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丰子恺:复旦校歌与江湾朋友圈 的故事

时间:2024-03-22 11:40:06

相关推荐

丰子恺:复旦校歌与江湾朋友圈 的故事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大师,也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在20世纪初为复旦创作了校歌。复旦校歌《江湾之歌》激着一代又一代的复旦学子,传承着校友对江湾校区的热爱与眷恋。而丰子恺在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担任复旦大学美术系教授期间,将其风趣幽默的漫画才华与学生们分享,深受师生喜爱。这段特殊的师生情谊也在江湾校区留下了浓厚的友情氛围,成为江湾朋友圈中动人的一笔。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将丰子恺、复旦校歌与江湾朋友圈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段亘古不灭的文化传承。

9月28日,复旦大学举行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77、78级毕业生返校日活动。纪念大会结束前,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高唱由刘大白词、丰子恺曲的复旦校歌……顿时,会场里暗涌着一阵惊喜和骚动。对于77、78级复旦学生来说,这首百年校庆时才恢复使用的老校歌,既陌生又亲切:“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会后,有人问我:这首校歌创作于何时?以漫画家著名的丰子恺先生,真的是复旦校歌作曲者吗?

“1925年”还是“1926年”?

按照传统说法,复旦校歌“创作于1925年20周年校庆时”。这一说法,可能源于两位复旦老校友:一位是19入读复旦大学中学部直到大学毕业的朱仲华先生;另一位是1925年进校的陈于德先生。1983年7月,两位老人接受了复旦历史系学生的访问,朱仲华回忆,“……校歌是在廿周年(复旦创办于1905年,这里指1925年——引者注)时创作的。”“此时老校友陈于德插话:‘1925年时,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时为江湾立达学园教员)作曲……’”(许有成、柳浪《复旦经纬》)

但是,我在查阅当年《黎明》周刊后发现,复旦校歌并非创作于1925年,而是1926年。《黎明》由刘大白、徐蔚南和陈望道等编辑,“编辑处”设在“上海江湾复旦大学内”。1926年4月18日,第23期《黎明》全文刊登了复旦校歌歌词,署名“刘大白”,刘大白是五四以后第一位有影响力的白话诗人,其时在复旦任教。在同一期《黎明》上,刘大白的同事徐蔚南对校歌作了热情洋溢的介绍:“复旦创立至今,竟没有人编成功一首好的校歌,凡与复旦发生关系的人,无不渴望着有人出来创作,尤其是新旧同学更热烈地切盼得到一首歌曲颂赞这所敬爱的复旦。现在好了,刘大白先生新近已创作成功了下面这首校歌……”

刊于《黎明》周刊上的复旦校歌及徐蔚南介绍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校歌歌词末尾,明确注明了创作日期:“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五日”。由此可见,完整的、经过谱曲的复旦校歌产生,不会早于1926年2月。

“丰先生花了两天时间,赶作此曲”

不知什么原因,复旦校歌在历年复旦校刊上刊出时,几乎不署作者名字。久而久之,作曲者是谁,倒成了疑问。徐蔚南在介绍刘大白创作校歌的同时,又写道:“……曲谱亦已去请萧友梅先生填制,不久就可到了。”这个说法,虽无下文,却导致后人一度以为,萧友梅是复旦校歌作曲者。

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先驱,但他于19春留学归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任教;直到1927年8月,因不满北洋政府取消音乐专业,他才被迫离京南下。抵沪前,萧友梅从未与复旦有过交集。他最早与复旦沾边,始于1928年——这年10月,萧友梅访问了复旦大学。(黄旭东、汪朴《萧友梅编年记事稿》)从萧友梅个人经历来看,在当年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情况下,长期身处异地、又与复旦素无往来,他为复旦校歌谱曲的可能性不大。

复旦校歌作曲者究竟是谁?作为当年学生,陈于德明确指出是丰子恺:“丰先生花了两天时间,赶作此曲。校庆时,我们唱了这首歌。”(《复旦经纬》)当年复旦校庆日为每年9月14日,据此,我们可以推定,复旦校歌谱曲完成,当在1926年2月至9月校庆前。这个时段的推定,对于确认作曲者具有重要价值——其时,丰子恺正好寓居江湾。

丰子恺先生

刘大白先生

与萧友梅不同,丰子恺与复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刘大白早有交集:刘大白于19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丰子恺也曾入读该校,据同为学生的曹聚仁回忆,丰子恺与刘大白等人同属“呼吸相通的文化集团”。(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后四金刚》)1924年2月,刘大白由杭来沪,任复旦中文系教授,住江湾复旦校舍;1925年初,丰子恺与匡互生、夏丏尊、刘薰宇等离开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到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为立达学园)。同年夏天,立达在江湾筹建新校舍,丰子恺迁居江湾镇,先后在同安里、安乐里和永义里(寓名“缘缘堂”)居住,时间长达七年。9月,刘大白兼任复旦心理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实中”)主任;1926年1月,丰子恺到实中兼课。

当年,实中与大学部同在复旦校园(今邯郸路校园西部)内,实中校舍位于简公堂北侧(今复旦300号蔡冠深人文馆所在地),为三层楼建筑,底楼为办公室,二楼为学生宿舍,三楼为教师宿舍。据一位台湾复旦老校友回忆,“徐蔚南、王世颖、杨哲明诸师均住三楼”(刘振《翔殷路上杂忆》)。而徐蔚南自己则说,“刘先生(指刘大白——引者注)和我在复旦同事的时候,我的房间正在他的房间的后面。我自己的房间,除了写作外,不大住的,老是在刘先生的房间里厮混。”(徐蔚南《序》)由此看来,刘大白住过实中校舍三楼。丰子恺到实中兼课后不久,刘大白即写成了校歌歌词。作为复旦同事,丰子恺为其谱曲,时空契合。

“拿到新江湾去吃酒吧!”

梳理复旦校歌的产生,还不应忽视一个特殊地域——江湾。江湾地处上海北部,当年因地价低廉,私立学校云集,文化名人蜂拥而至,形成阵容强大的“江湾朋友圈”。在立达,既有匡互生、丰子恺、夏丏尊、刘薰宇、方光焘等创办人,也有茅盾、胡愈之、刘大白、叶圣陶、郑振铎、朱自清、陈望道、俞平伯、周予同等“立达学会”成员;因立达与复旦同属江湾,互相毗邻,刘大白、周予同和陈望道等,也同时在两校兼课。

“江湾朋友圈”,既激发创作灵感,也给丰子恺等人留下美好记忆。1925年,经朱自清介绍,丰子恺认识了郑振铎,两人成为挚友。郑振铎请他为《文学周报》创作漫画,并经常乘淞沪列车去江湾索画:“当我坐火车回家时,手里夹着一大捆子恺的漫画,心里有着一种新鲜的如占领了一块新地般的愉悦。”(郑振铎《序》)丰子恺也记得,有一次他借给郑振铎五块钱,郑振铎却到江湾来还他十块钱,双方推来挡去,被刘薰宇一把抢过:“拿到新江湾去吃酒吧!”于是,他们与匡互生、夏丏尊、方光焘等一起,到江湾小酒馆喝得烂醉……

丰子恺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发表后,引起郑振铎关注,郑邀丰子恺为《文学周报》画漫画,从此有了“子恺漫画”

江湾的人文环境,是复旦校歌孕育的土壤。在丰子恺笔下,“江湾”是重要的地理名词。1925年12月,丰子恺出版了他最早的漫画集《子恺漫画》,他亲笔署下“一九二五年黄花时节,子恺在江湾”。同时,在他出版的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音乐的常识》文末,他署“一九二五年岁晚著者在江湾立达学园”。他后来在江湾创作的重要作品,几乎都署“子恺记于江湾缘缘堂”。丰子恺为复旦校歌谱曲,应该也“记于江湾”。据说曲谱完成后,江湾一带,无论童叟,皆会哼唱几句“复旦复旦旦复旦”……

然而,复旦校歌谱曲的过程,一直湮没无闻——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丰子恺一人。在上世纪代,专业的作曲家凤毛麟角: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家,除了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谱曲外,他还是钢琴曲《和平进行曲》的作者;李四光是著名地质学家,却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曲《行路难》……他们的作曲经历,被他们各自在专业领域的耀眼光芒所遮蔽,作为漫画家、散文家和音乐教育家的丰子恺也同样如此。

其实,丰子恺极有音乐天赋,会演奏钢琴、小提琴。19,他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就在贝多芬钢琴曲欣赏会上,亲自演奏了《月光》;他还为母校崇德县立三小校歌和春晖校歌《游子吟》谱过曲。遗憾的是,他的音乐作品大都没有流传下来。诞生于江湾的复旦校歌,也许是丰子恺唯一传世的音乐佳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丰子恺:复旦校歌与江湾朋友圈 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死亡燃魂2024-04-01 11:40死亡燃魂[浙江省网友]202.80.196.201
    完这篇文章更加喜欢丰子恺这位文学家了真是个有趣灵魂。
    顶4踩0
  2. 棒棒糖里的快乐2024-03-27 11:40棒棒糖里的快乐[火星网友]203.12.19.224
    丰子恺作品是充满了独特魅力每阅读都能有新感悟。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丰子恺家风家教故事

丰子恺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丰一吟,客人,大师,孩子,家长,教育,丰子恺,子女,父亲,女儿,家庭成员,家庭,细节,一只手,让孩子,古诗词,女方,家庭环境,扇面,纸篓,小纸条,对孩子,在教,责任编辑,其将,好读书,常和,不良习惯,中成

2020-08-30

我的父亲丰子恺我的父亲丰子恺 平日作画 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

我的父亲丰子恺我的父亲丰子恺 平日作画 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

丰子恺,父亲,故事,戴嵩,处士,牧童,名画家,农民,尾巴,青年,纤夫,启示,我的父亲,各种各样的人,恍然大悟,孔子,牛相斗,上都,个人,两件事,人民,事物,乡村,几只羊,仔细观察,作品,作者,我家,名画,动向

2020-08-07

丰子恺的“儿童散文”

丰子恺的“儿童散文”

丰子恺,儿童,散文,童心,艺术,时候,星辰,童话,神明,创作,生活,我的孩子,有不少,作家,事物,全集,文字,眼光,启示,忆儿时,艺术故事,刘绪源,刘先生,应是,毛儿,苏曼殊,许地山,儿童漫画,成一,哀的

2014-07-04

名人伟人的礼仪故事——丰子恺

名人伟人的礼仪故事——丰子恺

客人,丰子恺,父亲,主人,孩子们,名人,孩子,父母,文明礼仪,时候,回家,一只手,对孩子,就好像,有礼貌,李玲,责任编辑,我国,中国,乞丐,全家人,地点,嫌人家,守规矩,小孩子,小孩,文学家,教育家,是非,朋友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