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成语故事 苏教版

时间:2020-09-24 06:00:01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成语故事 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感悟寓意。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 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第1页/共8页 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 10 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 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钟、 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 的成语的。) 5、刚才我们写的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寓 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 不但具有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生说对 意思即可。(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二、揭题解“滥、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指出“滥竽” 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字,让学生说说怎样更好的记住它们。(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旧字带新字法或换偏旁:监 滥槛 滥蓝 滥篮 滥编字谜:看管(监)水源(三点水),防止泛滥。(滥)竹竿带钩(竽) 2.理解“滥、竽”二字的意思。“竽”指的是什么?滥:(结合文后注释理解)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第2页/共8页 竽:(出示“竽”图,“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 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3.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这个小故事,给同学们讲三.读古文,对照注释理解意思,明理。(一)、看注释,了解出处。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 2019 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二)、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教师范读古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文言文中的停顿)2、生练读,同桌对读,指名读。3、逐句指导学生读文言文。4、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1)自由读译文第3页/共8页 (2)对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出示第一句: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必:一定,总是。齐宣王: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句意: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出示第二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请:请求。说:读 yùe 同“悦”,高兴。廪食:就是供给粮食的意思。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多的口粮。师:指导朗读。师:南郭先生不仅顺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队伍,还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南郭处士真的就能一辈子安逸下去了吗?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方法,同桌学习第三句。第4页/共8页 出示第三句: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学生汇报:先读句子,然后说带点的字的意思。 好:喜欢,所以读四声。立:登位、即位。 句意: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奏, 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 5、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这个故事。 6、思考:齐宣王死后,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生:(他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吹竽。) 7.明寓意。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士,你会怎么 劝他?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 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 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 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是呀,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 天会被人们发现的。 8、师生对读。我们来读一读大意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 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说之”“廪食”“立” “好”的意思) 9、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学生齐读古文。)第5页/共8页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 44 个字,可见寓言的语 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四、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 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 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 先生。)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 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 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第6页/共8页 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五、拓展阅读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2.阅读《鱼目混珠》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第7页/共8页 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第8页/共8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成语故事 苏教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wqfsdthtry2022-11-15 08:08wqfsdthtry[江苏省网友]103.56.77.147
    @星空下的你你我我3.成语故事是学习语文好方法这个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课程。
    顶0踩0
  2. 星空下的你你我我2022-02-27 15:25星空下的你你我我[西藏网友]114.111.184.21
    @亲爱哒自己丶别傻了2.苏教版教材直都很实用这个教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语和语文。
    顶9踩0
  3. 亲爱哒自己丶别傻了2021-06-11 22:42亲爱哒自己丶别傻了[海南省网友]203.31.229.25
    1.这个教案肯定会很有趣期待能够通过成语故事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
    顶5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