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浙大迎来120周年校庆 先来听一段共纾国难的西迁东归故事

时间:2020-09-26

校庆日故事二年级

提示:本文共有 61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求是精神

文/丑丑

浙大西迁雕塑

亲历当年浙大西迁与东归的浙大学子,在世的已经不多了,俞老、严老也已经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虽年事已高,那段艰苦岁月里的经历已经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了,永生难忘。两位老人依然记忆清晰,表达流畅。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给浙大学子寻一片安静的求学之地,浙江大学被迫西迁至贵州。西迁之路凶险异常,历时两年半、横穿6个省,行程25000多公里,被称为“文军长征”,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后,浙大东归之路虽有劫后余生归家的喜悦,所到之处,皆满目疮痍。

经历过这次磨难后,原本以招收东南沿海学生为主的浙大,沿途招收各地的流亡学生,发展成为一所全国性的优秀大学。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更应该了解这段历史,珍惜生活、珍爱和平,向浙大师生不屈的精神致敬。

1

俞茂松:

松溪是闽北鼠疫流行地,

但为了活命,也顾不上这些了

我出生于1920年,是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45届的毕业生。我是浙江宁波人,我的亲生父亲是种地的农民,但我还没出生,父亲就过世了,我的母亲也在我出生没多久,过世了。

我过继给了叔父,叔父在铁路上工作的,最早中国的铁路是德国人帮忙造的,叔父很重视文化,还让我上德国人办的幼儿园。

我在南京、杭州都上过学。在南京逸仙小学读书时,有件事印象很深,日本大使藏本突然失踪,据说当时他穿戴了金扣子的礼服,准备出门参加宴会,但司机没有接到他。日本就以此为借口刁难中国,剑拔弩张,局势很紧张,直到四天后,藏本被一位在总理陵园工作的工人发现了,证明并非中国有意加害(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过几天推送),当时老百姓都很高兴,不用打仗。

高中,我回到老家,在宁波效实中学读书。1941年开春,那天春雨纷纷,浙大龙泉分校第一任主任陈训慈,就是陈布雷的弟弟,来我们学校演讲,我听了很受鼓舞,一心想着要报考浙大。

我从宁波出发,怀里塞了点养父母给的钞票,就出发上路了。一路走走停停,晚上睡在路边小旅馆,走了整整五天,穿过浙中、浙南,到了丽水碧湖考场。

考完后,虽然感觉发挥不是很理想,还是如愿被浙大理学院录取了。

1941年,我来到浙大龙泉分校就读,离家出发前,我身子还在“打摆子”,发烧未退。为以防万一,养母让我带着奎宁丸上路。

在龙泉分校没读多久,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派出轰炸机反击,结果因降落联系失误,在浙南地区上空,美军的飞机油尽机毁,士兵纷纷跳伞,引发日军侵略衢州、遂昌、松阳等地。龙泉危在旦夕,学校决定师生迁往福建邵武,取道松溪。那会儿,松溪是闽北鼠疫流行地,但为了活命,也顾不上这些了。我们到了松溪,既不与当地群众接触,也不去村里走动,活动范围很小,每听到叮叮咚咚敲打声,或看到溪边烧尽的草灰,就知道村民中有鼠疫牺牲品了。不幸的是,我们这里农学院的助教江忠靖也染上了鼠疫,在松溪离世了。

在松溪避难了一阵子,学校获悉日寇无进取龙泉之意,又安排我们迁回龙泉。

2

俞茂松:

没开多久,两只右后轮胎全都炸掉了,

没法再开。

我在龙泉分校读完一二年级,根据学校安排,要继续转到贵州遵义总校读三四年级。当时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规定,凡愿意去总校的学生,每人补助一千元路费。

1941年8月4日,我们出发了,同行的共有30几人,学长黎振声是我们的领队,张文彦是会计,我负责管理所有人的行李。

从龙泉出发到福建省光泽县的路上,我们坐的是木炭运货车,车上没有座位,我们把行李的箱子平铺在车底上,上面再铺上被子什么的软铺盖,当作座位。

第一天晚上,我们住在浦城,第二天抵达光泽。有个在江西公路局的校友帮忙,从光泽到韶关的路途中,帮我们包了一辆长途客车,有了座位,不用自制座椅,条件大为改善。但没想到,由于天气太热,车上行李又重,半路上,客车炸掉了一只右后轮胎,只好将唯一的一只、气又不足的备胎换上,没开多久,两只右后轮胎全都炸掉了,没法再开。时间已是傍晚6点多,也没有过往车辆可以求助,只能自力更生,将左后双轮胎拆下一只装到右边,车才能再开动,但无法再载人了。

大家商讨了一下,决定大部队先行,而我留下来帮司机干拆装轮胎的活。一切安装就绪准备启动时,已近深夜,一轮弯月当空照,明晃晃地在公路上投下丛丛树影,与坑坑洼洼的路边阴影很难区别。我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全神贯注盯着路面,一有坑洼,就关照司机躲让,以防轮胎再破。一直开到车站,松了口气,我才感到肚子很饿、人也很困。

江西广昌站站长了解情况后,第二天早上特地派了修理工把我们客车的四只轮胎都换成了新的。虽然这天出发有点晚,大概是换了新轮胎,车一路都开得很顺利,很早就到达了于都,在一个小学教室里住宿。会计文彦兄趁机向大家收钱,他正在低头数钱时,突然发现窗外有人在窥探,我们赶到教室外,发现那人已逃之夭夭了。之前就有所耳闻,前面几批出发的同学,就有路上遇到土匪抢劫,损失不小。为了防止晚上大家熟睡时有歹徒结帮来抢劫,我们决定全夜大家轮流值班警卫,两人一组,两小时换一岗。最终虚惊一场,一夜无事。

路上的第五天,我们到了赣州。赣州当时是后方,人口密集,市场很热闹。我们上街买了江西特产夏布二丈,准备做汗衫。第六天我们抵达韶关,听当地百姓说,这里的车胎底皮鞋很便宜,我想贵州是山区,“天无三日晴”,就想在这里买一双,可以当雨鞋穿。选好鞋子,正要付钱的时候,我发现鞋底有个洞,打了补丁遮掩,会渗水,我就和店主说不想买了。

店主看我是个瘦弱学生,就一把抓住我前胸,恶狠狠地逼我非买不可,幸亏许多同学在场,都来帮我说话,店主才罢休。

在韶关,我们坐上了到衡阳的火车,再换车去金城江。路过桂林时,之前我们就学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但眼前的景象完全出人意料,原来这里恰遇霍乱流行,我们从火车上看出去,随处可见成对的民工,两人抬着一块木板,板上直挺挺地躺着死者,匆匆抬走埋葬。

火车到金城江之前,遇到一座高山,当时还没有开凿隧道的技术。有一段路的坡度很大,铁轨的路线就成为“之”字形,火车开到这里,就分成数段行进,每段一前一后用两台机车,一拉一推,往返几次,整列火车都上了高坡。

3

俞茂松:

从金城江到贵阳,海拔不断变高,

汽车需要翻山越岭,非常危险。

我们顺利到达了金城江,遇到了之前的第二批同学,原来他们找不到汽车,就停留在此。其实有资源委员会的汽油车开去昆明,这个车主要用来运输钨矿,钨矿密度大,体积小,装在车上,车又沉又稳,但这种车要价很高,我们的路费凑起来也不够付。最后,我们还是搞了一辆木炭车,我和一个同学坐在驾驶室顶上(当时称“财神堂”),左右两侧有挡板,虽然一路上烈日高照,面蒙灰尘,但这个位置视野开阔,贵州山区风光尽收眼底,我坐得也挺开心的。

从金城江到贵阳,海拔不断变高,汽车需要翻山越岭,非常危险。木炭车在爬坡时,会突然熄火,车上的助手就得立刻下车,用三角木垫垫住后轮,阻止倒退,再摇鼓风炉,待气足后再开动。路上,我们亲眼目睹了一起差点发生的惨祸,我们的汽车正翻过一座山冈,刚要下坡时,前方不远处停着一辆准备上坡的木炭车,其助手正在鼓风。司机看到我们的汽车,急着启动让路,助手也拿走了三角木,但煤气不足,发动不成,汽车就溜坡倒退了,幸亏司机头脑清醒,紧握方向盘,向左打方向,一边踩急刹车,车子向后缓缓退去,最后陷入左边洼地,猛然停住。就是坐在那辆车“财神堂”上的乘客,见势不妙,害怕跌入深渊,纵身跳车,倒在公路上,站不起来,估计骨头摔断了。

一路上,我们看到不少四轮朝天的汽车,有的还是盟军的汽车,反扣在田里,美国士兵,头上包着纱布,手里拄着拐杖,互相搀扶着沿公路徒步,可怜兮兮的。据说我们之前过去的同学里,他们坐的车就有翻掉的情况,有同学牙齿全部摔没了。

我们安全抵达了贵阳,心情都很愉快,还去当地酒店打了一次牙祭。

4

严刘祜:

一到吃饭时间,大家都蜂拥而入,

一下子饭桶就空了。

我出生于1922年,是浙江大学史地系1945届毕业生。高中就读于温州中学,毕业后,来到丽水碧湖考场参加考试,被录取在浙大文学院,当时我们高中班上有4位同学考取了浙大。

在龙泉分校成立50周年之际,我曾经采访过第一任主任陈训慈,据他回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国立浙江大学已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迁至广西宜山,为了让东南各省的毕业生方便报考,特在浙江龙泉这里设立分校,1939年10月龙泉分校正式成立。

我是1941年入学的,学校生活非常艰苦,食堂里餐餐都是青菜淡饭,记得庆恩寺食堂里摆几只大饭桶,一到吃饭时间,大家都蜂拥而入,一下子饭桶就空了,特别是力气小,挤不过人家的女同学,到后面往往打不到饭吃。当时学生中有“粮管股长”,是协助学校管理伙食的,但僧多粥少,也实在管不好。“粮管股长”是我的同班同学,他正和一个女同学在谈恋爱,女同学因为吃不到饭,给自己男朋友写信,开头写“粮管哥哥”,信末署名是“饿肚妹妹”,信里还质问“哥哥如何管粮不管饿?”。

后来大家想了个办法,改大饭桶为小饭桶,每张餐桌上放一只,每桌固定成员,大家轮流分饭,做到“公平合理,正确无误”。

工学院的同学还用计算尺算出“出饭率”,每餐饭烧好,先秤好总重量,算出出饭率,再逐个分到小饭桶,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吃到定量的饭。有次,饭烧迟了,大家饿得饥肠辘辘,只好先把桌上一钵头的菜吃光了,有同学还写了首打油诗:“菜到饭未到,饭到菜已空;可怜菜和饭,何日得相逢?”

想到浙大后面要赶去遵义再学习,路途遥远,我就先去了当时还在福建的暨南大学借读半年。读了半年后,觉得还是浙大老师教得更好,决定直接从福建出发去遵义。我和一个姓戴的同学,从福建到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六个省,一路都坐短途的“黄鱼车”,都挺顺利的,就是到了桂林时,突然拉响了警报,我们在七星岩的防空洞里躲藏了一阵。

5

周黔生:

六岁的我出生后

第一次见到了从未谋面的父亲

我是浙大1962届地理系的学生,今年76岁。我对浙大西迁东归的那段历史特别有兴趣,主要源自我的父亲,他是浙大1942届心理学的学生,他跟随浙大经历西迁东归整个过程。

1940年,遥在贵州的父亲得知了杭州这边我出生的消息,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周黔生,以纪念我出生时他身在贵州。现在,有人得知我名字后会问,你生在贵州?我就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我与贵州的一段渊源。

1946年,父亲千里迢迢回到杭州,带回了贵州特产——两瓶茅台酒,一瓶送给祖父,一瓶送给外公。六岁的我出生后第一次见到了从未谋面的父亲,父亲头戴一顶礼帽,全家老小围着他问长问短,兴奋不已。

为了弄清楚父亲当年在回来的路上经历了什么,我翻阅查找了很多资料,也问了不少在世的浙大师生。

有关浙大东归的详细情况,文字记载不多,资料不如西迁丰富。一则东归前后经历时间短,只有五个多月,而西迁历时几年,二则竺可桢校长从重庆坐飞机到南京再回杭州本校,没有随大部队一起走,他日记中这方面记载也不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由于战事创伤,交通阻滞,返杭一时难以成行,加上杭州校舍遭日军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回杭之事一拖再拖,延至1946年。当年2月,竺可桢校长赴重庆参加教育部第一次迁校会议,4月2日浙大召开复员会议,决定第一批人员5月10日前出发,4月10日前派舒鸿教授等人打前站,赴长沙、汉口观察沿途情况,初定接待站地点。

在学校召开的行政会议上决定,根据教育部拨款决定复员人头经费:教授15万元、副教授14万元、讲师13万元、助教12万元、学生9万9千元,教师家属也有相应费用。对于困难学生,如愿意与学校留守职工同行,并分担押运货运任务,可免除旅费。

东归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完成,就是1946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这届毕业生共291人,5月6日举行毕业典礼,竺校长主持。

东归前夕,还有一些年轻教师筹划婚姻大事,纷纷举行婚礼,大部分新娘是贵州姑娘,她们与浙大喜结良缘,共奔杭州。1946年3 5月间,竺校长应邀相继为七对新人证婚。

我根据一些文字信息,草绘了一张东归线路图,可以一目了然。由线路图可以看出,东归线路是黔、湘、鄂、赣、皖、苏、沪、浙。而浙大西迁路线是浙、闽、赣、粤、湘、桂、黔。东归线路与西迁路线相比较,显然偏北,充分利用了长江航道。东归路上,天气多变,山路崎岖,汽车颠簸,水路不畅,艰苦备尝,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师生复员的脚步。师生从遵义出发,约10天左右到达武汉,接着又候船多日,才能够坐上船,沿长江顺水而下,水陆兼程。

6

周黔生:

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

历时二十余天,总算安抵杭州,回到母校怀抱。

根据最后一批出发的师生回忆,他们从遵义出发到长沙用了一周,路上十分顺利,驾驶员很尽责,最后一天到了邵阳,伙食费公布颇有结余,大家同意在邵阳大饭店聚餐,一是庆祝陆路归途的首战告捷,二是借此向驾驶员们的辛勤表示感谢。学生们抓紧赶制了一百幅简易的“锦旗”(其实就是块白绸布),每面锦旗上书写“今之王良”四个隶书大字,再加上全体师生的签名,在会餐上赠送给每一位驾驶员。

长沙接待站由舒鸿教授主持。车辆全部卸货,大家交清了物资并卸下各人行李。接待站为我们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领取了每人一张难民证,凭证可享受免费车船和食宿供应直到杭州。

难民站先是安排大家住进一座日寇占据过的大仓库。高大的木质楼房,已有不少难民。睡的是地铺,一间几十人,没有电灯,蚊子臭虫特多,晚上很难入睡。白天一日两餐,排队打饭,有酸菜和军用罐头牛肉佐餐,条件虽然恶劣,但因归心似箭,这些外部因素都不足挂齿了。

住下来是为了候船,每天都有人去黄鹤楼下守候,但候了十来天,船还是杳无踪影。

汉口在武昌对面,一江之隔,有小船摆渡。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家去汉口观光,途中碰上早些抵达汉口的同学,介绍说可以住在复员招待所。招待所是接待政府复员人员的,因为时至秋天,政府复员的人已不多,招待所基本空着。管理人员听说是浙大师生,欢迎免费入住。

难民站的浙大师生很快搬了过来,招待所里每间房有六个床位,有凉席、棉毯和蚊帐,清洁整齐,电灯明亮,还有洗澡设备;晚上可在花园里乘凉听音乐,比在武昌当难民,有天壤之别。

但招待所不供应伙食,也无法自己开伙,只能上街买吃的。大家口袋里的钱都有限,最初还能上小店吃,后来只能买烧饼、油条充饥了。有的每天只敢吃一顿,只盼难民船早些到来。

大约又过了十来天,难民站通知说船来了,是美军登陆艇“绥远”号,载重六千吨。上船后才知道有浙大、东方语专、艺专,三个学校共计师生七百余人。一个大统舱,大家协商分配,男女老幼分成几大片,铺好床位住下。船上有淋浴室,有高压消毒饮水供应。每日两餐供应牛奶、面包和一小罐牛肉,都是军用剩余物资。

大家劫后余生,又一次安下心来。船长是美国人,和大学师生友好相处,据说他们是根据租借法案来中国救济工作的。

当日起锚东下,晚上船靠九江。船上三校师生联合,组织了一次联欢晚会。宽阔的甲板上灯火通明,各校节目有古琴、琵琶、南胡独奏、抗战歌曲大合唱、轮唱、女声独唱、舞蹈等,丰富多彩。师生和外籍船员同乐,岸上也有不少观众,直至午夜方罢。第二天船靠安徽芜湖,夜色中不少人下船观光,游夜市。第三天船到南京浦口,接待站有车来接,下船后再上火车,当天抵达杭州。此时已是9月下旬,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历时二十余天,总算安抵杭州,回到母校怀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浙大迎来120周年校庆 先来听一段共纾国难的西迁东归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陌上微云2023-02-10 17:17陌上微云[西藏网友]103.54.63.133
    @卟ˊ_眻眻浙大校庆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希望学校能继续秉承优秀传统,为祖国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顶0踩0
  2. 卟ˊ_眻眻2022-08-21 06:40卟ˊ_眻眻[天津市网友]43.240.2.46
    这个故事充满了历史意义,让人们更加了解到中国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顶10踩0
  3. 天空无垠2022-02-28 20:03天空无垠[上海市网友]58.68.138.141
    浙大的校庆庆典一定很壮观,希望有机会去参观一下,感受一下学校的荣耀氛围。
    顶0踩0
  4. 寒雪冰月2021-09-08 09:26寒雪冰月[福建省网友]43.228.79.215
    听到那段西迁东归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分。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顶0踩0
  5. Suger zhang2021-03-18 22:49Suger zhang[重庆市网友]61.87.252.59
    浙大真是了不起,迎来120周年校庆!祝愿这所学校能继续培养出更多有才华的人才!
    顶0踩0
相关阅读
浙大迎来120周年校庆 先来听一段共纾国难的西迁东归故事

浙大迎来120周年校庆 先来听一段共纾国难的西迁东归故事

校庆日故事二年级

2020-09-26 #故事会

北京保利剧院正上演的热门戏剧是竺院毕业生执导的!他想演一部浙大人的电影……

北京保利剧院正上演的热门戏剧是竺院毕业生执导的!他想演一部浙大人的电影……

谁能想到这部叫好又叫座的话剧竟由2012年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统计学专业的佟欣雨执导?话剧燃烧的疯人院海报从热爱戏剧的统计学学生,到话剧导演,佟欣

2016-01-20 #长篇故事

最质朴高考励志:目标定北大就能考浙大 目标定浙大就能考兰大

最质朴高考励志:目标定北大就能考浙大 目标定浙大就能考兰大

你把目标定的越高,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在这个贫困县里,贫寒子弟多如牛毛,他们起早贪黑苦读苦学,目标只有一个跃出龙门,走出大山,踏进城市,考入

2011-11-29 #经典故事

麦家受聘浙大讲座教授并成为浙大首位驻校作家  莫言 贾平凹写信祝贺

麦家受聘浙大讲座教授并成为浙大首位驻校作家 莫言 贾平凹写信祝贺

其小说暗算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解密被翻译为33种语言,英文版还被收入英国的企鹅经典文库,并被经济学人评入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

2014-12-15 #长篇故事

浙大夜惊魂68

浙大夜惊魂68

夜惊魂故事全集

2020-06-28 #故事大全

浙大强奸犯背后“故事”来了 超乎网友想象

浙大强奸犯背后“故事”来了 超乎网友想象

努某某事件在发酵之后,很多认识他或被他所猥亵的女生都站了出来

2015-12-31 #长篇故事

浙大红原支教队的“红原故事”的历“九”弥新

浙大红原支教队的“红原故事”的历“九”弥新

竺可桢学院红原支教队组建至今已有9个年头,自2012年红原支教队与红原县建立长期社会实践合作关系以来,支教队不断推进与当地学校的交流与互动,长期实践

2013-03-27 #故事阅读

浙大教育学导师给大学一个故事吧

浙大教育学导师给大学一个故事吧

与教育学有关的小故事

2020-07-1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