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简说黄石民间文艺30年

时间:2020-09-24 14:00:01

相关推荐

简说黄石民间文艺30年

改革开放30 年来,黄石民间文艺事业由拓荒走向繁荣,新人辈出,成果喜人,为黄石的精神文 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间文艺的主要成果 (一)编纂“民间文学三大集成” “黄石市民间文学三大集成”于1986 年开始启动,成立了以程泰为主编的编委会,经过8 的发动普查、搜集筛选,在当时大冶和黄石市区有关资料本的基础上,精心编纂。《中国谚语集成湖北卷黄石市谚语集成》于 1994 年率先出版;随后《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黄石市民间歌谣集成》 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黄石市故事集成》书稿也被省“集成办”审定通过,但是由于诸 方面原因未能结集出版。民间文学国家卷的总编、分卷主编贾芝、马学良、陶阳等为“黄石市民间文 学三大集成”题词。 《中国谚语集成湖北卷黄石市谚语集成》是一部辑录、缀排黄石市 民间谚语文化遗产的集成本, 所选的近四千条谚语,均从我市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谚语爱好者辑录的本地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一 万多条谚语中精选的。共分政治、事理、修养、社交、生活、经济、气象七大类。大类之下分中类, 中类之下又按不同层次顺理成章,便于阅读,使用。 黄石谚语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有对社会政治、阶级、世态人情的剖析;有关于道德准则,生括习俗 的反映;有对生产、经济、自然现象的科学总结等等,可以说是一部生动、通俗的百科全书。正如贾 芝先生所说,确实是“智慧之海”! 《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黄石市民间歌谣集成》,植根于楚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 黄石人民智慧的结晶,吴超先生题词,“黄石歌谣是黄石人民心中冶炼出的红铜纯钢”。 黄石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民世代口承相传、繁衍、演变,发展到今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 藏量极为丰厚。黄石有一大批民间歌谣爱好者和搜集者,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已搜集有10000 本书仅精选其中一部分。这些歌谣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杂歌及其他等共八大类。 黄石歌谣,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艺术上、学术上的价值亦不可低估。它的形式多样,讲究押韵, 尤以押方言韵为特色,音韵优美和谐,善于采用比喻、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感情真切,语言生动, 通俗易懂,易于传诵。它对我们探楚风之源流,追古老之传统,弘扬传统之文化,创未来之文明,有 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出版《黄石民间文学丛书》 2001 年,《黄石民间文学丛书黄石传说》、《黄石民间文学丛书黄石歌谣》、《黄石民间文学丛 书黄石俗语》在时任黄石文联副主席杨胜华,以及时任黄石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泰、副主席孙辉 和柯小杰等的努力下,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国著名的歌谣专家李继尧以《唱支山歌给 党听》为题,在序言中对黄石歌谣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黄石民间文学丛书黄石传说》,实际上是鄂东南地区黄石、大冶、阳新三地的神话、传说、故 事选集。其中神话数量不多;故事和传说相比,传说不仅数量多,而且叙说精采,意味深长,有着丰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黄石传说大都质朴优美、想象丰富,饶有风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给人以民间艺术美的享受。根据内容它可分为:工矿传说、地方传说、史事传说、风俗传说、人仙神 传说,其它传说等,基本符合于民间流传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审 美观,是黄石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三)黄石民间艺术 黄石民间艺术包括黄石市民间工艺品、黄石民间表演艺术等。 1、民间工艺品 黄石市民间工艺品主要有青铜工艺、石雕、布雕、木雕、蜡烛雕、布贴、奇石、孔雀石制品、根 雕等,其中已经形成产业生产的有石开工艺的青铜工艺,国泰石业的石雕,汪仁王分忠的布雕,铜都 雕塑院的铜雕,佛圣堂雕塑的木雕,灵乡的蜡烛雕;其它的象阳新布贴、根雕等没有形成产业。 保安镇在1996 年11 月被国家文化部社文司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2008 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安镇以尹解元村为代表的石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技术高超,而且艺术人员多,队伍庞大,经济效益明显。其雕刻的东湖风景区寓言公园组雕,荣获全国城 市雕塑二等奖,作品多次出国展览。以保安尹解元石雕为代表的“大冶石雕”,2008 年被列入国家 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大冶民间工艺美术家王分忠发明的布雕,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一绝”、“震动中国乃至世界 的工艺”,居荆楚民间工艺十大绝技之首。代表作《五百罗汉图》、《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等。 布雕画作品已出口加拿大、美国等地,打入国际市场。2003 11月,他的《汉宫春晓图》获得湖北 省民间艺术之乡农民画展金奖。2004 10月,《大江东去》和《白梅图》双双获得湖北省民间艺术 成果展铜奖。2008 年王分忠被评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佛圣堂雕塑主要是从事佛像雕塑,有木雕、玻璃钢雕、泥塑,还有独特的民间贴金技术。尤其是 木雕,在木质的选用上比较讲究,太硬的木材不易雕刻,太软的不易保存,直丝的容易缺损,其主要采用 樟木予以雕刻。木雕艺人吴远鸿,被佛教界称之为楚天第一雕。其作品有着浙江东阳木雕精湛技艺之 绝妙,同时还渗透着本地民间木雕技艺之精髓。2008 年,他被评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 阳新布贴,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多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上,精心拼贴成的各 种五彩斑斓的图案。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人民日 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装饰》等多家报刊竟相载文刊图,称阳新布贴具有“使人触目难 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1989-1990 年间,阳新布贴被送往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苏联、 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许多外国人争相拍摄和临习。阳新布贴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 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 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阳新布贴现在没有形成产业生产,但是很有影响和特色的民间 工艺品。阳新布贴在2008 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民间表演艺术 玉莲环是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用发出“叮当咣”三种不同声音的乐器伴奏,是一 种没有唱词的民间音乐,一般有十几人参加表演。原来就叫“叮当咣”,后经音乐工作者整理才定名 为“玉莲环”的。它在黄石地区有着浓厚的生活底蕰,被列入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寿牌子锣每代一传就是两套,最盛时期达到四套之多。按原来的乐队编制,一套单竿16 双竿32人,以此类推.王寿牌子锣的乐手高峰时达到一百多人,这在只有百余户的王寿湾,可以说家 家都有会摆弄牌子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一般情况下,出场的多为 12 人组成一套,分打击乐 和吹奏乐两种,如鼓、板鼓、板、大锣、小锣、马锣、钹和唢呐、笙、笛子等,相互配合,相映成趣, 构成一个有鲜明特色和主题的音乐体系。一百多年来,王寿周边的十里八乡,凡有红白喜事、龙灯会、 庙会、祖祭、唱曲等,都可以听见到王寿牌子锣大吹大擂或小吹小打的声音。其足迹不仅踏遍了大冶、 阳新、鄂州城乡,还延伸到了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等地,在鄂东地区有口皆碑。 陈贵镇的龙狮民间文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受益人数达10 万多人。 陈贵镇大广山龙狮队多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国内外舞龙赛,并佳绩不断。曾代表中国赴马来西亚参加国 际舞龙舞狮锦标赛,夺得亚军。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弘扬了中国传统的龙狮文化与龙狮精神。陈贵镇 因此也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被湖北省农民体协指定为龙狮训练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 授予“中国龙狮运动之乡”称号;2008 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民间文化研究理论成果 30 年来,黄石的民间文艺理论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出版专集的有徐显之的《山海经探原》、《山海经浅注》、《中国青铜文化之都》。陈世娟主编的《黄石 历史名人传说》、《铁拐李与铁山洞》。费杰成在 1986 年出版了 12 万字的《祀稷锣鼓研究》专著,中 国艺术研究院更是将该专著作为艺术情报向世界发布;他任执行主编的《阳新民俗》,几乎囊括了阳 新民俗现存的概况;1998 年,他出版了《鄂南民俗撷论》;2008 年出版了《兴国州民俗考略》。汪从 元的专著有《人在大自然》、《秋风有意染黄花》。柯小杰编著《湖北民俗》,2007 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中国民俗知识丛书湖北卷》,2008 12月,主编了《大冶传说》。余炳贤专著有《茗山风情》、《余氏风采》、《大清名臣余国柱评传》、《茗 山风韵》、《雷山传奇》、《青铜文化探源研究文集》、《奇风异俗话大冶》等。费上来从 2001 年间拍摄了两万多张风光照片和古居民、古遗址、民风民俗照片,以此为基础,他与人合作出版了阳新风光散文集《走遍阳新》。李勇、祝振善主编《大冶民间故事集》、《大冶苏区歌谣》。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黄石市的民间文艺工作者注重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在全 省乃至全国引人注目。 徐显之在《西安教育学院学报》分别于1998 年和2000 年,发表了《原貌及本质探讨》、 《时代的祖国中西部地区》。余炳贤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楚俗研究》上发表 了《漫谈楚剧与茶》、《歌谣里的茶》、《余氏太公神位考及太公祭习俗初探等。汪从元、石义泱连续几 年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杂志上发表《五里牌茶凉亭记》、《达里雅布依乡维吾尔人爱饮茶》等 文章 10 余篇,汪从元还在《有色金属》、《农业考古》上发表《与江南青铜文化》等。陈世 娟撰写的论文《西塞山下龙舟会》、柯小杰的论文《土主会:游神祝福庙会》均荣获中国群众文化学 会、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全国"巴风楚韵"摄影、理论研讨一等奖。2007 年,尹关山和李志红分别在 《湖北文化》上发表《商贾之地,文化乐园》、《阳新民间巧匠趣考》。黄治文在2007 年的《文艺指导》 上发表《阳新婚庆习俗的华章――打喜》。大冶一中教师李雄安撰写的《破译“语言化石”〈鄂君歌〉 之谜》,2008 月在广西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上交流。柯小杰从事民间文化研究二十年来,在省内外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主要论文有:《山海经与 湖北民间崇拜习俗的关系撷论》、《荆楚木瓦工行话浅析》、《瓜壶子孙粑——生殖崇拜的诠释》、 《鄂东南村落建筑风水探秘》、《四柱推命术的基本文化工具探秘》、《湖北民俗文化木雕》、《古民居 的风火墙》等等;他还应邀出席中国第二届民俗语言学术研讨会、一、二届楚风学术研讨会等。其中 论文《荆楚木瓦工行话浅析》的部分内容,被编入钟敬文主编的高等院校教材《民俗学概论》;论文 《水南湾古民居》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与朱林飞合著的论文《千里 的雷声万里的闪——湖北红色民歌的题材与思想性》,获得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中国文化报联合举办 的“小港杯”革命传统与和谐社会征文比赛获一等奖;论文《鄂东南生殖崇拜遗痕略述》,在2008 月广西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上交流。另外,孙辉、费杰成、柯小杰、陈世娟等被黄石市地方文化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 三、民间文化活动 20 世纪80 年代,大冶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们,为传播和研究民间文学,本着“民间文学民间办” 的精神,自费编印了一批民间文学资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给予了高 度重视,在大冶召开现场会予以充分的肯定。原省顾委李尔重同志亲临现场发表讲话,称赞其为“民 间文学民间办”的典型。国际著名美藉华人学者丁乃通教授,带着眼疾撰文《民间文学民间办一个新 生事物在中国》,刊发于日本英文杂志《亚洲民俗学研究》,向国际介绍。文中丁先生对柯小杰当时编 印的《民间歌谣集》、《民间传说故事集》、《经济谣谚选辑》,以及殷显扬、祝振善等编印的资料,予 以了充分的肯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3 年10 月份,组织选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参加省展,王分忠同志的布雕画《汉宫春晓图》获 金奖,《白梅图》获铜奖,保安石雕《龙》和《狮》获特别奖,柯小杰、纪艺分别获辅导金奖、铜奖。 2004 年10 月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参与策划组织,并承办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汪仁镇农民 王分忠的布雕画《五百罗汉图》获省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金奖。同时柯小杰、朱玲、王海容分别获辅 导金、银、铜奖。组织我市民间工艺品参加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获得好评。 2007 年11 月8日,“铜都风韵——黄石市民间艺品展览”在大冶市文化馆隆重开展。该展览作 为“八艺节”黄石分会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将保安镇石雕、阳新布贴、王分忠布雕、佛圣堂佛 像雕塑、蜡制工艺灯、铜雕、根雕、竹编等,集于一堂,2 个展厅展出作品300 注重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30年来,先后接待了台湾、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省群艺馆、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对黄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与美国、日本、 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拍摄专题片《中国端午节》、 《青堂瓦舍古民居》、《尹解元石雕技艺》、《龙行陈贵》、《龙行大冶竞呈祥》,还绘制了《水南湾古民 居》地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简说黄石民间文艺30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痛苦边缘2021-12-02 03:32痛苦边缘[广西网友]203.223.2.229
    简黄石民间文艺30年这是部记录了黄石市民间文艺发展历程纪录片吧期待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当地文化和艺术传统精彩内容!
    顶24踩0
相关阅读
东楚网·黄石网

东楚网·黄石网

医院的温情故事

2020-06-25

黄石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

黄石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黄石三

2020-09-24

沂南卢蒙:黄石山开篇

沂南卢蒙:黄石山开篇

两个人生活的年代差距不大,大约是从战国到秦末这段时间

2008-07-10

黄石西塞山50

黄石西塞山50

西塞山的故事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