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精选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

时间:2020-09-25 22:00:01

相关推荐

精选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

2019 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 300 题[含 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B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D A.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C.教学就是智育 D.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3.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B A.途径与目的 B.部分与整体 C.过程与结果 D.现象与本质 4.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方面C A.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 C.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 D.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A。 A.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6.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A A.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B.给学生安全感 C.让学生自发的学习 D.以学生为本 7.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8.C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A.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B.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C.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D.班级文化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11.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B A.主要手段 B.辅助手段 C.中心手段 D.内在手段 12.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 A.基本阶段 B.基本途径 C.基本内容 D.基本部分 13.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B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5.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 A.教师主导取向 B.学生自学取向 C.形式性策略 D.方法性策略 16.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B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8.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1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2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21.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22.69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A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2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4.在 1988 年改革之前,B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2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是B A.教育研究 B.实践操作 C.课堂教学 D.课外活动 2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27.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和等级制计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方便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8.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B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29.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30.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D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32.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B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4.B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35.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C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36.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D A.领导核心 B.正常秩序 C.良好班风 D.集体目标 3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38.B是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行为主义模式 39.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B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社会实践教育 4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D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41.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2.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一种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是班级管理哪种模式的核心理论D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43.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A.各科教学 B.周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4.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45.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46.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是A A.领导核心 B.正常秩序 C.良好班风 D.集体目标 47.班级建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D A.班级目标的实现方法 B.班级工作程序 C.班级模式的设计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48.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C A.提出共同目标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组织和团结集体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C 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和和谐阶段 D.以上都不是 50.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的一种形式的结构图式如下: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这种班级组织机构属于A A.直线式 B.职能式 C.直线职能式 D.以上都不是 51.以下不属于班主任对本班团.队的工作要求是C A.指导团.队组织,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出发,完成上级团队早知道基本任务 B.班主任要尽可能参加本班的团.队会议 C.任免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D.班主任要指导超龄队员积极入团,指导超龄团员努力入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2.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53.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C 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随意的 54.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55.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 A.分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56.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D A.学习策略 B.学习计划 C.学习方法 D.学习内容 57.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B A.杜威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苏霍姆林斯基 58.形式型策略中最理想的是C A.集体教学的形式 B.个别教学的形式 C.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D.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 59.与学生自主性探索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C A.确定主题 B.布置任务 C.备课 D.制定评价标准 60.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61.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62.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D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63.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64.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6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B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6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B的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67.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A 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6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70.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71.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7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73.危险期主要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7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D 的特点。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7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79.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80.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81.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82.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83.“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A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8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A、 85.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86.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塞尔 D.华生 87.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B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8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8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0.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91.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9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9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 B 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94.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B 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9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96.《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 B A.康德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97.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 C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98.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 B A.卢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99.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100.古代 教育以培养武士为目的,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和军事训练 B A.雅典 B.斯巴达 C.埃及 D.印度 A. 101.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10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D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10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C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10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B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105.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 A.“兴趣选择” B.“价值取向” C.“成功秘笈” D.“工作需要” 106.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 D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学校传统 D.物质文化 10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 B A.1986 年 B.1993 年 C.1995 年 D.1996 年 108.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09.“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110.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C A.在职培训 B.继续教育 C.任职辅导 D.远程教育 111.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B A.教师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D.学生的认知特点 112.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C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13.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C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瓦??根舍因 114.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D A.12 世纪 B.17 世纪 C.19 世纪 D.20 世纪 115.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116.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A、 117.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11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19.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C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20.发现法的倡导者是A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121.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C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12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123.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B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教育主管部门 124.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12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2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C。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127.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128.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D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129.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统治者 B.培养劳动者 C.促进人的发展 D.培养军事人才 130.A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A.教育 B.科技 C.政治 D.自然 131.C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132.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A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 133.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D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4.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13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C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136.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A。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137.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B。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138.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B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139.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C,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素质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0.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41.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2.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4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A A.创新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革命传统精神 二、多选题 144.共青团活动是德育的途径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C.B.D A.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B.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C.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D.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质 145.下列哪些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B.C.D A.值日生制度 B.奖惩制度 C.课堂常规 D.作业要求 E.班规 146.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B.C.D.E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C.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D.了解学科发展脉络 E.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47.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B.C.D A.学生被动学习 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忽略个体知识 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148.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A.B.C.E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149.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A.C.D.E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150.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151.下面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C.D.E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智力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E.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 15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D.E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153.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A.D.E 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54.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B.D A.观察 B.考查 C.调查 D.考试 E.测验 155.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A.B.D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课程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科学的研究 156.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制约B.D A.教育者的个性 B.社会发展因素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人的发展因素 157.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感念,关于教师表述正确的有B.C A.是教育者,教师职业不是专门的职业 B.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D.要以教师为中心 E.“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158.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能有A.B.C.E 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管理 E.控制 159.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B.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C.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D.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160.班主任对班委会的工作要求是A.B.C A.认真培养和慎重选择班干部 B.领导班委会制定工作计划 C.对班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具体指导 D.指导班委会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16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A.B.D.E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162.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B.C.D A.班主任的权威 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E.班主任的地位.职权 163.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A.B.C.D.E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 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E.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164.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B.C.D A.长期 B.近期 C.中期 D.远期 165.班主任工作中个别教育技能是指A.B.C.D.E A.了解学生的技能 B.心理咨询的技能 C.操行评定的技能 D.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E.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能 166.班级管理包括A.B.C三个基本环节。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科学规范 167.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 D.对犯错学生予以惩罚 168.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A.B.C.D.E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69.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A.C 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70.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A.B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17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A.B.C.D.E A.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 B.义务教育更加普及且年限延长 C.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72.关于 20 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发展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E A.职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B.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国家主义特征 C.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普遍展开 D.教育在数量上获得很大发展 E.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73.关于非制度化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E A.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B.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限与学校的围墙之内” C.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D.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它改变的是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 E.提倡构建学习化社会 17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在这本书里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B.D.E A.武士 B.哲学家 C.教师 D.军人 E.劳动者 175.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17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进入了课堂,包括A.B.C A.生物工程 B.光电纤维 C.电子计算机 D.政治 E.自然 17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A.B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C.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 D.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 E.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 178.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C.D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资料 D.劳动力 E.劳动对象 179.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主要依据:A.C.D A.社会需要 B.科技的发展 C.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D.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E.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18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B.D.E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1.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182.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A.C.D.E A.《大学》 B.《老子》 C.《中庸》 D.《论语》 E.《孟子》 183.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184.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A.C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185.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A.B.C.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E.“金字塔”型的教育 18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A.B.C.D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C.决定教育宗旨和目的 D.决定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E.教育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 187.教育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是有A.B.C的复杂多样决定的。 A.生产力结构 B.就业结构 C.生产部门结构 D.教育目的 E.教育内容 188.学校文化的特征表现在:A.B.C A.是一种组织文化 B.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是具有互补性 E.具有非正式性 189.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有A.B.C.D.E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90.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A.C.E。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91.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A.B.C.D.E A.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B.观察儿童的能力 C.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E.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192.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B.C.D。 A.平等 B.自由 C.合作 D.时间预算 E.集体讲授 193.观念文化其主要形式是:A.B.C A.办学宗旨 B.育人目标 C.校训.校风 D.师生管理 E.教学管理 三、判断题 194.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195.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96.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197.裴斯泰洛齐指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198.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99.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00.学生在教学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练习法。√ 201.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202.“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0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04.教学在认知方面的最终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0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将权利性影响与非权利性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 206.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07.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208.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 209.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21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211.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 212.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县.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变动。× 213.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 214.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215.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216.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坚持以教学为主,不能有其他教育形式。× 217.教科书的使用对象是教师。× 218.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219.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220.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21.班级目标管理是由美国学者马卡连柯提出的。× 222.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223.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224.19 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25.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组成。√ 226.形成和培养班集体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意义不大。× 22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228.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229.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构多数都属于直线式的建制形式。× 230.班级是学生发展的一面镜子,它通过群体作用在镜子中所形成的影像,即班级组织的镜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1.班级不仅是教育的对象.客体,而且是教育学生的主体。√ 232.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233.实施细则要求具体化,便于记忆和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执行。√ 234.古代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 235.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抗拒腐蚀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36.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赞许和表扬。√ 237.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榜样法.说服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238.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特殊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39.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240.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241.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242.内部分组有两种形式,外部分组只有一种。× 243.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244.备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245.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246.班级目标管理实施阶段中的指导工作是班主任把学生安排在适当的岗位去从事适当的活动。× 247.卢梭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顺其自然.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248.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24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 250.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25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 252.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 253.校规校纪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 254.育人目标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践行文化。× 255.由于我们无法确定指明文化包括哪些领域,因此也不能确定教育是否包括在其中。× 256.在现代化的今天,衡量劳动力的大小,只要衡量一个劳动者智力的高低。× 257.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学内容提供了客观条件。√ 258.一定的教育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但归根结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 259.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260.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261.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62.在先秦时期,墨家和法家并称“显学”。× 263.在古埃及学校中,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264.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是哲学和心理学。× 265.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66.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267.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268.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69.《爱弥儿》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 270.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僧侣祭司处于最高级。√ 271.现代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72.终身教育就是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273.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 27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275.夸美纽斯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27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从属关系。× 277.1999 年 9 月 13 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施行。√ 278.在我国,教师属于公务员系列。× 279.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280.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28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82.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83.教育目的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284.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285.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86.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287.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平均发展。× 288.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28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90.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9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292.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 293.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 12—18 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49、 29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295.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29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297.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29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 299.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00.广义的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的教育目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精选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8657152492022-06-30 01:04865715249[内蒙古网友]42.96.96.205
    感谢分享!这将是一份宝贵的备考资料。有了标准答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备考效率。
    顶9踩0
  2. 不囍i2021-08-12 23:32不囍i[江苏省网友]103.248.215.92
    这个资源看起来真的很实用!对于备考教师招聘考试的同学们来说,有了这套完整的题库,复习起来一定事半功倍。
    顶9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