艾滋病人的死亡了,但少有文章提过他们在临死前的生活。汉森和汉宁森想改变这种局面。他们敞开心扉,向人们讲了从生到死的整个故事。”整个故事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只有最后一部分写到汉森死后的种种情景,其余笔墨全放在汉森跟艾滋病作斗争上。

“…但诊断结果只报告了故事的一个方面——死亡的那一方面。诊断结果没能说明人所做的努力。汉森在农村生活,曾参与过旨在维护地球和平的运动,现在,尽管他被确诊为艾滋病,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不管这未来有多短。”

2.

爱,好故事的灵魂

“截止1981年,美国已经确诊了36000例艾滋病患者,明尼苏达有210名,汉森就是其中之一。”长久以来人们关心的只是艾滋病患者数据的变化,如果说有人关心那些患者也只是想满足八卦的心,以及助长自身的优越感。少有如杰奎·巴纳钦斯基一样,如此近距离地去关注他们的生前。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是富有爱心的。

报道中通过细节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汉森与汉宁森如普通情侣般的爱情;汉森对生命的热爱;老汉森对儿子深沉含蓄的爱;汉森母亲和姐姐对汉森包容尊重的爱。——这些个爱就是抽象阶梯的顶部(关于抽象阶梯会在文末交代)。

3.

细节,拉近读者与当事人的距离

好故事的标准很多,其中一个是能让读者产生共情。而生动细腻的细节,会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通过作者的描述,仿佛远在异国的当事人就住在你家隔壁,你能“看到”他所看到的,能“听到”他所听到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使读者与当事人有了关联感。

“小小的快照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还沾上了墨水。照片上两个穿着T恤衫和灯芯绒裤的人站在围墙前,满是肌肉块的胳膊互相搂着对方的肩膀,远处田野里一头牛望着他们。照片曝光过度,但效果还不错,看上去好像1982年夏天的阳光太强了一些。”

这段是描述汉森生病之前的模样。短短100字左右我们就知道了汉森和汉宁森的外貌特征,他们拍照时的背景,照片的新旧度。同样也为接下来叙述汉森生病后的模样,作鲜明的对比。

“炎热的夏夜,他和汉宁森睡在门廊楼梯上的一张双人床上。房间因为有了树荫而凉快,不断有微风吹过房前。他们能看见邻居们进进出出:白鹭、苍鹭、加拿大鹅,它们在池塘里嬉戏。附近树上有猫头鹰,一只猎鹰在屋檐下搭了个窝,黑夜中,有小鸟为他们唱歌。”……“那年正是选举年,狄克正竞选国会议员。当他出去竞选时,我会点起蜡烛,等他回来。对他来说,开车回来,见到蜡烛光,是一个温馨的信号。”

通过这段细节描写你有看到了什么?你会忘记他们同性恋者的身份,只是艳羡他们温馨的生活。说不定还会想起某年某月,你和你的TA一起立黄昏,互问粥温否。

“汉森这晚很平静,看上去心烦意乱。病房电视机里放棒球比赛,他喜欢的投球手丢了分,但他一点也不感兴趣。夜里他起过一次,吐得很凶。但他闭口不提呕吐、头痛的事。”

这里特地提到了棒球比赛,透过这个细节我们能感受到,病魔似乎已经把汉森制服了。让他连最喜欢的棒球比赛也无暇他顾。

像这种细节在文中处处可见。如果你还不会写现场,就从你能看到听到的细节下笔吧。

4.

原话,引述当时人的原话

没有什么能比当事人的原话更能体现他性格的了。

文章第二部分着重描写汉森关于“人性的测试”。作者大量采用受访者的原话。通过他们的原话,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汉森的不用面孔。

比如父亲老汉森是一个政治积极分子,思想较为开放,他用“从不正面跟儿子谈男同以及艾滋病”,全然接受汉森;姐姐玛丽虽不同意汉森公开病情,但依然选择尊重他的选择;哥哥格兰特则摇摆不定,一方面不愿抛弃弟弟汉森,另一方面又默许妻子对汉森的行为等等。

汉森用朴素的话说:“农夫能成为彻底的乐观主义者。每年收获的东西总比播种的多…”

每年收获的东西总比播种的多。——简直是哲理。

“我要尝遍果园里的果子”,汉森说,“我有一些真正的特殊关系,但如果他们要把这种关系只限于我们之间的话,我就会感到不快,因为那样离我太近了。”

我要尝遍果园里的果子。——多么像《创世纪》中亚当跟夏娃的话啊。显然我不赞同汉森的观点,我始终信奉“执子之手,与子白首”。

汉森的这句话翻译成现下流行的话就是,“人生要有多种不同的尝试(这里的尝试指的是性)。”所以,人性的弱点再过2000年也不会变。

“整个治疗过程也是场任性人性的测试,测试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同类,”汉森说。“如果我们抛弃了他们、隔离了他们,这是一种选择。但我们也可以进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安慰和治愈的希望,这也是一种选择。””

汉森把自己艾滋病的病情公布于众,看作是对周围人“人性的测试”。无疑体现了汉森强大的内心以及超前的做派。

“格兰特是一名海军里的机械师和老兵了,每年接受两次艾滋病检查。他说,在他看来,艾滋病不是人们的性别喜好。狄克对男人有兴趣跟我对女人有兴趣一样,我能理解他。”他说。

格兰特作为一个军人的气质跃然纸上。

5.

抽象阶梯,最好用的讲故事工具

这里就要引出一个概念——抽象阶梯。

该理念是由美国作家S.I.早川在《行动的语言》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S.I.早川写到,所有的语言都存在于阶梯上。

最概括或抽象的语言或概念在阶梯的顶端,而最具体、最明确的话语则在阶梯的底部。在讲故事时,我们在阶梯顶端创造意义,而在底部去做例证。

《艾滋病在哈特兰》就采用了这种布局方法。

抽象阶梯的顶端:汉森作为男同和抗争艾滋病的“战士”,以及整个社会大背景、宗教和汉森家人对于汉森的所作所为,所表现出来的三观。

抽象阶梯的中部:同性恋者、艾滋病。

抽象阶梯的底部:既典型又具代表性的艾滋病患者汉森与汉宁森。

这让我们看到了“抽象阶梯”的三要素,就是顶端的意义、中部的连接和底部的举例。当我们在阶梯的顶端创造了意义,当我们顺利沿着阶梯向下,最后,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地抵达阶梯的底部。当你在精心布局的叙事中展现细节,它会带领读者向阶梯上方走去,在读者的脑海中,意义自然就从故事中获得了。

所以说,抽象阶梯是最好用的讲故事工具之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普利策获奖作品告诉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普利策奖 特稿卷书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papo2022-07-08 04:36papo[山东省网友]203.27.102.53
    每篇普利策奖特稿都让我沉浸中对书评也有了全新认识。
    顶4踩0
  2. 陌_颜。2021-08-16 04:36陌_颜。[四川省网友]118.91.246.109
    这部获得普利策奖作品真太棒了教会了我如何讲好个故事。
    顶9踩0
相关阅读
《建筑的故事》:普利策奖获奖作者讲述建筑的前世今生

《建筑的故事》:普利策奖获奖作者讲述建筑的前世今生

建筑的故事是一部真正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建筑史

2008-04-16

新书|普利策得主带你走进世界著名建筑

新书|普利策得主带你走进世界著名建筑

金字塔、帕特农神庙、万神庙、巴黎圣母院、水晶宫每座传世建筑宛如群星闪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背后也有不同寻常的故事

2008-12-08

普利策奖得主倾力打造《建筑的故事》:建筑从来是温暖 有故事的

普利策奖得主倾力打造《建筑的故事》:建筑从来是温暖 有故事的

关于建筑的有趣故事

2020-05-27

普利策奖得主倾力打造《建筑的故事》:建筑从来是温暖 有故事的

普利策奖得主倾力打造《建筑的故事》:建筑从来是温暖 有故事的

关于建筑的有趣故事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