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卖油翁教材中删减的3个故事及其用意

时间:2024-03-03

相关推荐

《卖油翁》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包含了三个独立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了卖油翁丁儿和贾老板之间的奇妙生意往来;第二个故事叙述了卖豆腐翁张叟在城隍庙遇见鬼魂的离奇经历;第三个故事则描绘了悲剧性的浣纱女和富商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叙述,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尽管《卖油翁》故事生动有趣,却在一些教材中被删减。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宗教或超自然的元素,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客观、科学的取向。同时,这些故事也可能被视为情节太过复杂或内容不够积极向上。删除来自于对教材内容的精简和筛选,目的在于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卖油翁》出自宋代大名士欧阳修之手。以康肃公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能十箭中八九的沾沾自喜为开篇,通过卖油翁能“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纯熟技艺对其进行讽刺教育。

通篇表达了熟能生巧的深刻意义。只是这篇文章原先的文末还有一句:此与庄生所谓庖丁解牛斫轮者何异?却被收录的教科书删掉了。

对此很多人提出质疑,觉得这是编撰者的疏漏,更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其实教科书的编撰是严谨且思虑周详的,删掉《卖油翁》文末的这句是经过再三讨论才定下的,并不是低级的疏漏错误。

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那么为何会对才情横溢的欧阳修所做的文章《卖油翁》进行删减了?

首先便是出于对教与学减轻负担的考量。文末的一句话字数不多,却是包含着两个意味深长的道家故事——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这两个故事有表里两层意思,在这篇文章里与文意相呼应的是它们的表层意思。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述了一位擅长运用刀法的屠夫如何纯熟将牛的骨肉分离且不伤刀刃半分的故事。

轮扁斫轮则是出自《庄子·天道》以轮扁自述如何成为车轮的过程,展现工匠们精湛技艺的故事。

由此,不难得出这两个赘述的故事所表达的依旧是熟能生巧的意思。将其删减掉也不会影响文章的原意,那么不若删减掉,一来减轻老师教学的负担,二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毕竟,如今学生的学习时间如此宝贵,并且学习的内容如此庞杂。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无比繁重,能为其减免几分也算益事。

再者,学习的文章诗篇也会对学生自己的写作产生影响。不可否认,以文末两个故事表层的意思来看,赘述的一句话有些画蛇添足的意味。删减之后会使得整篇文章的表达更加清晰,布局结构也更加完美。

这样的行文布局是会对学生自身的写作起到良好地引导作用的,反之则会让学生养成故弄玄虚,狗尾续貂的不良写作习惯。

看似简单的删减动作却饱含教育者们的深思熟虑,毕竟教科书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重中之重。

赘述的故事与原文有歧义

可能还是会有人对《卖油翁》原本有3个故事,却硬生生删掉两个的举措表示质疑。虽然,减轻教与学的负担以及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初心值得肯定,但是能在一篇文章里多为孩子讲解内容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毕竟,多学些知识并不是坏事。诚然,这样的想法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但问题出在最后提及的故事有着双重解读。

熟能生巧只是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的表层释义,它们也还有各自的道家深意。

其中庖丁解牛想要深入表达的是关于道的领悟,不受俗世烦扰,以自在空灵的心思遨游天地,便是得道。如同,可以避开一切要害与阻碍的牛刀一般,自在游走,畅快恣意地行走世间。

而轮扁斫轮的深层含义则是指出书本“言”与“意”的关联,教导人们不要拘泥于文字,而是要注重文字背后的深意。莫要将自己打造成两脚书橱,而是要学习制作车轮老者的工匠精神,体悟天地万物真谛才是正途。

由此可看出,这两个故事的深层意思完全与熟能生巧不搭边。若是将这句话放入教科书里,便会给教与学的人都带来困扰。

如果,老师为了原文的完整性,只解读这两个故事的表层意思,诚然学生们会学习得很清楚,但这两个故事的深层含义便被忽略,对于教学来说这也算是一种误导。

而如果老师将两个故事的双重含义都解释出来,则会使得文章生出歧义,学生在学习时也难免困惑不解。故此,不如直接删减掉,免得教学陷入误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常言道:言多必失。对于文章而言亦是如此,并不是文章内容越多越好,贪图内容庞杂使得文章意义不明反而得不偿失。

与其囫囵吞枣地讲解学习过多的内容,不若循序渐进将每一个故事理解透彻。如此才能达到稳扎稳打的学习目的,而不是填鸭式地学习过多知识却不知其义,沦为可悲的两脚书橱。

道家思想不适宜向孩子宣扬

教科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讲解学习方法,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能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进取精神自然也是教科书的使命。

正是这份厚重的使命感,令编撰教科书的人最终决定删掉《卖油翁》最后两个故事。因为它们生于道家的思想,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引导。

不可否认,佛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即便如此这些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思想也不是全都是精华,其中也都是各有糟粕的。

以道家为例,它的超然尘世,远离现实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理念根本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若是,人人都学老庄的清静无为,超然自我,那么整个社会都会陷入停摆之中。

很多人批判道学其实就是充满阿Q精神的学术不值得学习推广,但能流传千古自然是有它的魅力与深意。或许是道学太过深奥,凡人很难解读出来。

只是透过它的故事理论,能解读出的大抵都是消极避世的情绪,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想要表述的也无非是世间嘈杂,不要轻信现世理论,只有寻找虚无缥缈的道才可以带给人终极的解脱。

不可否认,辨识能力比较单薄的学生真的不适合接触道家的思想。他们有着最敏感的心思和最容易被煽动的薄弱意志。道家的虚无缥缈很容易将他们引入无所作为的歧途。

这些学生可都是祖国的未来,若是养成如此消极的心态,往小的层面来说是自毁前程,往大的局势上讲就是置国家未来于危险之中。

所以,教科书中总是多引用儒家学术,论语更是成为必背必考内容。除了儒学本身的教育意义,更在于其积极向上的入世情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所以,教科书将《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删减掉,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对道学这种不适宜本阶段学习的思想产生兴趣,从而消磨意志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围绕着内容删减的不休争议

近年来,对于教科书内容删减增添的争议纷纷扰扰,从未断绝。对于一些伪英雄以及夸大的文章删减人们大抵是举双手赞成的。

但是对于一些被打上落后不适宜当今时代思潮标签的文章,人们的争议还是十分大的。譬如近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被不断从教科书中拿掉。

编撰者给出的解释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距离当今社会太过遥远,不能产生共鸣,且有些遣词造句太过晦涩难懂。虽然是出于减负的考虑,却引起了大批人的严词拒绝。

反对者认为,鲁迅先生是新文化的旗手,历史地位不容忽略,不读鲁迅文章是对过去的遗忘与背叛。并且先生的文章立意深刻,发人深省,即使是当今社会也充满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不能因为鲁迅先生文章里某些晦涩难懂的语句就给文章打上不适宜的标签。若是晦涩难懂都该被删减,那所有的文言古文,历史篇章都不必学了。

人们对于鲁迅文章删减的质疑与如今会对《卖油翁》文末的删减提出疑惑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一来是出于对学者的尊重,毕竟文章对于这些文人学者而言是生命与精神的凝结。

再者,不能因为教学的困难就对文章随意删减,这样做始终是存在断章取义的影子。文章不就是要在争议讨论里才能获得其中真正的深意,也只有全情投入的论述才能体会做文章的大义。然而讲究效率的社会,如何能容许如此慢条斯理地讲解学习。

说到底,人们对教科书的删减会提出质疑,一是源自言论的自由,二是对如今的教育环境充满质疑。很多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未能拥有好的素养与前程。

面对如此困局,人们自然会将视线聚焦到人们学习的启蒙物——教科书上。到底怎样的教学环境与内容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这是困扰所有人的难题。

是以,对于教科书内容中的增减才会如此牵动民心。对于其中的更改才会引发出诸多的讨论与反思。

结尾

其实即使读破万卷书,也未必能将此生过好。毕竟道理,人人都能罗列出一箩筐,但是能知行合一者少之又少。与其纠结于编撰者对于教科书内容的删减增加,不如学着静下心来将内心困惑理清,只要胸怀坦荡自然能不受桎梏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卖油翁教材中删减的3个故事及其用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hluagnse2024-03-03 19:14hluagnse[贵州省网友]103.229.23.10
    希望这些被删减的故事能够以其他形式传播,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其中的智慧和趣味。
    顶0踩0
  2. 岚枫2024-03-03 18:58岚枫[贵州省网友]203.6.227.165
    删减故事可能是出于考虑到教材的紧凑性和适用性,毕竟不能把所有故事都收录进去。
    顶0踩0
  3. 哎哟.old Bo Te LV100002024-03-03 18:43哎哟.old Bo Te LV10000[福建省网友]203.13.227.166
    这些故事被删减可能是因为内容不够丰富,毕竟教材篇幅有限,重点还是要传授知识。
    顶0踩0
相关阅读
故事枕头 儿童互动故事《卖油翁》

故事枕头 儿童互动故事《卖油翁》

枕头,酒店,卖油翁,胡铁花,故事,专家,慈禧,猎豹,盛放,一树,何隐,宫远,山村里,才明,谢启明,丝袜,农村人,头下,好的,儿童,东西,主持人,侧睡,前台,原因,回复,古人,后人,吓一跳,大米

2020-08-01 #故事阅读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陈尧咨,道理,老翁,醉打蒋门神,中考,化学,故事,师父,知识点,射箭,告诉我们,湘行散记,上册,主人公,倒油,时间,语文,诀窍,欧阳修,武松,什么时候,南京条约,熟能生巧,中学生,作者简介,分数线,初中,地区,寓言故事

2020-07-21 #故事阅读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陈尧咨,道理,老翁,醉打蒋门神,中考,化学,故事,师父,知识点,射箭,告诉我们,湘行散记,上册,主人公,倒油,时间,语文,诀窍,欧阳修,武松,什么时候,南京条约,熟能生巧,中学生,作者简介,分数线,初中,地区,寓言故事

2020-07-22 #故事大全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陈尧咨,道理,老翁,醉打蒋门神,中考,化学,故事,师父,知识点,射箭,告诉我们,湘行散记,上册,主人公,倒油,时间,语文,诀窍,欧阳修,武松,什么时候,南京条约,熟能生巧,中学生,作者简介,分数线,初中,地区,寓言故事

2020-09-13 #经典故事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陈尧咨,道理,老翁,醉打蒋门神,中考,化学,故事,师父,知识点,射箭,告诉我们,湘行散记,上册,主人公,倒油,时间,语文,诀窍,欧阳修,武松,什么时候,南京条约,熟能生巧,中学生,作者简介,分数线,初中,地区,寓言故事

2020-09-1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