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武大靖:不给对手留任何机会的勇者 赢得中国冬奥会首金

时间:2020-09-25 19:30:44

相关推荐

武大靖:不给对手留任何机会的勇者 赢得中国冬奥会首金

在2月22日刚刚结束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从出发便占据第一位,以绝对实力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武大靖也凭借决赛39.584秒的成绩,成为该项目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的保持者!同时,武大靖也改写了中国男子短道冬奥无会金的历史,成为中国短道队征战冬奥会30年历史上首位男子冠军!

国内媒体刷屏式报道,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是在这届不断被裁判判罚取消资格的冬奥会中,中国队靠着逆天实力夺下的首金啊!解气!

赛后,已经拼尽全部力气的武大靖仍然用最霸气的方式,回顾了整场比赛:“我就是想要这个冠军,不想给任何人机会。今天比赛我觉得赢就赢在没有给对手和裁判机会,我也不想给他们机会,全力滑。这次平昌冬奥会,各种各样的困难,其实我们都经历了,最后一天我们都憋着一股劲,赛前的时候我们教练、助理教练,工作人员,一直在给我鼓励,告诉我别想太多,一轮一轮拼着来。”

并于2007年进入江苏省短道速滑队。2009年,因江苏省队解散,武大靖成为吉林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运动员。

虽然为了学有所成,每个人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是武大靖的短道之路似乎更多了几分波折。199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武大靖,年仅10岁便开始短道速滑。为了更好的训练条件和发展,年幼的他总是独自背着行囊,从佳木斯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到南京的辗转奔波。

作为中国短道速滑界为数不多的高个子运动员,2010年11月,身高1米82的武大靖进入国家队,并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获得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500米冠军,实现了该项目在世锦赛上的卫冕。

2017年11月,他又获得了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500米冠军和男子1000米冠军。

作为上届冬奥会这个项目的亚军,武大靖的这枚金牌可谓给沉闷中的中国代表团打了一针强心剂。

毕竟在平昌奥运会上,我们承载了太多的不公。在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中,中国和加拿大被判犯规,但实际上,韩国队的犯规行为更加明显,而且干扰了加拿大的比赛。曲春雨的女子500米半决赛,在超越时加拿大选手阻挡了她的前进路线,导致两个人“撞车”,曲春雨摔了出去,她才是受害者。韩天宇在男子1000米预赛的判罚,同样有着很大争议,韩国的徐一拉自己摔了出去,韩天宇却被判犯规。而武大靖一路领跑,让其他选手望其项背,赢得干干净净,堂堂正正!

或许,破除所有误解的方式就是不放弃的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更漂亮。

中国队做到了,武大靖做到了,其实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是啊,就好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之上,难免会遇见很多非议,很多误解,志气难平,任人欺辱的时刻。

然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如同我们奥运健儿一样在面对非议的时候绝不妥协,在面对误解的时候勇于抗争,而再一次遇见挑战的时候,又可以以最漂亮的姿势,赢得冠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武大靖:不给对手留任何机会的勇者 赢得中国冬奥会首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只影为谁去2022-06-30 22:51只影为谁去[云南省网友]203.22.24.255
    太值得为他骄傲了,为中国冬奥会首金贡献了力量。
    顶0踩0
  2. al19662021-08-13 09:11al1966[北京市网友]103.43.17.173
    武大靖太强了,完全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顶9踩0
相关阅读
武大靖强势夺平昌冬奥会首金!裁判想黑没机会 韩国观众目瞪口呆

武大靖强势夺平昌冬奥会首金!裁判想黑没机会 韩国观众目瞪口呆

在韩国的主场,中国代表团自然是预估到了压力,而且压力最大的就是和韩国有着直接竞争关系,并且也最容易动手脚的短道速滑项目,关注平昌冬奥会的人们都

2017-01-14

冬奥会中国队首金诞生

冬奥会中国队首金诞生

连日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平昌冬奥会上的惨淡表现,让这位短道速滑名将郁闷不已

2020-05-18

武大靖重压之下为中国夺得首金 取得四大突破!

武大靖重压之下为中国夺得首金 取得四大突破!

在男子500米的A组决赛中,武大靖以39秒584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拿下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2007-09-29

咖啡市场的机会和瑞幸的“对手”

咖啡市场的机会和瑞幸的“对手”

造假的事本身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了,同时拉高收入和成本的手法、对中国企业名声的影响、包括背后被反复质疑的商业逻辑,已经有不少文章给出很深入的分析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