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中国国家地理》港澳繁体版:洞里乾坤

时间:2020-09-25 21:24:01

相关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港澳繁体版:洞里乾坤

引言:从远古时人类最初的居所,到圣人仙家的悟道修行之地,人类的文明在喀斯特洞穴中逐步成长;从最早的“画家们”创作岩画的“画室”,到文人雅士的题刻流芳之处,人类的艺术在喀斯特洞穴中渐渐丰富;从利用洞穴的天然特性窖藏美酒,到运用高科技手段分析洞穴中蕴含的气候变化信息,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作者李小波通过亲身考察的经历,对喀斯特洞穴中的人类活动做出了解读。

洞里乾坤

——洞穴中的人类故事撰文/李小波摄影刘乾坤 冉玉杰

1860年6月30日,在牛津大学召开的英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展开了一场幽默而激烈的辩论,伦敦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向达尔文的追随者赫胥黎发出讥讽的一问:“您祖父或者您祖母,哪一方是猿猴的后代呢?”赫胥黎还击道:“我宁愿选择一只类人猿作为祖父,也不愿意看到一位才智过人、富有影响的人滥用自己的天分,将谬误引进庄严神圣的科学辩论”。这场著名的“牛津大辩论”使得进化论在欧洲广泛传播。

当进化论成为科学的标志,全世界便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祖先的古猿的踪迹,这些还未进化完全的类人猿中,人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大都与洞穴有关。可以遮挡风雪雷电,可以抵御虎豹豺狼,洞内的气温冬暖夏凉,洞穴为人类的祖先提供了天然的住房。古今一体,正如我们今天对住房的追求一样,祖先们也在寻求自己的栖息之地,所不同的只是房价差别太大。所以,在探讨喀斯特洞穴与人类活动的时候,首先得进入洞中,去感受一下祖先的住房梦想。

桂林伏波山还珠洞7月底清晨,洞外的台地成立晨游人们的天然跳台,从70岁老人到七八岁小孩,都从这里尽情地跃入清澈的漓江。伏波山本以洞穴内的晚唐摩崖造像而著称,但今天,佛教净心与今人健身在这里和谐共处,宗教与世俗并行不悖。摄影/刘乾坤

洞穴生活,人类的“宜居”梦想

黄万波教授是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1984年他在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的一段下颌骨和一枚门齿,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将我国人类起源推到了200万年前,并成为“人类多地起源”学说的重要证据,受到了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和承认。

龙骨坡巫山人遗址位于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这一带埋藏型洞穴很常见。但是,并非所有的洞穴都适宜古人类生存,从黄万波教授长期田野考察发现,“宜居”的古人类洞穴有以下特征:从居住条件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洞穴附近要有水源,这种水源又必须是常年不断,或者是湖泊,或者是泉水。与此同时,还要能避开泛滥时河水或湖水倒灌入洞淹没居住地。同时,能住人的洞穴,洞口要向阳,洞内干燥,冬暖夏凉。据黄教授的考察体验,只要是洞口朝北、洞口大,洞身长、洞内潮湿、里面乱石很多的洞穴,往往是一无所获。除此之外,凡是孤山,或者伸向开阔地的山嘴,如果上面有洞穴,也是古人类乐于居住的好地方,因为具有这种地形的洞穴,洞前开阔,能见度高,出入方便。

西南喀斯特洞穴中,巫山人是直立人的代表,早期智人阶段有桐梓岩灰洞,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晚期智人阶段有广西的柳江通天岩洞、来宾麒麟山盖头洞、柳州白莲洞、那来那来洞、都安九楞山洞等;贵州的兴义猫猫洞、六枝桃花洞、水城硝灰洞等;云南的昭通过山洞、呈贡龙潭山洞、蒙自马鹿洞等。

十分奇妙的是,这些古人类的洞穴与现代城镇的选址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也许从古到今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原则都是一致的吧。广西柳州作为宜居城市,历来是广西城市的名片,柳州的白莲洞也是我们见到的最美的古人类遗址。

遗址保护区郁郁葱葱、风光秀丽,犹如园林,洞口的石钟乳如莲花皎洁。一开我们始误入歧途,白莲洞里面的灯光引诱着我们深入进去,五彩灯光下一组组古人类的生活场景雕塑丰富多彩,我饶有兴趣地观看拍照,一直进入到约200米的洞内大厅了,才忽然反应过来——这是现代打造的旅游景点,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古人不可能生活在洞穴深处的。于是,我原路返回,在洞口右侧发现了已经封闭的考古遗址,等管理员取来钥匙,我才真正进入到先民们的“屋舍”。很难相信,大约只有20平方米左右的范围内,形成了十余个文化层,反映了距今17000年到37000年的新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的生活场景,遗址中间有两处火坑,正面凹陷处有大量的贝壳堆积,说明了先民们食物的一种来源。著名学者裴文中、贾兰坡在此发掘出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枚、动物骨骼化石3500多件,证明“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食用熟食。

在柳州的洞穴里发现的古人类无疑是柳州人的祖先,但也许远远不止于此。与白莲洞毗邻的柳江人遗址里,出土的头盖骨居然和日本港川出土的头骨十分接近,因此许多亚洲人类学家对它非常关注,甚至来此寻找血缘的纽带,遗址周边的一片樱花林便是这一情结所牵。所以,中国石器时代考古之父——裴文中先生的题词一言九鼎:“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文人余秋雨看完白莲洞后,觉得“要么不进,进去便是半个诗人”,我不是诗人,出来还在疑惑,柳州的遗址如何能联系上如此广阔的地脉血缘?

洞穴岩画:人类童年的涂鸦

有人说,人类的起源与一个人的童年类似,有考古学家曾经为考古遗址的用途而困惑的时候,请到不同地区的儿童来猜测用途,童言无忌,也许在无意中就靠近了远古历史。岩画的发现也有这样的奇迹。近代最先被发现的洞穴壁画是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1879年.小女孩玛丽亚跟随考古的父亲在洞穴附近玩耍,当她离开父亲偶然爬进一个低矮的洞口,她点燃了蜡烛拾起头时,一只蹬眼的公牛眼睛吓得她大叫,于是,举世闻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被发现了。无独有偶,1940年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由4个法国少年外出郊游发现。我宁愿相信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中国西南喀斯特洞穴中,岩画发现地极少。听说贵州六枝桃花洞有岩画可以拍摄,我和摄影师冉玉杰兴致勃勃的赶去,没想到地处城市公园内的桃花洞遗址一片狼藉,垃圾遍地,岩画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隐约淡红色的残点。此外,贵州长顺傅家院红洞,兴义猫猫洞、册亨燕子洞、丹寨银子洞等也有少量洞穴岩画遗存,很遗憾保护状况也不甚理想。

广西最大的岩画出现在花山,虽不在洞穴内,但它旁边就是洞穴。相传有当地人砍柴了迷路,走到洞口附近,听到里面人声嘈杂,好奇地观望,结果里面出来一个武士,问他需要什么,砍柴人如实回答:“因为砍柴刀掉进悬崖下的江里,所以想要一把柴刀,再有两斤米足矣。”武士满足了他的愿望,结果以后村子里的人一有困难便过来借米借物,有一次有人贪图便宜,借后不还,从此洞门关上了。传说中的一座阿里巴巴的财富之门因为人类贪心的欲望关上了,但一幅幅花山岩画的跃然而出,让一座艺术与文化的财富之门向后人打开。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西面为明江,岩画集中在花山临江一面陡峭岩壁上,画面长221米,宽约80米,画像距地面最高处为80米,共有各种图像1900 多个。石灰岩的崖体上,因侵蚀形成的许多内凹面,对岩画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岩画内容多以人物画像为主,还有刀、剑、钟等器物图像以及动物图像。研究者说花山岩画反映了农耕文化、祭祀文化(祭日、祭铜鼓、祀河、祀鬼神、祀田地、人祭等)、图腾文化(犬图腾、蛙图腾等)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当你身处崖壁下,双眼漫过崖壁上的色彩,也许来不及去辨认那一幅幅画的具体内容,但在这些狂舞的精灵中,却仿佛可以聆听到远古部族的唱和。解读也好,神秘也罢,花山岩画与喀斯特地形的结合就是最好的山水画卷,没有笔法更没有技巧,好似回到童年,在回家路上墙上纯真涂鸦。

洞穴岩画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超越了结绳记事的功能,将自己的生产、祭祀或者战争加以真实记录,经过岁月侵蚀后的岩画不仅是人类一定时间阶段的真实体验,更是人类艺术的恒久。但是,在洞穴岩画中一个问题令人很困惑,目前发现的岩画洞外的多,洞内的少。有人认为是因为洞内照明条件差,漆黑的环境下难以作画,只能在洞口或者更远的崖壁上绘出;也有人认为古人的想象力有限,在洞外有现实的参照物才可以依样画葫芦;还有人认为,为了祭祀神灵,所以将吉祥的祈祷尽可能送上山巅、悬崖或者激流险滩之旁。究而其谜底,至今仍不能解开,神秘仍在延续。

洞穴石刻:到此一游与题刻流芳

如果说洞穴里古人类遗址是一种生存空间,洞穴里的岩画是一种本底记录,洞开人们心灵篇章的则是洞穴里的碑刻。在广西的许多洞穴里,历代流芳的碑刻就是一部鲜活的地方史志。也许是满腹经纶的文人在喀斯特美景中沉醉了,歇在洞中便诗兴大发;亦或者广西曾为中原王朝的边远之地,流放和羁縻的文人都无拘无束,直抒心意。在广西,你会看到很多“体无完肤”,“岩无完壁”的洞穴,历代题刻让你体会到触摸历史的感动。

龙隐洞便是这样的感动之地。这里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件、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象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有“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之说。现在旅游景区里,“到此一游”的胡乱题刻被人们痛恨,但龙隐洞里最早的石刻却正是这样的内容——“孙沔、朱寿隆、胡揆、陈钦明同游,皇佑癸己二月”,孙沔在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以安抚使身份与武将狄青共同征讨广西少数民族起义,征讨获胜后在桂林修整庆功期间他与朋友同游龙隐洞并提名纪念。

龙隐洞中还有两方题刻让我感怀颇深:一是“龙图梅公瘴说”,北宋名臣梅挚用南方有毒的瘴气比喻官场上的腐败黑暗,指出人的瘴气比自然瘴气更为可怕,直砭官场的“乌烟瘴气”,发人深省,清秀端庄的书法与凌厉的文风堪称双绝。另一题刻则是“元祐党籍碑”,在北宋后期围绕着王安石变法,支持者“新党”与反对者“旧党”间产生了政治分歧,在中国,这种分歧很容易造成政治群体的分化、斗争甚至迫害。新党的蔡京当权后,罗列了以司马光、文彦博为首的旧党300多人,斥为“元祐奸党”,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碑上,颁布天下,“彰善瘅恶”、“永为万世臣子之戒”,朝野百官不寒而栗,大批党人被贬流放甚至投荒至死,一代名臣和文学大家苏轼、黄庭坚等都未能幸免。两年后,宋徽宗被彗星出现的天象所感,下令销毁全国党人碑。至宋高宗为党人平反昭雪后,党人碑出现了由贬至褒的变化,党人子孙纷纷再刻党人碑,褒扬先辈以启后人。龙隐洞内的党人碑上刻有蔡京书题、党人名单和重刻跋语,忠奸之间,一碑了然,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之间,不在碑刻,而在人言。

龙隐洞的宋代碑刻,以一种复杂的情愫描绘出千年风骨,正如宋代的地方志一样,从唐代记载政治兴盛为主转向南宋记载胜迹为主,《舆地纪胜》和《方舆胜览》是南宋地方志的代表,一个“胜”字一切皆明,偏居一隅的临安城,与如画的桂林一起吟唱着亡国的忧思与宋代文运的粲然,真可谓“洞鉴废兴”。

龙隐题刻随著文明的进步,继洞穴岩画之后,洞穴题刻成了洞穴中的新艺术形态。在桂林龙隐岩中,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0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像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有「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之说。摄影/冉玉杰洞天福地:修行者的天堂

“洞天”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道教中的“洞天”可通达上天,贯通诸山,是神仙统治之所。道家的仙客们在隐居山林的过程中,构建出36洞天,72福地的庞大体系。当然,此洞天非彼洞天,道教中的洞天更是一种象征,一个洞天,一座名山,一个世界。遗憾的是,在中原“道统”的视野中,喀斯特洞穴分布集中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却没有一个进入“洞天福地”的行列。

贵州有幸,一位大儒的到来,将这里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变成了著名的文化“洞天”。明正德元年(1506年)二月,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为朋友打抱不平,得罪了大宦官刘珪并顶撞了皇帝,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做驿丞,相当于在乡镇车站中管理车马迎送之事。

被时髦的网络作家称为“明朝一哥”的王阳明,行事间还真有些江湖风范,他在修文旁边的栖霞山里发现了一方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洞,便直接搬到这里居住,并在诗中释解了自己此时的心情,“古洞閟荒僻,虚室疑相待;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垲??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从庙堂到江湖,忧民忧君之间,王阳明超然于外,在洞中苦读悟道,终成一代鸿儒。

如今阳明洞已经成为贵州重要的文化基地,洞不大,深约3丈,前后相通,洞口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洞口边两颗苍翠的古柏相传为王阳明亲手所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洞不在深,有“心”则名。王阳明正是在这小小的洞穴内,创立了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说为核心的“心学”体系,在阳明洞里徜徉,我总感觉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心生万物”与洞穴密切相关:最初是心生在洞里,心外即洞外,最后再超越“形而下”的形态,走向自由。王阳明在这里洞开的不止身心,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治世,阳明洞或皆而有之。

小小的阳明洞,是文人悟道的圣地。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洞穴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辉,仿佛神仙圣人驻足之所,是他们祈福来生和现世的最佳地点,贵州镇远县的青龙洞就是这样的载体。

镇远古镇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军事和移民造就了这里多元文化的融合,小小的古镇中瑰丽的文物古迹令人目不暇接。但是站在潕阳河畔,我发现镇远的精华仿佛都集中在了青龙洞上:一座凌桥而架的文昌阁让古镇的文脉卓然挺立,穿过古桥,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沿着岩穴石窟和丘壑洞隙巧妙嵌入,三十多座明清建筑建筑盘绕于洞崖之间,“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而且在文化上形成三教与地方宗教合一的特点。青龙洞组群以道教为主,有灵官庙、吕祖殿、 保山殿和玉皇殿等;紫阳书院组群佛道儒共存,有考祠、老君殿、圣人殿等;中元禅院组群以大佛殿为中心,佛教色彩浓重;万寿宫组的戏楼、厢楼、许真君殿、文天祥祠等,则主要是宗祠类建筑。中国古代临水的古镇往往有上水口和下水口的结构,青龙洞正位于镇远的下水口处,将一镇之精华收纳典藏,真乃“入黔何处风光好,镇远城头一洞天”。

洞藏大千:美酒、军工厂及其他

离开镇远时,我特意去看了当地著名的青酒的窖藏基地。工作人员告诉我说,

在五千多年前,当地的苗族先民就以洞为居,且利用喀斯特洞穴进行酿酒。喀斯特洞穴中常年保持着14 —22 的恒温,有助于白酒酿造所需的多种微生物的繁衍生息和生物反应,对酒的醇化十分有利,经过“洞藏”的白酒较一般白酒更为醇厚、芳香、优雅、细腻,享有“洞中贮一日,开瓮香千里”的美誉。

无独有偶,贵州的另一名酒郎酒,也利用了洞穴进行窖藏。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的“天宝洞”中酒香弥漫,地面上一列列陶土酒坛整齐划一地向洞内延伸,昏暗的灯光下犹如出土的兵马俑一般,于是有了“中国酒坛兵马俑”的称谓。纪录片《再说长江》中说道:“大自然恩赐的天然洞穴中包含着无限的玄机,酒分子与空气中的微生物长年作用,形成洞壁上的酒泥酒苔,这些有着旺盛活力的生命,带来郎酒‘酱’香成份中新的神奇指数”。

人类对洞穴的利用还远不止于此,洞穴中还藏着一个个你想象不到的大千世界: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于1942年在贵州省大定县(今大方县)乌鸦洞内建成,同一时期,还有大量的洞穴军工厂开始出现在喀斯特洞穴中,洞穴特有的空间、结构、隐蔽等条件被运用到了军事方面。

洞穴内部较大落差以及地下河的较大流量和流速也被人们加以利用,人们在洞穴内修筑发电站来解决用电问题,云南省丘北县六郎洞里就建有中国第一座利用地下洞穴水发电站——六郎洞水电站。

此外,洞穴里独特的小气候,也引起了医学界的注意,国外许多洞穴医疗站纷纷建立,接待病人到其中疗养,柳州的响水岩也曾经有这样一个医疗站,我兴致勃勃的想去参观,结果被告知由于效益不佳它现已关闭,中国的洞穴医疗事业还是前途堪忧。

对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来说,喀斯特洞穴更是一个宝库,洞穴中的石笋在生长时有着如同树木年轮一样清晰的生长层,降雨和温度变化都可以从这些生长层中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说,洞中石笋是古气候环境演化的理想载体,它时间跨度大,生长机制对环境敏感,蕴含着丰富古气候信息,能全面记录古气候环境演变规律。如果人类能对其正确解译,就能为大陆气候指标提供独特而准确的数据。

对贵州紫云中洞苗寨的人们来说,喀斯特洞穴则褪去了全部的神秘和各种耀目的光环,只代表了一个温暖的名词——“家”。这个藏在洞穴中的现代穴居部落,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婚丧习俗,从他们的生活中你可以寻找到历史的余韵。

喀斯特洞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产,是地球历史的教科书,是人类文明的记事本。地质年代的自然沉积,人类历史的文化沉淀,个人生命的无穷轮回都洞藏在了一个个洞穴之中。

《中国国家地理》港澳繁体版2012年8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国家地理》港澳繁体版:洞里乾坤”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别猜忌@2022-11-05 17:54别猜忌@[西藏网友]43.255.19.244
    作为繁体字爱好者,肯定会立刻收藏这本杂志的港澳繁体版。
    顶10踩0
  2. 清蘅lemon2022-02-21 19:04清蘅lemon[天津市网友]203.20.48.155
    @ヾ此 去 经 年つ 洞里乾坤,听起来就让人很好奇,肯定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
    顶24踩0
  3. ヾ此 去 经 年つ2021-06-09 20:14ヾ此 去 经 年つ[河北省网友]43.249.120.146
    这本杂志一直都很值得收藏,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港澳的精彩内容。
    顶4踩0
相关阅读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

夸父追日的故事绘本

2008-03-30

50本好书小学生推荐书单

50本好书小学生推荐书单

小学生故事书推荐

2020-04-14

50本好书小学生推荐书单

50本好书小学生推荐书单

好看的故事书推荐小学生

2013-10-12

黄锦树谈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黄锦树谈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马来西亚民间故事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