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时间:2020-09-24

二月二龙抬头神话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我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节日,还有二十四节气;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原来,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老百姓,非常重视节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节气上来讲,自农历二月二日起,已经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播种了。此时充足的降雨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雨水”、“惊蛰”、“春分”这几个节气也在二月。古人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神明掌管,包括降雨也是如此。人们认为在天上主掌人间下雨的是龙神。龙抬头了,意味着龙神正准备行动,履行他给人间降雨的职责。

在中国远古时期,一直就存在着对龙神的崇拜。《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意思是说惊蛰以后龙神就要现身,这时该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载: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 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意思是可以经常招来风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了舞龙求雨的活动。此外,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不过,当时并没有把龙抬头的日子确定为农历二月初二。

从元朝开始,农历二月二就被明确定为是龙抬头的日子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此后的明清两朝,沿袭了这一风俗。清末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写道:“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希望好雨如期降临的良好愿望。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为了祈雨。

《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一天剃头,也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农历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刘侗和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这是因为这一时期虫子越来越多,熏虫就是把虫子熏死,以免危害人体健康。而“炒豆”驱虫更有意思,即先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剧烈的响动,这样虫子被惊动就都跑走了。

民间故事: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民间故事:清明节的由来

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功能,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这个道理。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

我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节日,还有二十四节气;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原来,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老百姓,非常重视节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节气上来讲,自农历二月二日起,已经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播种了。此时充足的降雨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雨水”、“惊蛰”、“春分”这几个节气也在二月。古人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神明掌管,包括降雨也是如此。人们认为在天上主掌人间下雨的是龙神。龙抬头了,意味着龙神正准备行动,履行他给人间降雨的职责。

在中国远古时期,一直就存在着对龙神的崇拜。《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意思是说惊蛰以后龙神就要现身,这时该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载: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 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意思是可以经常招来风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了舞龙求雨的活动。此外,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不过,当时并没有把龙抬头的日子确定为农历二月初二。

从元朝开始,农历二月二就被明确定为是龙抬头的日子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此后的明清两朝,沿袭了这一风俗。清末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写道:“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希望好雨如期降临的良好愿望。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为了祈雨。

《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一天剃头,也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农历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刘侗和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故事?

龙抬头,二月二,金豆,二月二龙抬头,龙王,来历,人们,人间,由来,玉帝,民间,玉龙,这一天,习俗,农历,司掌,日子,爆玉米花,节气,百姓,院里,降雨,古代天文学,指的是,家家户户,向玉帝,山下,小仓,宿二星,扶龙

2020-08-14 #小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来历?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二月二龙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来历?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二月二龙

青龙,人间,黄豆,金豆,老人,龙王,玉帝,百姓,凌霄殿,院子里,龙抬头,人们,方法,降雨,二月二,金豆开,家家户户,小儿子,山下,玉帝见,米里,东西会,上都,冲上,大山下,乌云密布,由来,故事,传说,云霄

2020-08-14 #短篇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你知道吗?中英文版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你知道吗?中英文版

玉龙,民间,龙抬头,金豆,习俗,说法,玉帝,玉米,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二月二日,向人间,新雨晴,花朝节,白居易,大山下,人们,人老眼花,十字,传说,传谕,才能,太白金星,满地,老百姓,老婆婆,草芽,袋口,透雨,活动

2015-06-10 #故事大全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你知道不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你知道不

二月二,龙抬头,金豆,人们,龙王,民间,日子,玉帝,玉龙,这一天,习俗,人间,农历,司掌,吉祥,我国,天河,节气,爆玉米花,百姓,院里,有关,降雨,古代天文学,指的是,春龙节,家家户户,向玉帝,山下,小仓

2014-02-02 #故事会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来历你知道吗?除理发还要吃龙子 龙牙……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来历你知道吗?除理发还要吃龙子 龙牙……

二月二,习俗,龙抬头,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女神,农历,女子,恒星,青龙,饮食,馄饨,潘荣,龙子,龙鳞饼,龙牙,龙皮,了头,好兆头,成一,第一剪,鸿运当头,好日子,三八节,中都,位置,天气,天文,回娘家,地平线

2014-1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的来历你知道吗?这一天吃什么美食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的来历你知道吗?这一天吃什么美食

美食,这一天,节日,二月二,人们,猪头肉,龙抬头,饺子,龙麟,这一年,都会,来历,吃饺子,天气,年代,庄稼,形状,春饼,龙王,龙须,人们认为,农历二月,包饺子,听说过,所以在,而且在,都知道,区的,青龙节,上都

2010-05-04 #经典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英语故事:二月二爆玉米花的习俗由来中英双语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英语故事:二月二爆玉米花的习俗由来中英双语

龙王,金豆,玉帝,百姓,人们,家家户户,降雨,传说,大山,龙抬头,故事,爆玉米花,武则天,这一天,都会,人间,兴云布雨,玉米种子,玉米,雨水,院里,不就是,中国北方,二月初二,春龙节,金豆开,史相,向玉帝,山下,方庆

2020-09-25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

三师,语文,上册,诗三首,新月,东升,内心深处,关系,意境,情思,大自然,哲理,庐山,才能,时间,景物,春色,景色,比喻,诗人,诗中有画,课文,雪梅,教育,直播,暮江吟,创造出,写景诗,哲理诗,红日西沉

2020-07-2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