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探寻成长之路:书生校长程红兵的五个故事和幸福之道

时间:2024-02-16

本书是由书生校长程红兵自述的一部成长史,其中包含他五个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困惑和成就,展现了他人生中的成长与蜕变。同时,书中还提到了程...

提示:本文共有 44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本书是由书生校长程红兵自述的一部成长史,其中包含他五个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困惑和成就,展现了他人生中的成长与蜕变。同时,书中还提到了程红兵在寻找为师的幸福之道上的心路历程,分享了他对师徒关系的独特见解和体会。读者将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程红兵校长在其成长历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以及在寻找为师的幸福之道上的思考和实践。这些故事和见解将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启示,让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方向有更深刻的思考。

(-01-10)

欢迎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出品的“好老师”微信,点击标题下方的“好老师”可以订阅哦!

本周揭秘

生活中的他,少言寡语,内敛而低调;讲台上的他,慷慨激昂,像个斗士。

从江西的小地方学校到“大上海”,从大上海到深圳;

从“被教师”到特级教师,从校长到教育局局长,再到辞职重回一线;

他就是“书生校长”——程红兵。

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华东师大特聘教授。

在这一长串介绍背后,是一位有思想、有情义、有气质的真实的教育人。“批判性”、“知识分子”、“书生本色”深深地烙印在他身上。

本周,好老师带你走近程红兵,一起品品书生校长的书生“味道”。

有时,不甘于当一位教师?

有时,职业上升遇到了瓶颈?

有时,感觉当老师真是越来越累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书生校长程红兵年轻时也曾发出迷茫的呐喊:是教师选择了我,我并没有选择当教师。

是什么改变了他?他的身上又有哪些特质?

听听程红兵的故事,从他的漫漫教育路里,也许你能找到为师的幸福之道。

故事1:我原本不甘于当老师,和孩子的真心相处改变了我点睛:学校真好,可以看书,看很多自己想看的书

1982 年 7 月江西师范学院毕业 ,我被分配到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 后来又兼任班主任,从此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其实我原本是很不愿做老师的,当上教师纯属偶然。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就一直是学生干部,当了多年的小老师, 而且那个年代老师是没有多少地位的,置身其中太知道老师的甘苦。 所以,1978 年报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尽量避开师范院校,一共 10 个志愿,江西师范学院是第8志愿,实在是因为当时文科没有什么学校好填才填了它,谁知道就被录取在江西师范学院。

到了大学里,一看图书馆居然有那么多的藏书,当时的感觉就是老鼠掉到米缸里,于是废寝忘食地走进经典,当时的想法是要么当作家,要么做大学教授。文史哲样样爱看,惟独不爱看教学参考书。1982 年 8 月在梦还没醒的时候,却一头栽进了中学教师的行当里。心里有许多委屈,有许多不平,是中学教师选择了我,我并没有选择中学教师。

走上讲台,带着几分离经叛道,带着几分驳杂的讲课,却使我走近了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感觉到我已经不能自拔。

学校真好,可以看书,看很多自己想看的书;教书真好,跟孩子们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 学生也感兴趣的东西,这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故事2:勤于阅读、勤于写作是教师的基本功点睛:不断写文不断被拒,在磨砺中发出第一声呐喊

我的第一声 “呐喊 ”,是在 1987 年,那其实纯属偶然。 因为第一次评职称要有论文,于是赶紧发奋,洋洋洒洒写了 5500 字,题为《对高师中文专业教育的反思》,以一个 “过来人 ”的身份回头看师范大学的教育,火药味很浓,批评多于建议。 投给《江西教育科研》,编辑大概以为还有价值,于是又转给了《江西高教研究》,没多久就发在 1988 年第一期上。 一时间我昏了头,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以后就一头扎进书山文海之中,写就不少自鸣得意的文章,然而,一年之内,毫无所获,一文未发,所获的是一封封退稿单和我的“大作”。

天生属牛、生性执拗的我,就这么固执地写下去,不断地投出去,在不断地投寄、不断地被退回和不断地修改过程中,自己也朦胧地感觉到:我在长进。

大概老天爷对我的考验限期是一年,一年过后我的文章开始见刊了。我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中学语文教学,这期间我其实主要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 ”。我的批判涉及语文教学领域的许多方面,写了一些与语文教学界的 “大腕 ”商榷的文章,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缺少城府,当时我无所顾忌,真诚地袒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些后来都收集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一书当中。也就是1996 年,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著作《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当署着自己名字的崭新著作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第一本专著就如同我的第一个孩子。后来,我虽然陆续出了许多书,却不再有当年的那种激动。

故事3:遇见导师于漪先生,寻找自己人生的伯乐点睛:向“老师傅”学习,聆听前人的经验与教诲

于漪老师是我从心底尊敬的先生。记得 1991年我在江西曾给于老师写了一封求教信,写的时候有几分忐忑不安,信发了,人也就释然了。谁曾想,没多久就接到于老师的回信,当时我激动不已,于老师的勉励至今依稀记得,这封信仍收藏身边。这一次算是初次交往,当然是未曾谋面的。

1994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上饶调到了上海,“乡下人”进入大都市,有些“水土”不服。 先生不知怎么知道了,托人捎信给我,请我到她家坐坐。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又是高兴,又是担心,平生不善交际,见名人,生怕无话,难免尴尬,心生许多压力。恰逢先生在《语文学习》发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一文,于是以此为由准备了许多问题。

先生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精神矍铄。也不记得开始怎么说的,单知道没说几句话,我的拘束就无影无踪了。我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向她提出了一些问题,她不紧不慢作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不时插几句:“你看呢? 你怎么想? ”总是把我作为平等的谈话对象。 后来先生向我谈起她走过的路,她的感想,她的体会,听她娓娓动情的叙述,我悟出了先生的良苦用心:树立自信,勇敢地走出困境。

以后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和建平中学都聘请先生作为我的导师,我成了先生的关门弟子。1996 年学校和新区报我为特级教师,先生很为我高兴,有人以年纪轻、1995 年刚破格评上高级教师不久、江西老区调来等诸多理由为据,提出异议。先生慷慨陈辞,力排异议。

我与先生非亲非故,何以如此提携我?

先生深情地告诉我:推你上去,决不是为了你个人,这是事业的需要,我们已经老了,事业应该后继有人,新世纪需要你们一代人支撑。

故事4:做教育批判者不难,但做教育建设者很难点睛:在语文的自留地里大胆创新,在每日的课堂上突破变革

作文著书,都是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课堂里我在自己的自留地(自己任教的班级)播种、耕耘,日积月累也留下了不少东西,这些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操作进行的,很有些个性色彩。

我是这样想的:观念思想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切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显然也是不够的;再者批判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切仅仅停留在批判上也是不够的,很显然还必须建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从 “批判现实主义者 ”走向 “建设现实主义者”,追寻终极目的。

我以为,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于是围绕着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我开始了系统建设,撰写并发表了系列论文。 我主持的课题“自主探究性语文学习模式研究”获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立项为国家级课题,最后通过专家验收,顺利结题。

我在自己的班级里开展很有意思的实验:让每个学生每个月读一本文化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李辉的《风雨中的雕像》、余秋雨的 《文化苦旅》、 罗曼·罗兰的 《约翰·克利思朵夫》、培根的《培根论人生》、卢梭的《爱弥尔》、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还有《歌德谈话录》、《时间简史》、《别闹了,费曼先生》……就这么一本一本地读下去 ,要求学生每周作书摘笔记,和大师对话,写眉批感想。每月写一篇书评或读后感,用一、二节课时间来讨论,互相交流、碰撞,不时有思想的火花闪耀出来,这是文化的积淀,这是思想的熏陶。

我要求每节语文课由一位同学(按学号轮流)介绍一首诗,然后全班同学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它背下来。 一个月一本书,一节课一首诗。我让孩子们收看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节目,看着看着,把家长也吸引到电视机前,一家三口围绕电视内容争论不休 ……

学生在随笔中说到,阅读文化名著是点亮一盏心灯,收看《焦点访谈》是打开社会之窗。

几年来我所任教的学生,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作文竞赛,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综合素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为一个批判者固然不易,但毕竟有一份潇洒和痛快,自由地挥洒自己的思想。而作为一个建设者其实更为艰难, 因为没有那份潇洒痛快,却有着背负行囊长途跋涉的感觉。为了不至于过于寂寞,我依然像先前一样,在旅途中不时地 “呐喊”几声,以壮行色,张开大嘴向前奔跑。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力求体现我的个性,因而我的课赢得了我所任教的每一届学生的好评。我多次为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观摩课。

故事5: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点睛:为谁而教?为谁而改?关于教育的终极思考不能缺席

1996 年我被评上特级教师之后,冯恩洪校长提拔我为建平中学教科所副主任,其时还没有多少不好的感觉,只觉得减去一个班的工作量,多了一些思考教育的时间。以后发现其实不然。 年我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义无反顾地要去搞民办教育,辞去校长职务。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过程,让我当校长。随着职务的升迁,责任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

回首这些年来的从教生涯,我有一个明显的体会,无论怎样,思想不能缺席,教育需要价值思想。

思想是什么?思想是附着于外物、附着于行为的,关乎价值、形而上的内在。思想从终极上思考:外物为谁而存在? 行为为谁做? 为什么存在? 为什么而做?

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我们不断地进行技术操作层面的变化,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为谁而改?我们为什么改?是为教师而改?还是为学生而改?是为知识而改?还是为改而改?改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

任何改革的背后都有理性,有的是工具理性,有的是价值理性。

任何教育行为背后都有理性,或者是工具理性,或者是价值理性。

当有关教育的理念蕴涵在一个个具体的教育物当中,蕴涵在一个个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它就是教育思想;当这些理念成为一种标语口号,成为一种标签, 随处张贴、 随时呼喊, 那它就不是思想。

我发表过很多批判基础教育的文章,我也深感到我们不能自说自话,这是我们话语能力丧失的一个显现。我们习惯于跟风走,我们喜欢讲模式,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技术,关注操作。 在语文的圈子里,我们很少听到充满哲学意味的思想话语,于是思想的缺席是自然而然的了。思想的缺席,使我们发育不良。缺乏醍醐灌顶的思想启蒙,使我们的群体发育不良。

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因为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

责任编辑:程恺伦

综合整理自程红兵文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好老师大本营”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探寻成长之路:书生校长程红兵的五个故事和幸福之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TF·极影2024-02-16 17:24TF·极影[上海市网友]150.242.213.237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程校长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教育和成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推荐给所有关注教育话题的朋友们。
    顶13踩0
  2. 彦儿2024-02-16 17:13彦儿[香港网友]103.24.117.154
    程校长的五个故事让人深受触动,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顶37踩0
  3. 蓝尘om2024-02-16 17:02蓝尘om[陕西省网友]125.169.106.249
    这本书真的很有启发性,程校长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希望自己也能在成长的路上找到幸福之道。
    顶1踩0
相关阅读
明德书院:家风与家训——古人家庭的幸福之道

明德书院:家风与家训——古人家庭的幸福之道

家训,家风,家庭,子孙,包拯,朱熹,诸葛亮,后世,孟母,家族,忠孝,孟子,范滂,建设,古人,母亲,苏轼,颜氏家训,司马光,朱柏庐,范母,意思是,世人,东壁,以德服人,关系,品质,大本,年龄,故事

2015-01-17 #故事阅读

《永不抱怨的世界》:婚姻幸福之道的三条法则 让夫妻关系更亲密

《永不抱怨的世界》:婚姻幸福之道的三条法则 让夫妻关系更亲密

婚姻,林肯,人们,想法,幸福之道,丈夫,作者,夫人,妻子,富孀,欧莉,狄斯累利,不要用,人生,主观,对方,时候,爱情,爱人,脾气,所做的一切,更不会,魔鬼的诅咒,奥斯瓦尔德,亨利,乌德,克劳,施瓦茨,托尔斯泰,法斯特

2020-03-30 #长篇故事

海淀幸福里产品价值体系迭新发布 跨界行业探索理想人居之道

海淀幸福里产品价值体系迭新发布 跨界行业探索理想人居之道

海淀,幸福里,华北,大区,建筑,生活,人居,先生,幸福生活,产品价值体系,人们,空间,胡宗,业主,嘉宾,故事,样子,疫情,美学,侯贵,朱毅,王连生,谢红玲,设计总监,主持人,公开课,会上,全方位,副教授,华润

2007-06-14 #故事大全

党建引领 幸福启航——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的“逆袭”之道

党建引领 幸福启航——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的“逆袭”之道

学校,教师,建设,党建,学生,党员,师生,文化,名师,教育,服务,干部,校园,贵在,发展,学校文化,教研,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愿景,寿光市,主题,使命,党支部,初心,制度,园林,幸福里,示范校,潍坊市

2017-06-06 #故事大全

情侣相处之道:如何真诚表达关心与安心

情侣相处之道:如何真诚表达关心与安心

对方,情侣,能安,过程,如何才能,感觉到,都会,爱情,问题,隔阂,我想你,照顾你,相信我,你的世界,只有你,大可以,好的,幸福时刻,改变自己,欢乐世界,第一时间,关系,世界,分寸,单单是,印象,完人,幸福感,导语,情感

2024-01-27 #综合

安全之道:寄语荟萃

安全之道:寄语荟萃

全家,回家,丈夫,注意安全,下井,家人,平安归来,孩子,家庭,妻子,安全工作,工作,亲人,保平安,全家人,妻儿,顶梁柱,平安归,心愿,时刻,父母,老公,我在家,把家还,家庭幸福,生活,生产,母念,盼儿,是一本

2024-02-07 #综合

励志语录:环境不会改变 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励志语录:环境不会改变 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好的,生气,人生,突然发现,对方,心态,生活,因果,心境,思想,才能,禅师,结局,不是你,如果我们,如玉,越久越,成真,改变自己,都会,傻瓜,人才,一生,东西,智者,惜福,幸福感,同学,内心,初次见面

2015-09-04 #故事大全

人到中年 能懂得这五种处世之道 才会成就更好的人生

人到中年 能懂得这五种处世之道 才会成就更好的人生

人生,毅力,想法,事情,倒苦水,身体健康,自控能力,习惯,经验,行为,控制自己,要注意,个人,处世之道,关系,对方,年纪,时候,烟酒,社会,工作,生活,对我们,一生中,才能更好,明明知道,要学会,会明,哈姆雷特,幸福人生

2015-04-30 #故事会

“方”是做人之本 “圆”是处事之道 做人要做到“外圆内方”

“方”是做人之本 “圆”是处事之道 做人要做到“外圆内方”

成绩,同学,邝美云,人生,内心,品质,技巧,之本,医生,学历,工程师,律师,我家,气质,环境,社会,盆花,说法,教育,一个人如果,幸福的家庭,这种人,小方孔,在很大程度上,花剪,货币,小钱,丈夫,专业知识,东西

2010-01-2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