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综合 > 正文

故事京西稻守护者王东光:青杆黄穗的美景

时间:2024-05-07 15:35:45

相关推荐

故事京西稻守护者王东光:青杆黄穗的美景

这是海淀·故事第965篇文章

传统文化系列之十一

青春铺展成沃野,汗水挥洒成溪流

毕生为稻粮谋,为古城捧献果腹的才智

当富庶把京西稻泊进历史的记忆

一位农艺老人金黄色的荣耀

依旧在档案馆熠熠生辉

——王德兴

京西稻,曾经专供皇家的稻米,曾经的北京骄傲。

王东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水稻专家。

他用自己40多年田间地头的劳作,让京西稻重新焕发生机,缔造了海淀区水稻种植的传奇。

如今80多岁的王东光声音依旧响亮,逻辑清晰,他对各种水稻品种如数家珍,性状、优缺点、成熟天数……他都信手拈来,提起他奉献一生的水稻事业,他仿佛回到了稻浪滚滚的田地里。

御用贡米的前世今生

关于京西稻,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康熙年间,皇帝在南巡时从南方带回一个稻种,并在玉泉山下开辟了一块“试验田”进行试种。康熙十分重视农业,且勤于钻研,甚至躬耕陇亩,亲自选育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期反复挑选、试种的不懈努力下,康熙培育出了一种米粒微红而长,口感好,有香味的品种,这个品种被人们称为“御稻”,这就是最早的京西稻。

京西稻因其品质优异备受喜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指定的的皇室贡米。那时六郎庄种出来的水稻都是特供皇家食用的,京西稻的名气就这样流传下来。但后来京西稻也随着大清的覆灭而逐渐没落,面积不可与往日同语。

20世纪50年代,海淀区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京西稻由于历史悠久,适合北京气候且品质优异,自然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当时海淀区水稻的产量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品种复杂,且每家每户是个体经营,缺乏统一管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京西稻的“复兴”被提上日程。

小小少年,与稻结缘

1953年,19岁的王东光从北京市行政干部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海淀区,一开始做区政府秘书室办事员,后来任区农工部副部长、技术员,开启了他与水稻结缘的一生。有段时间,王东光驻扎在京西稻的重要产地——六郎庄。他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总是深入田间地头,和村里的农民一起劳作,学习最接地气、最朴实的水稻生产技巧和种植经验。与此同时,他不断到高校学习更加专业的技术知识,很快成为海淀区有名的农业技术员。

京西稻播种过程,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放框、铺盖、铺盖、铺盖上底土、上底土、平底土

提起当时的京西稻种植,王东光说:“当时咱们海淀区种植京西稻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包括圆明园里头也有四个生产队在种植京西稻,把圆明园美化得相当漂亮。还种着藕、菱角等,非常不错。”1956年以后,随着大面积的统一种植、新技术的发展、新品种的引进,京西稻的产量、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抹畦边、打底水、打水上畦面、播种、播种着边、精细播种

在老技术员王东光看来,京西稻的品质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咱们玉泉山的水好。玉泉山的泉眼很大,水的温度很低,微量元素也比较丰富,所以用泉水浇灌出来的水稻有点发青的颜色,煮出的米汤都是浅绿色的。所以,玉泉山的水和咱们这个京西稻的质量高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一个是因为新品种的引进。日本的‘中银坊’和天津的‘水源300粒’是当时京西稻的当家品种,产量都在每亩600多斤,有的能上700斤”。

20世纪60年代,京西稻在海淀山前山后得到大面积推广。以前,海淀山前种植京西稻比较多,山后地区都是种植小麦、玉米等。后来,山后地区开始大面积普及京西稻种植,“当时的永丰乡两万多亩都改成种植水稻,上庄有两万四千多亩,东北旺有四千多亩,海淀整个区有九万多亩水稻田”。王东光回忆说,当时海淀区一年水稻的产量,最高时能达到八千万斤。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拍籽、精细拍籽、拍籽、复土、盖好布、炼苗

那时候京西稻是特供品种,供应中央和京城各大饭店,北京亚运会时,海淀区就供应了大量京西稻用于招待外宾。“咱们海淀区的水稻品牌就叫京西稻,但要往细致点说,老百姓就要‘越富’,别的品种不要”。

“越富系3号”的传奇

提起“越富”这个品种,还有一段小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王东光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中国农科院遗传研究所的试验田,这里种着从世界各地引进的水稻品种。王东光走在试验田里,突然被一小片稻穗金黄的水稻吸引,很快,他知道了“越富”这个名字。

“越富”水稻原产自日本,后被引进到中国。王东光尝试在海淀试种“越富”,他发现,“越富”稻不但产量可以达到每亩七八百斤,而且稻米品质高,杂质少。很快,他便在整个海淀区推广种植“越富”水稻,几年间,“越富”水稻在海淀区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亩。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浇水-西苑苗田、八家苗田、柳林苗田、前沙涧苗田、禾苗整齐、秧苗健壮

随着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越富”稻易倒伏的缺点暴露出来。面对这种情况,王东光和其他农业人员一起,针对“越富”稻的生长模式,总结出一套抗倒伏的种植方式。

1978年,王东光调到海淀区农业局农科所任作物组组长。就在他调任前后,已在海淀种植了几年的“越富”稻遇到更大的危机——机械混杂。

原来,农户在场院进行水稻晾晒收纳的时候,缺乏专业经验和相关工具,使“越富”稻和其他水稻发生了混杂,杂交出的水稻不稳定,出现了各种疾病和问题,给农户们带来很大损失。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禾苗顶土、禾苗顶土、白芽子现象、白芽变绿苗、除草剂药害、分批播种

王东光带领同事们开始了“越富”稻品种的挽救工作。他们使用搞“穗行圃”的方式,选育形状稳定的水稻进行抽穗种植。一年后,再次进行“穗行比较圃”,一次次的进行性状的选定和品种的优化。3年后,王东光和同事们得到了越富稻的21个穗。

在这精挑细选的21个穗里,王东光选定了最好的3号穗进行培育繁殖,作为原种推广给农户,这便是日后“称霸”海淀的“越富系3号”。

新培育出的“越富系3号”不但性状稳定,而且产量大大提升,后来海淀区的京西稻种植面积达到九万多亩,“越富系3号”就占到了94%。同时,这个米的米质也非常好,曾被北京市和农业部评为优质米,在农业部承办的大米品质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成为海淀区的“当家稻”。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小苗、攀根好、苗卷、捲苗

后来,王东光又担任了海淀区农业局副局长、海淀区农村水利局副局长等职务,但他在京西稻田里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1994年,王东光退休,离开他从事41年的水稻事业。但对于他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离开水稻田。人们发现,卸下公职的王东光开始频繁出现在海淀区各个水稻种植地,为农民和农业技术员讲解相关知识。“我讲的课大家最爱听,因为我是实践出真知,所以我只讲实际的!”王东光骄傲地说道。

如今,海淀区京西稻的种植面积虽然只有2000余亩,但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海淀京西稻保护区)入选了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回忆过往的丰收景象,王东光说:“当年玉泉山往南的一溜京西稻,加上六郎庄到长春桥的一溜,整个把颐和园给衬托出来,好一幅江南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京西稻有过自己鼎盛的历史印记,也终将在未来找准自己的方位。王东光之于京西稻,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一路看着它走来,在它每次遇到困难时都出手相助,直到它健健康康地出落得亭亭玉立。

如今,我们可能很难看到那稻香阵阵、稻浪滚滚的丰收景象,但是,品读王东光老人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株株稻穗饱满压弯了腰的京西稻,看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家美景。

朗读者:张梓婷

以声暖人,传承初心。我要用声音见证民生,记录时代,表达情怀!

采访 / 马超群

文 / 马超群 Miracle

图片提供 / 王东光

朗读者 / 张梓婷

音频剪辑 / 彭永恒

审校 / 冯焕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故事京西稻守护者王东光:青杆黄穗的美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弄晴微雨2024-05-07 16:06弄晴微雨[山东省网友]43.240.228.70
    敬佩王东光的热爱和执着,他就是那片美景的守护神。
    顶44踩0
  2. @唯爱你_❤❤❤不解释@2024-05-07 16:00@唯爱你_❤❤❤不解释@[福建省网友]43.229.199.35
    王东光的坚守让人敬佩,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并保护这片美景。
    顶7踩0
  3. 安静有时2024-05-07 15:54安静有时[河南省网友]202.179.242.63
    @镜中花看着青杆黄穗的稻田,心情顿时变得宁静而美好。
    顶3踩0
  4. 镜中花2024-05-07 15:48镜中花[新疆网友]43.247.71.201
    阅读这篇报道让我对农村的美景有了更深的了解。
    顶0踩0
  5. 一境2024-05-07 15:42一境[湖北省网友]203.110.182.124
    这个故事真感人,王东光是真正的稻田守护者!
    顶0踩0
相关阅读
“最美”故事分享会丨“天上”的派出所 泰山的守护者

“最美”故事分享会丨“天上”的派出所 泰山的守护者

张连波,王海洋,岱顶,所长,泰山,基层,宝贝,张所,救援,故事,游客,精神,辖区,救生绳,大家好,新时代,民警,峰峦,头灯,悬崖,所里,沟壑,特征,电热毯,上标,卫星导航,很详细,忠诚守护,国泰民安,应是

2018-05-24

听“最美守护者”讲述战“疫”故事 明知危险仍要逆行而上

听“最美守护者”讲述战“疫”故事 明知危险仍要逆行而上

疫情,医学观察,红姐,体温,患者,小胡,防控,一线,小区,教师,肺炎,工作人员,精神文明建设,保安,定海区,守护者,家人,战友,观察点,检测,指导中心,朱凯华,王思,顾晨,医护人员,视觉中国,都会,领导小组,图片,中医学

2009-05-08

遏制疫情 万众一心 致敬最美守护者

遏制疫情 万众一心 致敬最美守护者

疫情,区域,一线,碧桂园,青藏,防控,爱心,单位,物资,社区,青海省,力量,医院,城北区,城东区,狙击战,蔬菜,工作,战斗,我们相信,防疫工作,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好的,爱心捐赠,红十字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农产品,党员,仪式

2020-07-26

泪目!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最美“生命守护者”的故事

泪目!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最美“生命守护者”的故事

疫情,医疗队,患者,工作,病患,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史瑞,魏荣,救治,吕金,才华,医生,妈妈,满洲里市,满洲里,医护人员,重症医学科,党员,医疗,医院,岳母,病情,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情况,生命,护理人员,告诉记者,是一名

2017-07-10