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学写故事》教学实录与点评

时间:2020-09-25 05:36:01

相关推荐

《学写故事》教学实录与点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8 年 11 月 01 ·57· 《学写故事》教学实录与点评 徐 银1 陈 林 2 1.南京市文枢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2.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读写结合,指导有据。歌德说过“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秘密”,这节课的目标就是把故事的形式之秘中最基本的要点揭示出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之后,利用学生对《蚁呓》故事的阅读期待,一层一层,抽丝剥茧,边训练边总结,最终将写故事的基本方法和要点揭示出来,让学生心有所悟,最终有所收获。 关键词:学写故事;教学实录;点评 中图分类号:Z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691201811 0057 02 教学实录: 师:今天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同学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故事接龙。老师起头,请同学们依次接续,每位同学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一个小的情节。我们尽量在3 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好,我们正式开始。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好故事,这些故事既通俗又有趣。但是让我们自己去创作一个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今天这一节作文课的主题就是——学写故事。(板书:故事) 师:我们从哪里开始学写故事呢?我们从一只蚂蚁的故事开始学习。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蚁呓”。“蚁”是什么意思? 生:蚂蚁。(齐答) 师:“呓”是什么意思? 生:梦话。(齐答) 师:请大家依据这个故事的题目,猜一猜作者将会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我猜测,这只蚂蚁可能在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例如要和大象 PK 等等。 生:我猜测,可能这只蚂蚁是在讲述自己平常生活里的故事。 师:两位同学都很有想象力,那么,哪一位同学的发言更贴近故事本身呢?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走进这个故事。(师朗读) 师:让我们的脚步先停留在这里。请概括一下,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我”做了哪几件事情。 生:“我”先找了一个家,可是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然后我找到一个朋友——温度计,可是温度计说她需要时间;再然后,“我”去寻找时间和生命的意义,可是没有结果;最后,“我”遇到了一个放大镜,“我”想做一个英雄。 师:很好,概括的很全面。“我”是一只蚂蚁,“我”想有一个家,过上安逸的生活,可是不切实际;“我”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次更伤心了;然后,“我”开始寻找时间和生命的意义,可是徒然无功;直到“我”遇到了放大镜,“我”开始有了一个更冒险的想法——当一个大大的英雄。故事发展到这里,作者做了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跌宕起伏,一直到这里,“我”想要成为一个大大的英雄,故事的高潮似乎就要到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故事情节走向简图)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这只小小的蚂蚁,会实现它大大的英雄梦吗。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充满正能量、有梦想的蚂蚁,如果它追逐的方向是对的,它终有一天会实现它的梦想。 生:这只蚂蚁从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不断地在寻找自我,没有停滞不前。所以我认为,不管之后它会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师:这两位同学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好,都勾连了故事前面的情节、形象来分析问题,认为这只蚂蚁会实现它的梦想。非常好!那这只蚂蚁究竟有没有实现它的梦想呢?我们翻开到下一页,继续读故事。(师朗读) 我终日怀揣着做英雄的梦想,四处游荡。直到有一天,同类们领着我去观赏他们饲养的蚜虫,我才意识到,原来还有比我们更弱小的生命愿意充当我们的奴隶。我对自己的力量也变得更加自信。我相信,英雄是需要别人仰望的,只有湮没群体才能凸显英雄的力量。 为了指挥群体,我挑动了一群同类与另一群同类的争斗。争斗越来越激烈,我看到同类们在其中热血沸腾,不断有其他同类受到感染参与进来,终于发展成相互对峙的血淋淋的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一片狼藉的战场上已经难分彼此,甚至同伙们也开始自相残杀,我发觉我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力,只能无奈地在一旁观望。 夜晚终于来临,夜幕下的战场上尸横遍野,一片荒凉,我被淹没在其中,找不到方向。 冷风乍起,我陡然清醒,原来我的英雄梦居然要以成千上万的同类生命为代价。我觉得自己很脏。死寂过后,我和我的同类们都恢复了安静。我们默默无声地打扫战场,抬着身首异处的同类尸体,我们一路无语。 师:故事到了这里,终于静默了。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好吗? 生:我觉得到这里还不能结束。因为它经历的磨难还不够,它还没有真正地找到自己,还处于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如果到这里结束,故事就不完整了。 师:很好,故事还没有真正结束。还有什么原因吗? 生:我也觉得到这里不能结束。因为这只蚂蚁才刚开始追逐它的英雄梦,如果作者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那整个故事就结束得太突兀了、太草率了。另外这只蚂蚁才经历一次磨难,故事就结束了,那么读者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师:这位同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非常好!他是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非常棒!两位同学都认为这个故事到这里还不能结束。好,我们不如再来做一次回顾,回到故事的开端。请大家告诉我,这只蚂蚁的初心是什么。(板书:愿望) 生:找一个家。(齐答) 师:为什么想找一个家呢? 生:因为它很孤单。(齐答) 师:那么它为了摆脱自己内心的孤单,有没有付出行动?(板书:行动) 生:找一个家,找一个伙伴,做一个英雄。(齐答) 师:但是它在行动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很多冲突、挫折。(板书:冲突)那么故事进展到这里,它最初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 生:没有。(齐答) 师:它是不是成为一个所谓的英雄之后,就不再孤独了呢? 生:没有。(齐答) 师:那么这个故事还有没有结束? 教学设计 ·58· 生:没有。 师:既然故事还没有结束,不如我们来做一次作者,我们来续写一个小的情节。要求写出情节的波澜,进一步完善蚂蚁的形象,不超过 200 字。给大家 8 分钟的时间。 师:我们在这里最后一次停下我们的脚步。这只蚂蚁穷尽一生,它终于遇到了属于它的真正朋友、知己。可惜它的朋友依然离开了它。可是为什么它却不再感到孤独了呢?讨论一下。 生:因为这只蚂蚁可以以它心里的知己为伴,继续它的生活。 师:很好,因为知己永远活在它的心里。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这只蚂蚁的初心是想找一个家、找一个知心朋友。后来它虽然想做一个英雄,可是又经历了挫折,它也发现了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英雄。直到它遇见这位知心朋友,和他的初心一致,和知己一起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虽然朋友后来离开了它,但是它的生活不再像之前那样茫然了。 师:很好,因为它终于找到了自己。还有吗? 生:因为这只蚂蚁曾经在书中寻找过自己生命的意义,可惜没有找到。但是随着遇见真正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离去,它渐渐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也就明白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抱着这样的信念,它可以继续充实地生活下去,就和朋友在世时的悠然生活一样。 师:很好,因为它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所以它不会感到孤独了。刚才几位同学讲的都很好。那么,大家喜欢这只蚂蚁吗? 生:不能说喜欢还是不喜欢吧。因为这只蚂蚁的人生经历非常的曲折,它曾经有过“英雄梦”,但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给别的蚂蚁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后半生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正朋友和人生的意义,有了一个好的归宿,最终还是快乐的。 师:这位同学讲的很客观、很理性。其实,这只蚂蚁的生活经历非常的曲折,每位同学去看这只蚂蚁的一生时,能不能看到你自己呢?也许有的同学很有感触,在这只蚂蚁的某一段经历里找到了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很好,也许你就是那只蚂蚁。好,我们一起来读故事的最后一小节。(师生齐读) 我是一只蚂蚁,我生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虽然我的世界充满黑暗,但如果你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故事,你就为我的世界投下了一束光。 师:故事真的结束了。大家觉得这个故事真实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现实生活中,一只蚂蚁不会有这么多的想法,这么多的回忆,也不会有这样的思维能力。但是如果故事里的这只蚂蚁投射的是人的生活、人的思想,以蚂蚁的经历来比喻人追求梦想的过程,那么这个故事就是真实的。 师:很好。故事的情节也许是虚构的,但是故事里所蕴含的精神、思考一定是真实的。所以好的故事,不仅会让我们觉得很有趣,更会让我们感受到精神的厚重。感谢《蚁呓》,让我们认识了一只智慧的蚂蚁,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师: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 127 页,结合课本内容和《蚁呓》,总结一下,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勾画课本上的重要语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归纳总结。 生: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当然,这件事不能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很好,这位同学提示我们两点。一个好的故事首先应当是完整的,包含愿望、行动、冲突三个基本要素。其次,好故事的情节还要是波澜起伏的,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板书:情节曲折) 生: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师:很好。(板书:形象丰满) 生:要设置悬念。 生:要发挥联想和想象。 生:还要丰富细节。 师:大家还能不能进一步地想一想呢?其实我们在课本中学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孙权劝学》等故事,还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等。从《蚁呓》以及生活中我们听过的、读过的其他好故事中再提炼一下,写好一个故事,还需要哪些要素呢? 生:故事的结局要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 生:还要蕴含一定的道理,引人深思。 师:为什么好故事总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呢?因为故事本身不应当是天马行空的,故事就是生活,故事蕴含着真实的生活和道理。(板书:生活真实)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写故事”,好故事首先应当是完整的,其次还要注意情节波澜,抓住读者的心,形象丰满,体现出生活的真实,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师:还记得我们开场接龙的故事吗?请大家尝试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来拯救这个接龙的故事。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要修改得符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我和我的同桌商量了一下,打算这样修改。警察摔倒以后,那第一个摔倒的人继续诬陷我,说是我绊倒了警察。我尝试为自己辩护,却没有丝毫用处。这时突然开过来一辆汽车,千钧一发之际,我赶忙推开那第一个摔倒的人。警察拦下了那辆车,原来司机酒驾,差点撞到那第一个摔倒的人。大家感激地看着我,我谦逊坦然。最后警察带走了那个酒驾的司机。 师:很好,这位同学和他的同桌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可以进一步地修改细节,让这个故事更加合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讨论、打磨好这个故事,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好故事。请大家今天进一步修改完善,修改好后请发送到我的邮箱。谢谢大家。 点评 这节课,如果用一个字评价,那就是“贴”:贴近课标、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教师。具体表现为: 目标明晰,任务集中。课程标准“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写作要求在教材中被具体化为“学写故事”,本节课中教师精炼出“情节完整”“情节曲折”“形象丰满”“生活真实”四个要点,其中又以“情节完整”作为教学重点,通过续写故事和猜读故事两个活动,集中而有效地完整教学目标。 设境合理,活动充分。这节课紧贴课本,以“写作实践”第一题的“故事接龙”为起点展开教学,在学生天马行空的续写之后,老师宕开一笔,请学生反思评价这则接龙故事,得出“缺乏逻辑”“没有吸引力”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想把故事讲好的学习动机;而后教师巧借《蚁呓》这本“互动式图书”中的故事,开展猜读、揭秘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文本互动的活动中,有效地训练了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重新续写开篇的故事,整节课首尾呼应,教学效果得意彰显。 参考文献 [1]韩笑.刍议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知音励志,201620:72.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学写故事》教学实录与点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流年未殇2021-11-30 03:55流年未殇[河北省网友]43.251.12.250
    这本《学写故事》教学实录与点评很实用对于写作初学者很有帮助。
    顶0踩0
相关阅读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鲁迅好的故事教学视频

2020-06-03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

2020-07-25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课堂教学视频

2020-09-08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中昏沉的夜是指什么

2020-09-08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好的故事一文选自鲁迅的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