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草原情缘——天津知青的野外岁月

时间:2024-03-03

相关推荐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天津知青在草原上的生活和经历。他远离繁华的城市,来到广袤的草原,开始了一段与大自然对话的生活。在这片充满原始气息的草原上,知青与牧民们相处融洽,学习牧业,劳动,享受着宁静和纯净。他被这片草原所吸引,眷恋着草原的美丽和纯粹,感受着草原的包容与力量。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如诗如画,面对草原的艰辛和挑战,知青们也经历了许多困难与挣扎。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将深入了解天津知青与草原的故事,感受到知青们对草原的眷恋和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草原上的成长与坚韧。

李富强夫妇与嘎图浩来村包殿臣二哥二嫂合影

李富强

李富强夫妇参加“西湖杯”全国老年才艺大赛

李富强与学生们同台演出

李富强辅导学生练习琵琶

李富强在原知青集体户前

文徐文彦

题记:在茫茫人海中,李富强犹如沧海一粟,普普通通。然而在奈曼草原,李富强却声名远扬。让我们走近他,走进浩瀚大漠,给大家讲一个老“知青”与草原的故事。

(一)岁月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成千上万名城市青年,怀揣着建设祖国新农村的梦想从城市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1969年10月21日下午3时20分,天津火车站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一辆缓缓起步的列车上,李富强拼命挥着手与亲人们告别。渐渐地妈妈的面容消失了,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妹么也看不见了,泪水模糊了李富强的眼睛,那年他19岁。.经过两天火车换汽车,汽车换马车的长途奔波,10月23日下午李富强终于来到了奈曼旗固日本花公社,嘎图浩来嘎查。一下车,乡亲就像迎接亲人一样地把他们迎进村里。滚烫的的洗脚水,香喷喷的手把肉,阿爸阿妈慈祥的眼神,让刚刚离开父母的他,心理感到了温暖——“这里的人真好。”第二天清早,李富强翻身起床,走出村外,细细打量起他放飞梦想的第一个平台。嘎图浩来嘎查,地处奈曼草原深处,沙丘与湿地交界,草原与山林接壤。全嘎查200多户,是一个蒙古族聚居村。当看到流沙爬上房,小河门前淌的景象,他感到十分惊奇,”草原的村落真奇特呀” !随着大黄狗的几声吼叫,人们开始烧火做饭,炊烟随着清风舞动,一丛丛一缕缕,很快就飞到沙漠小村和云朵中间。透过旭日挥洒的阳光,观看眼前炊烟四起的小村庄,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温馨,尤如人间仙境。“我的家太美了!”李富强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并暗暗下决心:“我要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它。”

理想和现实离的很近,有时又离得很远。初来乍到的兴奋很快被强体力劳动磨没了。一天两顿饭,干着农家活,很快有些知青吃不消了。歇工、请假的人多了起来。李富强也感到十分疲惫,但做一个革命事业红色接班人的信念支撑着他,他坚持着,学习着,一个冬天没旷一个工。还学会了打柴火捆腰子等技术活。朴朴实实的李富强得到了乡亲们的赞许。民兵排长七十三,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春节临近,大家都张罗着回天津过年,而这时的李富强却想:“我们来到农村,就是要扎根一辈子。”他向老书记表示,自己和乡亲们一起过年,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他和胡丙垣二人留下了。

窗外响起了迎接新年的爆竹声,李富强思念亲人的泪水挂满了两腮。正在这时,集体户的门开了,七十三大哥和几个村里的伙伴进来了。“走!回家过年去。”七十三大哥二话没说,小伙伴们搬起他俩的行李,七手八脚的把他们送到七十三大哥家。阿妈早已准备好了年夜饭,手把肉、大碗酒,大家开怀畅饮,歌声不断。一碗酒下去,不仅暖了李富强的身体,更暖了他那颗思乡的心。看着在地下忙碌着的老阿妈,李富强心头一热,“这不是在家过年的场景吗,老阿妈和妈妈长得一个样。”

日夜劳作相伴,天天真心守候。知青与乡亲们的信任感日益增强。乡亲们把“知青”当做了自己的孩子,“知青”把乡亲们看做是自己的亲人。谁家杀猪宰羊都要把“知青们”叫上。推碾子、淹咸菜、做酱,乡亲们全都包了。集体户蒸馒头了,小伙伴们也过来一起分享。睡五个人的大炕上,常常是人满为患,大家在一起畅谈自己的人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一派其乐融融。尽管劳动强度大,风吹日晒十分辛苦,但李富强心中涌动更多的是乡亲们的爱。他把这份无私的“草原大爱”深深地记在心底,用行动回抱着这片土地。劳动上他天天满勤,重活、脏活抢着干。生活上哪家缺医少药他都花钱从天津邮到村里送到乡亲们手中。小伙伴要成家了,他用工分钱让家人从天津买来蜡花纸,把朋友的新房布置一新。小伙伴们一起游泳,常明哥假装溺水,李富强第一个跳下水“施救”,验证了他们的生死之交,一个深深地拥抱代替了语言。1970年3月,李富强被公社推选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光荣的出席了全旗表彰大会。李富强在奈曼草原有了名望,成了“知青”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心也与这片草原贴的更紧了……

(二)奋斗

1970年9月,李富强被选调到旗乌兰牧骑,成了一名光荣的乌兰牧骑队员。说起李富强选调乌兰牧骑,可不是凭先进分子的招牌,凭的可是响当当的实力。受父亲的熏陶,李富强从小就喜欢音乐,月琴、琵琶、竹笛、长笛、大提琴样样都有五把超。一进队就成了乐队骨干。环境的改变,又有了用武之地。李富强用辛勤努力和全身心的付出,表达对这片草原的热爱,对父老乡亲们的感激之情。搬道具、安灯光每场演出前他都争着抢着干,步行几十里到最边缘的村落送歌献舞他场场不落。让每一个农牧民群众听到党的声音,看上喜庆的歌舞,成了他最大的心愿。有一年,在塔日干图嘎查演出, 塔日干图嘎查有两个自然村。由于山高路远,两个村的群众没有看到演出。得知情况后,李富强二话没说,背起演出设备,领着小分队就往演出点走。崎岖的山路,沉重的设备,李富强每走一步都很困难,但为了让乡亲们看上演出,李富强坚持着。两个演出点演出结束时,已经到了深夜,李富强累的瘫倒了。但是看到乡亲们满意的笑容时,李富强心理比吃了蜜还甜。1982年他接过乌兰牧骑团长的重任,他带着他的队员们,高举乌兰牧骑扎根草原的旗帜,走遍了奈曼草原的坨沼沙海,与草原上的人们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手把手的教新队员拉琴演戏,言传身教为草原培养了一代文艺新人。“大李老师”是乡亲们送给他的昵称。

李富强不仅在奈曼草原成就了他的文化艺术事业,爱情之花也在这片草原上开得绚丽多彩。小有名气后,草原上的姑娘们都喜欢这个朴实憨厚、有责任、有担当的天津知青。嘎图浩来村的“村花”钟情于他,托人送来了定情的“荷包”。同来的知青同学也送来了阵阵秋波。但对这些,李富强不为所动,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意中人。徐丽华,性格爽朗,热情大方。演戏、唱歌、跳舞样样都行,加上俊俏的模样,成了男孩们心中的女神。爱的力量是天底下最大的力量,平时不爱言语的李富强,大声的对徐丽华说:“我喜欢你,做我的女朋友吧。”经过三年多的热恋,有情人终成眷属,1974年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三)迷茫

从一个天津知青到成为一个旗县艺术团队带头人;从一个莽撞少年到成为一家之主为人之父;从一个青葱岁月的喜爱到一个成熟的草原艺术家,在奈曼草原,李富强漂亮的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四十多年来,李富强用自己的真情,换来了草原的认可和厚爱。他的事业顺风顺水,无论是当团长做政工还是搞文艺;他都尽职尽责,做到最好。李富强在草原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

上世纪90年代初,知青回城潮,在知青们中掀起了波澜。是顺潮回城还是不忘初心坚守草原?李富强的心绪乱了,一边是年迈的父母,一边是植入他人生情感的草原。何去何从,李富强陷入了苦恼之中。二十几年的同甘共苦妻子徐丽华懂得李富强的此时此刻内心的的挣扎。她深情地说:“老李,咱下决心吧,还是回天津吧。父母年老体弱,咱也该尽尽孝心了。”1993年怀着难分难舍的心情,李富强一家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后,骨肉团圆,亲人相聚,尽心尽孝,李富强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幸福之中。可是热乎劲一过,李富强“夜不能寐”了,天津的街道平整漂亮、楼房高,生活条件好。可是与我的奈曼草原比它太嘈杂了,“天津艺术氛围好,可是人才拥挤,哪里是我的用武之地。”那些日子里,无论多么忙累,李富强都要给远在草原的学生们批改和声学、作曲法作业。有时为了一个细节,长途电话一打就是十几分钟。尽管花了不少电话费,但这时的李富强是快乐的。“李老师啥时回来呀”,“李老师还是回奈曼吧”老阿妈也托人捎来信“小雪后家里杀好羊等你。”这声声呼唤.敲击着李富强的心。李富强瘦了,瘦得很快。知子莫如父,老爸看出了李富强的心思,把他叫到床前:“富强啊,你人在天津,可心还在奈曼呀,你回草原吧,那里有你的事业。现在交通条件好了,你常回来看看我就行了。”老父亲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他回归草原的念头。1994年,他安顿好天津家中的事,把房屋地产全部分给了姐妹们,义无反顾的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奈曼草原。

(四)回归

1994年5月李富强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时任奈曼旗委副书记的徐国文的办公室,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与感慨。徐书记动情地说:“李老师,你是我们奈曼草原艺术上的能人,为这片草原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你要回来,我们还是热情的欢迎你。”面对着草原的包容,回味着草原第二次接纳,感动的热泪又一次在这个坚毅汉子的脸上淌了下来……

鸿雁又北飞,是眷恋那绿色的草原。李富强第二次回归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有走不出去的草原。奈曼草原以博大的胸怀又一次接纳了这个天津“儿子”,旗里又先后任命他为博物馆副馆长,电影公司经理,为他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发展空间。李富强以一颗感恩的心,为这片草原,为这片草原上的人们奉献着。上不了一线舞台,李富强根据草原文化的发展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办起了电子琴、器乐、少儿舞蹈,和声学等草原急需的后备人才培训班。从办班的那天起,李富强就张榜公告:家庭条件贫困的学员不收费,固日班花苏木的学员不收费。办班之余,他还义务的担起了中小学音乐教师辅导。基层的老师来了,他不仅教学还免费吃住。从1994年至今,他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3000人。其中有300多人在国家级、省部级音乐大赛上获得奖项,有103人考入沈阳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有37人从事着音乐教育工作。他还把在草原生活的孩子们带到北京、上海,带到了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通过参赛交流和学习,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为他们放飞梦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孩子们称他爷爷,家长叫他李老师,而乡亲们称呼最多的还是“天津大李”。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他在奈曼旗第一小学、第三小学和风华小学办起了古筝、电子琴、歌舞培训班。提供全部乐器,培训全部免费。仅此一项每年都得贴上几万元。有人说他傻,而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在大漠风乐团他是演奏员,在老年艺术团他是乐队队长,在机关他是关工委主任。每天都是那么忙碌,而在这忙碌中李富强找到了人生的快乐。

采访结束时,李富强深情地对我说:“徐老弟,我庆幸我的人生与草原结缘。是草原给了我宽广的胸怀;是草原给了我事业的平台;是草原给了我美满的姻缘;是草原给了我幸福的生活。奈曼草原是我的家,我的子子孙孙将永远把根扎在这片草原。”李富强用他人生的经历,书写了知青与草原的佳话。他的人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但却那么自然和谐的让人回味。

一个天津知青对草原,他知恩、感恩,对父老乡亲,他懂恩、谢恩。李富强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片草原的文化艺术事业,草原给了一个天津知青一生的幸福,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天津知青与草原的故事。

题后记:

夕阳下,李富强拉着孙女的手站在知青集体户的旧址上眺望远方,回忆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歌声中,李富强和老伴把嘎查文艺队所需的器材设备交到嘎查达手中,表达着自己的心愿。

走访中,李富强把营养品送到了阿妈的床前,嘎图浩来牵着一个草原赤子的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草原情缘——天津知青的野外岁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戳小米°2024-03-03 17:55戳小米°[安徽省网友]43.243.12.132
    看完《草原情缘》,对知青们的辛苦和执着有了更深的感受,他们的青春岁月真是让人敬佩。
    顶9踩0
  2. Disguise2024-03-03 17:47Disguise[江苏省网友]103.235.17.254
    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天津知青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草原上的岁月真是丰富多彩啊!
    顶11踩0
相关阅读
知青王宪:在草原上打狼的故事

知青王宪:在草原上打狼的故事

发菜,套马杆,宿营地,知青,马棒,向北,地面,大旗,民兵,平川,生产队,好地方,公社,全体,个人,人们,信号弹,包围圈,地形,坐骑,姑娘,山顶,帐篷,指示,沟壑,社员,结合部,缓坡,草场,规定

2020-05-30 #经典故事

知青王宪:在草原上打狼的故事

知青王宪:在草原上打狼的故事

发菜,套马杆,宿营地,马棒,向北,地面,大旗,民兵,平川,知青,生产队,好地方,公社,全体,个人,人们,信号弹,包围圈,地形,坐骑,姑娘,山顶,帐篷,指示,沟壑,社员,结合部,缓坡,草场,规定

2020-09-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知青王宪:在草原上打狼的故事

知青王宪:在草原上打狼的故事

发菜,套马杆,宿营地,马棒,向北,地面,大旗,民兵,平川,知青,生产队,好地方,公社,全体,个人,人们,信号弹,包围圈,地形,坐骑,姑娘,山顶,帐篷,指示,沟壑,社员,结合部,缓坡,草场,规定

2018-03-20 #故事大全

电影《甘南情歌》故事梗概 下乡知青爱上草原姑娘

电影《甘南情歌》故事梗概 下乡知青爱上草原姑娘

万鹏,草原,德吉,贡保,甘南,公社,主任,香巴拉,电影,情歌,剧照,医生,卫生院,大城市,患者,朋友,父亲,爱情,工作,和卓,强巴,杭州人,杰布,党中央,医科大学,县医院,好的,乐土,事实,助手

2007-10-02 #故事会

青春如火 草原如歌:第一批内蒙古知青的故事

青春如火 草原如歌:第一批内蒙古知青的故事

姜戎,知青,牧场,吕嘉,书记,内蒙古,吕嘉民,陶森,宝力格,北京,毛主席,张华,内蒙,场部,大队,满都,牧民,林彪,内人,运动,哈木图,李树人,贫下,文革,父亲,狼图腾,干部子弟,牧主,造反派,事件

2014-03-1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