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资治通鉴读后感阅读感想500字

时间:2020-09-26

资治通鉴100个故事后感

提示:本文共有 37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资治通鉴读后感阅读感想 0 500 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了 19 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资治通鉴读后感 500 字,一起来看一看吧。 暑假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读更多的书,真没想到书的魅力是那样的大,竟使我如醉如痴。我读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永别了》;还读了许多作家的作品,如:儒勒.凡尔纳、金庸、埃德加.斯诺......但是,有一套书却使我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它就是久负盛名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 卷,历时 19 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准南停笔,涵盖 16 朝1362 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里的故事多得数不清,每一个都精彩至极,但我最喜欢的是《陶侃爱惜光阴》。 古今能成大事者,必然是惜时如金,勤奋不懈的,东晋名将陶侃就是一位这样的人物。他曾对人说:“大禹那样的圣人,犹自珍惜寸阴,我们这样的常人,更应珍惜每一分光阴,绝不可以整日闲游烂醉,活着无益于当世,死了不能传名于后代,那样做完全是自暴自弃。”陶侃字土行,父亲本是吴国的杨武将军,死得很早,吴国败亡之后,陶侃由鄱阳移居到庐江,家中生活一直很贫苦。可陶侃爱惜光阴、发奋自强。正因为这样,陶侃受到了当时的名士范逵的抬举,做了江夏太守,后来因为抓住了乱贼王敦,平定广州叛乱有功,被封为柴桑侯,食邑四千户,又做了荆、雍、益、梁州刺吏和征西大将军等职位。 陶侃职位高了,但他并不像当时大多数的官僚一样贪图安逸奢侈的生活而是勤于职守,孜孜不倦。 《资治通鉴》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陶侃从一个出身寒门的小吏,靠着高尚的德操和勤勉的品格,治军四十一年,建立了当时及后人所景仰的功勋,多么令人敬佩啊!我也要学习陶侃那爱惜光阴的品格和努力学习的精神。 这本书的内容,是从政治、军事上对历代君臣的成败处分析,以达到统治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目的。虽然书是约一千年前所作,但其价值仍不可小觑。 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胆识绝对不是常人能及的。敢作别人之不敢作,敢为别人之不敢为。此外一点,就是不贪图小利。智襄子是晋国四卿之一,因为贪图小利,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韩子、魏子都惧怕他,赠予了土地,唯独赵子不与。智襄子率魏韩攻赵,反被赵魏韩灭族。由此可见,不管自己势力再强大,占别人的小便宜多了,时间一久必然会引起公愤。 无信、无惠,则无人和,就是天人相助也无济于事。作为一名领导要清楚三点。其一,无信不立,应当首先立木取信。人性是贪婪的,但也是有良知的,何不让他们占一些便宜以达到取信的效果。其二,拿出自己的一半东西,来分与他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其三,再从自己的反对者的薄弱环节开始游说,阐明利害,可以大大的动摇其原本的反对决心。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确立并维护内部秩序。当内部不稳定时,只可守,不可攻。守,可结秦晋之好;攻,只会众不敌寡。这也是为什么火烧赤壁可胜,投鞭断流却败。 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作为上级,要顾及的应该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交给部下去办就可以了,不必事事操劳。作为下级,在别人手下办事,要谦卑恭敬,不能抢了上级的风头。 读过此书使我获益匪浅,这些政治、军事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都要有一定的套路。人生就好似一场战争,拥有明确的战略和灵活的战术,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 今天我看了《资治通鉴》的楚霸王自刎乌江,《资治通鉴》读后感 500 字。它讲的是刘邦追击项羽来到固岭,商定与韩信、彭越汇合,可到日期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来,刘邦很着急,最后将韩信和彭越封王以后,两人立即支援,几面合攻项羽,项羽被打的措手不及,好容易逃到乌江边了,却迟迟不渡河,手拿短兵器与刘邦作战,砍了几百人,自刎而死,刘项两家的争夺也就以刘邦胜利而结束了。 可刘邦为什么会胜利呢?以前是项强刘弱,刘邦为什么会扭转战局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善于招募人才,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都是他的部下,他还舍得拿钱,当时赏张良就是金百溢,珠二斗,而项羽呢,恰恰相反,他是妇人之道,他看见士兵受伤甚至会流眼泪,可将领有功他又迟迟不肯封赏,所以人们才会默默离开他,刘邦听取张良的意见,给韩信封为大将军,项羽却只是对待他像对待一个小兵一样,从不听他的意见。 刘邦年龄也很大,他取得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足足比项羽大了二十四岁,他还有长者的风范、没有杀秦王子婴。 但是刘邦也有不好的地方,他爱破口大骂,萧何去追韩信时他回来就对萧何破口大骂:“那么多好将领你不去追,便去追一个韩信……”直到萧何解释后他才止住。 总之,刘邦是得到王位了,它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应该留名千史。 相信每个选《资治通鉴》这门课的初衷是对于历史有强烈的好奇心!历史的魅力不单单是因为它悠久,而主要在于它的智、理。《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书,司马光花了十年的时间编写成功。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我们并不能从区区的几堂课或是几段视频出看出它的真谛。我们从中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只能慢慢的去“咀嚼”和“消化”。 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行为过激的伍子胥鞭尸泄愤,一夜愁白头,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非常有名的战术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韩信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应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这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 总之历史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深思,不单单只是看!应该学以致用,结合历史中的道理,深析兵家将者!用人之道,如何提升领导力,如何知人善任等等。 《资治通鉴》乃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最大者。它记录自周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成书二百九十四卷,另《考异》三十卷,《且录》三十卷,总三百五十卷,三百余万字。其引用各种史料三百种,从历史中得到“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该书传承九百年,与《史记》并为华夏文化遗产双璧,名蜚海内外。 该书作者乃北宋司马光。原书名《通志》。因神宗以其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司马光未如太史公遭李陵之遇,幽于缧绁,亦以泥守旧制而离朝廷,投闲置散,由居庙堂之高,转处江湖之远,仕途困厄,政治失意,方专注以治史,得以蔚然成就《通鉴》。 该书中我最喜爱故事是“韩信以少胜龙且”。 公元前 203 年,韩信东征讨齐地;齐王向项羽求救。项羽派龙且率二十万大军前救齐。但龙且轻视韩信,自恃兵强,没有听从谋士的“深壁以待,无战而降”的策略。十一月,双方对峙潍水。韩信夜间令部堵塞河水上游。再率兵渡河击龙且,佯败而跑。龙且大喜,追韩信。韩信的兵马渡河回来;龙且也跟着渡河,上岸后,跟随龙且的部队只有三两千人马。韩信下令决堤,一泻而下的河水隔绝了龙且的大军,龙且的大军不能渡河,龙且的三千人被韩信的三万人包围,最终被全部歼灭,龙且阵亡……这时,河那边的龙且大军溃散逃走…… 这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个故事中,韩信足智多谋,龙且的志大才疏得到深刻的反映。他告诉人们统兵之道在于计谋,而不是军队多少。也告诫统治者不要骄傲自满。 当然,这只是《资治通鉴》的一个故事而已。 《通鉴》记人则神采飞扬,呼之欲出;叙事则词章纵横,河慢伏流;抒发情怀则大言小言,清风沐浴,长声慷慨,短音辛婉;渲染战争恢廓场面,奋其意气,推波助澜,一泻汪洋;其文辞简约洗练;华采呈少于齐梁,宏壮可追两汉。读诵诸篇,如鼓瑟奏曲,势若江河,或若清风凉日,月明星稀,每使人畅快淋漓,欲扬抵几,呼天喝地。可请鹰扬文苑。 毛泽东曾言,历史不可割断。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当总结之,以承继此份珍贵遗产,其对于指导今世,帮助匪浅。《通鉴》即在此珍贵遗产之列。 猜你感兴趣: 1.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2.冰心成功的花读后感 3.资治通鉴读后感 500 字 4.资治通鉴的读书心得 500 字 5.写好书伴我成长的作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阅读感想500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美嘉电子2022-12-15 20:30美嘉电子[澳门网友]182.86.75.239
    感谢作者分享,读后感让我对资治通鉴这本书有了更大的兴趣。
    顶0踩0
  2. __遇见,静夜2022-05-27 05:32__遇见,静夜[西藏网友]203.11.122.127
    喜欢作者对于资治通鉴的分析,看完感觉自己对历史知识也有了更多收获。
    顶0踩0
  3. gzzry64982021-11-05 14:33gzzry6498[湖北省网友]122.102.81.32
    读完这篇感想,我也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打算找时间读一读资治通鉴。
    顶0踩0
  4. 大女人2021-04-16 23:34大女人[安徽省网友]203.30.187.46
    这篇读后感写得很详细,对于资治通鉴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顶15踩0
相关阅读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通鉴,资治通鉴,时间,毛泽东,读后感,历史,内容,人生,伟人,古人,后世,地方,有诗云,李存勖,秦始皇,个人,刘姓,原因,原文,古文,地位,好书,天下,英雄人物,过程,发展,影响,统一,中国历史,两方面

2020-09-26 #故事大全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李广,历史,谋略,读后感,公孙龙,赵胜,霍去病,邹衍,给我们,人们,真理,意义,时候,物资,言辞,问题,分析,现代社会,赫赫战功,史明理,了真,宋司马光,李光,通士,留下了,上级,个人,中学,为人处世

2020-09-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刘询,商鞅,武帝,资治通鉴,曾孙,历史,霍光,信用,将军,故事,百姓,集市,黄金,司马光,这本书,使者,廷尉,价值,作用,北门,品质,命令,国家,天下,德行,意志,文化,文明,无辜,时候

2020-09-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读后感作文2000字 资治通鉴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2000字 资治通鉴读后感

历史,司马光,曹操,士族,贵族,资治通鉴,关云长,中国,匈奴,史者,故事,时候,百姓,陵墓,曹丕,郅支单于,马休,黄门郎,人们,仕途,君王,君主,品质,地主阶级,场景,大臣,渭水,距离,魏国,生活

2020-09-26 #经典故事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李广,司马光,毛遂,这本书,平原君,我国,智慧,读后感,霍去病,我喜欢,信义,军事,历史,史事,古人,品质,执着,文学家,文化,时间,方面,楚王,物资,道理,门客,使我们,政治和,有许多

2020-06-06 #经典故事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李广,司马光,毛遂,这本书,平原君,我国,智慧,读后感,霍去病,我喜欢,信义,军事,历史,史事,古人,品质,执着,文学家,文化,时间,方面,楚王,物资,道理,门客,使我们,政治和,有许多

2020-06-07 #小故事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李广,司马光,毛遂,这本书,平原君,我国,智慧,读后感,霍去病,我喜欢,信义,军事,历史,史事,古人,品质,执着,文学家,文化,时间,方面,楚王,物资,道理,门客,使我们,政治和,有许多

2020-09-26 #故事会

《资治通鉴》读后感三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三篇

资治通鉴,历史,司马光,史书,通鉴,司马,智伯,国家,思想,文化,读后感,内容,经典,唐纪,陶侃,智家,人们,体系,军事,史实,后人,大学生,太后,现实,时代,政治,文档,汉语,眼光,社会

2020-09-2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