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提高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解题指南

时间:2024-01-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理论是时代的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

提示:本文共有 71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

理论是时代的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那么,这一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表达具有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书名如警世之钟,在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论证中表达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的确,不同的人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以有贫富之别,可以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但作为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人类有一点是平等的,即我们只有同一个地球。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告别盲目的发展状态,共同建立起一种全球性的生态文明,这是保证人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未来人类的实践行为必须自觉关注现代生态文明的重建,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真正意蕴。

第二,注意守护文化多样性,在文化的一元与多元之间找到平衡和张力。文化多样性问题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历史节奏凸显于我们的时代生活的。文化多样性本是世界的“原生态”,但经济全球化却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使得人类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现代性的一元逻辑日益成为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发展要素,高效率、标准化、整齐划一取代了文化的个性化追求,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被消弭。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弱势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并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今天,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倡导文化多样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既是对文化个性与特殊性的表达,也是人类共同文化品质的展示,正所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第三,坚持合作共贏原则,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不可否认,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分歧和对立,冷战思维还不时充斥于国际关系之中。但只有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和各种偏见的藩篱,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做出和平共处、有序竞争以及合作共贏的明智选择,世界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从这一价值诉求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啻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智可行的行动方案。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是人类新文明和世界新秩序的生成过程。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绝非一日之功,更难凭一国之力,需要各国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正像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別国合理关切。”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只有始终如一地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面旗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局面才可能真正形成。

(摘编自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关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极限意识指的是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人类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处关系。

B. 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不同人群是命运共同体,所以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C. 受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原本多样性发展的人类文化正受到一元化的冲击。

D.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说明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越是多姿多彩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B. 文章从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

C. 文章多处引用了中外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极大地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D. 文章紧扣当今国际发展的形势分析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人类只有同一个地球,所以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共同建立起一种全球性的生态文明。

B.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发动“颜色革命”,推行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文化霸权”行径

C.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微生物学家就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的观点,可见他们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比我们要早。

D. 当今世界存在各种分歧和对立,充斥着冷战思维,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乃大势所趋。

【答案】1. C 2. B 3. C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从文本中快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加以对照,可能的问题有:时空错位、逻辑不当、程度范围有别、遗漏或杂糅信息等等。本题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千万别误选不正确的选项,导致做无用功。

A项,“极限意识指的是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人类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处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可见选项中的定义多加了“人类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处关系”这一内容。“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可见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追求,并非概念的含义。

B项,“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不同人群是命运共同体,所以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错误。原文说“的确,不同的人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以有贫富之别,可以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但作为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人类有一点是平等的,即我们只有同一个地球”,可见地位并非是平等的,只是平等的拥有同一个地球,表述绝对,以偏概全。

D项,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说明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越是多姿多彩的”,于文无据。原文说“正所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之间的标点为句号,可见选项强加了逻辑关系,推断错误,无中生有。“多姿多彩”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多样性独立性、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根据上文信息“今天,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倡导文化多样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既是对文化个性与特殊性的表达”可推出多姿多彩的含义是“越是个性与特殊性的文化越能构成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故选C。

【小题2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项,“逐层深入地阐述”归纳错误。三个层面“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第二,注意守护文化多样性,在文化的一元与多元之间找到平衡和张力。第三,坚持合作共贏原则,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间是并列关系,并非逐层深入(递进)。

故选B。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推断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照选项在原文中筛选提取信息,然后仔细比对,找出问题。对常见问题陷阱应该心中有数。

C项,“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微生物学家就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的观点,可见他们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比我们要早”。原文信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书名如警世之钟,在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论证中表达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可见提出这一理念是中国领导人,两名外国学家只是写了论著,表达了有关人类拥有同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

故选C。

【点睛】

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笔者是非遗工作者,经常有人问机制纸和手工纸的问题,所以在此就两种纸的特点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手工纸纤维材料:麻构竹藤桑、青檀稻瑞香。

辅助材料:石灰、碱、植物纸药。

制浆工艺:浸泡、沤制、蒸料或天然漂白、手工打浆等。

成纸过程:手工抄造、手工焙干。

特点:手工纸纤维分布自然、纸药经过压榨后流失干净,焙干时只有纸刷上墙贴附的压力,因此在去除水分和干燥两个过程没有过多的压力,这才使手工纸在天气潮湿时自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冬天干燥时能够自然释放纸张中的水分,这样保证了手工纸的使用寿命,使得天气变化时纤维不容易断裂,不影响它的纤维结构,而且在不断吸放过程中纤维会有棉化的结果,手工纸经过几百次或上千次的不断吸放后,使纤维之间的密度不断增加,纤维之间的缝隙不断减少,纸张表面给人光滑如油、温润如玉的手感。

另外,手工纸还有很好的吸收水和墨的功能,并且会产生不同的层次效果,这点机制纸是没有的。

用途:书画、图书印制、拓碑、收藏等。

机制纸纤维材料:松木、權木、老竹子、杉木、草类等。

辅助材料:烧碱、硫化碱、松香胶、漂白粉、染料、其他助剂等。

制浆工艺:高温高压强碱纤维分散、化学漂白、机械打浆。

成纸过程:网轮上浆、胶辊压榨、烘缸高温快速干燥。

特点:

(1)机制纸用的纤维与手工纸纤维绝然不同,木浆纤维含山质素高,不利于长期保存。

(2)木浆纤维是经过高温快速进行纤维分散和去除纤维杂质的,这样对纤维本质破坏很大。

(3)成纸过程中纤维定向排列,而不是自然排列,榨干水分用胶辊压榨,使得压力大、密度高、拉力强。

(4)机制纸施胶用的是松香胶,这样使得纸张表面光滑,纸张密度大大增加,不容易透水,有利于硬笔书写和机器印刷。

(5)烘干过程的温度不低于100度,使纸张快速干燥,与手工焙纸用70度以下的温度要高得多,对纤维会产生不利影响。

用途:印刷现代书籍、包装、生活用纸等。

(摘编自邓金坤《手工纸与机制纸的区别》)

材料二:

现代生活的核心是现代人正在创造着各种生活方式。当然,现代生活方式的继承与创造中必然涉及文化传统、民族记忆、传统工艺与审美范式等要素的融入,但无疑也会面临重大技术与工艺变革、文化冲突与开放融合、产品与渠道颠覆等新挑战。当前的中国,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挑战与转型强度异乎寻常之大的“现代生活”,传统工艺的手工造纸行业迫切需要走出自己的新生之路。

一方面,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审美范式,但是,哪些范式在国际开放的生活与消费追求里能打开新天地、获得新追随,确实存在甄选、提炼、应用的再创造过程。另一方面,国际文化开放融合带来不同审美范式的强烈碰撞,激荡之中与之后,形成新审美风格的流行是大概率,因此,中国传统手工造纸行业存在着主动走进新审美愿景的挑战。

(摘编自汤书昆、朱赟《中国南方手工造纸的田野调查与行业生态构建》)

材料三:

春节,印有“山猴送吉”图案的家书红包诞生了(图案见下)。在“曹氏宣纸”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曹建勤的精心监制下,红包的用纸以青檀皮、三桠皮、燎草等为原料,用汉唐时期的方框捞纸工艺,手工抄制而成。并使用矿物、植物颜色染色,自然晒干。红包内的信笺纸,则选用16开传统红八行信纸(福建姑田连史纸)和花草云龙信笺纸。最后再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将贺岁之意凝结于字里行间。

(摘编自《“无纸化时代”下的中国手工造纸——原博访谈》)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纸过程中压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纸的纤维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纸张的寿命。

B. 用化学制浆法和半自动抄纸法生产的纸不属于传统意义的手工纸,更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C. 机制纸的寿命虽然没有手工纸的那么长,但具有表面光滑,纸张密度大,不容易透水,便于硬笔书写和机器印刷的优点。

D. 手工纸的用材、制浆工艺、制纸过程、特点与机制纸完全不同,因此制作成本更高,收藏价值更大。

2. 下列不属于手工纸走进新审美范式的一项是

A.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族的东巴纸不仅可以用作抄录东巴经,还可以用来创作华丽的纸牌画。

B. 北京德承贡纸坊的皮纸,被用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工坊的纸胎漆器和漆砂砚台的制作。

C. 安徽泾县的宣纸,已经开发成可用钢笔(水笔)书写的手工纸、可上小型滚筒机印制的宣纸邮票纸。

D. 云南鹤庆县龙珠村与灵地村的白族构皮纸,已被用于照片的丝网版画印刷。

3. 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山猴送吉”家书红包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1. D 2. A

3. ①家书红包的用纸从原料选择、制作技艺、染料选择等方面,都釆用了传统手工造纸工艺,体现了对传统造纸文化的传承。②与现代印刷工艺结合,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③将贺岁之意通过家书表达,体现了文化传承上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方式向家人传递情感。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程度范围有别等。

D项,“手工纸的用材、制浆工艺、制纸过程、特点与机制纸完全不同,因此制作成本更高,收藏价值更大”逻辑不当,强加因果。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哪一个制作成本更高,另外“因此”推断无据。

故选D。

【小题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分析理解选项涉及的角度,从新旧两种审美范式来归类。其次审清题干要求“下列不属于手工纸走进新审美范式的一项是”,看选项的审美类别是否属于走进新的审美范式。此题不适合使用从文本中提取筛选信息比照选项判断正误的方法,属于超越文本信息的一道题。一定要联系生活灵活思考。

A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族的东巴纸不仅可以用作抄录东巴经,还可以用来创作华丽的纸牌画”,属于旧的审美范式,用纸书写、作画是纸的传统用途。

B项,“被用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工坊的纸胎漆器和漆砂砚台的制作”,属于新的审美范式。

C项,“已经开发成可用钢笔(水笔)书写的手工纸、可上小型滚筒机印制的宣纸邮票纸”,属于新的审美范式。

D项,“已被用于照片的丝网版画印刷”,属于新的审美范式。

BCD三项均为新的审美范式,只有A项不属于新的。

故选A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为“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山猴送吉’家书红包的特点和意义”,本题包含两问,即特点和意义。

答案在材料三。从“在“曹氏宣纸”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曹建勤的精心监制下”提炼出特点一名家手艺;

从“红包的用纸以青檀皮、三桠皮、燎草等为原料”中提炼出“使用传统原料”;

从“用汉唐时期的方框捞纸工艺,手工抄制而成。并使用矿物、植物颜色染色,自然晒干”中提炼出制作方法使用传统技艺;

从“红包内的信笺纸,则选用16开传统红八行信纸(福建姑田连史纸)和花草云龙信笺纸”中提炼出具有传统书信的特点风格;

从“最后再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将贺岁之意凝结于字里行间”中提炼出融合了现代工艺富有贺岁情意。

最后把以上分析整合概括为传统和创新两个角度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中的“特点”,结合特点联系生活明确意义。注意答案的层次①家书红包的用纸从原料选择、制作技艺、染料选择等方面,都釆用了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概括特点)体现了对传统造纸文化的传承(意义)。②与现代印刷工艺结合(概括特点),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意义)。③将贺岁之意通过家书表达(概括特点),体现了文化传承上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方式向家人传递情感(意义)。

文本阅读常考考点梳理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方法:

(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

(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

(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3)将题干、选项、信息源进行对照和比较,鉴别真伪信息。

寒假开始啦,跟着宿老师学语文吧:现代文阅读《一节九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路遥作品《刷牙》

宿老师讲古诗词鉴赏: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高三写作教学;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提高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解题指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又见桃花源2024-01-24 19:12又见桃花源[青海省网友]203.0.224.86
    阅读技巧一直是我烦恼的问题,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顶10踩0
  2. 笑锁红尘丶醉辞歌__2024-01-24 19:04笑锁红尘丶醉辞歌__[四川省网友]203.25.164.3
    谢谢作者,这篇文章通俗易懂,让我不再觉得文本解题那么难。
    顶1踩0
  3. 山那边的山2024-01-24 18:57山那边的山[新疆网友]1.2.1.155
    这篇文章真的太有用了,我在阅读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时总是感到困惑,这篇指南给了我很多帮助。
    顶3踩0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大汇总 拯救不会答题的你!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大汇总 拯救不会答题的你!

作用,文本,分析,文章,作者,内容,角度,观点,答案,词语,答题,小说,论据,人物,形象,方式,对象,全文,结构,语言,问题,散文,论点,题目,作品,材料,特点,主题,原文,情节

2020-07-03 #长篇故事

高三寒假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科幻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高三寒假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科幻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科幻,产业,中国科幻,刘慈欣,A.,B.,C.,D.,科幻文学,发展,材料,科幻作家,创作,内容,作品,教育,产业发展,科幻作品,后备力量,平台,文本,方面,资源,现实问题,中国,充分发挥,出版界,创造力,想象力,教学

2010-05-09 #故事大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

杰克,传说,一个劲儿,文字,进化论,豆子,网络课堂,实用类文本,儿童故事,新东方在线,这样一个,赫胥黎,英赫,胥黎

2020-07-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

杰克,传说,一个劲儿,文字,进化论,豆子,网络课堂,实用类文本,儿童故事,新东方在线,这样一个,赫胥黎,英赫,胥黎

2020-07-18 #故事阅读

第三章 通讯:讲述故事视频

第三章 通讯:讲述故事视频

表现手法,分析,学生,真实性,目的,指导,答题,问题,实用类文本,思路,基本特征,文本,文体,规范性,角度,过程,训练,设计,让学生,实用类,同学,备考,基本知识,意识,考点,方面,方式,答卷,系统地,解题技巧

2012-10-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之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

新型冠状病毒之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

疫情,方面,作文,思路,考题,新型冠状病毒,情况,文本,考生,防控,论述,实用类文本,古诗文,得年,文方,全民,个人,中华民族,人们,亲情,主题,人人,人与自然,价值观,任务,倡议书,公民,古文,感谢信,文章

2016-01-03 #经典故事

高考语文:全国二卷高考试题全面解析

高考语文:全国二卷高考试题全面解析

全国,文本,内容,同学们,选择题,分析题,材料,结构,试卷,不正确,句子,名篇,难度,题型,论述,实用类文本,高考语文,七言律诗,名句,小题,得分,形式,思路,文学类,满分,考场,语文,重点,题目,答题

2010-08-04 #短篇故事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二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二

读者,作者,层次,原文,影片,传统,哪吒,形象,作用,作品,原意,文章,经典,中国电影,方面,电影,影视作品,降世,创作,改编作品,动画电影,关系,内容,大圣,子贡,感发,票房,民间故事,西游,诗经

2013-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10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10

笔墨,典范,人格,理想,系统,表征,格理想,心理,文章,精神,中国绘画,传统,画家,中国画,价值,动作性,原文,心境,意义,文化,核心,痕迹,表层,群体性,审美,希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家,理想人格,运作机制

2008-10-0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