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马伯庸:阅读者与小说创作的不可思议之旅

时间:2024-03-19 12:58:53

相关推荐

马伯庸:阅读者与小说创作的不可思议之旅

“马伯庸与长安十二时辰:会阅读的人+写起小说来有多可怕” 马伯庸以其擅长的历史笔记和幽默风格著称,用心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将历史与小说相融合,引领读者穿越千年。其作品《长安十二时辰》以唐朝的长安城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在他看来,会阅读的人也更有可能写起小说来,因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更胜一筹。而对他来说,写起小说来可能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是对历史和人性的一次重新解读,让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来源:读者新语文(ID:duzhexinyuwen)|

作者:那云望羲|

原文有删减|

编者按:有一句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读书丰盈着我们的人生智识,对于写作者来说更是如此。但是,面对无穷无尽的书海,也会感到困惑,觉得“不知道该读什么好”,或是“这些书一辈子都读不完”。诚然,读书应该有选择、有方法地读,才能在有限的阅读中收获最充实的人生体验。今天的文章整理了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原着作者马伯庸、电影《一代宗师》编剧张大春、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三种读书方法,你可以了解:那些有着丰富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的作家、编剧、小说家是如何读书的。

01

马伯庸的穷其根底读书法

这段时间,爱看剧的同学都在讨论一部霸屏热剧——《长安十二时辰》,其情节丝环相扣,人物特征明显,历史细节可究可查……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让马伯庸红了。

马伯庸小说写得好,读书又多又杂,连和菜头都佩服。和菜头写文章讨论“飞机上为什么不能用手机”,全文一开篇,就说这个问题大概只有马伯庸能说清楚。

和菜头微博截图

说起来,这位“地上全知道,天上知一半”的鬼才成名已久。在互联网刚发展的年代,马伯庸就已在文学论坛频频发表小说作品,其脑洞之大,令人惊叹。

《长安十二时辰》之前,马伯庸早已斩获多项圈内文学大奖。,马伯庸的作品《寂静之城》获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风雨<洛神赋>》获人民文学奖散文奖;《破案:孔雀东南飞》等短篇获朱自清散文奖;作品《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

马伯庸

马伯庸的作品甚广,从评论、杂文、历史普及、幽默小品文,到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题材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寂静之城》《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葫芦兄弟人物赏析》《陌生人的情人节》《奇幻金庸》等作品奇思妙想,文笔亦庄亦谐,在网上广为流传。

马伯庸作品的魅力,来自小说中数不尽的干货和有趣的脑洞,这背后的强大支撑,则是他长期而广泛的阅读。

那么,马伯庸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阅读的呢?

马伯庸在访谈中多次提到过,他在形成创意之前需要积累足够多的素材。首先从素材里寻找灵感,然后跟着灵感寻找更多素材。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唐代108坊,马伯庸就找了本研究专着,对每一坊的详细考证仔细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是读者还是观众,都感受到了作品中细致的历史魅力。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长安,是当时的全球超级“大都市”

上穷碧落下黄泉地翻找资料精确阅读,是马伯庸的日常功课。在写《古董局中局》时,马伯庸需要阅读几百万字极其枯燥的论文。面对大量专业参考资料,他的窍门是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曾在给女婿的家书中,提到了自己阅读的方式: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这句话是说,书籍资料像大海一样,我们在无限的阅读中,为了不迷失方向有效率地吸收书籍中的内容,必须抓住一个兴趣点,而后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穷其根本,追根溯源。这正是马伯庸的读书秘诀。

02

张大春的杂食性读书法

在台湾,也有一位涉猎极广的小说家——张大春,他的读书法则是杂食性读书法

张大春

张大春成名极早,还是文学新人的时候就拿遍了台湾的文学奖。他的跨界也很早,脍炙人口的《明天会更好》歌词,就有张大春的一份功劳。不过,大陆观众熟悉他,可能还是从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开始。

电影《一代宗师》张大春担任编剧

他的作品往往从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配以小说家的想象,把一些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事情串联起来,令人拍案叫绝。比如他的夏春秋三部曲,看似都是历史短篇小说,可短篇之间相互联系,浑然一体。张大春是位热衷于在写作上不停寻求变化的作家,他之所以能在题材各异的领域里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其原因也在于大量而广泛的阅读。

张大春说自己是“杂食性”阅读,是“完全没有目的”的阅读。在《文章自在》一书中,张大春通过七十余篇文章的解析来演绎文章之道。他谈自己对文章写作的看法,举例各种写作技巧时旁征博引苏洵、鲁迅、胡适、梁实秋、毛尖等古今名家文章,手到拈来,恰到好处。这正是张大春广泛性、杂食性阅读法带来的益处。

杂食性阅读的好处,还体现在他红遍两岸三地的新武侠小说《城邦暴力团》中。作为一本武侠小说的另类之作,这部小说最独出机杼之处在于把几十年来两岸三地的新闻串联,据不完全统计,小说中提及的真实历史事件多达上百件。

当时,张大春在报社工作,早上六点半到报社后,先看30多份旧报纸。然后挑出最有趣,或是最能刺激读者耳目的新闻,把新闻大致的内容改写成小说情节,每天连载1100字左右。

03

金庸的集大成读书法

聊到新武侠小说,聊到连载,自然绕不开金庸的名字。

金庸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必再做过多介绍,金庸博学多才,小说中涉及的范围甚广,对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也无所不包,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数不胜数。

毫不夸张地说,金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跟他惊人的阅读量是分不开的。他曾在访谈中说,自己从小就酷爱读书,拿到书就看,就读的学校里图书馆的书籍都借阅过。在他9岁的时候,就已经看完四大名着。从事小说创作的金庸,更是读遍了海量的各类小说,中文的旧体小说读完了,再读国外小说的译作。

金庸的阅读技巧跟前两者不同,他每读一本书,都一字不放过地仔细阅读,尤其是在看英文书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马上查字典,直到查到为止。金庸自嘲自己下的是苦功夫,用的是比较笨的读书办法。

这种丝毫不投机取巧的读书方式,也渗透到他的武侠理念中。在他的小说里,修习正派武功都是要先打好根底,刚开始进步会很慢,但越到后来,武功越高,习武之人越是受用无穷。金庸用这些笨办法日积月累地读书,也终于成为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家。而他的小说不仅是写江湖、写武侠,更是写人、写社会、写人情,勾联往复,博大精深,品之不尽,回味无穷,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形成了一门“金学”。

04

阅读,你会吸收它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阅读很重要,但阅读究竟多么重要,恐怕不少人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阅读的下限决定了写作的上限。

福克纳

在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看来,即便在几十年前,他仍有必要把阅读的重要性说三遍:

“阅读,阅读,阅读。阅读任何东西——糟粕,经典,好的和坏的,并琢磨他们是怎么写的。就像是一个木匠去当学徒工并向师傅学习。阅读!你会吸收它。”

且不谈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思想的宽度和深度,写作的灵感都来自于阅读,即便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新世纪海明威”乔治·马丁的话恐怕也绝对正确:“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热爱书,热爱读书,打开书本,你会看到更广大的世界,领悟到更深邃的人类思想。

读书要有方法,更要有所选择,在此为你推荐马伯庸在豆瓣时间开设的有声专栏《马伯庸的冷门书单》

这个专栏里,马伯庸从他20 年的阅读经验中,亲自挑选22 本关于历史的、非常值得读的,却濒临消失的书

其中有地方民俗,也有历史八卦。它们豆瓣平均分 9 分以上。但其中 3 本已经绝版,一半以上全网存量不足 400本

这些书,有的被学术界奉为经典,有的被鲁迅等大家称为“同时代最好的作品”。但因为读的人不多,出版社很少印,或干脆不印了。

但它们都是由真实的历史组成。冷门,不是因为价值不够,是被我们的眼光错过了。

这也是马伯庸决心做这件事的原因:抢救冷门书,抢救被漏掉的历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马伯庸:阅读者与小说创作的不可思议之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夕阳漫步2024-03-31 12:59夕阳漫步[安徽省网友]45.116.53.26
    小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让我们获得无限的启迪和体验,感谢马伯庸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妙之门。
    顶0踩0
  2. 相思泪难休2024-03-27 12:59相思泪难休[上海市网友]103.241.12.252
    阅读小说真的像是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程,能够沉浸在故事中,与人物一同成长。
    顶7踩0
  3. 旋冰2024-03-23 12:58旋冰[湖北省网友]118.119.34.251
    真的非常喜欢马伯庸的作品,读他的小说就像在追寻一段奇妙的旅程。
    顶9踩0
相关阅读
“我写的大明 不是小说 而是历史 ”马伯庸与杭州读者分享新作背后的故事

“我写的大明 不是小说 而是历史 ”马伯庸与杭州读者分享新作背后的故事

马伯庸,大明,丝绢,蜗牛,粉丝,网易,作者,新书,好书,徽州,文书,杭州,民间,读者,论文,资料,销量,奖励,卓盈,杨干,罗振宇,和民,都市快报,记者,专场,书友,亲笔签名,作品,人性,会上

2018-08-19

《敦煌》:一本马伯庸重磅推荐的历史绘本 带孩子走进璀璨文明

《敦煌》:一本马伯庸重磅推荐的历史绘本 带孩子走进璀璨文明

敦煌,小石头,历史,西域,马伯庸,孩子,彩塑,方面,石窟,网络,苏小,莫高,中国历史地理,带孩子,敦煌研究院,长安,作者,塑像,形象,故事,朱砂,知识,画风,祖国,精神,莫高窟,过程,孩子们,这本书,刘勤

2020-05-23

马伯庸的下一本书要写京杭大运河 里面还有杭州土生土长的关键人物

马伯庸的下一本书要写京杭大运河 里面还有杭州土生土长的关键人物

马伯庸,杭州,普通人,活动,一本书,他自己,故事,历史,马伯,读书方法,京杭大运河,八面受敌,作品,历史小说,方式,江南一带,苏轼,交流,创作,一定是,分享阅读,历史散文,就好像,读者们,广阅,常喜,文基,方文山,李泌,比苏

2011-01-31

皇室内斗太惨 马伯庸笔下的朱瞻基半个月逃了两千里

皇室内斗太惨 马伯庸笔下的朱瞻基半个月逃了两千里

马伯庸,朱瞻基,历史,故事,小说,吴定,太子,于谦,细节,南京,皇帝,北京,宣宗,读者,仁宗,朱高煦,这个故事,事情,历史小说,史料,宝钞,建文帝,时间,汉王,银子,创作,刘邦,明宣宗,明君,朱允炆

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